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

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

小三元登科,在南平城中也算是百年難遇的大喜事了。

蘇澤被縣吏拖回了南平縣城中,接着是唱禮、鄉飲、祭告天地,最後蘇澤帶領本次通過童子試的士子們,加入到了府學縣學中。

府學和縣學並沒有品級之分,通過童子試的讀書人就是秀才了,可以加入本地的縣學或者本府的府學。

蘇澤自然是選擇加入縣學,他作爲道試的案首,可以獲得廩生資格。

陳朝源也通過了院試,不過他的名次靠後,按照規定無法補縣學廩生,只能入增廣生的名額。

雖然增廣生沒有每個月的祿米,但是其他政治權利也都和廩生一樣,也和廩生一樣能夠參加鄉試,陳朝源也是大喜,連着喝了好幾天的酒。

因爲蘇澤的小三元,不少家境普通的秀才也選擇了加入縣學。

縣學的缺額終於補滿了,還出了蘇澤這個小三元。

白知縣對此非常的滿意,又撥了一筆錢給海瑞讓他修補縣學的校舍。

蘇澤又回來一趟長寧衛,九姑婆焚香禱告,家老阿公上報列祖列宗,又搬出族譜將蘇澤的成績記錄在上面。

整個長寧衛都成了歡騰的海洋,長寧衛終於出了一個秀才了!

長寧衛出了秀才,周圍的村子對長寧衛更加的恭順。

秀才,就可以參與到地方治理中了,這也就意味着長寧衛的話語權更大了。

比如周圍幾個村子要聯手修建什麼工程,那就由這附近的幾個秀才出面籌謀,然後再上報官府批准。

如果是普通百姓牽頭,那大概率官府是不會搭理的。

各村遇到爭議的時候,秀才也有出面仲裁的權力,普通百姓對於讀書人的仲裁結果往往都是信服的,這就比長寧衛軍戶的身份還好用。

爲了慶祝蘇澤小三元,家老阿公還請出家廟中的三師太娘娘,舉行了長寧衛的遊神儀式。

所謂的遊神,就是將家廟中供奉的神像從家廟裡請出來,然後由村裡的男丁擡着,繞着長寧衛附近遊行一圈。

這種遊神活動一方面是爲了增強本衛所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自然就是秀肌肉了。

長寧衛出了秀才了,還有這麼多能打的青壯,周圍的村子自然不敢招惹。

這就相當於長寧衛稱霸的儀式,在蘇澤穿越之前,長寧衛可不敢在別人的村口遊神。

但是這一次遊神,背山村也出人敲鑼打鼓,一起加入到了慶祝活動之中。

周圍的村落也同樣如此,誰都知道長寧衛如今是大腿,自然要緊緊的抱住。

【縣試小三元,科舉技能經驗+3000,Lv8,2630/4000】

等這一切都忙完就已經是四月中旬了,從方知府那邊的消息,今年福建鄉試會在八月中旬舉行,想要在鄉試前將科舉技能提升到Lv10,蘇澤,只剩下四個月的時間了。

而進入縣學之後,就必須要在縣學讀書了,以後只有每個月的月中和月末可以返回長寧衛。

海瑞顯然不能夠容許自己學生曠課,蘇澤收拾行囊離開長寧衛,這四個月要在縣學中好好讀書,爭取這次就通過鄉試。

鄉試是三年一次,如果不能通過這次的鄉試,蘇澤就要在縣學中讀三年的書,這顯然是不利於他的造反事業的。

確定暫時搬進縣城,蘇澤又交代了林默珺衛所的事情。

“鹿大王的身份還要繼續用着,確保沿海衛所不敢下海。”

林默珺點點頭,這些日子她扮作鹿大王四處出擊,又剿滅了幾個小型倭寇團伙。

不過蘇澤話鋒一轉說道:“不過看樣子鹿大王的招牌,用不了多時了。”

“難道抗倭局勢要發生變化?”

蘇澤點點頭,根據歷史,嘉靖三十四年算是浙江抗倭的轉折點,如果按照正常歷史發展,今年年底徐峰麾下的倭寇勢力會在浙江吃大虧。

入侵浙江的倭寇是掠奪派的精銳,取得戰果之後,福建和廣東的官軍肯定要有所行動,到時候再用鹿大王的招牌就危險了。

如果大明朝的戰爭機器真的發動起來,那也是很恐怖的,光靠東奧島肯定無法和整個福建抗衡。

蘇澤叮囑道:“如果福建抗倭局勢有變,那就立刻偃旗息,裝作逃遁而走,反正重要的就是將鹿大王這個招牌維持住。”

林默珺點點頭又問道:“那東奧島呢?”

蘇澤說道:“朝廷不會要東奧島的,暫時將百姓藏在島上,然後長寧衛去裝個樣子‘收復’東奧島就行了。”

林默珺也捨不得放棄東奧島,這座島嶼上碼頭淡水一應俱全,如今又開始開荒種田,她開始認同蘇澤的貿易鏈的說法,在海洋時代東奧島這樣的島嶼,就是通往海洋時代的跳板。

蘇澤又叮囑道:“長寧衛還是我們的根本,無論是開荒種田還是長寧衛裡的工坊,百戶先幫着操持着,若是有什麼難辦的事情可以去縣城找我。”

林默珺有些心煩意亂,不知不覺中長寧衛的產業已經這麼大了,而自己似乎越來越離不開蘇澤。

蘇澤不過是要去縣學讀書四個月,可是林默珺卻有些捨不得。

就彷彿是丈夫遠行依依不捨的妻子那樣,林默珺對於蘇澤求取功名的事情也有些患得患失。

蘇澤並沒有察覺林默珺的心思,而是繼續說道:

“鳥銃的訓練不能停下來,火炮也是,不要吝嗇火藥炮彈。”

“天文臺那邊就讓阿方索船長住着,我已經教給他如何觀星和記錄天文圖了,不過要看好這些佛郎機人,不能讓他們跑了。”

林默珺立刻說道:“這個放心,絕對不會讓他們逃了!”

望遠鏡的鏡片已經打磨好了,蘇澤在東奧島上的天文臺已經搭建完畢。

東奧島孤懸海外,正是進行天文觀測最好的地點。

本來蘇澤是準備讓有數學基礎的皮埃爾牧師來記錄天文星象圖的,可是老牧師在看到了月球上隕石坑中,就徹底陷入到了對信仰的動搖中。

月亮在世界各地的神話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天主教是一神論的宗教,但是月亮也有特殊的寓意。

現在蘇澤不僅僅讓他看清楚了月亮,還證明了月亮只是一顆星球,還能看到坑坑窪窪的隕石坑。

老牧師整日對着十字架祈禱,看樣子“道心破碎”了。

蘇澤無奈,只能讓信仰不那麼堅定的阿方索船長來觀測天文,不過他也已經安排自己的學生跟着後面學習記錄天文圖了。

交代完了一切,蘇澤啓程前往縣城。

南平城中的延平府府衙中,方知府佈下家宴,正在款待兩名和他年紀差不多的人。

方知府是東道主,一名看起來比方知府年輕,但是身體很憔悴的年輕人坐在主位上。

另外一個人穿着粗布藍衫,和方知府差不多年紀的樣子,和他一同陪在下首。

“德言兄,你真的不準備回家看看?”

官員進入官場之後,最重要的排序方式就是科場的次序。

誰更早中進士,那誰就是前輩。

同科的人誰的科舉名次高,那誰就是這一屆的領袖。

坐在主座上的,是嘉靖三十一年的狀元陳謹。

不過這位狀元公的命運不太好,他中了狀元那之後就被授庶吉士,在翰林院進修完畢之後,被朝廷授予了冊封藩王的差事。

一般來說這都是好差事,只要完成差事之後回京覆命,朝廷就會獎勵冊封者,授予陳謹更高的官職,青雲之路就在眼前。

可是陳謹的身體不好,出了京師之後就病了,沒有能夠按期完成冊封的任務。

這自然是很大的罪過,陳謹被貶爲了惠州知縣。

那還不如方知府這個三甲進士的起點呢。

陳謹只好南下赴任,而坐在席上的另外一個讀書人,也是他們同科的進士,就是之前方知府得到消息,因爲擅自議論建儲而被貶官的禮科給事中張思敬。

陳謹、方望海、張思敬是同年的進士,他們在政治上天然是同盟。

張思敬被貶爲延平府推官,也就是方知府的手下。

而陳謹這個堂堂狀元被貶爲惠州知縣,在座的竟然還是方知府科舉第次最低的官職最高。

方知府也有一種世事無常的感悟。

陳謹就是福建人,不過他是貶官去惠州的,無顏見家中父老,只是委託方知府將一些東西帶給家中老母。

陳謹和張思敬都是被貶官的,方望海自然不願意和他們聊什麼朝堂局勢。

三人一邊喝酒一邊聊起了曲藝來。

張思敬說道:“聽說拓湖先生還在咱們延平府,我剛入福建又聽說延平府出了一名曲藝天才,做出一套《牡丹亭》,名振福建,方府尊可曾見過?”

宴席上張思敬依然稱呼方望海官位,方望海心中不悅,張思敬恃才傲物,剛中了進士就被清流看中,整日在京師討論時局。

也因爲這個所以被人當了槍,非要在立儲的事情上進言,被貶到了延平府做推官。

看到張思敬對陳謹一口一個德言兄(陳謹字德言,稱呼表字是讀書人之間親近的表現),對自己卻是一副對上級的態度,方望海心中就不喜。

都是同年,方望海這種三甲進士在進士的鄙視鏈中就是底層,正常情況下也就是在下面辛苦做官,到老了纔有機會去京師,然後就要返鄉致仕了。

張思敬有恃無恐的是他直言建儲的事情,也是爲了清流立刻功勞的,雖然一時被貶謫,但日後有機會就會一飛沖天。

而且安排他來延平府做推官,這是如今清流首領,內閣次輔徐階曾經被貶謫過的職位,更是具有不同尋常的含義。

日後清流得勢,或者新皇登基,那張思敬就會被召回京師,一飛沖天。

這也是他對方望海態度冷淡的原因,大家雖然是同年,但是你方望海不過是濁流,哪裡能和我清流一樣。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這份態度大家都看在心裡。

不過陳謹雖然是狀元,但是沒有張思敬這麼功利,他和張思敬這種投機的清流不同,他是真的看不慣嚴黨當權。

不過他身體不好,現在又因病誤事被黜落,心情也是十分的低落。

聽到南平出了曲藝名家,陳謹也來了興趣。

方知府笑着讓人拿來了《牡丹亭》全套,他對兩名同年說道:

“這蘇澤蘇汝霖也算是我半個弟子,他的表字就是我起的,在剛剛結束的童子試中,蘇汝霖連中三元,已經考中了秀才。”

陳謹微微點頭,他是狀元,區區小三元而已,和他這個大明上一屆卷王比又算得了什麼。

不過陳謹翻開牡丹亭,卻被蘇澤的戲文吸引了進去。

張思敬也是微微點頭,小三元也算是不錯,福建果然文風鼎盛。

兩人很快就被戲文吸引了進去,陳謹看完之後合上書說道:

“後生可畏!此子有關漢卿之風采!”

張思敬也點頭,沒想到南平有這樣的讀書人。

方知府摸着鬍子微笑。

陳謹嘆息一聲說道:“只可惜我明日就要啓程去惠州了。”

官員赴任是有期限的,陳謹在浙江因爲倭亂耽誤了許多日子,如果不能按期上任又要被貶謫,第二天就匆忙上路了。

張思敬上任延平府推官,一府推官執掌當地的司法工作,不過這位曾經的張給事中對於這些案牘沒有多少興趣,將工作都委任給幕僚,整日就在南平城遊山玩水。

蘇澤正式入了縣學讀書,還沒讀幾天書,又從海瑞那邊接到了消息。

朝廷任命的福建鄉試主考官已經定下了,從成化年開始,科舉制度日漸完善,鄉試作爲科舉考試重要的一個環節,鄉試主考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

而鄉試主考官都要由翰林經歷的官員來擔任。

所謂的翰林經歷,就是做過翰林的官員,要麼那是現任翰林院的官員,要麼是曾經在翰林院中任職過的官員。

翰林官員被稱之爲國之儲相,必須是殿試中最優秀的進士才能進翰林院。

而主持鄉試成爲翰林官的特權,這也是翰林官爲一國儲相的象徵。

大明朝殿試都是天子門生,決定權都在皇帝。

但是鄉試主考官也可稱之爲房師,能在一省主持鄉試錄取舉人,同樣也是相當雄厚的政治資本。

像是南北直隸、福建江西這些地方,一年也都能考上好幾個進士,這不就是天然的班底嗎?

海瑞從福建學政那邊得到的消息,皇帝點了嘉靖二十六年的二甲進士,時任吏部武選司員外郎的汪道昆,前往福建擔任鄉試主考官。

過渡章節

(本章完)

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555章 關稅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657章 拼命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555章 關稅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566章 睢陽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240章 緝私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63章 紅丸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623章 教亂第055章 算卦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525章 分產令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009章 寒菜粥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018章 船塢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609章 做空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653章 滾雪球第240章 緝私第010章 趕海
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555章 關稅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657章 拼命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555章 關稅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566章 睢陽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240章 緝私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63章 紅丸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623章 教亂第055章 算卦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525章 分產令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009章 寒菜粥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018章 船塢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609章 做空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653章 滾雪球第240章 緝私第010章 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