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聖文龍武神皇 至尊可汗

龍紀三年元旦,羣臣進表請上皇帝尊號,宰相鄭從讜率百官進奉尊號‘聖文龍武神皇’。

正月初八,武皇下詔,晉林威、王重、崔安潛、張自勉、曾元裕、趙犨、高順勵、辛讜等八上將加元帥銜!

南書房,張承業在殿前稟奏:“陛下,八大元帥殿外候見!”

李璟起身相迎,賜八帥座。

“朕請諸卿前來,卿等可知所爲何事?”

“削平四夷!”身爲八帥之首的林威主動道。

剛剛的拜帥儀式之後,林威等八將已經成爲大唐最頂級的武將,無人能出此八人之右。原本,論起來,於琄、鄭畋等人也都是指揮萬軍,屢建功勳的,不過朝廷新制,文武分隔,唯有武將且是現役武將才能授軍銜,因此,最終能夠獲得最頂級元帥銜的,也就只有這八位上將軍了。

“卿果然明白,卿且爲朕說說如何削平四夷?”

新朝立國以來,用了兩年時間,徹底掃平羣藩,四海一統。不過在大唐的周邊,卻也還並不太平。除了東北之地,早年間征服各部,早已經開始移民屯田之外,其餘地方還有不少不小的勢力。

林威道:“乾符、中和年間,中原戰亂,大漠之地,也不太平。數十年前,回鶻內亂,爲黠戛斯所滅。但黠戛斯勢力並不足以稱霸草原,最後退回金山腳下。東方草原,便無霸主,室韋、奚、突厥、回鶻、契丹等大量部族西遷,使得這片地方諸胡雜居。在東北百族之戰後,被我們擊敗的契丹和室韋、靺鞨等部份部族開始更大規模西逃。這幾年,我們一直用兵中原,對於西逃的胡族並未追究。如今數年過去。草原諸族休養生息,實力生活恢復不少。各胡族皆是馬背上民族,天生驍勇善戰。監察廳估測,東西草原上的各部族牧民不下數百萬。控弦之士不下數十萬,雖然如今他們一盤散沙,並沒有聯合,相反,還時有部族相互攻伐,但這些部族騎兵來去如風,驃悍異常。如若置之不管,只怕不出十年,草原又將有強族產生,那時必爲中原之禍!”

“如此說。朝廷當先下手爲強?”李璟擰了擰眉頭,心裡顯然對於林威提出的草原威脅論,有些不太滿意。林威是新封的元帥,他此時的話定然是與其它元帥溝通過的結果。這說明,朝廷的武將們。目光還是盯着北方和西方,這眼光還是着眼於傳統的戰略格局。將朝廷的防禦重心放在西、北兩個方向。這與他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

李璟很清楚的記得,在歷史上,歷代修建的長城,其實就是沿着400毫米等降雨線修建的。

400毫米等降雨線。就是一條旱區和溼潤區的分界線。

在中國的歷史上,既有中原農耕社會的繁榮強盛,使北方遊牧民族臣服的時期,如強漢盛唐。也有北方部族入主中原的時代,如五胡十六國。但大多數的情形下,這也只是暫時改變了農耕文明與遊牧部族之間的邊界,並沒有根本消除這兩種社會的存在及其互動。

歷史上,無論漢武帝多麼的強勢,無論衛青霍去病李廣多麼勇猛,也不論唐太宗多麼的聖明,李靖李績等人的驃悍,他們雖然一度把實際控制區的邊界向北推到極遠處,但最終都難實行長久治理。一度,仍有更北的匈奴和突厥與之對抗。而入主中原的少數部族哪怕如北魏鮮卑一樣極力的漢化,可當他們適應了中原生活時,在北邊依然過着遊牧生活的胡族,又會提出挑戰並企圖取而代之。這樣的情況,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反覆的發生。

因此,數千年來,王朝在更迭,歷史在前進,可草原遊牧民族和中原的農耕文明,卻從沒有真正的合併過。

爲什麼?

李璟很清楚這一切是爲什麼。

這首先是因爲草原和農業地區的氣候地理環境的不同。歷史學家曾提出過著名的400毫米等降雨線。這條線的北邊,降雨量少於400毫米,爲半乾旱地區,不適宜種植農作物,因此成爲遊牧地區;而在南邊,由於降雨量多於400毫米,爲半溼潤和溼潤地區,適宜農業,因此成爲農耕社會。

對照一下就會發現,這個邊界大約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南部邊界上,呈向下彎曲狀;也與長城的走向大致一致。向下彎,是因爲越向內陸,同一緯度地區的降雨越少。這與許多人的想象不同,在許多中原人和遊牧人心中,農田與牧場的土地是同質的,既可以作農田,也可以作牧場。但在實際上,400毫米等降雨線南北的土地和氣候是不同質的。

按照這種不同,無論是誰先佔有了土地,也無論後來通過戰爭還是交易改變了土地的所有權,農田和牧場仍然會以此分界。如果農夫向北購買或佔領了草原,農耕不如放牧,他只有變成牧民才最有效率;而牧民向南購買或佔領了農田,放牧不如農耕,也只能變成農夫纔是理性選擇。

歷史上,許多南下的胡族,最後要麼退回草原,要麼漢化,同化入中原農耕文明。而同時,又有許多的漢人進入北方草原,但最後,這些人,基本上都成爲了牧民。

李璟深深的清楚,這條界線,不是靠武力能改變的。

大唐如果把進攻的方向放在了北方,那麼這就是在走彎路。歷史告訴李璟,對於中原文明來說,向東北和向西南開疆拓土,纔是真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不過林威的話也不全無道理,遊牧民族的特性,使得這天生就是一個帶有侵略性的族羣。一旦他們的實力強大起來,必然就會南侵。中原文明無法真正佔據控制草原,但卻不能不管不顧,不然,他們就是中原最大的威脅。

李璟皺眉,這真是一個賠錢的項目。打贏了,也不可能佔據草原。不過。就算賠錢的生意,也得做。

“參院準備如何打?”

新朝建立,參謀院這個軍方最高機構也進行了部份改動。參謀院下設總參謀使,下面又有左右參謀使。然後是馬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水師都指揮使,水師陸戰隊都指揮使。

總參謀使,左右參謀使,加上四位兵種都指揮使,核心層就是這七人。

四位都指揮使,又分別被稱爲馬帥、步帥、水帥和陸帥。這四帥之下,各有一個副都指揮使和一個都虞侯。參謀院的職責和權力。比原來加強許多,遠高於南北二衙和兵部。負責朝廷的軍事戰略佈署,以及調兵權。

安國公,元帥林威。眼下就是開國第一任總參謀使。做爲總參謀使,他也是皇帝的首席軍事顧問大臣。

林威回答:“參謀院之意,大唐有明君賢相,謀臣勇將,上下一心。此是我之長於胡族者。不過國朝初立,天下甫定,不宜大動干戈,是要慎兵。”

打是一定要打,但卻不必非要大打。林威的話讓李璟鬆了一口氣。還真怕他們腦子一熱就提出什麼大打特打,徹底征服草原的計劃來。現在這樣,只提早打,但要慎打的結果,讓他很是滿意。參謀院作出的初步計劃很不錯,他們提出對付草原,可以仿效當年北周和隋朝的策略,以軍事爲輔,謀略爲主。對付這些眼下還沒有強大起來的分散部族,可以實行合弱離強,遠交近攻之策。挑動這些部族相互攻伐,這樣朝廷只需要投入最小的力量,就能取得最大的效果,保障邊境安全,削弱抑制草原勢力。

李璟起身,拿起一張密奏,“朕給諸位元帥看一封奏報!”

林威雙手接過,是監察廳中丞公孫蘭所上的奏摺。上面奏言,監察廳派人刺探得來的草原情報,如今在草原上,勢力最強大的依然是黠戛斯,然後是回鶻,再次則是西遷的韃靼和契丹。契丹族眼下勢力雖不如前幾族強盛,可他們西遷之後,這幾年合縱連橫,已經聯合了不少西遷部族,在草原上站穩了腳跟。甚至在去年,契丹還聯合了韃靼和吐蕃,合力進攻了回鶻,取得了一場大勝,如今勢力大增,獲得了大片豐盛的草場,以及大量搶奪來的奴隸和牲畜。按這樣的勢力,這個曾經被李璟在東北打的成了喪家之犬的部落,用不了幾年,又有翻身的可能。

八位元帥輪流看過這道奏章。

“皇上欲用兵,吾等請效力!”

李璟哈哈大笑,道:“諸帥支持,吾心已決!”

三月,河西甘州回鶻趁河西歸義軍節度使入中原之機,發動叛亂,進攻甘、肅等河西諸州。西北的契丹和韃靼人立即出兵響應,發兵入大唐河西地區。五月,回鶻、韃靼、西遼聯軍前鋒至肅、甘,迫近涼州,被唐軍邊防軍擊退。

林威站在參謀院的大沙盤前,看着一羣羣的參謀們不停在的圖紙和沙盤上作業,“出兵的時刻到了!”林威對參謀院的左右參謀使和四帥說。

事情盡如林威所說一樣。

次日,李璟召諸將帥入朝,大殿之上,參謀院和兩衙以及兵部都進奏軍隊已經做好出兵準備,後勤輜重糧草也都準備妥當。李璟當即發出了出兵的命令,令劉尋爲一軍團司令,自定襄入草原。以周德威爲二軍團司令,從嶺北省越大興安嶺入草原。郭崇韜爲三軍團司令,從靈武西進。郭鎮山爲四軍團司令出晉北雲中向西北推進,李維爲五軍團司令,從營州跨燕山山脈向西挺進。

五路大軍,共十餘萬人馬。整個進攻線從東北的大興安嶺到遼西的燕山,山西的陰山,河曲的賀蘭山,數千里長的漫長戰線,五路大軍同時出擊。雖然犯邊的敵兵是在河西走廊,但朝廷出兵的勢頭,顯然不只打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來一次自東到西整個大草原的梳理。

雖然五路大軍沒有出動任何一位元帥,但李璟出動瞭如今大唐最得力的勇猛戰將,以及最精銳的禁軍和軍衛部隊。

八月,秦軍黑鷹戰旗出現在大草原上,草原上的部落牧民們見到鋪天蓋地的唐軍騎兵,無不驚慌畏懼,“大唐繼征服了遼東之地後。終於殺到大草原上來了嗎?”九月,數十部隊率衆歸附。在強大的唐軍面前,他們不敢抗拒。

十二月。從東面出擊的幾路大軍已經掃蕩了整個東部大草原,兵馬到達了東西交界的金山山脈。五路大軍順利會師。

“報告將軍,前軍已經擊破韃靼部族兵馬,西遼兵馬正向金山以西撤退!”

劉尋沉思片刻,五路大軍中,他的一軍團是中軍主力,因此他也是此次諸將之首。他沉聲道:“追擊耶律阿保機,絕不放過這小子!”

“將軍。其它各部還在後面,是否等他們跟上來?”

“軍情緊急,等不得了,追!”

耶律阿保機早在去年。已經繼位爲西遼國可汗,在他的帶領下,西遼國在金山下立足腳跟,還漸擴大。這次他們聯絡了西遷的韃靼,以及當年回鶻滅國後分離出來的三支之一的甘州回鶻。一起出兵。結果,轉眼間,就被唐軍的兇猛反擊打的節節敗退。眼看局勢不妙,耶律阿保機立即拋下了盟友韃靼族軍隊,自己迅速西逃。

越過金山沒多久。金山下最強大的部族,曾經滅亡回鶻帝國的黠戛斯人突然殺出。他們早對契丹人心生警惕,眼下早得到唐朝武皇的詔書,邀他共圖契丹,在得了許多唐人送來的好處後,黠戛斯人沒有錯過這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劉尋一路趕到時,兩部族正殺的血流成河。劉尋領兵殺到,號角激昂聲中,揮軍直衝入陣中。

西遼兵馬受此衝擊,頓時大潰,逃的逃,散的散,轉眼間已經兵敗如山倒,最後耶律阿保機也沒逃出重圍,被黠戛斯騎兵所圍住,擒下獻與唐軍。

一個月後,劉尋等五將已經徹底擊潰甘州回鶻、西遼契丹、西遷韃靼三部落聯軍,重新穩固河西沙、甘、肅等諸州。

李璟的班師詔書到。

郭崇韜入帳,“陛下已經詔令班師回朝?”

“詔書是如此寫,將軍意下如何?”

“不是停兵之機。”

“嗯,西遼、甘州回鶻、韃靼覆滅,若是就此撤軍,只怕從此黠戛斯再無人壓制,不久將獨霸草原!”

“黠戛斯剛助我們擊滅契丹、回鶻、韃靼聯軍,若我們此時對他們用兵,只怕會影響陛下聲威。”

“陛下不適合下這個出兵命令,但我們可以。”

“如今將士們皆知班師詔令,如何率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爲了一勞永逸,值得去做。”

五位軍團司令齊聚一帳,密議半夜,最後議定,繼續用兵,降服黠戛斯。

計策遂定。

劉尋等趁夜發兵突襲黠戛斯營帳,黠戛斯措不及防,戒備之心全無。當黠戛斯人驚慌發現唐騎出現時,衝在最前面的郭崇韜此時距離大營只有數裡之遙。

黠戛斯人?大敗,三萬輕騎盡沒,劉尋等趁勝西進,分兵大舉進攻黠戛斯人各部族營地。

斬首三萬餘,俘虜男女二十餘萬,獲雜畜百萬,黠戛斯人的貴族首領等被一網打盡,精銳戰士大部被俘。此役過後,強盛的黠戛斯直接被抽調了脊樑,打落了塵埃之中。

龍紀四年三月,東起大興安嶺,南至燕山、陰山、西到賀蘭山、金山,沙州敦煌,北至大漠,盡歸大唐帝國的管轄之下。

六月,西域各國,西州回鶻、九姓烏護、葛邏祿、突騎施等各族酋長皆來神京,朝見大唐聖文龍武神皇。

各族君長齊道:“請大唐天子爲至尊可汗。”

隋文帝威懾突厥帝國時,被尊稱爲聖人可汗,而到了李世民大敗突厥之後,又被尊稱爲天可汗。如今李璟大敗草原諸部族,尤其是最後劉尋、郭崇韜諸將最後擅自出兵黠戛斯的那一手,更是徹底震懾了草原和西域諸部。

聖人可汗,天可汗,至尊可汗,到底哪一個更尊榮,估計這些胡人自己也不知道,不過獻上的這個稱號,卻是表明了他們此時完全被征服的臣服之心。

李璟也不由的感到一陣意外,一陣哈哈大笑,算是接受了諸酋長們的這記馬屁。

“至尊可汗萬歲萬歲萬萬歲!”諸胡酋齊齊跪拜,聲震殿宇。

李璟高高在上,充滿無上權威。

對於這樣一個結果,他心中也不免高興。雖然劉尋等人自作主張,突襲黠戛斯人,使得胡族震懾之餘,不免對於這個新朝武皇的作風有些腹誹。但如今的結果,卻說明了一個顛不破的道理,正義和公理,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那些桀驁不馴的胡人,不也正是在見識到了新大唐帝國的強大實力之後,才最終臣服的嗎。

至尊可汗,不過是一個稱號而已,但這卻充分的反應瞭如今大唐帝國的威懾力。

這一戰,打的好,一戰定下北方二十年邊疆安定!

第667章 節度都使第565章 商隊第586章 結怨第861章 撞破鐵籠逃虎豹第76章 夜宴第712章 飛雷炮第185章 拒絕出兵第494章 迷霧暗襲第660章 一字王、天策上將第363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87章 宋州第173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3章 鎮東海第874章 天梯第635章 冒險第386章 直搗黃菊第244章 尚君長求見第198章 欲亂第5章 捕食鯉魚者杖六十第25章 發財了第419章 風雪入朔州第296章 再度晉升 討賊軍令到第313章 養寇自重第558章 侵吞五千禁軍第422章 穿裙子塗胭脂的將軍第412章 白袍史敬思第412章 白袍史敬思第962章 威懾力第352章 夜襲渤海公主第274章 扒灰第383章 周德威來投第115章 沙門島第351章 平遼第904章 最後通牒第608章 齊人之福第20章 力挽狂瀾第185章 拒絕出兵第365章 鐵槍王彥章第388章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劉王高李,李璟四徒第711章 兵來將擋第683章 兩虎相爭第37章 偶遇郡主第805章 不自量力第374章 圍城打援第239章 招安第521章 殺機四伏第137章 接戰第339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第243章 備戰, 打火機、罐頭、鹽田!第312章 兵馬奪青州 功升防禦使第733章 旌旗十萬下揚州第455章 奉上九條命根子第704章 造反無罪第154章 狐假虎威 藉機敲詐第647章 臥榻之側他人酣睡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肥羊第871章 血戰大同第609章 海軍陸戰隊第220章 大軍壓境第112章 打狗就爲震主人第580章 東成西就第625章 服軟第401章 雷霆之怒第658章 撲朔迷離第646章 底氣第35章 賣軍功第63章 謀定第405章 野望第1014章 議政王第867章 金城大捷第351章 平遼第862章 殘酷第618章 深謀遠慮第503章 以卵擊石,不自量力!第795章 交易第201章 滿載而歸第266章 李璟你還是不是一個男人第660章 一字王、天策上將第347章 建遼南都督府,收狼牙猛虎將第1021章 所謂忠誠 只是因爲背叛的籌碼不夠第635章 冒險第767章 雁門第926章 帶路黨第12章 娶妻納妾第413章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第811章 心動第639章 霸業初成第587章 鎮國四賢第912章 王者第42章 七禁五十四斬第345章 趁火打劫第916章 大前門第86章 巫山雲雨第581章 再起第192章 錦上添花終不如雪中送炭 與梟雄聯手第883章 風聲鶴唳第354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鹽販!第49章 晉升第304章 夜入青州第966章 朱溫和李克用的人頭
第667章 節度都使第565章 商隊第586章 結怨第861章 撞破鐵籠逃虎豹第76章 夜宴第712章 飛雷炮第185章 拒絕出兵第494章 迷霧暗襲第660章 一字王、天策上將第363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87章 宋州第173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3章 鎮東海第874章 天梯第635章 冒險第386章 直搗黃菊第244章 尚君長求見第198章 欲亂第5章 捕食鯉魚者杖六十第25章 發財了第419章 風雪入朔州第296章 再度晉升 討賊軍令到第313章 養寇自重第558章 侵吞五千禁軍第422章 穿裙子塗胭脂的將軍第412章 白袍史敬思第412章 白袍史敬思第962章 威懾力第352章 夜襲渤海公主第274章 扒灰第383章 周德威來投第115章 沙門島第351章 平遼第904章 最後通牒第608章 齊人之福第20章 力挽狂瀾第185章 拒絕出兵第365章 鐵槍王彥章第388章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劉王高李,李璟四徒第711章 兵來將擋第683章 兩虎相爭第37章 偶遇郡主第805章 不自量力第374章 圍城打援第239章 招安第521章 殺機四伏第137章 接戰第339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第243章 備戰, 打火機、罐頭、鹽田!第312章 兵馬奪青州 功升防禦使第733章 旌旗十萬下揚州第455章 奉上九條命根子第704章 造反無罪第154章 狐假虎威 藉機敲詐第647章 臥榻之側他人酣睡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肥羊第871章 血戰大同第609章 海軍陸戰隊第220章 大軍壓境第112章 打狗就爲震主人第580章 東成西就第625章 服軟第401章 雷霆之怒第658章 撲朔迷離第646章 底氣第35章 賣軍功第63章 謀定第405章 野望第1014章 議政王第867章 金城大捷第351章 平遼第862章 殘酷第618章 深謀遠慮第503章 以卵擊石,不自量力!第795章 交易第201章 滿載而歸第266章 李璟你還是不是一個男人第660章 一字王、天策上將第347章 建遼南都督府,收狼牙猛虎將第1021章 所謂忠誠 只是因爲背叛的籌碼不夠第635章 冒險第767章 雁門第926章 帶路黨第12章 娶妻納妾第413章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第811章 心動第639章 霸業初成第587章 鎮國四賢第912章 王者第42章 七禁五十四斬第345章 趁火打劫第916章 大前門第86章 巫山雲雨第581章 再起第192章 錦上添花終不如雪中送炭 與梟雄聯手第883章 風聲鶴唳第354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鹽販!第49章 晉升第304章 夜入青州第966章 朱溫和李克用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