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況是新皇即位。

鑑於陛下還是東宮太子時,不斷的推陳出新,各種變革層出不窮,何況在事實上已經執掌了帝位。現在,整個朝堂都等着新皇即位後接二連三的新舉措呢。

甚至整個朝堂的文臣已經串聯了,一致認爲必須遏制陛下尚武的心思。

結果很意外,陛下即位一年多了,沒有任何動靜,蕭隨曹規,陛下沒有對國朝體制做任何改動。

到底幾個意思?朝堂都疑惑着。

富弼不疑惑,只有欣慰。

他清楚,陛下是真正的成熟了。這時候如果真的鋒芒畢露,勢必會導致官家與朝堂勢不兩立,甚至到水火不容的程度。

一動不如一靜,這檔口最好應該措施就是什麼也不做。

對於臣工們那些伎倆,富弼看的很清楚,甚至政事堂也有相公在後面攛掇…~不妥當。

新皇即位,文臣總喜歡玩下馬威,總想着用這種對抗的方式,讓官家行事顧忌文臣的力量。

而官家卻什麼也沒做,就處理日常公務,甚至連官員的任命,也多是政事堂意志的體現。

富弼也清楚,官家絕對不是這樣的性子,之所以如此,一是當下確實沒什麼大事,最重要的一點,官家是把整個朝堂看透徹了。

只希望官家不計較這些,在將來的措施中,別真的讓君臣不同立了。

富弼六十五了,他之所以在留在宰相的位置上,並不是貪戀權利,而是他想盡力做好君臣之間的調節。

國朝強盛,這已經初見成效了,只要如此延續下去,大宋必將迎來中興。

平復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並非不可能。

如今的國朝禁軍已經低於百萬,而作戰能力卻大幅度提升。

新軍數量已經佔到了國朝禁軍的三成強。

工坊城的出現,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國朝製造業,各州府郡縣也出現了類似工坊城的手工業集散地。

從原料採集,到成品製造,再到流通交易,整個國朝呈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如今的商稅稅入,幾近佔到了國朝稅入的七成強。

富弼是真不忍看到這大好局面停止了。

一旦君臣不和,朝堂動盪,不說國朝內部,就是邊防也不會保持如今的強勢。

所以,富弼還想繼續待在這位置上,不爲啥,純粹爲大宋中興的希望。

他以爲官家年輕氣盛,在登基後很可能推出不同的政策……結果肯定是好的,可過程絕對不會順暢。

這些年,臣工已經不能適應官家一言九鼎的議事格局了。

一旦紛爭,臣工不會從大宋中興的角度考慮,他們多數人只會擔心文官這個團體以及各自的利益能否延續並得到保障。

現在這些文臣的尿性,富弼也很清楚。

陛下登基後的這一年多,讓富弼相當踏實……

“什麼人在汴梁城內奔馬?”

這應該是七八匹戰馬的聲音,已經很接近皇城了。

韓琦已經從案桌前起身,眯着眼向外看。

如今的汴梁守軍是新軍,將領出自護衛營。紀律嚴明是整個國朝都清楚的。

從城門到宮門,如此遠的距離,任由戰馬奔騰,只有一個可能……出大事了!

西夏?應該不會!這才兩年不到,當初官家親征,雖不至於打殘西夏,可他們要想恢復,也不是一兩年的事。

難不成是河北?如果是河北,那絕對是大麻煩。

北遼可不是西夏可比的!

先皇新逝,三年不興刀兵,按理說聽聞北遼帝王曾因先皇大行而哭泣,不至於在這個節點挑起戰事。

會是什麼急遞?

若不是需要保持政事堂的威信,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說不定這時候不是一個相公出去看了。

每個人都很凝重。國朝現在需要時間,對上北遼,現在還沒有大勝的把握。

倘若北遼不給國朝發展的時間,倘若北遼趁國朝新舊交替之時擾邊,倘若北遼在這時候提出令國朝屈辱的要求……

現在的官家不是先皇,又處在這樣的檔口……

“大理高氏發兵圍困礦城!大理高氏發兵圍困礦城!”

聽到紅翎急遞是這樣,政事堂的一下放鬆了……多大事?無非是財貨之爭。

不對!大理乃段氏執政,還是與國朝和親的親家,絕不會無理由在這檔口圍困礦城。

高氏?難不成……

“高氏謀反,大理內亂,大理已被高氏控制,併發兵圍困了礦城……”

果然……

“大理與國朝歷來交好,當初以兵威在大理境內設礦本身就非君子之道。如今礦城被圍,也是預料之事。”

傳訊驛遞剛走,司馬光就忍不住開口了。

當初官家南征,打退安南入侵即可,偏偏深入安南境地,還逼迫安南順南征軍意志,索要了大量財貨。

並且,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率軍進入大理境內,並以兵勢之威,在大理佔據飛地。此舉與遼夏蠻夷何異?

當時他司馬光不在政事堂,無權干預,如今果然有了報應。

礦城那可是有將近十萬子民,被圍困在他國境地……此乃官家之過失。

司馬光的話,着實讓整個政事堂有些驚訝。

別說富弼韓琦,就是歐陽修也打心眼裡不認同。

國朝這些年之所以富足,當時的太子殿下南征,解決國朝缺銅之弊,解決國朝缺糧之撼,是這些年快速發展的基礎。

任誰都清楚,一旦銅鐵礦城淪陷,國朝將再一次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如今國朝的物質需求量,已經與當時不可同日而語了,一旦再次出現缺銅的情況,崩潰的不僅僅是朝廷,甚至整個國朝的易貨也會崩潰。

更何況還有糧食。

“調查近兩月除漕運以外,進入汴梁的糧食數量……”

“持朝廷詔令,到工坊城落實近兩月糧食運銷情況……”

“三司使衙門密切關注國朝各地糧食價格……”

“組織人員,清點國朝所有軍州常平倉儲備情況……”

沒人接司馬光的茬。

不管對錯,算不算官家得失,如今該做的事是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應對。

先皇去世,三年不興刀兵,這也是大理突然對礦城發難的憑仗。

一旦高氏謀反成事,以礦城對國朝的重要性,高氏拿礦城與國朝交易…到時候國朝肯定不得不承認高氏執掌大理。

這一手玩的很好。

政事堂相公們更擔心的是,在這節點,安南會與高氏有聯絡。

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五九五章第五五八章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四二八章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九四七章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七六六章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長了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
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五九五章第五五八章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四二八章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九四七章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七六六章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長了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