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的眼睛也紅了,他微微搖了搖頭,把手一擺,大聲道:“收兵!”說罷,轉身離開了。
這些士兵訓練有素,命令一下,很快就撤離而去,只剩下一羣看熱鬧的百姓仍然在原地對這裡指指點點。
這時,那個中年人仰天長嘯,然後衝到馨茴的屍體前,像發了瘋一般把她的屍體從秦洋屍體上抱開,然後狠狠地把秦洋的屍體踢到一邊。
宋蓮君見狀大怒,忙跑去阻止道:“你幹什麼?”
中年人見有人來阻止他,一個猛回頭,露出了他那血紅的眼睛,“還有你們,不是爲了你們,馨茴她也不至於會死!”
說罷,中年人怒吼一聲朝宋蓮君衝去,宋蓮君嚇了一跳,忙向後跳開,還好這個中年人並不懂得武功,空有一腔怒火,但氣焰很盛,宋蓮君也不敢跟他接手。
這時,計天爲閃到宋蓮君身前,探手擒拿住中年人,然後向前一放,把中年人摔了一個跟頭。那個叫莘兒的小女孩跑到中年人身邊,哭道:“爹——”
中年人艱難地爬起來,把莘兒抱進懷裡,說道:“爹沒用,不能幫你娘報仇了!”
莘兒年紀太小,所以不懂得中年人在說什麼,這時中年人環顧一週,又對小女孩說道:“莘兒,你要記清楚這些人的長相,你要記住,使他們害死了你娘!”
“你……”宋蓮君正要反駁,卻又停了下來,中年人說的也對,如果不是爲了自己,秦洋不會
自殺,馨茴也就不至於會死了。
然後,中年人對馨茴的屍體說道:“馨茴,你嫁給我將近六年,可是六年來你卻一直對這個何焉念念不忘,也好,現在你們死在了一起,我也就成個人情,讓你們死後能在一起廝守……”
然後中年人把莘兒抱起來,說道:“莘兒,我們走了!”
莘兒卻叫道:“娘還在這裡呢,我要跟娘一起回去……”
中年人不理會莘兒的哭鬧,依然抱着她離開人羣,莘兒的哭聲漸漸消失在人羣中。
刺史答應了秦洋的請求,他沒再爲難宋蓮君一家人,但是秦洋當時跟刺史說的期限是十五日,看來十五日之內,刺史不會再對他們下手。但是,刺史爲了防止宋蓮君他們會在這段時間裡逃脫,於是就加強了城門的防衛,宋蓮君一家人的舉動也受到了監視,無論他們走到哪裡,總會有人偷偷跟蹤着。
宋蓮君一家知道難出宋州城,便一心寄希望於宋憲臺。宋母給秦洋和馨茴買了棺材,又給他們找了片土地掩埋了。
宋蓮君他們一直在期盼着宋憲臺的前來,宋憲臺去洛陽找如今的刑部侍郎求助,現在也不知道到了哪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宋蓮君每日都要在宋府門前停留一段時間,仰首盼着父親的到來。
第三日,宋蓮君剛打開門,只見外面站着一人正打算敲門。兩人相見後,對視良久才高興地擁抱起來。這個人,正是已經很久沒見過面的老
友張柔絮。
剛見面時,兩人都非常高興再次看見對方,可是沒過多久,兩人都惆悵起來。
張柔絮馬上就問了一連串問題:“你這些日子過得還好嗎?究竟發生什麼事了?過年那幾天我家忙得厲害,就沒顧得上去找你,可是後來去找你就已經找不到你了,後來……聽說刺史派兵包圍你家……把我給嚇壞了……那是爲什麼啊?”
宋蓮君嘆了口氣,然後和張柔絮細細地講了一遍這幾日發生的事。
張柔絮聽宋蓮君講完也是唏噓不已,她沉默了會,說道:“看來,只能等宋大伯回來了!”
宋蓮君點了點頭。
張柔絮又安慰道:“君兒,你放心啦,宋大伯他到時候一定會回來的!”
宋蓮君依舊愁眉苦臉的,說道:“但願如此了!”
“哎呀!”張柔絮說道:“別那麼不開心啦,去我家酒樓坐會吧,可能那樣你的心情會變好一點,現在擔心也沒用啊!”
宋蓮君苦笑着搖了搖頭,說道:“不必了,我不想去!”
“走了啦!”張柔絮強行把宋蓮君拖開兩步。
宋蓮君笑了笑,說道:“行——那好吧,我去跟娘說一聲!”
然後,宋蓮君去跟宋母說了一聲就和張柔絮離開了,宋母也沒多說什麼,因爲此時雖然一直有官兵監視家人的行蹤,可是他們並不動手,這樣,家人反而像是有保鏢一樣,人身很安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