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

人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思考同一事件得出的結論也不同。

富弼着眼於韓琦和談判本身,考慮的是北遼針對談判的行爲本身。

國朝大軍忙於清剿並將雲朔等四州儘快平穩,不可能傾盡全力爲談判服務。

而對於北遼,只要從河北道撤軍,在談判上佔主動,就是北遼當務之急。

對於邊界線的問題,在富弼看來,宋遼雙方不會有太大的爭端,基本會以這次戰事的佔領區爲基礎……畢竟都清楚,這只是給雙方留整備的時間而已。

富弼認爲,這次談判的焦點,應該是這十萬俘虜的問題。

國朝無力將戰果擴大,北遼又被打趴下了,那麼,挾持談判組未必不是一種手段…~蠻夷不會真的講道理。

而趙曦完全忽略了談判本身,是根據雙方的勢,來判定談判的優勢。

前期營造的假象,讓北遼相信了國朝大軍會東進,並對河北道遼軍形成夾擊的戰略目標。這也是遼軍從河北撤軍的原因。

原本北遼陳兵河北道,目的也是想在以此爲勢,在談判上佔據一定的主動。

如今,從河北道撤軍了,卻直接撤向了蔚州一帶,似乎是想表達他們還有拿回雲朔四州的能力和想法……

趙曦便相應的將處於整個大同盆地的軍伍,全數向東部調集!

不就是唬人嘛!玩大點而已,誰怕誰呀。

如今,國朝不斷的向真定府增兵,並且陳兵邊境。官家再次下令讓雲州一帶的新軍,又大範圍向東轉移,並令種鄂北上天成。就再一次形成了對蔚州一帶遼軍的包圍之勢…~

這不難,經官家提點,富弼看着沙盤,很快想通了瓶形關一帶的大勢…~如此一來,韓稚圭險了!

“官家,一旦有意外,各方軍伍如何統一號令?”

富弼很想直接讓官家賦予韓琦節制諸軍的權利,考慮到官家一直在試行文武分家,就委婉的提到了集中在瓶形一帶的各方軍伍統一調度問題。

“各司其職吧!一旦出現談判的意外,那韓相公只需要歸朝即可。河北道依然按照既定方略,只守不攻,而河東路留守種診,三路大軍東進!”

說是這樣說,趙曦也知道後繼乏力了。

如今在河東路的新軍不足十萬,需要擔負雲、朔、應、寰四州的安靖和清剿遊騎。若真到了不得不再次東進征戰時…~那將是這批新軍的災難。

不到萬不得已,趙曦真不想把戰事繼續了。

這時候,就看北遼和國朝誰家更能堅持了。

在外征戰的所謂四路大軍,狄青、種鄂、郭逵、種診,相互沒有統屬權,這是早先擬定方略時確定的。

狄青有資格統率,但相公們一致反對統屬。

自然,現在韓琦也就沒有了統屬的權利。

政事堂是有意讓韓琦節制河東河北路諸軍的,就是韓琦在出發前,政事堂也是有過溝通的。

結果,官家再一次從朝廷向前方將帥下詔令了。

相對於韓琦,趙曦更傾向於讓狄青統屬……戰時爭端最沒必要,富弼也這樣認爲。所以,由翰林學士起草的這種大而化之的聖旨成稿了。仍然還是隻有方略而沒有具體的要求。

詔令針對的是每一位處於河東路的股肱大臣,不論文武。

比如韓琦,明確告訴他,職責就是談判,一旦出現不屬於談判內容的意外,也就是一旦需要用軍事來彰顯國力時,韓琦務必得回朝…~國朝不容政事堂相公涉險是理由。

比如狄青,一旦北遼有異動,可放棄整飭四州的安靖任務,攜戰車向北推進,目標直指北遼的西南招討司。

而種鄂自天成過盤山東進,向燕山進發。郭逵要過瓶形關,攻克蔚州,並守住蔚州一帶,等待真定府的國朝新軍北上後,方可繼續作戰……

北遼倘若真的以談判爲緩兵之計,調集大軍繼續征戰,趙曦不介意給他們狠一點的教訓,告訴北遼誠意和誠信的重要性,那怕是折損一半的新軍,也必須幹到底。

富弼一一跟官家覈對詔令,越發感覺到官家在這些詔令裡帶着的寒氣……

雁門大捷後,忻縣圍困北遼大軍,那時候官家調集江南道新軍,說是僅僅爲了恐嚇,說是因爲戰勝而不會引起恐慌,說是爲鞏固邊防,爲接下來的交涉壯膽。而這時候富弼卻認爲,在那時候,官家已經在爲現在做準備了。

“戰爭不存在僥倖!”是啊!富弼這時候真的認同官家的這句話。

假設北遼釋放的善意是虛假的,在韓琦出了瓶形關,北遼從天成向西南出兵,而西南招討司南下,蔚州騎兵西進…~對處於大同盆地的國朝大軍,就形成了包圍圈……

一旦國朝一門心思的考慮談判,對意外的發生沒準備……後果不堪設想!

官家在大勝時,已經考慮到了今日的雙方態勢?富弼不敢確定。可事實就是如此。

現在嘛…~事實上,北遼在雲州…也就是北遼西京一帶,能組織起來的兵力,肯定要多於大宋的兵力。

況且,現在本來陳兵於河北道的遼使也向西北撤退了。

不用多久,兩三個月,北遼完全可以組織三十萬大軍聚集雲州一帶…~

富弼越想越覺得存在這種可能。

他記得官家早年說過一句話:往好處想,往壞處準備。

原本政事堂樞密院還對調集禁軍北上有異議,在實際行動中確實也是陰奉陽違,並沒有真正調集多少……真的是認爲是一次毫無意義的耗費。

這一刻富弼醒悟了,官家從來不做無意義的決定。

富弼看了看文彥博,他眼裡也有了不安。韓絳、呂公弼、王安石一個個都呆了。

“官家,工坊城能否增加運兵馬車?是否加快北上禁軍的速度?”

官家詔令的方略很清晰,就是一旦戰爭再次爆發,如今在大同盆地的新軍,將放棄固守後方,破釜沉舟,全線對遼開戰。

狄青北上、種鄂北上,郭逵東進……這就是以大同盆地爲點,四面開花。

甚至在詔令中,官家明確告訴了前方將帥,一旦戰事再次爆發,全軍突進遼境,並極速向上京開拔……這是一種不計後果的深入敵後作戰方略呀!

富弼不得不考慮後方穩固的問題。

這五十萬廢物禁軍,再怎麼說也是軍卒,不能跟新軍比,可固守關牆城池,應該也能支應一陣,能爲新軍前方作戰提供點心安。

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七八六章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四六三章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五八一章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五八一章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三九六章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八三一章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七五八章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七五六章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三五三章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發的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
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七八六章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四六三章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五八一章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五八一章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三九六章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八三一章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七五八章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七五六章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三五三章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發的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