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

前線的隊伍沒危險,這是趙曦敢放權讓前方便宜行事的基礎。

軍心宜鼓不宜泄。這一趟,對於河北道的大軍而言,相當於溜一圈腿。

雖然回撤的建議是前方將領提出來的,可趙曦可以確定,前方將士們肯定憋着氣。

哪怕是回撤,也需要摟草打兔子……隨便劃拉些戰果,否則傷軍心。

至於北遼,在內亂不平息以前,是不會跟國朝正面交戰的。人家能充分認識到優勢在哪。

當然,也不能排除北遼等着大軍深入後,對進入北遼境地過深的隊伍來個夾擊什麼的。

畢竟不足二十萬,對於北遼常備精銳三十萬,各種斡魯朵、林牙等近百萬,戰事可召集二百萬可戰之士的北遼而言,真要深入北遼境內,還是有危險的。

北遼像配合着跟大宋在演戲一般,在宋軍後撤之時,北遼的騎兵也避開遭遇戰,在大宋撤軍的間隙,一樣的化整爲零,摸着北撤了。

真正戰鬥的,也只有斥候之間有些戰事。而斥候,本來就是雙方的精銳中的精銳,相比之下,斥候之間的戰鬥是互有勝負。

很幸運,折克行逮到了一位斥候······

“這次北遼出動的沒有皮室軍?”

朝廷在接到折克行審訊斥候的奏報時,着實有點沮喪。整個內閣都沮喪了。

國朝這樣大張旗鼓的北上,挺進近百里,一直以爲北遼的躲避,是因爲國朝的戰力讓北遼忌憚了。然而,結果卻是如此。

“看來是如此了。也可能跟折克行對面的這一路如此,其他未必如此。”

這話有點自欺欺人了。

“據奏報,還是有一些斡魯多的。北遼貴族,凡沒有參與到內戰者,都或多或少的遣斡魯多南下了······也就是前方奏報所提到的後面支援的那些騎兵。”

事實上,這一次出兵,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戰鬥,除了剛開始有一些對戰,被國朝軍伍如狂風掃落葉一般擊潰了。

一擊即潰,戰果還來不及擴大,北遼的騎兵已經逃竄了······最起碼奏報時這樣的。

也是因爲這樣的奏報,讓朝廷認爲這一次出征時可以獲得驚人戰果的。

結果······

“北遼既定的策略,恐怕就是暫避鋒芒吧?”

“內亂不靖,北遼無心與國朝一戰。”

“看來,面對北遼內亂這樣大好的時機,國朝也只能做旁觀者了。”

做個旁觀者挺好······趙曦就這樣認爲。如果趙曦處於北遼皇帝的境況,他也會做這樣的選擇。

上京道、西北招討司以及中京道,各地勤王的隊伍已經在南京道集結,平亂之日可待。這時候實在沒必要分出兵力與大宋作戰。

關鍵是,北遼朝堂的貴族,都在等着內亂的結果,讓他們派兵阻攔大宋隊伍,很難有人盡心的。

如其自己分兵抵抗宋軍,倒不如放宋軍進入遼境,甚至說放任宋軍在大遼境內禍害······當戰禍傷及到各貴族利益時,也就激起了貴族部落的怒火。

到那時,逆臣的謀反或許就有個結果了,也就有可能將北上侵入大遼境內的宋軍圍殲了。

希望是好的,可惜結果都挺沒勁的。這一次,不管是北遼還是大宋,都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

一方是大張旗鼓的出兵,在感覺不妙時,直接,乾淨利索的撤軍了。

而一方則是示敵以弱,準備玩一次大的。以自己的內亂爲誘餌,隱藏着真是的實力,希望能讓對方設計進一個大的包圍圈。

“徒耗錢糧,無用之爲呀!”

章惇倒不是譏諷誰,這本來就是內閣集體決定的,他甚至是最爲積極的一員。他就是感慨,這樣的情況讓他有些摸不着頭腦,想不明白戰事怎麼就這樣結束了。

“或許這並不算徒耗錢糧。”

蘇轍接了一句,章惇那話,誰也沒法接,都有點燙臉。蘇轍無所謂,這些年對於章惇的性子還是熟悉的。

“諸位閣老,這次出兵如此之久,可曾見北遼有遣使?”

蘇轍這麼一說,大家猜想起這樣回事。確實,上一次因爲調集軍伍北上,僅僅挺進幾十裡,有一次接觸,北遼就遣使南下了。

而這一次,直到戰事已經結束了,北遼居然無動於衷。

“或許是北遼朝廷無暇顧及呢?”

雖然大體認同蘇轍話裡話外的可能,韓縝還是提出了疑問。

“不會。諸位請看······種建中自保州北上抵達易州;王舜臣兵臨新城;周侗抵達永清;而折克行已經接近武清。”

“而北遼內戰的區域基本在薊州、景州、檀州一帶。若我方軍伍繼續北上,析津府大軍未動,涿州大軍未動,一旦折克行部越過武清之後。析津府、涿州等地的北遼大軍東南插進,阻斷四路大軍的關聯······”

“國朝幾次對遼的勝利,乃至平滅西夏,都是在區域範圍內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以戰車之優勢纔有了大勝的戰果。”

“若真的折克行部陷入重圍······”

當年的河東之戰,國朝並沒有打下蔚州,也就是說,雖然北遼的西京道有大部已經被國朝收復,但是諸如飛狐嶺、紫荊嶺一帶,北遼佈防這相當數量的精兵。

種建中可以拿下易州,可必然需要防備蔚州的北遼隊伍。即便是雲州的大軍東行,有飛狐嶺、紫荊嶺的險峻,短時間也很難與種建中部會師。

而固安、永清、涿州等地,是大面積的平原開闊地,是騎兵發揮優勢的地形。當折克行陷入重圍後,王舜臣、周侗部都會受到牽制,甚至說各路都存在脫困的問題······

戰車對戰騎兵有剋制作用,並不是說戰車對騎兵就是無敵了。

戰車是列陣以後,形成城池形狀後,讓騎兵的進攻無效而已。而利用戰車追擊,也可以避免早期國朝步卒追擊精疲力盡的弊端。

戰車最大的弊端,就是在銜接、裝配時的時間過長,哪怕是最熟悉的軍卒,也需要近半個時辰才能完成。

這半個時辰,對於騎兵而言,或許就是三五十里的奔襲。

這也是斥候放出五十里的原因······一旦騎兵逼近,戰車來不及組裝銜接,很容易被騎兵衝進來······

若真的出現北遼將前方思路大軍分割,並以優勢兵力主攻一路······結果真的不好判斷。

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八七二章 立場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一六四章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五三九章 戰略部署(中)第八四七章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六六七章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三五三章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
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八七二章 立場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一六四章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五三九章 戰略部署(中)第八四七章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六六七章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三五三章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