354 大港

“現在胡人……咳、咳……胡人打到哪裡了?”安國公一邊咳嗽一邊問道。

謝昱珩回答道:“回父親,三天前,胡人已經攻佔了徐陽府。

徐陽指揮使閔江不愧是父親的得力干將,他及底下一衆將領爲保城池力戰而亡,無人投降。

雖然我軍傷亡慘重,但胡人方面也損失不少。

據探子回報,胡人大軍死傷約八千人左右,算是入侵江南以來最大的折損。

因爲傷亡較大,胡人正在城中修整,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大舉進兵。”

“閔江的後事你要安排得體體面面,別寒了其他將領的心。

這時候我們絕不能再讓後院起火,否則後患無窮。”

“是,父親。”

“另外籌糧之事辦得如何?”

“回父親,我們已經從各地富戶那裡徵收了約五萬石糧食。”

“還不夠,那些富戶家裡肯定不止這麼點存糧,你再想其他名目去徵糧。

如今到處都缺糧,那些平民我們可以不管,但軍糧一定要籌足。

否則一旦軍中缺糧,隨時會引發譁變。

就算要搶,我們也要保證有足夠的軍糧。

除了強行徵糧外,你再想辦法從各個世家那裡借糧。

記得是向各個世家借糧,不是強行徵糧。

現在是非常時期,一旦真把那些世家給逼急了,很可能會聯合起來一起反我們,到時我們就會腹背受敵。

這時候我們絕不能再另外樹敵……咳、咳……”安國公剛一說完,再次咳嗽不止。

“父親您沒事吧?”謝昱珩趕緊上前爲其撫背順氣。

“我沒事。”安國公強忍着咳嗽推開了他。

“父親,您這病要不要再換個太醫看看?”

“換哪個都一樣,個個都叫我要安心養病,少思少慮。

可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能安心得了嗎?全都只會說些廢話。

這事你別管了,我問你,工部那邊火銃造得怎麼樣了?”

“加上之前造好的那批,現在一共有三千二百杆左右。”

“不夠,還遠遠不夠。

就算要用刀子架着他們的脖子,也要逼他們在半年內再造五千杆出來。

你要記住,這回我們謝家能不能東山再起,就靠這些火銃了。

只要我們手上有了大批火銃,那些胡人就不足爲患,想拿回被奪的城池也是早晚的事。

就算是日後對上同樣裝備了火銃的寧家,我們也有一戰之力。

所以不管用什麼方法,我們都必須要在半年內再造出大批的火銃,此事比任何事都來得要急,你要緊記這點。”

“是,父親,我一定加緊去辦。”

“行了,我要說的就這麼多,你回去做事吧。”

“那兒子就先告退了,父親保重。”

等謝昱珩離開書房後,一直強壓着咳意的安國公立刻劇烈地咳嗽起來。

等他好不容易咳完後,他隨即看到用來捂嘴的手帕上沾了一些明顯的血沫,頓時心爲之一沉。

今年已經七十有餘的安國公知道自己可能時日無多了,但他不甘心啊。

他不甘心由他一心創造的霸業會落到如今的下場。

原本自靖安帝死後,他們謝家已經成了真正掌控整個大魏朝廷的皇隱世家。

就算是換皇帝也不過是他們的一句話的事情罷了。

甚至他們還準備對趙家取而代之,直接改朝換代。

可誰曾想到,隨着西北寧家崛起,以及胡人的大舉入侵,謝家只能遷都江南偏安一隅。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最糟糕的是胡人自拿下江口府打通入侵江南的瓶頸後,現在更是成了謝家最大的敵人。

再加上胡人通過奸細大量散佈瘟疫,如今謝家不僅要應付胡人的大舉入侵,還要面對越來越嚴重的散瘡瘟疫,實在是疲於奔命。

這還不止,安國公並沒有忘記正在大肆攻略北方各地的寧家。

如今兵多將廣,並且擁有大量火銃的寧家就如同懸在謝家頭頂上方隨時會插下來的利劍一般,讓安國公坐立難安。

在這種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安國公又如何能夠安心養病?這才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

不過這倒是便宜了謝昱珩。

由於身體每況愈下,安國公不得不將手上的權力和人脈逐步轉移到唯一還活着的兒子謝昱珩手上,讓他來代替自己操辦各種軍務和政務。

安國公雖然不甘心就這樣交出手上的權力,但也不得不這樣做。

……………………

就在謝家傾盡全力到處徵糧以及製造火銃之時,西北和東北這邊也沒閒着。

西北在繼續積極練兵的同時,還在更一步推廣土豆的大面積種植。

由於上年土豆的大豐收,使得所有嚐到了甜頭的農民對這種耐旱高產的外來作物充滿了無比的熱情,全都想再多種點增加產量。

關於如何育種方面,經過簡書棋這幾年來不斷組織人手去鄉間田頭進行宣傳和教育,現在很多農民都已經學會了如何對土豆進行育種和種植。

開春以後,不用官府催促,許多農民已經開始自動自發地在自家田地裡種下了更多的土豆苗,期望來年有個更好的收成。

至於東北這邊,實行的是分地區種植政策。

那些土質和水源較好的地區,就按原來的辦法種植水稻、小麥等常規糧食。

只有那些土質一般的荒地和山地,纔會大量種植耐旱高產的土豆。

尤其是那些由十幾萬流民所耕種的梯田,基本上大多都種上了土豆。

這樣一來,不僅那些流民能夠實現自給自足,而且還能餘力用多出來的收成來交稅,可謂一舉兩得。

如今這十幾萬流民,已經不再是東北地區的負擔,而是變成了比較穩定的軍糧供應者之一。

當然,這分地區種植政策是指官田的做法。

如果是普通自耕農的話,他們愛種什麼就種什麼,官府是不管的,只要他們交足稅就行。

但因爲土豆本身既耐旱又高產,所以很多農民都願意在自家一些土質不算好的田地裡種上土豆,來作爲自家的口糧或備用糧。

由於西北和東北兩地地域廣闊,再加上又是新鮮事物,培育出來的土豆種苗還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

因此剛剛纔被寧家收復的江西各地還沒機會種植這種全新的農作物,但這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罷了。

經過這幾年來的用心經營,如今的東北百姓已經完全習慣了寧家的統治,很少有人再懷念以前的日子。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自從寧家接管東北以來,不僅各種苛捐雜稅沒有了,而且由於清廉社的長期監管,各地已經很少再出現官商勾結、魚肉鄉民的情況。

因爲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只要有百姓向當地清廉社舉報,很快就會有清廉社的人對官員進行調查。

這使得所有當官的人都不敢胡作非爲,以免被清廉社抓到。

這種政清人和、安居樂業的大好環境,跟以前大魏官府管治時相比,好的可不止一點點,而是好太多了。

因此所有東北百姓都覺得現在的日子挺好的,幾乎沒有人想再回到以前的生活。

但也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對於一些自命清高的頑固讀書人來說,他們始終還是心存牴觸,心心念唸的還是以前的日子。

但這些人畢竟只是極少數,而且全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這些人耍耍嘴皮子還可以,但要他們真刀真槍地去造反,就算給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

除了這各種善政以外,幾個月前官府還做了一件大事。

這件大事就是寧家以官府的名義,在東北全境施行全民種接,來防疫正在江南各省不斷肆虐的散瘡瘟疫。

這個消息一出,讓所有原本擔心瘟疫會傳到東北這邊來的百姓全都歡欣鼓舞、拍手叫好。

很多東北人都知道,當年西北全境在施行過接種法後,這麼多年來再也沒有人得過散瘡,可見這接種法是確實有效的。

如今寧家肯爲全東北的百姓免費接種,這實在是太好了。

由各地官府所組織的接種工作陸陸續續開始後,所有百姓立刻自動自發地涌到當地的接種點去接種。

雖然工作量巨大,但因爲有之前西北全軍及全民接種的經驗,各個負責接種的軍醫對這種事也算是輕車熟路了,開始忙而不亂地進行着。

隨着各地接種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僅僅兩個月左右,全東北的百姓就已經全部接種完畢。

因爲這件事,全東北的百姓都對寧家充滿了感激,並從心底開始擁護寧家的統治。

另外官府也在寧家的要求下,利用這次的接種運動完成了所有百姓個人信息的登記工作,還順便做了一次完整的人口普查。

而在九江這邊,在商業貿易方面終於迎來了真正的大爆發。

每天進出港口的商船比以前多了兩倍都不止,整個港口經常人滿爲患。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爆發性境長,其原因就在於江南的瘟疫。

由於江南瘟疫橫行,導致許多商人都不敢在江南經商和上落貨。

這時候,九江這個沒有出現瘟疫的港口城市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再加上九江港原本就關稅全免,這更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於是在江南爆發瘟疫的短短几個月時間內,九江府就成了大部分商人進出和停留的地區。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九江港正式取代了江南各大港口,成了中原第一大港。

許多原本沒來過九江做生意的商人在來到九江後,發現這裡確實是個經商的好地方。

不僅關稅全免,而且當地有清廉社的監督,沒有官員敢任意盤剝來這裡做生意的商人。

再加上當地官府推出的印花稅制度,能夠極大地保障交易的合法性,確實有着其他地方都見不到的大好經商氛圍。

這大量商人的到來,也爲當地經濟帶上了極大的增長。

不管是客棧民宿還是酒樓飯館,裡面到處可見前來光顧的商人,讓經營這些場所的東家笑得見牙不見眼。

就連在碼頭搬運的工人,也因爲每天要上落貨的商船太多,導致搬運工的費用也一漲再漲。

這股日漸繁華的氣氛,使每一個當地人都感到振奮不已。

而在這股繁華的背後,絕大多數人卻並不知道九江不僅是個商業大城市,還是一個秘密的兵工城市。

不論是讓魏軍聞風喪膽的火槍,還是讓胡人難以寸進的守城神器開花彈,其實都是在這裡研究並生產出來的。

266 短板256 重聚089 秘寶182 口罩336 商議201 第九卷087 準備218 驚變049 茶館225 保甲332 生育271 御駕親征373 佔領203 先入爲主066 沒來204 春去秋來123 百花齊放066 沒來109 入住352 共濟216 選擇317 夾擊373 佔領239 私鹽387遠征090 追逐031 新稿369 矛盾162 又一年018 新居070 寧止377拒馬陣026 買一送一249 活路205 十二卷163 阿芷387遠征268 防範301 供述065 交流會130 阿止035 梁祝改141 另一條路005 教人048 小貓392隨記304 手信144 復刊283 覆沒133 心事262 明面036 出新書了176 西北378 衣裳216 選擇316 叩關381仇人266 短板154 結果193 推行111 開賣375兵臨城下374行刑136 明搶061 虐主052 試驗200 續章325 壓制265 清廉101 閒聊249 活路046 懟他356 上貢023 新工385正名049 茶館242 西南050 各有歡愁047 來選吧366 連帶106 爭論382掏心180 恩威272 造勢251 內遷319 鬼雷097 法陣304 手信210 改變334 恐婚330 印花120 計劃286 九江港247 死敵036 出新書了283 覆沒329 退兵174 疫症045 開篇208 安國公
266 短板256 重聚089 秘寶182 口罩336 商議201 第九卷087 準備218 驚變049 茶館225 保甲332 生育271 御駕親征373 佔領203 先入爲主066 沒來204 春去秋來123 百花齊放066 沒來109 入住352 共濟216 選擇317 夾擊373 佔領239 私鹽387遠征090 追逐031 新稿369 矛盾162 又一年018 新居070 寧止377拒馬陣026 買一送一249 活路205 十二卷163 阿芷387遠征268 防範301 供述065 交流會130 阿止035 梁祝改141 另一條路005 教人048 小貓392隨記304 手信144 復刊283 覆沒133 心事262 明面036 出新書了176 西北378 衣裳216 選擇316 叩關381仇人266 短板154 結果193 推行111 開賣375兵臨城下374行刑136 明搶061 虐主052 試驗200 續章325 壓制265 清廉101 閒聊249 活路046 懟他356 上貢023 新工385正名049 茶館242 西南050 各有歡愁047 來選吧366 連帶106 爭論382掏心180 恩威272 造勢251 內遷319 鬼雷097 法陣304 手信210 改變334 恐婚330 印花120 計劃286 九江港247 死敵036 出新書了283 覆沒329 退兵174 疫症045 開篇208 安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