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無法拒絕的利誘

bookmark

羅幼度瞧着大汗淋漓的張昭,臉色少見的沒有笑顏,而是少見的一臉凝重。

“陛下!”

張昭看着一臉肅穆的君王,心裡有些打鼓,但隨即眼中又閃過一絲剛毅,說道:“自然是算的,只是千年前的情況與現在不同……士大夫的標準亦有差別。”

羅幼度冷着臉,森然道:“那張卿說說有何差別?這差別又由誰來規定?還是你們說誰是士大夫,誰就是士大夫?誰說不是誰就不是?”

張昭臉色蒼白,身子晃了一晃,並沒有直接回答羅幼度的話,而是待了半晌,帶着不可置信的目光,顫顫慄慄地作揖道:“陛下怎能如此看待老臣?老臣一大把年紀了,半截身子皆已入土,絕無任何二心私心,只願陛下江山千秋永固。”

他說着淚水都忍不住奪眶而出。

他覺得冤枉,受到了極大的委屈。

作爲一個從後唐開始,歷經大半個五代十國,深切地知道武夫的危害。

他們遭受的打壓太深,所以完全不信任武將的忠心。

羅幼度在,一切好說,萬一如郭榮一般,有個三長兩短,留下一個幼年太子。

維持近乎百年的動亂,豈不是重新開始?

就算羅幼度有能力壓制武將,未來呢?

人終有一死,未來的天子,壓不壓得住驕兵悍將?

武將莽夫都是不忠不義之徒,反之他們文人,深受忠君愛國的思想薰陶。在忠心方面,遠勝武將莽夫。

張昭吸取了五代十國的教訓,維護興起的士大夫圈,提升文官的地位,不是爲了自己這個儒林魁首,是爲了朝廷的未來,是爲了利在千秋的良政。

羅幼度居然質疑他們的目的,懷疑他們的私心……

張昭一大把年紀,竟在這廟堂上嚎啕大哭起來。

羅幼度見狀,心中也是一軟。

其實他能夠感受到這朝堂之上有一大部分人是真的爲他這個皇帝以及羅虞朝廷着想。

他們是真的想要羅虞朝廷好,真的想輔左自己成就大業,創造輝煌,彼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fqxsw.org

他們看着前車之鑑,腦子裡浮現中原大地給武夫禍害的慘狀。

若不是一羣武夫相互攻伐,自私自利,背棄華夏利益。契丹蠻夷何至於殺到汴京,當了幾年中原天子?

他們是真的以爲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他們這一羣人,覺得羅幼度對於諸多武將的信任,有很大機率會導致歷史重演,讓對方以下克上。

提升士大夫的地位,提升文官的地位,可以很好地預防武將造反。

站在這廟堂上的文臣,但凡經歷過五代亂局,就沒有一個願意相信武將。

這種偏見,經過五代十國數十年的發展,深入骨髓。

所以張昭的態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羣人。

只是身爲領袖,張昭首當其衝。

羅幼度心軟,態度卻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決然地道:“千年前的情況與現在不同,這句話朕是認可的。孔聖終究是千年前的人,與國情而論,許多觀點道理,確實未必適合現在。只是對與錯,是與非,理當由朝廷而定。張卿的忠心朕明白,張卿的顧慮,朕也清楚。但朕以爲世間之事最不可取的是矯枉過正。”

羅幼度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放眼未來,相比摸着石頭過河的當代人,他能夠很清楚地知道,哪條路是對的,哪條路是錯的;哪條路很崎區,哪條路是捷徑。

羅幼度個人以爲文武平衡的破壞,士大夫集團的崛起,對中原王朝整體進程而言,有着莫大的危害。

歸根究底,就是趙宋王朝對於唐末五代十國,藩鎮武將的矯枉過正。

但有一說一,在不開上帝視角的情況下,趙宋王朝很多的決策很符合現在的國情。

不論是趙匡胤還是後來的趙匡義,作爲經歷過五代十國這樣禮崩樂壞的武夫專權時代,深知武夫的威脅。

趙家自己的江山都是依靠兵權奪來的,他們焉能不堵死這條路?

即便是羅幼度自己,繼位後也不斷的收繳武將、節度使的權力,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很多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可真正涉及利益的時候就會變質。

趙匡胤擡高文人壓制武人,給了“不殺上書言事者”的特權,結果變成了“天子垂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最終養肥了一羣士大夫。

到了明朝,天子垂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又進化成天子垂拱,士大夫治天下,直接將天子去掉了。一部明史,一半都是皇帝跟大臣鬥法。

武將獨大禍亂天下,文人獨大,皇帝就是擺設。

就算初心可嘉,羅幼度也不許歷史重演,一字一句的道:“朕欲招募天下名士,重修五經講義……”

張昭臉色更是毫無血色,當今流行的《五經》就是他編着的,他與支持他的一衆所謂的士大夫掌握着這方面的解釋權。

羅幼度是要奪回這解釋權。

張昭正想說話,耳中卻聽:“朕最近閱覽古籍,發現因爲戰亂,諸多經典或是失傳,或已在失傳邊緣。朕欲編纂一部集我華夏典籍於大成的類書,巨着彰顯國威,造福萬代,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他此話一出,堂下的官員瞬間心動了。

這可是名垂青史的天大好事。

張昭也偷偷地抹去了淚水,可憐巴巴地瞄着上首的羅幼度。

其實現在的儒家,早就不是孔子所創的儒家。

儒家在千年的發展中融入了各方各面的利益,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裡面就摻雜了亂七八糟的東西。東晉的士族,隋唐的門閥,乃至於宋朝的士大夫集團,明朝的文官集團,都是如此。

與其讓大儒自己加私貨,不如將解釋權收爲國家。讓四方大儒在朝廷的支持下重修,以利於國家發展。

儒學本就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問,在後世的儒學裡能夠看到很多諸子百家的思想,這也是文化大融合的結果。

如果單將重修五經講義獨自拎出來,估計沒有真正有影響力的大儒支持。

可將編纂類似《永樂大典》一樣,能夠流傳千年的巨着一併說出來,意義就不同了。

赤裸裸的,讓人無法拒絕的利誘。

第三十八章 君子可欺以其方第八十七章 人得向前看第十七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四十九章 菜雞互啄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十一章 收復二州 獨自領兵第六十四章 夜間取城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671章 手忙腳亂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方使者第四十三章 痛揍第十章 壯烈第一百三十九章 駕臨洛陽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二十四章 小小的誘惑第四十六章 羅幼度治軍第二十八章 發酵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場軍事會議第九十二章 政令不通第十六章 羅虞朝廷的太子第五章 耶律賢第八章 委屈的趙匡胤第一百八十九章 好說話的東方之主第六十章 降了吧!第四十章 舍大義存小義第七十一章 仇恨的種子第九十二章 自行決斷第四十一章 點檢做天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十六章 又菜又浪(第五更)第七十五章 文德殿夜第七章 結交第六十八章 心細如髮第十八章 跟想的不一樣第二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三十九章 三降將第三章 破敗國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六十九章 樸實無華的攻擊第六十三章 連環城寨第三十九章 潘美歸來第五十九章 散佈假消息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來,新的儒學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三十九章 羅幼度的小米弟們?第十八章 單騎斬將第一百四十章 “些許錢帛”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敵,真的寂寞第四十六章 羅幼度治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幹你……第二十三章 小事引起的巨浪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三十一章 捅破天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三章 滋生野心的環境第四十三章 和州攻防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五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七十一章 越級的折賽花第四十章 內奸第八章 何嘗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國?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673章 叛徒“耶律休哥”第二十五章 殿試第一百二十四章 闊綽第二十六章 府谷折家第八十一章 死中求生 各尋歸途第五十四章 出來了,回不去了?第四十九章 算你狠第五十一章 出得來,回不去第二十七章 心態改變第五十三章 風水不好第三十六章 攻城 襲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佈局東南第一百四十一章 紙幣之議第三十六章 何須開戰理由?第一百三十七章 就讓本殿說服他吧第七章 意見相左第659章 將遇良才第一百五十四章 賊人休想靠近雁門關第五十五章 真不講武德第七十八章 老子就是王景第三十一章 捅破天第四十五章 鮮明對比 忠義伊審徵第五十四章 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第五十九章 散佈假消息第二十章 收編第一百五十九章 歸義內亂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六十四章 朕的漠南 再見蕭胡輦第五十三章 一席之地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開的真香定律第十三章 嚴寬並舉第八十七章 知難而退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敵,真的寂寞第一百零六章 潛移默化 再見奇葩第一百七十五章 樂極生悲 驚聞噩耗
第三十八章 君子可欺以其方第八十七章 人得向前看第十七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四十九章 菜雞互啄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十一章 收復二州 獨自領兵第六十四章 夜間取城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671章 手忙腳亂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方使者第四十三章 痛揍第十章 壯烈第一百三十九章 駕臨洛陽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二十四章 小小的誘惑第四十六章 羅幼度治軍第二十八章 發酵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場軍事會議第九十二章 政令不通第十六章 羅虞朝廷的太子第五章 耶律賢第八章 委屈的趙匡胤第一百八十九章 好說話的東方之主第六十章 降了吧!第四十章 舍大義存小義第七十一章 仇恨的種子第九十二章 自行決斷第四十一章 點檢做天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十六章 又菜又浪(第五更)第七十五章 文德殿夜第七章 結交第六十八章 心細如髮第十八章 跟想的不一樣第二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三十九章 三降將第三章 破敗國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六十九章 樸實無華的攻擊第六十三章 連環城寨第三十九章 潘美歸來第五十九章 散佈假消息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來,新的儒學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三十九章 羅幼度的小米弟們?第十八章 單騎斬將第一百四十章 “些許錢帛”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敵,真的寂寞第四十六章 羅幼度治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幹你……第二十三章 小事引起的巨浪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三十一章 捅破天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三章 滋生野心的環境第四十三章 和州攻防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五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七十一章 越級的折賽花第四十章 內奸第八章 何嘗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國?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673章 叛徒“耶律休哥”第二十五章 殿試第一百二十四章 闊綽第二十六章 府谷折家第八十一章 死中求生 各尋歸途第五十四章 出來了,回不去了?第四十九章 算你狠第五十一章 出得來,回不去第二十七章 心態改變第五十三章 風水不好第三十六章 攻城 襲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佈局東南第一百四十一章 紙幣之議第三十六章 何須開戰理由?第一百三十七章 就讓本殿說服他吧第七章 意見相左第659章 將遇良才第一百五十四章 賊人休想靠近雁門關第五十五章 真不講武德第七十八章 老子就是王景第三十一章 捅破天第四十五章 鮮明對比 忠義伊審徵第五十四章 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第五十九章 散佈假消息第二十章 收編第一百五十九章 歸義內亂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六十四章 朕的漠南 再見蕭胡輦第五十三章 一席之地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開的真香定律第十三章 嚴寬並舉第八十七章 知難而退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敵,真的寂寞第一百零六章 潛移默化 再見奇葩第一百七十五章 樂極生悲 驚聞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