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縱貫線

(感謝車車達的月票支持!)

代北還沒有拿下,但修一個縱貫線水泥路似乎已經應當提到議事程序上來了。代北之地是河北、河東與塞外草原的連接點,這裡不論是從河北出燕入晉出塞還是河東出晉入燕去塞外,或者塞外南下燕晉,這都是必經之路。若是秦軍築路連通三地,那對於加強這裡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按秦軍的戰略計劃,將來拿下河北之後,秦藩必然要揮兵越過太行,直取山西之地。甚至拿下山西之後,還要以山西爲跳板,直攻關中。因此,這條運輸線也就越發的重要起來。

眼下這個時代,運輸主要還是依靠內河航運和海運,內河航運載重兩三百石,甚至萬石的比比皆是。唐一石一百二十斤,唐代一兩約42克,一斤十六兩約680克,重量單位的一石就是差不多80公斤。因此,普通的河運船隻戴二百石,也有16噸。至於萬石的航船,更是運載量高達800噸,在後世,八百噸運載量並沒什麼,但在此時,卻已經龐然大物了,這樣的船隻只能航行在長江、運河、淮河、黃河等的下游,而一般的河流能夠航行的,多是兩三百石的船隻。

大唐的京師長安,就一直仰仗着東南的錢糧供賦,這些糧賦都需要經由運河水路運至關中。

大唐的生命線就是運河,東南的財貨必須經由運河運到關中,就是西南的巴蜀等地,甚至也多是經由長江,把長江中上游的山南和巴蜀的送到長江下游,然後再西北向的折返過來通過運河北上送到黃河。再一路往西輸送入京。

運河一旦有警,直接就扼住了關中的喉嚨。

這也是當初德宗父子聽到運河重新打通後喜極而泣父子相擁的原因,同樣也是田令孜急忙忙帶着李儇逃離長安的原因,一樣也是黃巢在長安如入泥潭,不得不冒着逼反投降諸鎮也要向他們索取錢糧的原因。

大唐的政治中心在關中。在中原,但他們的生命線大動脈卻是運河。

李璟的秦藩這幾年能發展的這麼迅速,實際上有很大原因就是李璟並不依賴這條大動脈。李璟最初以登州爲根基,經營遼東爲大本營,進而攻取河北,靠的是渤海的海上運輸。

巨大的渤海。加上強大的水師,以及發達的造船業和航運業,使得李璟通過渤海,用無數載量千石萬石的船隻進行着運輸調運。

在攻下遼東後,李璟也開始修建了一條沿海道,縱向以遼水爲中心。從海邊營口一直到達北方的西遼河。而橫行,則從山海關傍海,一直修到鴨綠江南岸的平壤。

這條路花了秦軍很大的財力人力,但修通之後,卻對控制遼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過這條道路卻是以黃土沙石爲材料,一到雨季就泥濘不堪,異常不便。即使是平日,道路也常不堪重負,必須時常維護。更多的時候,秦軍的長途運輸,還是必須依賴海運。

不過如今秦軍重心漸移到了河北,不但如此,隨着秦軍的不斷擴張,秦軍的勢力還不斷向中原地區擴張。

河北,山西、熱河、山東諸省,秦軍不斷向西擴張。只依靠海運,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了。海運還有一個更麻煩的問題是,每年到了冬季,北方的港蜂鳴口基本結凍,封凍期長達兩三月時間之久。雖然秦軍有幾個不凍港。卻遠遠無法滿足這段時間的運輸量。特別是這種缺點,在戰爭時期,有時往往是致命的。

現在李璟正準備擬一個新的計劃,一個縱貫線計劃。

李璟的這個縱貫線計劃,打算是建立海運、水運、陸運三級體系,全面增強秦軍運輸能力。這個縱貫線不但是爲了解決運輸物資問題,更重要的還是爲了能讓秦軍更加迅速的佈置到境內任何前線戰場。

他的思路,未來秦藩依然會重視海運,從平壤到大連到天津到登州到青島到淮河口,到楚州,沿海岸,會增建擴建更多的港口,打造更多的海船。同時,秦軍還將把鴨綠水、遼河、白狼水、灤河、桑乾河、漳水、拒馬河、滹陀河、永濟渠、黃河、濟水、淮河、汴河、泗水、沂水、沭水十六條境內大河打通聯接起來,組成一道巨大的內河水運網絡。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陸路縱貫線,李璟計劃在從平壤到山海關的這條環海大道的基礎上,打造一條水泥大道。這條新的大道,將從渤海國的上京府開始,沿途經過中京府,東京府,東京府等沿海地區,連接到平壤、國內城、一直到遼東半島的大連、旅順、卑沙,然後再往西沿海到營口、遼陽、盤錦、錦州、秦王島、山海關、唐山、燕京、天津,滄州、莫州、天津、棣州、德州、齊州、青州、登州、兗州、沂州、海州、泗州、楚州等地。

這條路將在原來各段道路地基爲基礎,鋪上厚水泥增加道路承載力,同時在兩側開挖排水溝,減少雨水對路面與路基的破壞。這將是一條雙向四車道的水泥大馬路,用以來解決冬季北方海上結冰,而冬季內河同樣結冰,運輸不力的解決方案。

在這條長達五千里路的超長陸路幹線上,還會修築一些橫向的水泥路,來連通這條主幹道途經的附近各個地方城池。

如此一來,就算是到了冬季結凍期,有一條如此寬闊的雙向四車道水泥幹道,秦軍的陸路運輸就能夠使用四輪馬車運輸,甚至六輪、八輪的重型馬車來運送。

而在這條陸路縱幹線的計劃中,還有一條橫向的幹線。李璟計劃從渤海國的中京府爲東邊的起點,一路橫向向西修建一道橫穿東北地區的大道,這條路從渤海的東京爲起點,而一直修到西面的河西沙州玉門關爲止。當然,這只是長期計劃。現期計劃中,是從鴨綠江畔的國內城爲起點向西修,途經鳳凰城、遼陽城、營州,直到承德、奚境牙帳,然後經過軍都關、嬀州到大同雲州。將來還將向西經振武軍,出河東,沿黃河進入隴右河曲。豐州、靈州、涼州、甘州、肅州、沙州等河西之地。

這兩條幹線,都將以燕京爲中心,縱線連通南北,橫線勾通東西。

這兩條路一修。縱線將解決糧草運輸問題,以及貨物的運輸問題。而橫線,更主要的是幫助提升秦軍對北方燕山、陰山一線的控制。有了路,秦軍就能把控制區從燕山和陰山一線,繼續向北推進,一直推到草原。使秦藩的燕京戰略防禦圈擴充到更北面,戰略防禦層再擴充一層,更加安全穩固。

當然,這兩條路如果修通,也將爲將來秦軍的向南進軍和向西擴張,提供更便捷的通道。那時,秦軍南下沿着大道。直達淮南。騎兵沿大道向西,可以提高現今一倍以上的速度直達代北。而後勤的運輸也能順帶跟上大軍,絕不會讓後勤拖住了大軍的進攻節奏。

如此一來,有環渤海戰略核心圈,加上南北水路運輸線,加上這南北東西縱貫陸路大幹線,一旦有警,秦軍甚至能依靠強大的機動力和交通網絡,發揮出某種程度的內線作戰的優勢。

海運方面只需要要增建幾個碼頭,再擴建幾個現有碼頭。

而水運方面。主要還是以南北大運河爲主,要做的也只是把從東北到淮南的那十幾條大河疏通,並且在合適的河流間進行聯通。

真正的大工程還是南北兩條大道,縱向幹線就長達五千裡。這條幹線主要是聯通現有道路,再進行升級。因此最耗費人力的開挖和夯實地基的工作可以省下來,但就算不需要新開挖道路,可這所需要的水泥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就連那兩條排水溝也不算小工程。而且不但需要大量水泥,還需要大量的修路工人。

這方面,李璟考慮許久,打算準備把如今越來越多的流民們安排去修路,讓流民們去工作,給予糧食工錢,。按段修路,等一段道路修完後,這一段的修路流民,就直接安置在道路附近地方定居下來,分給土地。此外,還從其中把強壯的青壯抽出來,忙是爲農,閒時接受訓練,讓他們成爲守路民兵,這些人輪流負責維修當地的那段道路,並且分關設卡,收取過路費,以充維修道路費,與這些民兵的訓練經費和補貼。這批流民從此依附在幹道上,平時耕作、修路、受訓、收過路費。萬一要是打仗,他們還將受徵召爲兵協助地方作戰。

特別是在關外地區,地廣人稀,這種民兵武裝,有時能很大的填補秦軍正規兵的不足。對於關外地區,就算移民,也不可能一時就改變關外地區的情況,在戰兵駐軍、各縣團結兵營,鄉兵部隊之外,再增加一些護路民兵,很有必要。

不過最讓李璟猶豫的問題是,就算修建水泥路面,畜力拉車能載運多少物資?

用海運,航運可達萬石一船,多數千石。內陸水運,也以兩三百石一船爲主。陸路運輸能運多少?

李璟翻看了一些數據,一頭公牛拉車,能載八石,母牛能載五石。雙牛拉車,至少十石。不過這是指兩輪車,如果是水泥馬路,則可以行駛四輪馬車,四輪馬車應當載重更多。

歷史上,四輪馬車在拿破崙戰爭中的應用達到鼎盛,僅拿破崙入侵俄國的戰爭中,法軍就調集了38700輛重型和輕型四輪馬車,每輛重型馬車能載重1.5噸補給,據說拿破崙的軍隊用於拖曳馬車的馬匹數量就達到187621匹。

按這個數字,重型馬車是普通牛車載重量的兩倍半有餘。而如果是水泥道路,那麼四輪馬車還能更大一些,路更好走,載重車也會更大。如果一輛重型四輪馬車載重兩噸,相當於25石,十二輛重型馬車,可以相當於內河中一艘三百石的航船。要400輛重型馬車,才能相當於一般萬石航船的載量。

當從數字上來看,陸運的運輸量是遠遠不如海運,也不如內河船運的。

不過最終李璟還是覺得陸路幹線很有必要。因爲這兩條幹線並非是爲了取代海運、陸運,而是做爲海運和水運的輔助來使用的。海運載重量最大,但限制也極大,不但冬季北方港口結冰,而且夏季暴風雨期間,也一樣無法出港。同時,海運只能沿海運輸。內河水運受限同樣很大,他們只能在內河運輸,而河道往往也會限制運輸的船隻數量,到了冬季結冰或枯水期,也一樣無法運輸。

陸路運輸量少,可卻有一個優點,不受天氣限制,不受季節限制,而且只要有路,哪裡都能到達。

更爲關鍵的是路修好後不單隻能運輸物資,他們更大的作用還是軍事上的巨大作用,快速輸送兵力!

李璟點點頭,手中的鉛筆劃下最後一個句號,終於完成了這份長長的“海陸河運輸縱貫線計劃”。

第706章 三月洛陽花開第134章 借刀殺人第684章 廢除節度使第915章 插手第819章 攪局第865章 你的卵子還在不在?第1022章 拉開決戰序幕第329章 紅顏禍水第653章 再來一炮第290章 納王惋君兩家休兵,交青泥城少主身死第751章 顰鼓第205章 祭旗 秘密武器第492章 點將不如激將第704章 造反無罪第260章 封彰寶藏與分贓第576章 畝產三千斤第490章 梟雄初露崢嶸第729章 半渡而擊第374章 圍城打援第121章 詭異難料的美婦人第372章 李璟的三個要求第896章 山西都督第87章 饑民第51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334章 殺人立威第365章 鐵槍王彥章第166章 遼海會賊第235章 升官晉爵第292章 兵變第19章 遇匪第282章 虎去狼來第17章 山文字甲、棗紅馬第986章 援朝第558章 侵吞五千禁軍第926章 帶路黨第449章 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第97章 韓家公子與蕭家小娘子第431章 鎮國軍神兵天降第274章 扒灰第450章 色誘纏綿美人心計第617章 三十稅一第787章 見鬼!第964章 大清洗第530章 一騎當先(一)第496章 臨河而戰第995章 捧殺第682章 鯨吞、吞食第793章 李嗣源第31章 自來熟的青衫男第904章 最後通牒第860章 英雄立馬第604章 戰略性防禦第340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545章 釜底抽薪第351章 平遼第173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847章 重圍第719章 迷 魂 陣第27章 人送外號小李廣第159章 整頓商戶 七尺劍殺豬刀第705章 謀位第769章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第793章 李嗣源第72章 禍水東引第749章 瓜分第74章 事泄第996章 誰得利誰嫌疑第587章 鎮國四賢第366章 天子詔書到第9章 獄中留種第167章 都裡鎮 貓島第218章 各取所需 回師第749章 瓜分第904章 最後通牒第528章 會獵於野(四)第742章 圍城第492章 點將不如激將第150章 遲遲趕到的聯合增援官兵第293章 威鎮遼東 滿載而歸第1009章 新目標 東西兩京第93章 海上女王與蔓陀羅公主第566章 茶葉引發的血案第562章 又是一個大豐收第285章 不堪一擊 大獲全勝第275章 再見舊情人第826章 監國皇叔第801章 出局第614章 勝利者的煩擾第7章 破家第852章 否極泰來第618章 深謀遠慮第313章 養寇自重第802章 廣明元年第155章 六扇門與梅花門第23章 鎮東海第590章 十八萬北伐第392章 虎妻劉雲娘第70章 截殺第815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第628章 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第706章 三月洛陽花開第134章 借刀殺人第684章 廢除節度使第915章 插手第819章 攪局第865章 你的卵子還在不在?第1022章 拉開決戰序幕第329章 紅顏禍水第653章 再來一炮第290章 納王惋君兩家休兵,交青泥城少主身死第751章 顰鼓第205章 祭旗 秘密武器第492章 點將不如激將第704章 造反無罪第260章 封彰寶藏與分贓第576章 畝產三千斤第490章 梟雄初露崢嶸第729章 半渡而擊第374章 圍城打援第121章 詭異難料的美婦人第372章 李璟的三個要求第896章 山西都督第87章 饑民第51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334章 殺人立威第365章 鐵槍王彥章第166章 遼海會賊第235章 升官晉爵第292章 兵變第19章 遇匪第282章 虎去狼來第17章 山文字甲、棗紅馬第986章 援朝第558章 侵吞五千禁軍第926章 帶路黨第449章 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第97章 韓家公子與蕭家小娘子第431章 鎮國軍神兵天降第274章 扒灰第450章 色誘纏綿美人心計第617章 三十稅一第787章 見鬼!第964章 大清洗第530章 一騎當先(一)第496章 臨河而戰第995章 捧殺第682章 鯨吞、吞食第793章 李嗣源第31章 自來熟的青衫男第904章 最後通牒第860章 英雄立馬第604章 戰略性防禦第340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545章 釜底抽薪第351章 平遼第173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847章 重圍第719章 迷 魂 陣第27章 人送外號小李廣第159章 整頓商戶 七尺劍殺豬刀第705章 謀位第769章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第793章 李嗣源第72章 禍水東引第749章 瓜分第74章 事泄第996章 誰得利誰嫌疑第587章 鎮國四賢第366章 天子詔書到第9章 獄中留種第167章 都裡鎮 貓島第218章 各取所需 回師第749章 瓜分第904章 最後通牒第528章 會獵於野(四)第742章 圍城第492章 點將不如激將第150章 遲遲趕到的聯合增援官兵第293章 威鎮遼東 滿載而歸第1009章 新目標 東西兩京第93章 海上女王與蔓陀羅公主第566章 茶葉引發的血案第562章 又是一個大豐收第285章 不堪一擊 大獲全勝第275章 再見舊情人第826章 監國皇叔第801章 出局第614章 勝利者的煩擾第7章 破家第852章 否極泰來第618章 深謀遠慮第313章 養寇自重第802章 廣明元年第155章 六扇門與梅花門第23章 鎮東海第590章 十八萬北伐第392章 虎妻劉雲娘第70章 截殺第815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第628章 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