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

越是熟讀聖賢書者,越明白這世界到底是怎樣回事。

兒子說的那些,特別是前面的部分,他韓琦懂,富弼也懂。

做官做到他們這個程度,自然不會像愚民那樣,真的認爲官家就是天子,也自然懂得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

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不如說是因爲自己付出了,便可以在一個王朝中得到相應的回報……相信這樣的想法是存在於多數臣工心裡的。

而今天,兒子的那一套理論,是真的讓他有所觸動了。

確實是,沒了大宋,又怎樣會有他韓琦執宰的地位,又怎樣會有他韓家一門五進士的榮耀。

沒了官家,沒了萬民,他這個執宰又給誰當?輔那個君?牧那個民?

自然,大宋的興衰便是他韓琦的興衰,也是他韓家的興衰,也是整個朝臣的興衰。

道理確實是這麼一個道理,可對於韓琦這個年紀,韓琦這個層面的人而言,根本不可能真正的能讓他有多大改變。

觸動歸觸動,改變又是另外一回事。

“富相,純彥愚鈍,非比紹隆。我在想,這般醇厚愚鈍之人,行監察之事,對於朝廷,對於他們個人,到底是好還是壞?”

後面的纔是韓琦擔心的。他總覺得這羣監察官似乎是被官家忽悠成了炮灰,爲官家整治朝臣的槍頭。

他很擔心。

¤тт kǎn ¤CO

“稚圭,監察官不需要機巧,需要是耿直。他們只負責遵條令條例,執行偵辦任務,愚鈍與否並不重要。”

“條令條例是怎樣制定的,稚圭應該清楚。而被偵辦的官員處置流程,稚圭也應該清楚。這些豈需要我等爲他們擔心?”

韓稚圭的能力是有,智慧也在線,只是他的格局……欠缺呀!這時候糾結這個點,讓富弼有點失望。

“富相,我大概瀏覽過監察官名錄。凡路、州一級的監察主官,皆爲進士出身,而其屬官,包括總監察衙門,州府郡縣監察衙門,特奏名與恩蔭官偏多,而朝堂歷任執宰和六部九卿的子弟不計其數……”

不是韓琦要用惡意揣度官家,是官家以往跟文臣的戰績讓他不得不想多一點。

特奏名和恩蔭得官的這些人,跟進士出身的朝臣官員,似乎一直存在一絲敵對。

這樣的安排,很有可能是讓整個文官團體分崩離析。

朝堂不是不存在文臣之間的爭鬥,但是,在制衡皇權和抑制武將這兩點上,文臣一直是高度統一的。

而現在的監察衙門……他們是忠於朝廷、忠於陛下、忠於大宋,不再是忠於自己的階層,士大夫階層。

韓琦認爲,這是官家設置監察衙門最主要的目的。他都能看到文臣最終不得不依附官家的景象,也彷彿看到了官家一言而左右大宋的結果……太可怕了!

如此以來,怕是國朝會成爲真正的皇權至上。

“稚圭,借監察衙門的訓導,整個國朝各司其職,維持一定秩序,便是最佳狀態。”

“國朝千萬線,朝廷一根針,家有家主,國有君王,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是國營寺還是工坊城,是講武堂還是監察官,都是組成大宋朝廷的衙門,爲什麼要區分是文武還是君臣主導?”

“三級決策制的概念和框架你也清楚,最終會形成一個內閣執宰分別管轄不同部門的格局。而君王只是最終的裁決者,不再過多的干預朝政。”

“這就預示着,達到了臣工與官家強弱制衡分權的目的。官家重建國朝的官制,不是在集權,而是在分權。”

“從百業的審批、稅入釐定,到朝廷的產業收入,朝廷歲入分配,再到度支分配,分別由易貨寺、國營寺、戶部和三使司主導。這是財權之分。”

“而軍備交於工坊城,將帥交於樞密院,校尉由吏部確定,統一的訓導在講武堂完成。這又形成了軍卒、校尉、將帥以及教化各司其職的格局。這是軍務之分權。”

“再說朝廷官制架構。朝會實行年度制,國朝的路、府、州一級,將進行一年一度的述職,在朝會上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競爭,也可以讓朝廷對地方治理一目瞭然。”

“而議政一季度一次,是爲針對國朝具體事務來議定政策方向。這兩級的人員構成,將包括六部九卿,地方州府主官,軍伍將帥等等各方人員。就保證了朝廷在擬定政策時,能最大限度的讓受惠面更廣。”

“而內閣,平時各管一方,卻又以晨會相關聯,讓每一位閣員都能瞭解國朝當前的緊要事務,也便於相互溝通。”

“整個朝廷的治理,幾乎全數託於朝臣,官家只針對特定事務,掌握國朝大事重事。這是治政之權下放。”

“而監察衙門負責整個朝廷組成部門的監督,直接對官家負責,乃是應有之理。”

“至於監察官的人員組成和訓導,不管是進士出身,還是世家子弟,亦或是特奏名,如其說是官家在利用,不如說是官家在平衡。”

“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監察衙門最終沆瀣一氣,在監察衙門內部直接形成制衡關係,也避免了監察衙門淪爲相互爭鬥的工具。”

“監察衙門是官員,也同樣是仕途,但他獨立於朝廷之外,又與朝廷關聯,在經過訓導以後,自然會形成監察衙門內部特定的辦事方式方法,說是即將成爲大宋朝堂的一股新風也不爲過。”

“稚圭,我等應該慶幸有這樣的官家,有這樣的君王,有這樣的大格局,可以撐起國朝的大變革,可以讓大宋實現真正的中興,也是我等千古留名的保證!”

“稚圭,放眼望,莫侷限。敞開胸懷,致力於這個大變遷的時代。這些年已經有了端倪,或者說已經初見成效。稚圭,全心全力去輔助官家吧,後世子孫會因爲我等的付出而銘記於心!”

富弼很激動,或者說他想用自己的這份激動告訴韓稚圭:別一直在自己的成見裡待着了。

這也是富弼最後一次對韓琦的勸告,變與不變,富弼不準備有下一次的提點。

他幾乎是把自己能領會到的官家意志,全盤跟韓稚圭說透徹了。

韓琦不知道該怎樣形容此時的心情,彷彿記起了慶曆年,他、富弼、歐陽修、王素以及杜衍等人,在範老相公的帶領下,準備大刀闊斧改變國朝積弱積貧現狀時的景象。

可結果又怎樣?就如一陣風,在官家的猶豫中,範老相公亡於顛沛流離……

等等看看吧!

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六九三章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六八八章 等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八九章 龐太師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三二章 推進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六七四章第七零五章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一三五章 連敗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六三五章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五七章 趙曦你幹嘛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七七四章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七七九章 人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
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六九三章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六八八章 等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八九章 龐太師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三二章 推進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六七四章第七零五章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一三五章 連敗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六三五章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五七章 趙曦你幹嘛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七七四章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七七九章 人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