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八章 變化

五萬叛軍的家眷,低於車輪高的男童,加上婦人,總計也差不多五萬人呢。朝廷算是大出血了,幾乎全部安置在京畿道,並且還是以汴梁爲主。

或許有人認爲這樣有很大的風險,甚至在內閣也有這樣的說法。趙曦把這事給定了,要求全部安置在京畿道。

沒有誰比趙曦更瞭解中原文化的同化力,即便是成種族的族羣來到中原,最終也是中原人,更何況還是婦孺?

契丹人對待親人的離去,更中原完全是兩回事。對他們而言,生存纔是第一需求。

況且,北遼叛軍就是娃樣子,也不對,應該說北遼叛軍的家眷就是娃樣子,是做給那些吐蕃、党項、回鶻等輔助番騎看的。

唯有殺敵建功,才能獲得幸福生活。

平滅西夏時,西夏可沒有叛軍,收復整個西夏後,原西夏的降兵,是純粹的降兵,納入國朝之治理後,雖然生活有所改觀,可終歸還是有對比的。

凡事就怕對比。

“番騎有點爭先恐後了,就連原本西夏的那些所謂貴族,都在找朝臣請託,希望自家的子侄也有做番騎的機會······”

“西夏收復後,朝廷給的是賞爵,沒有世襲的說法。也就是說,這一代去世後,他們只是平民。至於科考,誰相信西夏人能通過國朝的科考?一個落第的士子,在西夏都能做到執宰,西夏人又能有什麼文華?”

“爲長遠計,西夏人也知道國朝最終要收復燕雲,在戰場上搏賞爵,是這些想繼續享受貴族待遇的唯一方法。”

“耶律乙辛的叛軍所爲,倒是爲國朝番騎的招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官家所慮深遠啊!”

在大宋的內閣這樣隨意的談論原本心頭大患那些人的命運,這感覺還真的不錯。諸位內閣心裡的那種暢快,真的是難以形容。

都是整個過程的經歷者,也就都有了這樣的感悟······真的不同了。

“國朝番騎,都是以那些平民爲主,貴族番騎······朝廷還真沒考慮過。招募原來的西夏貴族,對於國朝番騎的管理有可能造成一定的麻煩。”

“國朝番騎,唯能力論,不論出身,以能力定職銜。若招募西夏貴族,在尊卑問題上,很可能出現混亂的局面。”

韓縝有些擔憂,畢竟,不管是西夏還是國朝,貴族還是平民的界限還是很明顯的。

這是任何一個王朝都應該維護的界限。

“這是大宋朝堂!大宋武將的擢升體系,難不成會因爲西夏那些所謂的落魄貴族而改變?”

章惇這話也對也不對。國朝武將也有世襲的,高家、曹家、市家,包括折家、種家,甚至狄青的兒子也都是世襲的武將勳爵。

即便在新軍中,也不是完全靠能力的,只不過,世襲的武將,會因爲能力問題,擔任一些非戰鬥序列,或者輔助性隊伍的職銜。

至於番騎隊,倒是完全執行了唯能力者居上的原則。畢竟,國朝選擇番騎勇士,首先是會在那些外族平民中遴選。

這些人對大宋,相對而言是沒有仇恨的,也容易被教化。

奴僕、工匠,甚至牧民,從待遇上,肯定無法與騎兵相比。

從新軍開始,國朝在武備上,是很重視軍卒待遇的……現在的朝廷不缺錢。

“官家當初定下的原則,是以党項、土蕃等平民爲番騎兵源。可如今西夏那些遺老遺少的理由也很充分。”

“看看這些摺子……朝廷應該一視同仁,乃是王道的基礎和表現……”

這都是參政議政向朝廷遞交的奏摺,是準備交於今年大朝會商議的。

內閣是沒辦法避開的。

“好了傷疤忘了疼!爲了些蠅頭小利,就忘記自己立場了!”

“議案在大朝會上提到,會不會通過很難確定…~”

有幾年了,被降伏的西夏貴族似乎很熟悉了國朝的制度,也懂得如何借用制度。

不說西北那些原本就跟党項人有勾連的參政議政,就是如今汴梁的朝官,立場都不好確定。

就是荊湖、西南的大理道,爲地方安靖計,也會在這個議題上有所表達。

“國朝兼容已經成爲大勢,這不是內閣可以阻礙的。現在是西北、西南以及荊湖,等將來收復燕雲,以及進一步擴張疆域,朝廷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北遼的部落貴族,可不僅僅是契丹族,奚、室韋,以及原來渤海國等,都將會有訴求。或許,朝廷該對此類情況拿一個章程了。”

這樣的章程不是內閣可以決定的。

內閣做事,是官家授權的,三級決策制如此規定了。內閣的權限僅限於在官家授權的範圍內,處理日常朝政。遇到特殊時期,官家需要再次授權。

況且,所有的奏章以及內閣議定的事項,都需要呈報官家批閱。

而外族如何安置的問題,是官家早期擬定的,現在內閣要想爲將來拿章程,自然需要向官家奏明。

“有大宋戶籍,爲大宋納稅,那就是大宋人。既然有心爲大宋開疆拓土,朝廷不應該拒絕。至於功爵的問題······朕前段時間提過軍功爵的想法,內閣可以嘗試着完善一下。”

“北遼地域之廣,是衆所周知的,而燕山陰山以北還是適合放牧。內閣可以嘗試將北遼的轄地分類劃分,將耕田和牧區劃分了,制定一定的標準,對建功者予以賞賜。”

“至於番騎,國朝對遼作戰,騎兵總是不夠的,戰車在平原上作戰的缺陷,必須用騎兵作爲補充。如此,才能避免國朝北上後,陷入騎兵的避重就輕的作戰方式。”

“對於國朝而言,收復燕雲,甚至進一步擴大大宋的疆域,這將是接下來朝廷的重心所在。錢糧和那些掛名的勳爵、貴族的名分,朕以爲朝廷可以做些讓步······”

這麼多年的耳濡目染,趙曦覺得內閣應該能明白他說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別把那些虛名太當回事······大戰是需要炮灰的。

如今在大宋,那些所謂的貴族名分,真的還不如一個里長參政有價值。一些遙領的名頭,跟早年羈縻州的封賞有何不同?

第六七六章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六七六章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四八八章 其實是錢的事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四六三章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六五七章第九六七章 大定亂了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六五一章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六五七章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六八八章 等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四八八章 其實是錢的事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七八六章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八四章 射殺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六六二章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六三六章 都看着呢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三九六章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六五一章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
第六七六章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六七六章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四八八章 其實是錢的事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四六三章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六五七章第九六七章 大定亂了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六五一章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六五七章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六八八章 等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四八八章 其實是錢的事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七八六章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八四章 射殺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六六二章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六三六章 都看着呢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三九六章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六五一章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