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將近五年,不可能就這麼輕易的忘記。
從京城到滬海,從滬海到京城,兩個人留下了太多的共同記憶,共同的快樂。
而康妮多年以來情感的付出、時間的付出,更是在卓羣的生活裡留下的很難磨滅的影子。
特別是那最後的別離方式,還有康妮留下的那一封信。
都猶如甩動的鞭子一樣狠狠的抽在卓羣的靈魂上。
所以儘管康妮一聲不吭的走了,但卓羣的良心卻倍受拷問。
不但讓他在黑暗的長夜無法入睡,甚至還成爲他走向新生活的攔路虎。
在隨後籌備結婚的過程中,卓羣就一點兒也不激動。
他對那個模樣還不錯的新娘,竟然難有一絲一毫的神往。
純粹就是爲了演戲似的完成一次任務。
婚禮結束之後,喝了不少酒的他甚至把新娘子完全忘記了。
直至自己半夜叫着康妮的名字,口乾舌燥的從牀上驚醒,發現身邊睡着的是另外一個姑娘。他才意識到自己結婚了。
也幸虧如此,這份婚姻從一開始就有了裂痕。
卓羣和林家姑娘都因此,沒有對這樁婚姻投入太多的真情。
那麼在六年之後,當卓羣靠着收集的內線交易、收受賄賂的證據。
把連同岳父一家在內的整個利益集團出賣後。
他所感受的內心矛盾,還能少一些。
這應當算是一個不能說是好處的好處了。
可惜還是有一點,是卓羣仍舊無法逃避的。
那就是他爲之效勞、新投靠的利益集團,也仍舊信奉靠聯姻質保、走裙帶關係這一套。
他們同樣要求卓羣再娶一個能讓他們滿意且放心的姑娘。
甚至鑑於卓羣上一次婚姻的失敗。
這一次,爲了保險,那些“大人物”們把繮繩勒得更緊了。
他們不但還要求卓羣儘快娶妻,還要求儘快看到他的孩子。
這就讓卓羣尤爲痛苦。
他知道新東家不好糊弄,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把婚姻視爲一件擺設了。
這次必須以實質的婚姻來保證自己的忠誠才行。
唯一的好處是因爲無人能比的投資能力,以及在國內外各個投資領域赫赫戰績。
也讓卓羣同樣倍受新東家的器重。
上頭對他不惜血本加以籠絡。
不但提供了數個家世顯赫,非常年輕漂亮的名媛,讓他自主選擇一位作爲婚姻對象。
而且還給了他更高的權限,更高的獎勵,且允許他用合法所得盡情補償自己的辛苦。
如此,已經年過三十的卓羣纔會擁有一個比自己小上七歲的嬌妻。
且營造出這麼一個美麗的“王國”,實現了自己多年以來擁有屬於“私人領地”的夙願。
只可惜還是那句話,再輝煌的功績,沒有合適的人共同欣賞也是無用的。
卓羣的小妻子金美希,並不怎麼喜歡這個卓羣窮盡心力和物力爲自己打造的天堂。
剛開始住幾天還好,可時間一長,新鮮感盡去,她就很快厭煩這個地方來了。
而她討厭這裡的理由和卓羣喜歡這裡的理由是完全一樣的。
都是因爲這裡沒有城市的繁榮與喧鬧,只擁有大自然的饋贈,太安適、太安靜了。
“天哪,早晚溫差這麼大啊!風還這麼硬,我的皮膚可受不了!”
“哎呀,這裡的牆角怎麼還會有蟲子啊,打掃房間的人是沒有用心,還是因爲門窗有問題啊!”
“媽呀,我快悶死了!我無法相信,你會這麼喜歡這裡?這裡有各種牲畜的味道,卻沒有一家shoppingmall和夜店。我們連一塊錢也花不出去。你才三十歲,怎麼就開始喜歡養老院了?”
“我們回京城吧,好不好?要不就去滬海、去花城。哪怕去川城呢。我真受不了這裡,這裡的一切就像剛有電燈的年代,尤其是那些傢俱和擺設。就像博物館,我晚上老做噩夢……”
毫無疑問,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樣的抱怨也隨之加劇。
可卓羣卻無法責怪金美希會有這樣的反應。
畢竟她的年紀太小了,標準的九零後,又是留學海歸。
正是燈紅酒綠、渴望刺激和享樂的年紀。
她喜歡簡單,追求時尚,喜歡科技、動感。
崇拜西方現代化,人性化。
喜歡吃披薩、鵝肝醬和法國紅酒,卻對正宗的魯菜嗤之以鼻。
而他在國內二線城市裡長大的普通人。
只是小學教師和一個工人用微薄的薪金培養出來的新聞記者。
更何況哪怕是表面上的年紀,也早已步入中年了。
實際的心裡年齡,跟完全是個老年人。
所以他不但在各種享樂方面已經完全可以自控。
也見識過各行各業的商業騙局和陰暗面。
認爲任何激情、時髦與流行,在人生之中都是短暫而無意義的。
花費精力、時間、金錢追求這些膚淺的東西簡直傻的可笑。
他喜歡的是安靜、舒適、和能讓浮躁喧譁沉浸下來的東西。
那麼他們兩人作爲夫妻,也就難免在生活上的許多方面難以得到統一了。
但好在他們也有勉強合得來的一些方面。
比如說卓羣的耐心、寬心伴隨着他的名氣、財富一直在持續增長。
這與小妻子驕縱和虛榮的需求是很相匹配的。
反過來,金美希不但年輕漂亮,有魅力。
作爲國內第三大保險公司董事長的掌上明珠。
她也十分精通社交禮儀和流程,在正規場合表現得教養良好、陪伴周到。
她幾乎從一出生就懂得人生裡最重要遊戲規則,瞭解身爲紅色名媛伴隨而來的限制與義務。
那麼作爲把卓羣帶入進入頂層社會的護照和導遊,這個姑娘就完全符合卓羣的需要。
何況再進一步想象,在各方各面的矚目下,他們兩個還共同負有孕育子女的責任。
他們的結合是註定要生出一個偉大的成果來的。
那麼卓羣當然會對此抱有一定的期待。
他既希望孩子能激發出妻子更好的一面,能讓她度過幼稚的不穩定時期,爲他們締結出更深刻的連接。
他也確實渴望當一個父親,一個好父親。
要知道,人活一世,親情、友情、愛情三者缺一,已爲遺憾。
三者缺二,實在可憐。
三者全無,生不如死。
至少他自己的孩子,是絕不會去計較他以前犯下的過錯的。
也許終究,孩子會讓一切變得不同,讓他人生的缺失得到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