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變生

公孫恭任遼東太守之時,公孫晃,公孫淵兄弟還小,此時兩人長大,公孫恭無後,公孫晃爲第一順位斷承人。但是公孫晃的脾氣與公孫恭差不多,都是較爲溫和。而公孫淵卻不同,他才俱文武,性情剛烈,在軍中很有威望,徵殺四夷,殺敵染血,斬盡殺絕,不會有任何放鬆,這一點極似他那個同族不同支的長輩公孫瓚。眼下遼東之亂,就是要起自之個公孫淵。對此,有識之士自然是洞若觀火。但是天下事就是這樣奇怪,反倒是至親之人居然無所察覺。公孫恭對公孫淵這個侄子還是愛護備至,不加防範。其實說起來,若說公孫恭一點覺察也沒有,也並不可能,但是公孫恭卻並沒有放在心上,他覺得,自己這個侄兒,性情剛烈些是有的,但卻不至於傷害自己,畢竟是自己將他一手帶大。他既然如此想,疏不間親,旁人自然也無從置喙。

此時聽李昴將此事說出,李晟,關索和牽弘都是吃驚不小,齊問該當如何。

李昴一笑,取出酒囊,自倒了一碗馬奶酒,問道:“你們可用?”李昴生在西疆,點頭說要,牽弘隨父在北疆長大,自然也不怕馬奶酒的腥羶之氣,關索見狀,雖然聞着氣息並不好聞,但卻不肯示弱,道:“我也來一碗。”李昴左臂執囊,信手揮酒,那酒從囊中一泄如注,恰恰倒滿。卻並不溢出半滴,口中道:“這有什麼,遼東之地。位置偏僻,民風強悍,公孫世家多年經營,根基自成。眼下我軍直逼涿郡,曹魏無力顧及遼東,此時實是他們擴張實力的大好時機,但此時他們生了內亂,簡直是天助我季漢,何必在意?眼下我的想的。卻不是如何避免這場爭端,反是如何讓他們打得熱鬧些。”說罷,端起酒碗一口喝盡,接着再次倒滿。

李昴大搖其頭:“哥哥,我總以爲自己夠壞地了,哪知和你一比,才知道我簡直是一個大善人。”

關索正強屏着氣飲下半碗馬奶酒,聽得此言,撲得一聲,酒水從鼻子間噴出,連連大咳不止。卻猶自道:“你也算善人,那我就成仙了。”

牽弘卻道:“公孫家雖然自立,卻畢竟是漢人苗裔,也抵擋着北面的鮮卑,扶余,柔然等部,若傷得太厲害了,只怕遼東會再遭胡人進逼。”

李昴一笑,很有深意的多看了牽弘一眼:“牽小將軍說得不錯。不過你誤解了地意思,這遼東之亂,我們要的大亂不是亂軍隊,而是亂襄平公孫世家。何況他們也不是傻子,也不會平白把全部的兵力都拼在這個權位上。眼下的爭端,不會輕易出襄平城。”

“眼下遼東軍隊,一部在西面的徒河,以擋曹魏,由將軍楊祚率領,一部在北面的侯城,以擋高句麗和鮮卑等胡部,由將軍卑衍率領。這兩部皆是精兵,但此次遼東之亂,他們不會參與其中。他們會等着公孫家打到最後,誰是最後的勝利者,他們纔會服從誰。這遼東風谷,在這方面與大漠相差無幾。其餘幾部皆在襄平,實力最強的當然還是非曲直公孫恭的親兵義從,大約一萬五千人,其次是公孫淵這幾年發展起來地鐵騎營,聽起來與我地鐵騎軍倒有幾分相似,我曾看過,論起嗜血來大約不在我的鐵騎之下,但論起紀律來只是一盤散沙。不過在遼東,他們地戰力已得得最強的了。”

“那麼,誰會贏呢?”關索終於止住了咳聲,用袖子擦着臉上的酒水,赤紅着小臉問道。

“正面相抗,自然是公孫恭勢大,但公孫淵身在暗處,所以當是五五之數。”李昴笑着,又一大碗馬奶酒喝了下去,他似乎飲的不快,倏忽之間一碗便盡,卻並不滴酒半點。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如何介入這場內亂呢?”李晟問道。

“我們什麼也不用做,到時候,自然會有人來求我們,雖然此來遼東,我只帶了入百鐵騎,但憑這些鐵騎,足矣決定勝負之數了。至於眼下麼,我們且喝酒。”

鐵騎軍駐在襄平城外,芳潔谷旁不遠,保護芳潔谷也方便,無論襄平城如何亂,也不能讓亂兵驚了谷中之人,一羣大儒也就罷了,何況還有管寧和曹植在。

李昴猜對了,公孫恭雖然沒有動靜,但公孫淵卻派人前來,對李昴很是表達了一番敬仰之情,並送上寶石物若干,拉擾感情。李昴笑着收下。

不久,公孫晃也來了,公孫晃一來,就要求駐在漢軍不走了。李要昴問他緣故,他說怕被其弟所殺。眼下公孫淵已現反意,而公孫恭卻不信自己這個侄子會造反,公孫晃去提醒,卻被罵了出來。李昴笑着搖頭:“我爲賓客,非公孫氏族人,不可能幫你。”公孫晃央求道:“遼東已降季漢,自然是季漢的臣屬,王爺身爲中朗將,總督北疆,可不能不管啊。”

李昴笑道:“遼東之事,自然是與季漢相關,但若是你的家事,我便不好插手了。除非……”

公孫晃心念已灰,忽聽又有轉機,連忙問道:“除非什麼?只要公孫晃能做到的,自然無不應允。”

李昴笑道:“沒有那麼麻煩,我只要佔在理上就可以了。一旦有事,你可以退到芒潔谷來……”

。。。。。。。。。。

這一天來的好快,似乎只是眨眼之間,襄平城中就亂了起來。

公孫淵奏請公孫恭,說城中多有流言,說自己欲不利於叔父,實在是天大地冤狂,自己爲了避嫌,準備在其幼子公孫修彌月宴後。引軍到侯城區抗擊異族,守護遼東的北大門。公孫恭見公孫淵一個昂藏的大漢在自己面前悲悲慼慼,悽悽惶惶。也不由心生憐惜。好生安慰了半日。哪知道,這本是公孫淵欲擒故縱之計,他一面大肆宣揚自己要離開襄平,一面以以彌月宴地機會大肆宴請城中各處官長。襄平城中,一片喜氣洋洋,平靜詳和的景象。

公孫淵威名素著,城中自長史王建,司馬柳甫以下官員,無不到場致賀。只有公孫恍害怕乃弟。接貼之後。心生疑慮,不敢赴宴。只說不得自己疾得厲害,派子前去。

果然不出所料,公孫淵在席間突然動手了,他一舉扣下了與宴的所有官吏,逼衆人歸順,王建成與柳甫被扣押,公孫恭手下副將賈範,參軍倫直效忠歸順。他得此強助。心下更定,當下下令府兵強攻太守府。

公孫恭不及防範,何部他地部屬多年未曾打仗,如何是公孫淵手下這些久練之師地對手。公孫恭見危急,親自出府,要與公孫淵對話,問他爲何如此。老頭子說到痛處。老淚縱橫滾滾,太守府內府外士兵盡皆無語,公孫淵一言不答,擡手一箭,射穿了公孫恭的咽喉。

公孫淵攻下太守府,差不擒拿其兄公孫晃,公孫晃雖知其弟有所動,但無奈勢力還是勇氣,都遠遠及不上乃弟,雖早準備數百府兵,可只在一個衝鋒之下,便被擊潰。他與親信百餘人從南門逃走,發李昴所說之地救助。公孫淵聞報,令親信率五百人馬進行追擊,公孫晃捨命奔逃,幸得衆護衛拼死相護,在折損大半的情況下,逃到李昴說的地方。

這個地方,正是芳潔谷的界石所在。界石旁邊,蓋了一間小房子,房中只有三兩個農夫在那裡停留。

這樣一個地方,自然不會使追兵有任何的警惕,事實上,他們連太守都敢殺,怎麼會在乎一個小小的村落,就算這個材落是別人買下的,但與這些兵爺又有什麼關係呢?

於是,當公孫晃逃入那間小房子,那幾個農夫出來阻擋並說什麼這裡不算遼東地界,不得越境追殺時,追來地軍司馬只一揮手,亂箭齊發,登時把那農夫射死了兩個,而公孫悄晃屬下們地屍體更是遍地都是。紅色的血染在白色地雪上,導常醒目。那些農夫在小房子的窗口裡向外放箭,箭法竟是極精,登時射死了十來個兵士。遼東人反擊回去,那小房子外面泥土掉落,竟然是堅石所築,射不進去。軍司馬大怒,下令數十騎一起衝上,堵了門窗,又下令砍倒一顆樹,幾個有力的兵士擡了,用樹杆猛衝,只幾下就將這個房子撞塌了。

眼見除去公孫晃,這個軍司馬舒了口氣,正要下令離開,忽聽得地面似乎在顫抖,他驚疑的一擡頭號,前方數百步的樹林轉角處,突然涌出一隊火紅色的騎兵。他們人如虎,馬如龍,高舉彎刀,勢不可擋。

季漢的的鐵騎!

“上馬!上馬!備戰!”軍司馬大叫起來,可是已經晚了。他們在圍攻這間小房子地時候,都以取樂的心態,下馬近戰,隊形散亂,成一個圓圈。此時敵人突然涌出,哪裡來得及重新整隊上馬。更何況,此時他才發現,這個小房子正處於一片窪地,敵人不論有多少人馬,藏在林後都無從發覺,敵人衝來,居高臨下,如飛瀑流湍,倒轉銀河,根本無法抵敵。

“上當了!”這是軍司馬唯一一個念頭。

還沒等遼東人反應過來,那鐵騎已經排山倒海般涌了過來,這些鐵騎都是百戰精兵,又是出其不意,突然出現,彎馬揮處,人頭滾滾,遼東人便如雞豚一般,根本連反抗之力都沒有,除了幾十個逃走的,其餘都誅殺一淨。

李昴微笑着策馬來到近前,有親兵把那軍司馬的人頭捧上,李昴冷笑一聲:“這個蠢材,追擊敵人時連地形都不知道看一看,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就敢胡做非爲,實乃自尋死路。”他轉身向和身邊的人說道:“你等日後引兵,萬萬不可如此,知道了麼?”衆人皆稱是。

李昴道:“打掃戰場,你等重回林後,我在此等那公孫淵親來!”

此時公孫淵聞報,又驚又怒,當下令賈範倫直守城,安定城中諸事,自己親提五千勁族,來見李昴。此時公孫淵殺了叔叔和兄長,已是公孫家唯一繼承人,就算是旁人有多少意見,也無法動搖他的地位,自覺一聲令下,整個遼東都是自己的,聽說李昴居然敢殺他地人,當下親自前來質問。他一見這滿地鮮血已是吃驚,再看李昴與十餘騎立於前面,不知是何意圖,當下問道:“鐵騎王,前些時你我相見,你曾答應於我,必不干涉遼東之事,今日裡出爾反爾,是何道理?”

李昴面容轉肅:“公孫將軍,遼東雖降季漢,但季漢從來對遼東待以藩之禮,容你公孫家自行管轄,可徵兵,可籌賦,無需向朝庭上繳一文,已是仁至義盡,你雖叛亂,以侄殺叔,我也未曾干涉,但今天你的人馬無故越界,毀房殺了,是何道理?今天要你給我一個交待!”

公孫淵一愣,沒着李昴手指的方向看去,這才發現,原來自己所留之地,下是前些時季漢以大秦明珠換來的那片土地。那些明珠極爲不錯,自己還曾討得幾顆,此時竟忽略了。

“可是,就算他們做的錯了,你也不該將他們五百來人全數殺了,那些人可都是我的精銳之士。”

李昴淡然一笑:“他們攻入此間,便如攻擊季漢無異,況當時季漢與遼東相約,誰敢進攻此處,季漢與遼東兵將同計之,公孫將軍繼任了公孫太守,難道便不信前帳了麼?”

公孫淵聽李易叫公孫太守,不由心中一跳,這些時間他日思夜想都是奪此太守之位,此時奪了,又怕旁人不認可,李昴乃季漢中郎將,鐵騎王,年紀輕輕手握得兵,威鎮大漠,他若代表季漢承認自己之位,那還有遼東還有何人能夠動搖自己的位置,反正自己的兄長已死,再無旁人能夠爭奪此位,這五百兵馬,雖然丟的心痛,但畢竟李昴師出有名,自己怪不得他,就算是怪得,以李昴的本領和季漢的強勢,也只得忍了。

當下笑道:“鐵騎王說笑了,在下無論身處何職,對季漢,對王爺都是別無二意,這些人既然是失禮在先,地死也就死了。他若不死,我也要親手處置了他們,以給鐵騎王一個交待。”

李昴放聲大笑:“好,將軍果然是守信之人,既如此,我要可以何證,只要將軍守信,無論襄平城中如何,我必袖手旁觀。”

公孫淵點頭稱謝,自引軍回城。

第31章 谷中激戰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40章 飛軍第13章 世多歧路第66章 破陣第63章 引蛇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55章 一道問題第89章 雨中破敵第12章 破城第51章 八陣第49章 誘餌第90章 風起長安第93章 狼煙第7章 白衣陸遜第17章 丟宛城第11章 天降神火第66章 再設圈套第75章 計騙闞澤第36章 王雄的刺客第7章 議宮事帝后交心 查火情丞相理政第58章 隴西李氏第59章 白帝之戰第40章 雛虎第五章第100章 相見第71章 靈州第98章 下坯城破第83章 連夜脫逃第59章 白帝之戰第69章 海上來敵第57章 北疆之戰的序幕第93章 王碰王第52章 燃燈第84章 慌亂的帝君第74章 黃河九曲第52章 當年小奴長成人第19章 鮮卑攻略第50章 鄴城雲亂第66章 破陣第百零一章 歸來第17章 舉士第59章 大漠雙姝第25章 經濟之道第92章 燒船第51章 許儀逞雄第50章 意外收穫第45章 石韜歸漢第13章 歷危機關鳳初曉世情 泄隱密廖立夜投曹魏第38章 鬥將第33章 軟禁第86章 陸遜獻計第48章 星隕第32章 逃脫第31章 流言第34章 智取且蘭第24章 狼與人的戰鬥第75章 計騙闞澤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77章 青州之戰第31章 真相建興二年季漢官職表第46章 鏖戰第25章 慕容族的異類第70章 益州之戰的開始第8章 司馬昭之心第26章 合兵第10章 我要伴讀第54章 縱橫捭闔第8章 拜師第3章 洛陽攻守第55章 遊楚第90章 風起長安第78章 因酒賭鬥的將領第54章 殘局第77章 喜色之下的密謀第64章 巨星隕落第十一章第20章 江東之行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百零二章 關鳳第86章 大風疾起第64章 杜摯和毋丘儉第百零七章 再獵第84章 地覆天翻第1章 別嫌我愛哭第18章 姜維歸來第10章 攻城第20章 刺諸葛第87章 絕境拼殺第64章 巨星隕落第13章 劉升之第14章 董昭定計縱廖立 李嚴報信戲張苞第94章 謀攻第27章 伏擊第百零八章 攻心爲上第4章 所謂嫋雄第60章 諸葛昆仲第74章 黃河九曲
第31章 谷中激戰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40章 飛軍第13章 世多歧路第66章 破陣第63章 引蛇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55章 一道問題第89章 雨中破敵第12章 破城第51章 八陣第49章 誘餌第90章 風起長安第93章 狼煙第7章 白衣陸遜第17章 丟宛城第11章 天降神火第66章 再設圈套第75章 計騙闞澤第36章 王雄的刺客第7章 議宮事帝后交心 查火情丞相理政第58章 隴西李氏第59章 白帝之戰第40章 雛虎第五章第100章 相見第71章 靈州第98章 下坯城破第83章 連夜脫逃第59章 白帝之戰第69章 海上來敵第57章 北疆之戰的序幕第93章 王碰王第52章 燃燈第84章 慌亂的帝君第74章 黃河九曲第52章 當年小奴長成人第19章 鮮卑攻略第50章 鄴城雲亂第66章 破陣第百零一章 歸來第17章 舉士第59章 大漠雙姝第25章 經濟之道第92章 燒船第51章 許儀逞雄第50章 意外收穫第45章 石韜歸漢第13章 歷危機關鳳初曉世情 泄隱密廖立夜投曹魏第38章 鬥將第33章 軟禁第86章 陸遜獻計第48章 星隕第32章 逃脫第31章 流言第34章 智取且蘭第24章 狼與人的戰鬥第75章 計騙闞澤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77章 青州之戰第31章 真相建興二年季漢官職表第46章 鏖戰第25章 慕容族的異類第70章 益州之戰的開始第8章 司馬昭之心第26章 合兵第10章 我要伴讀第54章 縱橫捭闔第8章 拜師第3章 洛陽攻守第55章 遊楚第90章 風起長安第78章 因酒賭鬥的將領第54章 殘局第77章 喜色之下的密謀第64章 巨星隕落第十一章第20章 江東之行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百零二章 關鳳第86章 大風疾起第64章 杜摯和毋丘儉第百零七章 再獵第84章 地覆天翻第1章 別嫌我愛哭第18章 姜維歸來第10章 攻城第20章 刺諸葛第87章 絕境拼殺第64章 巨星隕落第13章 劉升之第14章 董昭定計縱廖立 李嚴報信戲張苞第94章 謀攻第27章 伏擊第百零八章 攻心爲上第4章 所謂嫋雄第60章 諸葛昆仲第74章 黃河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