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

弘文館開會討論的同時,州一級的官員也紛紛發來奏疏,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人一當官啊,看法就不太純粹了。或者說身不由己,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說話,利益牽扯太多。

譬如雲南道巡撫使種居爽,作爲有名的儒門世家,他自昆州上疏,盛讚聖人的文治武功,並且認爲,聖人的文治猶在武功之上,必將福廕子孫後代。

話有些肉麻,但也沒脫離事實太遠,邵樹德很喜歡。

光靠打打殺殺,他得不了這個天下。或者即便得下了,也二世、三世而亡。

但他給這個天下留下了自己的東西,且無法磨滅,這纔是永恆。

六、七兩個月,有關《致治》這本書的討論基本結束。

八月初五,由理蕃院副使種覲仙、綿州司馬牛希濟潤色,邵樹德最終審覈的《致治》定稿。

全書共三篇,分《人口》、《通貨》、《地理》三篇,洋洋灑灑數萬字,作爲官員預備役的基礎掃盲讀物、考試教材。

八月初七,發往少府,由名家制作雕版。

雕版製作完畢後,將交由內務府新成立的商務書坊開印,戶部出錢,首印一萬冊,發往全國各道州的官員及四京國子監、弘文館、集賢院等機構。

這是爲了讓天下讀書人能夠儘快接觸到這本科舉考試的必備教材。接下來他們是抄錄也好,私下裡印刷也罷,總之儘快擴散出去。

同光四年的科舉仍然考原來的九本正經,同光七年(922)將第一次執行新教材。也就是說,全國士子有三到四年的準備時間,四年後的第一次考試,定然格局大變,誰能把握住改革紅利,就看他的本事了。

當然,同光七年的改革並不止於此。

明年的科舉增加了32個農科名額,四年後的科舉,在此基礎上,還將增加算科。考慮到整體數學水平低下,學生人數較少,因此全國只有27個錄取名額。絕大多數道(16個)都只有一個名額,錄取的學生水平多半還參差不齊。

但沒辦法,這是新朝雅政,必須用制度固定下來,省得被人做手腳。

進士、農、算三科,每三年錄取167人,比起全國一萬大幾千的職事官數量來說,不值一提,撈個實缺沒有任何問題。

因此,科舉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考中就能做官,最低也是從九品,運氣好的話,七品官也不是不可能。

這個前景,足以讓人趨之若鶩了。

進士科考試,每年都數千人蔘加鄉貢考試,最後錄取一百個,這是什麼競爭難度?

農科考試明年第一次考,還不知道具體數據,但稍微一想就知道,難度要低好幾倍不止。

算科就更不用說了。

之前朝廷開明算(數學)科,結果一次才錄寥寥幾人,有時候甚至一個都不合格,沒錄取任何人。這次按道固定名額,等於是在給老少邊窮地區送官位。

這就叫改革紅利,抓住了是可以改變人生的。

“牛卿有這文筆,知制誥都可當得,爲何要去西域呢?”太極殿內,看着幾份詔書依次被送出,邵樹德走到一邊,洗了洗手,問道。

“臣自幼讀書,便有濟世安民之志。”牛希濟說道:“安西諸州新得,胡風遍地,若不施以教化,難以穩固。臣思來想去,這事還得咱們讀聖賢書的人去做。”

“進士一科,錄108人,農科、算科加起來也59人了,你有沒有什麼想法?”邵樹德問道。

“臣原本確實不以爲然。”牛希濟回道:“但細讀《致治》之後,心中霍然開朗。國朝肇建,農學出力甚大。甚至就連算科學子,也在諸州坊市之中出力,爲朝廷帶來了無數商稅,功亦大焉。臣覺着,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大用,絕不能厚此薄彼。”

邵樹德聽完,輕聲笑了笑。

牛希濟的話,頗多彆扭,話外似乎還有餘音。但他懶得深究了,沒必要。

他並不想一棍子打倒儒學,從來都沒有過這種想法。

科舉名額中,進士科仍然是最多的,足以說明地位了。

但他不想看到儒學僵化保守,排斥其他學說,最後唯我獨尊。

沒有競爭的儒學,不會有進步,甚至會變成宗教一樣的存在。

像皮日休那種人,對韓愈打倒其他學說拍手叫好,甚至寫文章四處宣傳,這種做法肯定是不對的。

允許百花齊放,互相競爭,互相促進,這纔是正道。

在這件事上,邵樹德其實背叛了自己的利益。

對君王來說,沒有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方便、更省事、更穩固的了。

但他是穿越者,玩夠了,享受夠了,沒必要再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就如牛卿所願意吧。”邵樹德說道:“焉耆府還缺個少尹,就你了。好好幹,勿要讓朕失望。”

“臣謝陛下隆恩。”牛希濟應道。

牛希濟離開後,邵樹德坐在龍椅上,突然之間就有些彷徨、孤獨。

天子,終究是孤家寡人啊。

這次的科舉改革,名義上是羣策羣力,實際上是他獨斷專行。

他從武夫中走來,一手創建了軍隊,一手拉扯了朝堂班子,打下了偌大的天下,威望、權力已經登峰造極。這個時候,已經沒幾個人敢在他面前講真話了。

中書侍郎陳誠曾經脫下面具,不再講那些車軲轆話,直截了當地問他,想要什麼樣的天下?

邵樹德當時很驚訝,沒想到老陳還是個隱藏得很深的儒士。

他當即給出了答案:百姓安居樂業、工商繁榮;通使周邊,交流促進;文化輸於周邊,令各國景仰,紛紛來使。

陳誠說,少了一個“長治久安”。

此話一出,邵樹德便明白了,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他若真想“長治久安”,呵呵,歷史上的招數還少麼?

他可以學北宋,深入控制民間經濟,實行各種專賣制度,甚至就連百姓生活的各類日用品、蔬菜、水果都插一腳,分潤好處,釐定價格。

他可以學朱元璋,將路引的範圍縮小。

唐代全國分上中下26關,過關之時提供“過所”,其他地方不需要。如果需要經常出入諸關甚至出國的,可辦理“長籍”。

宋代嚴格了不少,出州之時需提供“憑由”,州內無需。

到了朱元璋時代,百里就需要路引。還可以用裡甲制度,互相監視、互相舉報、出事連坐,“農業者,不出一里之間,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焉。”

如此種種,辦法多着呢。

朱元璋的套路都是現成的,他治下的社會,是自先秦以來至元朝滅亡,官方控制最嚴密的封建社會。

區分職業的戶籍,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別妄想一步登天。

什麼階級該穿什麼衣服,自己要有逼數。

讀書人“不得標新立異,沾染異端邪說”、“不得議論天下國家利病。”

民間結社,想造反麼?

商人有什麼用?敗壞社會風氣,都給我種地去。

再來個私人片板不得下海,阻斷文化交流。

最後廢除存在了1600年的宰相制度,皇帝直領六部,把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個核心要點。

我學這些,還不簡單麼?哪怕後人一點點往回扳,放鬆一點控制,最終仍然會比其他朝代嚴密。

但這有意義嗎?打生打死三十年,就爲了這個“長治久安”,有點離譜。

陳誠,也不理解我啊。

******

八月下旬,少府來報:新版蠟紙、油墨已試製成功。

邵樹德親自前去,檢視一番後,十分欣喜。

這是一項足以得到“夏王賞”級別的成果。

自建極十年(910),豐州的製糖工匠得到第十屆“夏王賞”後,十一年、十二年連續輪空。

建極十三年,司農寺因爲培育“沙牛”而得獎,多位官員、工匠因此受賞、升官,並得到蔭庇子孫的名額。

十四年,登州工匠改進木材烘乾窯,效率大增,得授第十二屆“夏王賞”。

十五年輪空。

同光元年(916),無棣船匠週五郎設計了一款專業釣魷魚的船,得獎。

同光二年,岷州錢監有官員閒極無事,設計了一款全新的利用水力衝壓銅錢、銀元的機器,得獎。

今年輪空。

明年的“夏王賞”——第十五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將會落到奚氏父子頭上,因爲他們的發明將極大便利天下的印刷事業。

少府中尚署丞陳興雲升任右尚署令,連升五六級。

二十八年,頒發出去了十五屆“夏王賞”,這個結果讓邵樹德欣慰了許多。

這些獎項有用處嗎?

乾寧三年(896)面世的《血脈論》已經成了農學科舉標準教材,流傳甚廣。即便不考科舉,很多人依然在使用其中的理論,爲天下做出的貢獻已經難以估量了。

乾寧四年(897),農婦崔氏改進的毛紡織機器,已經走進了北方的千村萬戶。在某些地方,甚至有人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已是北方鄉村經濟的基石。

乾寧五年(898)出版得《幾何》,現在同樣是數學科舉的標準教材之一,在修建水利設施、樓堂廟宇、橋樑碼頭之時,營建士每時每刻都在使用其中的知識。

天祐元年(900)夏州農婦拓跋氏培育出的“烏延羊”,因毛軟和細長,現在是關中、關北一帶的主力綿羊品種。

建極元年(901)設計的“海鮫”號,至今仍是水師存量最多的船隻,其後慢慢迭代,大小、性能、操控性大大提高,但“海鮫”號作爲開創者,地位仍然是不可動搖的。

建極四年(904),營建士李謨參與設計洛陽下水道、天津橋,運用幾何、力學知識,精確計算,節省了大量木材、磚石,得授大獎。而他參與設計的那些建築,至今仍然在良好運行着,證明不用堆料也能達到效果,從此以後官方建築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建極五年(905),河南府農婦劉氏改進了羊毛提花機,極大豐富了羊毛的產品線,不同顏色的羊毛可以被織成圖案,迅速風靡整個北方。

建極六年(906),鐵力馬的橫空出世,漸漸讓縴夫離開了勞動市場,如今被大量使用在汴水、永濟渠乃至蘭州以東的黃河段,極大提升了漕運效率,減少了開支。

建極八年(908),洛陽五名工匠設計了簡單的製作磚坯的機器,並使用煤灰、煤渣、爐渣制磚,又進一步提升了磚頭的產量,降低了價格,令更多磚瓦房出現在了中原大地上。

建極十年(910),利用海甜菜榨糖的機器面世,令草原、中原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

沙牛、新烘乾窯、水力鑄幣機器、油墨的發明,對農業、建築業、金融業、印刷業都有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也惠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甚至是普通百姓。

就在今年初,洛陽甚至有人專門編纂了本《‘夏王賞’英雄志》,羅列了二三十年來得獎之人及其際遇。

因爲記錄詳細,且內容喜聞樂見,極富戲劇性——一介小民,驟然登天,不但本人有富貴,家人、子孫也得了小吏職位——因此傳抄各處,轟動一時。

邵樹德聽聞後,遣人刻版印刷,分發各處,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這些——纔是他寄予厚望的東西啊。

人生這條道路,有人能陪你走前半程,有人陪你走後半程,中途來來去去,本就尋常。

現在陪伴他的,是三十年逐漸興起的新勢力、新風氣。

它們將一直陪伴着他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盡頭。

只要他活着一天,就沒人可以走上邪路!

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三十五章 扎西德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五章 城建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1043章 各鎮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五章 鐵斤城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1048章 一天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二十章第943章 不死心第四章 掙扎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六十二章 車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四十章 班底第1010章 嘗試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1238章 規劃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1142章 遼陽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十一章 賞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五章 贈甲第四章 調查(四)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十九章 西行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五十二章 死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十六章 合圍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四十五章 戰第十一章 使者第1066章 前程第二十章 刪丹嶺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四十三章 李朱第1243章 北口第二十四章 較勁第1243章 北口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1178章 外來戶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280章 感悟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十三章 花巧第三十七章 吾不好殺人第1010章 嘗試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二十章 “核心科技成果”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三十九章 據點
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三十五章 扎西德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五章 城建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1043章 各鎮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五章 鐵斤城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1048章 一天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二十章第943章 不死心第四章 掙扎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六十二章 車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四十章 班底第1010章 嘗試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1238章 規劃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1142章 遼陽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十一章 賞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五章 贈甲第四章 調查(四)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十九章 西行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五十二章 死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十六章 合圍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四十五章 戰第十一章 使者第1066章 前程第二十章 刪丹嶺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四十三章 李朱第1243章 北口第二十四章 較勁第1243章 北口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1178章 外來戶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280章 感悟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十三章 花巧第三十七章 吾不好殺人第1010章 嘗試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二十章 “核心科技成果”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三十九章 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