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

蘇澤在自己著作上《論戰爭》中寫下一句話:

“一名統帥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思考如何發起戰爭,而是思考如何結束一場戰爭。”

北方戰局的發展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之外,這也是戰爭最讓人着迷的地方。

紙面上的實力並不是真正的實力,戰爭一旦開打,那就等於坐上了賭桌,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唯一的區別就是有的玩家底牌厚,有的玩家底牌薄,有的玩家運氣好。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女真就是這麼一個底牌薄運氣好的玩家。

如果不是明末實在是太拉胯了,甚至到了南明時期女真人也沒有建立壓倒性的優勢。

在很多事情上,女真人都是靠着運氣賭對了,最後一步步蛇吞象佔領中原的。

但是這一世的女真人,就完全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女真人的底牌實在是太少了,在本部精銳犧牲之後,李如彘其實已經失去了所有底牌,剩下的敗亡就是時間問題。

這場女真叛亂引起的衝突,逐漸轉化爲全面的對峙,李成樑甚至命令山東的明軍發起了幾次攻擊,牽制徐州方面的東南軍隊。

如何在儘可能減少破壞的情況下,結束這場中原內戰,纔是蘇澤需要思考的問題。

戰爭的走向完全出乎所有人預料,整個參謀部和陸軍部海軍部都忙碌起來,各種調兵和補給計劃都被認真的討論起來,既然北方戰線已經拉起來了,那就不能放棄,東南正在近一期可能調集軍隊北上,支援李舜臣的防線。

站在地圖前,隨着陝西、河南納入東南的版圖之中,對明廷剩餘地區的合圍已經成型。

蘇澤看着地圖,山西方向是不考慮了。

和之前一樣,從海上登陸大沽,從天津直接攻打京師?

蘇澤開始思考起來。

山西多山且地勢險要,自古以來都是最難啃的骨頭,太原更是出了名的易守難攻。

得益於東南成熟的參謀制度,蘇澤放心的將這些事情都交給手下參謀們籌備。

現在滅亡明廷戰爭的主攻方向,就剩下了山東、大沽和關外。

蘇澤明白自己再一次被前世的歷史誤導了,現在的建州女真還沒登上歷史舞臺,就被東南和明廷兩座磨盤徹底碾碎了。

不過李如彘估計也沒想到,他的野心舉動讓關外成了東南和明廷交鋒的又一個戰場,雙方在這裡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這樣的邊疆部落實在是太多了,靠着幾代人投機積累,遇到上桌的機會就會一把梭哈,運氣好的登上歷史舞臺,運氣不好的直接從歷史上抹去。

仗打到這份上,蘇澤需要思考的已經不是關外這場戰役了,他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結束這場角逐中原命運的大戰。

結束戰爭的關鍵並不是一座城池的歸屬,而是徹底消滅李成樑手上的軍事力量。

如何讓這隻困獸在最後的戰役中不會拉着整個北方陪葬,纔是蘇澤需要思考的問題。

京畿地區有上百萬的人口,這裡是元明三百年的政治中心,如果因爲戰爭被毀滅了,那是整個中原的損失。而且南京雖然好,但是在蘇澤看來,京師依然是最佳的首都地區。

從元代開始,後面幾乎所有能夠大一統的政權,都選擇了京師作爲政治中心,這並不是偶然的。

京師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

中華文明的獨特性,就在於這個文明有着大一統的傳統。

可是實際上這個大一統的鑄造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中華文明也是古典帝國中唯一一個跨越了多種氣候帶,建立長期穩定帝國的國家。

中國的北方是寒帶,自古以來幽州就經常作爲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遊離於中原之外。

這一點從戰國時期的燕國就開始了,三國時期公孫家割據遼東,唐代的渤海國,其實北方一直都是一個有獨立條件的地理單元。

與之同理的還有塞外草原,華北稀樹草原,南方的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這些完全不同的地理和氣候單元,能夠完成大一統,本身就是一個文明的奇蹟。

所以在中華文明這片土地上,證券中心的位置非常重要,因爲這必須是第一個可以統御各個地理行政區域,能夠及時溝通並且處理各地邊疆問題的政治中心。

這個政治中心必須距離各個地理中心區域都很近,這樣才能保證行政效率。

這個政治中心還必須要方便向各個地理中心派兵,能夠鎮壓這些地方的叛亂勢力。

在整個中原,這樣的政治中心就目前就是京師了。

京師距離東北地區、塞外草原、關隴地區、華北地區都很近,也能夠方便的影響西域和高原。

通過天津的海運和京杭大運河,又能夠控制江南和長江流域,也能夠將行政命令傳達到南方的沿海地區。

唯一的缺憾就是距離西南地區比較遠,所以到了近代更快速的交通工具發明以來,西南地區一直都遊離於統治的中心。

所以京師就是目前最好的行政中心,這座城市也擁有成爲行政中心的配套設施和人口基礎。

必須要平穩的拿下京師,才能算是完美的結束這一次的戰爭。

蘇澤和整個大都督府的參謀處都開始運轉起來,尋求迅速完成大一統的最優解。

和大都督府的謹慎相比,如今整個東南都瀰漫着即將完成一統的積極情緒。

戰爭即將要結束,和平的曙光已經出現,報紙上刊登的某地地區投降的消息,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引起東南百姓的歡呼了,因爲這樣的報道實在是太多了!

從漢中到蜀中,到雲貴再到河南和陝西,在普通百姓眼中,大概就是王師所到之地紛紛傳檄而定,負隅頑抗的明軍將領紛紛倒臺,眼看着天下就要重歸一統了。

對於南京城的百姓來說,與其關心那些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的城市歸屬,報紙上崇明島劇院新排演的戲劇,南京城內最新的商品,反倒是距離普通人更近的消息。

就這樣,肅王帶領蘭州歸順的消息,掩藏在諸多的新聞中,並沒有掀起太多的波浪。

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243章 水淹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531章 歌舞團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625章 三本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004章 龍王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049章 縣衙第555章 關稅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29章 電磁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245章 李時珍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057章 邀請第106章 紅陽教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172章 榜一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054章 抵捐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628章 大赦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027章 鴛鴦陣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
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243章 水淹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531章 歌舞團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625章 三本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004章 龍王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049章 縣衙第555章 關稅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29章 電磁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245章 李時珍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057章 邀請第106章 紅陽教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172章 榜一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054章 抵捐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628章 大赦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027章 鴛鴦陣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