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

張方平算是白擔心了。

內參的彈章沒斷,朝廷的各項政務也沒停一天,朝臣們也沒有一個因爲彈章而回家等待處置的。唯一的區別就是,監察衙門很忙。

如今的朝堂,果然與以往大不同。

“安道,在官家提出變革御史臺諫之時,就已經對這類情況發佈過相公規定。”

張方平想了想富弼的話,確實有點印象。只是他由於起復的原因,有了份擔當,亂操心了。

張方平沒有致仕,只是出外,即便是致仕,他這樣層級的老臣,朝廷的抵報也會按時送達的。又如何能不清楚。

好像因爲這點,抵報還刊登過官家對這類事的處置……凡自辯或回家待參者,一律以認罪論!

……

也許是因爲既往不咎的詔令,也許是朝臣們觀望的態度,也許是官制改革從透露風聲到成行的時間很長,總則,儘管彈章沒停過,到朝廷還是有條不紊的推行了新官制,三級決策制。

在確保自己的意志得到體現後,趙曦在這一次的職位調整中,並沒有過多的去幹預內閣舉薦議政的提議。

有些事需要慢慢來,有些約定俗成的規矩,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完全改過來的。再說了,有任期期滿後的去向和新的吏部考評結果做底,趙曦並不擔心內閣成員舉薦的議政和臣工不稱職……內閣成員是沒有任期制的。

如此,從提出官制改革和三級決策制,經過三年的籌劃,終於在大宋的朝廷推開了。

在這件事上,從開始趙曦就沒有獨斷專行,一開始就是本着協商解決的初衷的。所以,並沒有造成朝廷多大的動盪。

當然,這也有趙曦利用人的疲性有關。

怎麼說呢,就跟溫水煮青蛙是一個道理。

如果官制改革和三級決策制在半年內,或者更短的期間內推動並實行,絕不會像現在這樣順暢。

趙曦從提出改革官制開始,歷時三年多,期間還有遼夏聯合攻伐的大戰事。

這樣長的時間間隔,很容易造成朝臣們的疲倦,在官制改革和三級決策制思考上的疲倦。

更何況,這三年多,發生了不少趙曦處置朝臣的事例,還在羣情激昂中推行了監察衙門。

並且,自趙曦即位近十年,除了自然減員的原因,趙曦幾乎沒有調整過朝中重臣,甚至連州府主官都很少去動。

很明顯的表達一種要求穩定的理念,這也讓朝臣多少有些忌諱。

所以,官制改革三級決策制的推行,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

參政,也就是參加一年一度朝會的人員,在這一次官制改革後,遴選了五百四十五名。

涵蓋了國朝所有州府郡縣,朝廷所有衙門。從下縣的吏員,到衙門書吏,從知縣知州,到衙門主官,從河北、熙河邊疆,到礦城主事。

凡涉及朝廷政務的官員,都出現在參政中。完全是按照三級決策制的細則在遴選和確定。

在這方面,趙曦並沒有過多摻合,他也管不過來,只能是依靠內閣和議政去確定。

這裡面肯定少不了有貓膩,也不可能公平……沒辦法的事。這樣也有一個好處,能完全的落實朝廷的各項政策,也能一定程度上確保朝廷政策的執行力,並保持權利架構的相對穩定。

這也是算是朝臣深度領會三級決策制的具體表現。

議政,也就是國朝真正的權利階層,趙曦是按後世頂層委員會的模式擬定的。

國朝的京東、京西、京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熙河等十七路。除重要軍州進入議政席位者,其他的路一級的主官全數獲得議政席位。

並且,路一級駐軍的主官同樣爲議政,文佐官也進入議政。

但是,在府一級進入議政的問題上,卻沒有將所有路的治所所在地全數進入議政,而是確定了相對重要的州府主官成爲議政。

比如開封府、京兆府、真定府、秦州府、太原府等。

在朝廷官階地位上,徹底將路、府以及州的主官有了區別。

原來國朝的體制,州府同級不說,路一級並不是一級行政區劃,也不是一級朝廷衙門,是承擔監察和協調職能的設定,但在事實上卻承擔了一級政府的職能。

這一次官制改革,算是對路一級正名。

原來的官制,一般路一級主官多數會兼任治所所在府衙的府尊,並且還主一路兵事。

而在新的官制中,明確了路高於府,並且取消了文臣主兵事的職能。

對於路一級,趙曦是按後世省級行政區劃去設定的。只是考慮到約定俗成和慣例,並沒有重新去劃分界線,依然按照原來國朝遵行的界域。

從地方官這一塊,基本上就形成了議政席位武將佔據三成的效果。

路一級主官、一路駐軍的主官,一路駐軍的文佐官,各出一人議政。

在朝廷衙門這一塊,六部九卿主副官,貢院、講武堂、工坊城、市易寺、國營寺等新設機構的主副官等也進入議政。

就造成了文武比例上的差距,達不到武將佔據三成議政的總標準。

於是,趙曦經過與內閣商議,將原本太祖解除兵權後,給予特殊待遇的勳貴家族,一併納入了議政行列。

取締了太祖優待勳貴家族的傳承待遇,同時放寬了勳貴晉升高位執掌兵權的限制。

其實這一點根本就不用擔心。能晉升高位的,從來沒有斷過。比如高家,比如曹家,比如石家。

至於那些真正躺在功勞薄上混吃等死的勳貴,趙曦沒準備繼續養着他們。連宗親都變成了國民待遇,連皇子都容許歷練考舉了,他們又怎能例外?

這一點上,內閣達成一致很痛快…~對於勳貴的厭煩,估計文臣早不耐了。

內閣成員的確定,除了呂嘉問很幼稚的一次彈章,讓王安石很沒面子以外,再沒出現任何意外。

主要是,對於官制改革後,處於三級決策制頂端內閣成員權利有多大,臣工們還是想再看看。

不管怎樣,這一次大動干戈的大變革,算是順利的實行了。

總算是把心中的權利架構完成了。

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六三五章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七十章 騎行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七八六章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九一七章 沒有冬日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六五一章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
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六三五章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七十章 騎行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七八六章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九一七章 沒有冬日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六五一章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