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東萊

同光七年三月初九,聖人在含元殿加殿試,欽點了四位狀元。

韓昭胤運氣比較好,勇奪進士科狀元。

邵樹德授其秘書郎之職,原秘書郎陳逖出任句容令。

句容是畿縣,縣令爲正六品上,等於是連升兩級了。

徐寅因爲參與了財稅改革,令邵樹德比較滿意,且又是農學出身,被授予萬年令之職。

大夏四京,一共有洛陽、河南、長安、萬年、幽都、薊、金陵、上元八個附郭縣,縣令皆爲正五品上,徐寅這次是火箭升官了。

農科狀元、華州人趙瑩同樣當上了秘書郎。

這種根正苗紅的關西人,在仕途上的前景,是陳逖、徐寅這兩位福建子難以企及的,雖然他們起步都是秘書郎。

殿試結束後,自然是一番遊玩踏青。

這種考試本身不涉及黜落誰,只是定個名次罷了,除非你鬧得實在太過火,讓人看不下去,否則都能和和氣氣地結束考試,等待授官。

當然,在唐代其實是有黜落的,數量比較少。

北宋仁宗時,因殿試被黜落,張元憤而投奔西夏,得李元昊重用,成爲軍師。最離譜的是,他的家人被宋廷看管羈押在隨州,結果還被西夏間諜潛入,矯詔釋放,回到西夏。

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敵後大營救”。西夏間諜先假傳聖旨,再把一家子男女老少從湖北帶到陝北,穿越重重關卡,何止數千裡!在進入西夏國境時,大肆奏樂,狠狠羞辱了一把宋人。

好水川之戰後,已官至西夏太師、中書令、尚書令的張元,在界上寺牆上題詩,就是那句侮辱性十足的:“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

北宋對這多番羞辱,迴應是殿試不再黜落任何人……

遊宴等一整套程序之後,剩下的自然就是等待授官了。

官位是邵樹德親自圈定的。他對雜科士子非常上心,同光四年的32人,表現出色的一批已經給升官爲主簿或縣丞了,一開始就授予縣令的,更是已經調入州中,出任佐貳官員過渡一下,幾年後再看。

今年有整整82名雜科預備官員。

明算科大部分到海陸關口擔任關令(從八品到從九品不等),或出任大州坊市市令(從九品上),少數佼佼者進入稅務監,出任各級職務。

這個安排,基本算是人盡其才了。

這些人,在四品以下,也很難轉任地方行政官員。他們處於一條上下垂直管理體系中,因爲專業性太強,只有做到高位之後,纔有可能出任道或六部九寺官員。

不過,對學數學的士子而言,這仍然是開天闢地頭一遭的厚遇。稅務監的存在,更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同時也有了強大的靠山庇護,畢竟稅務監主官可是政事堂成員之一。

農科、明法科的去向,與進士科大同小異,擔任基層縣一級佐貳官員。

邵樹德耐心地看完名單上最後一個名字,十分滿意。

他知道,形勢已經起了微妙的變化。繼續堅持個幾屆,威力就會慢慢顯現出來了,畢竟這是一個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

曾經唯我獨尊的進士科,隨着時間推移,必然會被衝擊得不像樣。

三年之後,營建、醫科亦將開始按道分取名額,分別錄取24人、22人。

邵樹德曾經打算削減進士名額,但與宰相們仔細算了一下之後,發現每科(三年)二百多人的錄取名額完全可以安排得過來,並不會造成冗官問題,便作罷了。反正屆時進士科的比重已經跌破50%,往40%的方向邁進,統治性地位遭到嚴重削弱,沒必要了。

處理完這些事後,邵樹德便準備東行了。

三月初十,他在南郊祭天,同時檢閱禁軍馬步軍士,發放賞賜。

三月十二,禮部尚書王溥薨,輟朝三日。侍郎楊注接替其職,但並未獲得進入政事堂的資格。

三月十五,銀鞍直指揮使種彥友率五千人西行,前往西域。

禁軍各部,陸陸續續抽調了一萬多人一同前往安西道,接替龍驤等軍將士班師。

與波斯議和成功,並不代表戰爭徹底結束,更不代表能夠掉以輕心了。

邵樹德沒這麼天真。他第三次削減了西調禁軍的人數,但並未徹底停止駐防。銀鞍直及鐵林五軍總計一萬多人,就是他派往西域的定海神針。

這種駐防行爲可能還會持續個幾年,期間會進一步削減人數,以減少開支。

這既是爲了以防萬一,同時也是維持禁軍戰鬥力的一種辦法。

與此同時,他下令從橫野、平盧、落雁、廣捷四軍中抽調精銳三千餘人,調入禁軍,與五大院的數千新兵一起,補充缺額。

雜牌部隊,至此還剩六萬人上下,離被徹底“消滅”是越來越近了。

而五大新兵院的人數,基本被壓縮到了十萬人以內,平均一家不足兩萬。再過幾年,會進一步壓縮到一萬五千人上下。

在訓軍士受到了樞密院的大力整頓,尤其是陝州院,近年來屢遭批評,因爲輸送的兵員質量達不到預期。如果整頓後還沒有起色的話,這個處在東西二京之間的新兵院將面臨裁撤的噩運。

忙完這一切,三月十六,邵樹德留太子監國,親領官員、宮人、嬪妃、侍衛及隨駕軍士數萬人東行,前往淮海道。

******

四月的黃河又成了一條交通運輸幹道。

東行的路上,邵樹德有時候會登上山坡、高塔,瞭望遠方。

此時的黃河,溫柔、恬靜、悠遠。

它馴服地給人們提供各種便利,灌溉、運輸、捕魚乃至飲水,哺育了兩岸無數人民,堪稱河南、河北的母親河。

晚唐以來,黃河只決堤過一次,地點位於滑州,爲朱全忠所掘。

洶涌的河水淹沒大地,造成了嚴重破壞。雖然百般抵賴,時過境遷之後,這筆賬依然牢牢地扣在老朱頭上。

掘黃河是有報應的。

朱全忠掘了一次之後,他兒子也掘了一次,然後就遭報應了。

當李存勖帶着百般拼湊出來的不到兩萬步騎,孤注一擲豪賭,從鄆州方向殺往汴州時,段凝統率的五萬汴梁禁軍主力,卻被氾濫的黃河給阻隔在了河陽,沒法回援,最終只能眼睜睜看着李存勖率領五千先鋒進入汴州,滅亡了後梁。

中唐以來,地方藩鎮是治理黃河的。

主要工作是加固兩岸堤壩,防止洪水爆發時潰堤。同時修建水門,大力疏浚與黃河連通的各條支流水系以及陂池水庫,當黃河水位升高,達到警戒線時,打開水門,將黃河水導入汴河、永濟渠。

夏朝的治河大同小異。

工部每年都會撥下錢糧、徵發役徒上河。水門內外淤積的泥沙被一遍又一遍清理,連通黃河的水系更是得到了重點照顧,如圃田澤、沙海、福緣池等水庫,每年冬天都要清淤、加深,以便在夏季洪水來臨時,可以有充足的泄洪區。

至於黃河本身,沒有太大的治理必要。更準確地說,工程量實在太大,在沒有明顯災情的情況下,先不要動了,免得出亂子——公允地說,有唐一代三百年,黃河算是比較給面子的,沒出過什麼問題,或者說黃河暫時也沒什麼毛病,只要你不去玩弄它。

途徑圃田澤時,邵樹德稍稍停留了兩日。

這個人來人往的商業重鎮之內,桅杆林立,大大小小的船隻幾乎塞滿了河面。

邵樹德一面與宰相們說着話,一面翻閱着集市市令送來的歷年商業數據。

“封禪泰山之事,朕不想做,沒必要。”邵樹德將手中的賬本翻得嘩啦啦作響,嘴裡說道:“朕的名諱已經鐫刻在阿賴山最高峰之上,古來君王,何人能比?”

他這話倒也不是誇大其詞。阿賴山最高峰(薩曼尼峰)之上,確實立了幾處石碑,鐫刻了他的聖諭,山峰名字更是直接叫“無上皇帝峰”。

如此牌面,何必再封禪泰山呢?有點小家子氣了。

“陛下聖明。”宰相們一聽,知道聖意已決,便不再糾纏此事了。

“耽羅國主在唐代是陪戎副尉吧?”邵樹德繼續一心二用翻看着,同時說道:“既已遣使入覲,可冊封其爲陪戎校尉。”

陪戎校尉、副尉,一爲從九品上,一爲從九品下,低到不能再低的武散官職銜,說出去都讓人笑。

但耽羅島的酋長也就配得上這個。

如果說朝鮮半島上的國家文明開化的話,那麼耽羅島上的居民就是半開化、半愚昧性質的人了。新羅私下裡稱他們爲“野人”,夏朝就更看不上了。

給個陪戎校尉的官職,真的很看得起你了。

平海軍在這裡修建了一個臨時港口,用作避風錨地和船舶維護碼頭。渤海商社的船隻有時候也會在此靠港,甚至還在島上租地修了個倉庫,拿來晾曬、儲存貨物。

小地方一個,沒太多人關心,基本上已經被平海軍和渤海商社兩家瓜分,島民們全體爲他們打工,甚至還提供了一部分底層水手的來源。

“新羅那邊有消息了沒?”邵樹德將賬冊放到一邊,問道:“他們到底打算獻出哪個港口?”

“陛下,聽聞樞密院欲派出九千步騎之後,新羅人似有疑懼。鴻臚寺的使者剛從新羅返回,但言君臣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中書侍郎趙光逢說道。

“好大的膽子。”邵樹德笑道:“再派人催一催,就說朕看中東萊縣了,讓他們想辦法劃撥土地,修建軍營。”

“遵旨。”趙光逢應道。

東萊縣就是後世的釜山。對新羅而言,其實是一片蠻荒之地,且因爲海盜的威脅,人煙稀少,連小漁村都談不上。

大夏索取這麼一塊荒地,對新羅人而言,其實不難接受。現在的問題是他們害怕,擔心夏軍對他們有什麼不利企圖,故左右爲難。

但害怕就有用麼?該來的還是得來,逃不掉的。

“着信使快馬趕至登州,給平海軍傳令,出動戰船,至東萊縣外海巡弋。這塊地,朕要定了。”邵樹德看着地圖,說道。

信使很快出發,五百里加急前往登州。

第五十九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章 兵諫第二章 生民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1043章 各鎮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十九章 開刀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1034章 纏鬥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1159章 爭吵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四十三章 李朱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三章 屈服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970章 試探第十七章 勸說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952章 離去第1084章 框架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六十章 變化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1280章 感悟第十五章 彙集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四章 楊朱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1235章 奴部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1007章 天津橋第十八章 勸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四十二章 徐州第1180章 走也!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二十九章 會州(三)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1028章 泗州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二十章 摘桃子第1006章 調動第五十二章 撤!第1045章 知己知彼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十章 少年第1130章 心思第1084章 框架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590章 籠中人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十六章 發力第五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十五章 條件第1138章 法度第1013章 “屯田”第三章 兩手抓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八章 學習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五章 州情(二)第1006章 調動第二十八章 引誘(爲盟主無可耐克加更)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1232章 檢閱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
第五十九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章 兵諫第二章 生民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1043章 各鎮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十九章 開刀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1034章 纏鬥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1159章 爭吵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四十三章 李朱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三章 屈服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970章 試探第十七章 勸說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952章 離去第1084章 框架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六十章 變化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1280章 感悟第十五章 彙集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四章 楊朱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1235章 奴部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1007章 天津橋第十八章 勸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四十二章 徐州第1180章 走也!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二十九章 會州(三)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1028章 泗州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二十章 摘桃子第1006章 調動第五十二章 撤!第1045章 知己知彼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十章 少年第1130章 心思第1084章 框架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590章 籠中人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十六章 發力第五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十五章 條件第1138章 法度第1013章 “屯田”第三章 兩手抓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八章 學習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五章 州情(二)第1006章 調動第二十八章 引誘(爲盟主無可耐克加更)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1232章 檢閱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