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魔都回來之後的一個星期,對肖飛來講是紛紛擾擾的一段時間。
《收穫》長篇小說專號在肖飛新作新聞發佈會之後的第二天便正式上市開始銷售。
這本長篇小說專號秋冬卷賣得不是一般的火爆。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這小說前期鬧出的爭議很大,媒體熱炒,公衆關注度較高。尤其是,《兄弟》的前三個章節在沒有刊發《收穫》之前就已被很多報紙發表公佈,看過的讀者都被吊起了胃口呢。
其二,肖飛已經是國內很有名望的青年作家,在讀者中的口碑相當良好,所出的三部長篇,每一部在國內都掀起了不俗的反響,讀者的反饋十分的熱烈,讀者普遍認爲,肖飛的小說好看好讀。
其三,肖飛時隔半年多點再出新書,讀者對其期望值還是相當之高的。
一個星期的時間,《收穫》長篇小說專號1997年秋冬卷賣出了近60萬冊,後續的走勢仍然火爆……
這讓蕭主編和程編輯等所有雜誌社的同仁都快高興瘋了。
看樣子,這期的長篇專號因爲肖飛的這部《兄弟》又將再次創造一個紀錄了,如果本期專號能售出百萬冊,那可是意義巨大:預示着《收穫》雜誌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初那個文學紅火的年代。
當然,雜誌熱賣還直接帶來了效益的極大提升。
一期雜誌碼洋近千萬,雜誌社的利潤能達到兩三百萬,《收穫》編輯部便能做更多的事情了。
在蕭主編的規劃裡,她是很想大幅度提高一下收穫的稿費的,不說太多,千字達到兩百元,也算配得上《收穫》現在的文壇地位。
稿費的提升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此市場經濟的時代,《收穫》更能夠寵絡那些真正優秀的作家,讓他們把最優秀的作品都投給收穫。而不是投到其他足可與收穫相媲美的大型文學期刊去。
時值1997,收穫的稿費是千字80元,就這個稿費都算得純文學雜誌裡數得着高的了。
但它真不是最高的,起碼有那麼十來份雜誌。稿費是跟收穫相當甚至比它還略微高那麼一點。
不少作家在投稿的時候,也並沒有把收穫當做首選。
收穫是雙月刊,兩個月一期,每期刊發大概四十多萬字的樣子,稿費支出三、四萬元的樣子。按照現在的雜誌效益。就是將稿費提高到200元每千字,每期的稿費支出也不過才8萬元而已。
蕭主編認爲,雜誌完全承擔得起。
她已經決定,趁熱打鐵,將這個稿費提高的報告打上去。
這算是收穫在國內又放的一個衛星吧。
蕭主編經過認真思考,認爲在這世紀末的浮躁中,國內的文學期刊要想持久發展壯大,就只能永爭第一。
只有第一名纔有資格活得更長久,才能搶奪更多的文學資源傾斜。
說到底,還是她受到了肖飛的影響。也認爲網絡將在未來大行其道,傳統紙媒生存空間必將被一再壓縮。
她要給收穫打好一個基礎,讓這本雜誌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不說《收穫》編輯部衆人的振奮。
這期的長篇小說專號上市之後,銷售火爆,爭議也相當的火爆。
國內的文學評論界這回真的是一邊倒的批評之聲,幾乎沒什麼批評家認可《兄弟》的文學價值。
“肖飛的這部《兄弟》已經完全陷入到了商業化的泥淖之中了,真不知道《兄弟》的意義又在何處?”
“除了好讀,除了講述了一個鄉村頭盔的故事,除了低俗的幽默和故意誇張了的苦難,《兄弟》裡還有什麼?”
“《兄弟》這小說寫得很粗糙。很誇大其詞,它描述的荒誕也不是來自現實的荒誕事件的提煉,而是作家自己的內心幻想,一部脫離了社會現實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
類似上面的這些評論在短時間裡爆發出來,出現在各類報紙的版面上。
當然,也有很多力挺《兄弟》的人,不過,這些人大多都非是文論名家,更多的則是讀者。
讀者要想發出自己的聲音。在這個時代,是很難的。
一般來講,媒體都不會去主動問及普通讀者的觀感,最多是走馬觀花地採訪一下,總結出一兩句讀者的普遍觀點就好了。
而最主要的來自讀者的觀點如下。
“《兄弟》很好看,非常好讀。”
“《兄弟》很好笑,也非常感人,更加的震撼人心!”
“什麼是好書?能讓人讀得進去,給人帶來一些歡樂、感動、震撼、思考,就已經是足夠了的,《兄弟》可以帶給我這些,我認爲,它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在我心目中我認爲它比以往的很多經典名著都要好!”
“像《兄弟》這樣的小說,即使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足夠的!”
就是在這些爭論聲裡,《收穫》長篇小說專號的銷量卻是在節節攀升着。
當然,隨着時間的推移,跟翰墨文化公司合作緊密的一些作家也開始發聲力挺肖飛,這些作家都從與翰墨公司的合作中獲得了足夠的利益,他們收到劉澤來的請求後,義無反顧地開始在輿論方面幫助肖飛。
“我最近一直在讀《兄弟》,讀得很細,《兄弟》的很多細節都寫得很棒、很好,不得不說,肖飛的文字一如既往地精緻生動。”河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張翼如是說。
著名文學評論家,原河西省文學院院長張明遠也表示:“像肖飛這樣的年輕一代,寫文歌時期的荒誕歷史能寫到這樣一個程度的,絕無僅有!可以這麼說吧!最近幾年,我幾乎讀遍了國內所有略微有點反響的長篇,像《兄弟》這樣能如此吸引我的,只有《兄弟》!”
“什麼價值啊、意義啊,這些衡量一個作品好壞的泛泛標準,我認爲都不是什麼好標準!一本小說,好不好。只要看看它的銷量,只要看看它的讀者羣體,只要看看它的受歡迎程度,那就足夠了!”文壇泰斗蒙老如是說道。
“在準備高考的閒暇時間裡。肖飛能寫出一部《兄弟》這樣的作品,太難能可貴了,我認爲,我們不能對年輕作家太苛刻了,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是鼓勵。而不是抨擊!那些批評聲音最大的人,你們認爲《兄弟》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有本事自己也寫一本出來,看看能不能達到它的高度?”這是戴侯英對《文學報》記者所說的話。
一個接一個的文壇名家站出來,他們給予了肖飛高度的讚譽,認爲肖飛能寫出《兄弟》這樣的作品來,已經奠定了他在華夏文學史上的高度和地位!
此情此景,讓肖飛很是感動。
不過,他對戴老師的那句“有本事自己也寫一本出來。看看能不能達到它的高度”這句話總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後世的網文大繁盛時代,當噴子們在噴某些網絡作者的時候,那些作者的維護者所常說的也是:有本事自己寫一本出來啊?
想至此,他有些啼笑皆非。
有這麼多的作家支持自己,尤其是,其中不乏一些名家大家,這讓肖飛心緒也更加的沉穩。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肖飛的公關肖飛的人脈維護已經在起作用了。
他一直都在默默地交好國內的知名作家及文壇當權者。
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茅盾文學獎的評委。提前跟他們打好關係,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印象,這對將來是有好處的。
《兄弟》在《收穫》1997年長篇小說專號秋冬捲上的刊發自然也引發了北大校園內的一番大討論。
尤其是中文系裡更是整天鬧哄哄的。
很多學生都讀到了《收穫》新一期的長篇小說專號。
這些學生髮現。《兄弟》毫無意外地被這期的長篇小說專號當成了主打,這讓他們羨慕壞了。
多少人不斷努力,爲了在收穫上刊發一個小豆腐塊都不能。
而肖飛,每次刊發都是重磅作品。
人跟人的待遇。真的是天差地別啊。
於是,文人相輕的臭毛病再次爆發,《兄弟》不僅被中文系的很多老教授批判,在學生中也是口碑很臭。
在中文系舉行的很多講座中,都有人拿《兄弟》出來說事,一些個批判的言論翻來覆去地被拿來說。
這讓徐鳳娟很是氣憤和鬱悶。
因爲她肖飛女朋友的身份。甚至在她的寢室裡遭到了室友的孤立和圍攻。
這個現象是反常的。
直到學校方面發出聲音,對肖飛的最新長篇小說《兄弟》上部在《收穫》長篇小說專號上刊發出來表示了隆重的祝賀,學校認爲,《兄弟》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學作品,肖飛能在20歲的時候寫出如此重要的作品,難能可貴,這也是北大的一份榮耀!
這個聲音出來,中文系裡對肖飛的批判聲音纔算是小了很多。
“鳳娟,別理這些人,這些人就是妒忌心在作祟,肖飛的《兄弟》其實大多數學生都很愛讀,都說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作品,很多人甚至在暗中模仿這小說的語言風格和敘述手法呢!”林小梅對徐鳳娟如是說道。
“沒事兒,小梅姐,肖飛也跟我說過,說這都是正常現象,這種情況是持續不了太久的,總歸是會變成過去,《兄弟》這部作品價值究竟如何,就讓時間來做最後的評判好了。”徐鳳娟淡淡笑着說。
這是肖飛對她的開導。
她認爲肖飛說得對。
在這一週的時間裡,肖飛也沒閒着,事實上,他是相當之忙。劉澤來親自帶着劉蓓過來京城,第二部盜墓系列小說《盜墓筆記》開始創作。
這部盜墓流經典探險小說前世一共出了9部,每本書大約十七八萬字的樣子,總計也就是一百四、五十萬字的樣子。
這書跟《鬼吹燈》一樣也是分爲一個個獨立完整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