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二)

稍微看了一下,做的很不錯,人事方面,楊伊已經下放了權利,田續雖然降將出身,但是能安排到此,看來是準備大用的。

“田卿,你做的還不錯。”

田續見的世面不少,深得人情世故,一笑說着:“陛下,我爲郡守,得陛下恩重,就要做事,這方是爲臣之道。”

“可傳令張騰,大膽一些,也多募些敢戰之士,來年有大用!”

隨意點了幾句,楊伊也沒有多說,畢竟上有所好,下必附之,她有着傾向就可以了。

……

過了一日,楊伊回到了京中。

到了王宮門前,楊伊翻身下馬,馬交到侍從手中,在宮人服侍下,上得乘輿,進宮去了。

“陛下,幾位大人此時已在翰林院候着,說是要求見於您。”坐着乘輿向裡走,本想直接回內宮,卻有一個太監從南面跑來,在乘輿前稟報的說着。

“那先去翰林院吧。”楊伊沉吟片刻說着,她自然是明白這些臣子等着在做什麼了。

此時天色已有些黑下來,可進了翰林院,楊伊見到的幾張臉,比天色更黑。

“陛下,臣聽說,您帶着禁衛,去北境巡視去了?”張翼先開口問着。

“恩,已經回來了……路上還遇到一股敵軍哨兵,將其消滅掉了。”話一說出口,便見幾位臣子臉色越發難看了。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是怎麼樣的身份,怎可做此冒險之事?若是出些事情,又讓臣等如何自處?”張翼上前跪在地上,頓首說着。

確實,如今大漢安危維繫與楊伊一人身上,若是楊伊有了不測,那麼大漢上下,局勢可能一朝皆崩。

“下次朕不會了。”見二人都是一副後怕的表情,楊伊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說着:“這次巡視,朕發現,北夷的戰鬥力還算驍勇,若不解決,遲早會成爲大漢的心腹之患。”

楊伊將所遇情況說了,在場幾位聽聞之後,也都皺起眉來,邊患是該考慮了,中原強盛之時,邊患自然不足爲慮,當年魏武在時,隨意一部就可北擊烏桓,梟其族首。

楊伊又說着:“雖然大略已定,但是具體怎麼樣攻略,還要有着計劃……就在這冬月內,儘快完成吧!”

頓了一頓,又笑的說着:“當然現在也不用太緊迫,就不必多動工了,總要過年的!”

漢朝休假制度主要分爲兩大類,一類是例假;另一類是節令假。

《漢律》:官員每過五日可以休一沐,稱爲“休沐”,即休息和沐浴的意思。

因爲各級官員平日裡要集中在官衙辦公和食宿,沒有特令,平常不得回家,只有到了“休沐”,纔可以洗浴更衣,回家團圓,打掃衛生或走親訪友,所以也稱做“五日休”。

除此之外,官員還享有各種節令假,如冬至、夏至、春節等。

除此之外,遇到特別的事情,官員還可告假,告假又分爲予告和賜告兩種。

予告可帶職休假,但不得歸家,賜告則是因爲生病給予的假,漢制規定,凡請假三個月免官,經賜告者可延長假期而不免官,算是相當良心了。

“諾!”勸解完,也算是盡了本分,工作還是得去做的,幾位臣子就分散去了各衙。

時光過的非常快,轉眼,就是新年一月,此時穿着厚服,會覺得寒冷。

這些,卻只限於普通百姓,對於大族子弟或是官宦人家來說,這些不是問題,一件披風或者斗篷,就可擋住刺骨寒風。

新年時,整個長安城乃至關中都開始逐漸熱鬧起來,畢竟這是北復故都的第一個新年,就算是流民,在收到免費發下的一些簡單食物後,露出感恩模樣。

過去月餘,祥和的氣氛圍繞在長安城以及整個大漢境內。

北境也很平安,新年時雖有一股騎兵侵入邊境,很快便被張騰打了回去,如今的北夷還沒聯合起來,顯然無力侵擾大漢,正是解決的好時機。

這也是因爲楊伊之前的一行,張騰卻是放開了枷鎖,幾次北擊,導致北夷探騎受損,纔會有一次出擊,卻被輕易伏殺!

大漢兵甲犀利,這也是一漢當五胡的底氣所在,如今經過篩選,大漢兵將,篩除了老弱,戰力自然也是遠勝於北夷。

這半年時間,大漢表面看來動作不大,卻是在加強着內部建設,按照楊伊的預計,整修加上收攬所佔區域的民心,必須花費前後至少一年的時間。

這是根基所在,經過這數十年的戰亂,其實百姓人口並未有多少減少,只是大多都藏於山林,隱於大戶,困頓而活,如今吏治,就是爭取這部分人口,入得大漢籍,爲國人,這才能提升大漢國力。

……

“陳卿,你覺得現在吾國實力怎麼樣?與晉吳兩國相比,有什麼差別?你隨意說說。”一行人慢慢縱馬行在街上,望着左右店鋪,冰雪中緩步行走的路人,楊伊轉過頭,詢問身邊陪自己巡視的陳壽。

楊伊問的隨意,陳壽卻謹慎的思索片刻,思想片刻,說着:“陛下,從微臣自己所見所聞來看,如今吾國所佔州郡,只短短數月,已恢復一些元氣,只要今年豐收後,糧倉充實,一切都沒了問題,畢竟再有戰亂,也威脅不到吾國核心之地了。”

“吾國恢復過來,在晉吳面前,至少也是自保無憂了,而再等吾國攻略雍州、荊州,天下一統,也就在眼前了。”

“罷了,不說此事了,去前面看看。”楊伊微微點頭,這也是上下的共識,陳壽所言,卻沒什麼出奇之處。

漢國既然北進成功,那麼核心之地就大可安穩,漢國的核心之地自然就是古益州了。

本來益州經過了幾次大規模的戰爭,特別是這數十年來,漢國以益州之地北伐無數,整個州的實力已經大幅度下降。

不過實際上,漢國的人口總量是一直在增加的,只是無法將這增加的人口轉換成實力。

章武元年漢有戶20萬,男女90萬口;不過,章武元年的戶口數並非季漢建國之初的全部人口,它僅相當於劉璋時以都城爲中心的蜀郡人口。

等後來丞相南征北伐,徹底穩定炎漢上下後,漢人口戶數超過90萬,約有四百萬口人。

此時記載的戶口數字不同於兩漢,列入州縣版籍的僅是全部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不在編戶之內;漏報的人口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世家豪族的蔭附戶口,是在籍編戶的好幾倍。據此,僅僅漢國的大族中蔭附人口就至少有40萬戶180餘萬口。

第二種則是兵戶和吏戶;兵家和吏家不屬於編戶,幷包括其家屬在內,每戶以五人計,據此大漢雄兵十萬合五十萬口人,吏有四萬,以每戶五口計合二十萬口人。

第三種是以屯田客轉變爲州縣的編戶,這類人口占大漢總人口的一半之多。

Wωω●тTk án●C〇 第四種是不在州縣編戶的各蠻族,佔州縣編戶的一半許,漢國屯田戶有5萬戶,少於魏、吳兩國,但蠻族特別是南中地區所佔比重較大。

漢立國初年和景耀六年之前,地域大小有別,立國之初,僅佔有益州以都城爲中心的部分地區。

而在景耀年間,所佔地域卻是幾番擴大,甚至論面積而言,和吳國也相差不大了,從而構成了人口生息繁衍的最大空間。

漢國所擁有的地方,自然條件是相當優越的,自仲漢後期以來,很少發生戰亂和自然災害。

東漢和三國初年的主要戰場,多在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中下游地區。

漢國平定南中,戰爭規模雖然不小,但丞相全力以赴,卻是速戰速決,其消極影響也很快消失,併爲南中地區的人口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劉禪在位後期,在魏、蜀交界地區有過一些戰事,不過幾乎都是局部戰爭,破壞不大,甚至比起魏、吳兩國,漢國還算太平,這都有利於人口的增長。

雖然季漢初年的人口總數大概只有東漢後期相應地區的六成許,從東漢人口的高峰降到東漢三國間的人口谷底,人口減少一半以上。

不過蜀漢建國後期人口大概還以每年至少千分之五的速度遞增,漢國幾十年間基本上政局穩定,生產發展,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人口的增長速度也只會比這高。

至景耀年間,漢國戶已經有一百二十萬許,人口六百萬左右了。

有這個基礎在,大漢纔有今日復興之機,何況大肆擄掠夷人之後,只這部分人口,就有百萬許,這數年以來,大漢經濟雖然發展蓬勃,不過餘糧不多,就是因爲這百萬許的奴隸。

這百萬人可是爲大漢復興,流下了許多血和淚,如今遍佈漢地的幾條官道,就是見證,從交州至南中至蜀中至漢中至涼州至關中,無數血淚埋葬在其中。

蜀地各郡之間暢通的官道,讓大漢雄兵能迅速集結,最終贏得關中一戰,徹底覆滅魏國的西進軍團,這些血淚也是值得的。

有此根基在,纔是勝利之機,不過哪怕如此,楊伊也十分謹慎。

如今還是在儘量讓根基更穩一些,比如吸納流民,北境各州郡的流民已經有五萬許人口南下了,這還是有不少被駐紮在邊境的軍團吸納過之後,還有沿途州郡也募人,有不少屯田人口就此紮下根。

不過吸納人口都有限,戶部對各州郡都有評定,如今這些人口到了長安,會繼續分流,大部分會向涼州,還有一些則是向南,直接跋涉至交州。

向交州的已經去了,因爲向南是越走越暖,向涼州的則不行,因爲涼州天寒地凍,約有三萬人困居在長安左近。

此時楊伊就是去視察這些人生存狀況如何,侍衛一直保持着不遠不近距離,一行人浩浩蕩蕩來至巡視的目的地。

長安城內如今以皇城爲分割,分成九宮格,共有八位主事,又分爲東西兩縣。

而城外也是如此,分爲九宮,共有八縣,這是長安城令所轄的十個縣。

流民營修建在北邊靠近渭河的三個縣,滯留此地的三萬流民分規劃居住,官府供給食物,以工代酬,多是修建木板房,住的都是流民自己,建設進度自然是出奇之快。

望着眼前已成規模的流民營,井井有條,雖然嘈雜,卻不髒亂,楊伊很是滿意的點點頭。

這流民在過了冬日之後,會陸續被抽去涼州乃至西域屯田,但是營地本身不會拆除,還可以當成軍營,也可以變成工坊。

楊伊問着:“陳卿,你覺得,別國可仿效吾國之政?”

“陛下,仿效雖不難,執行起來卻不易。”陳壽誠實的回答着。

就算知曉民很重要,但是各國卻也不會如此待民,沒有餘財只是其一,還有就是流民都被大戶擄掠,成爲奴了,這點漢國可以用夷人代替,晉吳兩國卻是難爲。

吳國若是還有交州,倒是可以擄掠南蠻,如今交州被奪,吳國卻沒有可擄掠的目標了;而晉國,還要依靠北夷的軍力爲己所用,怎麼能擄掠夷人呢?

也就是那個偏居遼東的曹魏可以,不過雖然都是偏居一隅,遼東的潛力可遠遠比不上益州,人口也就百萬許,五六倍的差距,就是丞相復生,都難以彌補。

嚴格的來說,晉國雄踞中原,算起來比楊伊根基更深,但弊端也深,譬如,晉國得國不正,需各大家族支持,勢力更是錯綜複雜,自然不如楊伊這般一刀一槍的崛起,可在攻克某城某地之後,以強悍實力壓制,大刀闊斧改革。

大漢如今各方面都很不錯,軍力強盛,以一國抗兩國,就像是當年魏國面對漢吳兩國一般,同樣,漢國如今的水師也是軟肋。

水師這一塊,雖然有着一系根基,楊伊卻仍舊要一兵一卒自己來建,渭河水師、漢江水師,在過去幾年間,已經有了一戰的底氣了。

渭河水師如今只保留了一些基礎人員,剩餘都遷往漢江水師,這將是不久後攻打吳國之時的另一支主力!

第二十五章 仙鶴第一百零六章 祭二郎神第五十二章 前路未斷第五十八章 牢中計第三章 溫青(1)第十七章 秘境(3)第二十六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章 天香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十四章 化清寺第十章 血衣樓第一百五十五章 下馬威第十七章 論劍初始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九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十七章 靈氣復甦第一百零一章 執金吾守衛洛邑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四)第六十四章 入股第十章 小莊之戰第四十七章 真天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一把四十七章 龍第一百三十三章 屈辱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三)第六十一章 天子坐明堂第七章 決戰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一百四十九章 捕獲第一百七十二章 買兵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四十章 玩家籌謀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一百四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3)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一百零一章 執金吾守衛洛邑第一百四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6)第二十二章 胡車兒第二十六章 雙龍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4)第五十七章 陳慶之第九十三章 帝都亂第五十七章 鄰居(1)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逼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四十章 慘案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三十七章 火熱第八十章 笑傲江湖(4)第六十五章 裴元紹進退失措第八十五章 疏忽第六十二章 董仲穎一無所有第三十一章 金盆洗手(7)第二十七章 掌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4)第五十八章 追擊第四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章 汽車人變形第四十五章 金狼第四十九章 紫薇軟劍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四十二章 舞蹈串燒第一百六十九章 勝一第七十五章 論功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十二章 粉墨登場第十七章 冀州第二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錯第四十四章 劍二十三第七十九章 從零開始第六十五章 奪魁賽(1)第一百三十二章 算計(4)第三十三章 孫十萬第十二章 恁餘滄海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三章 殺胡第十一章 天生郭奉孝第四十章 葵花寶典第一百二十四章 解救(二)第七十一章 何遂高千慮一失第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三十五章 彈指神通第六十七章 梅莊(3)第六十四章 妖女綰綰第八十七章 漢天子生財有道第七十五章 三關第四十五章 金狼第三十章 殺賊第七十八章 女足第一百五十一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何意驚神祇第八十四章 雷軍第三十二章 車輪戰第四十一章第十七章 九華大佛第三十九章 論道第五十一章 攔截第一百九十章 覆滅(1)
第二十五章 仙鶴第一百零六章 祭二郎神第五十二章 前路未斷第五十八章 牢中計第三章 溫青(1)第十七章 秘境(3)第二十六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章 天香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十四章 化清寺第十章 血衣樓第一百五十五章 下馬威第十七章 論劍初始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九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十七章 靈氣復甦第一百零一章 執金吾守衛洛邑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四)第六十四章 入股第十章 小莊之戰第四十七章 真天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一把四十七章 龍第一百三十三章 屈辱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三)第六十一章 天子坐明堂第七章 決戰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一百四十九章 捕獲第一百七十二章 買兵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四十章 玩家籌謀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一百四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3)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一百零一章 執金吾守衛洛邑第一百四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6)第二十二章 胡車兒第二十六章 雙龍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4)第五十七章 陳慶之第九十三章 帝都亂第五十七章 鄰居(1)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逼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四十章 慘案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三十七章 火熱第八十章 笑傲江湖(4)第六十五章 裴元紹進退失措第八十五章 疏忽第六十二章 董仲穎一無所有第三十一章 金盆洗手(7)第二十七章 掌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4)第五十八章 追擊第四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章 汽車人變形第四十五章 金狼第四十九章 紫薇軟劍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四十二章 舞蹈串燒第一百六十九章 勝一第七十五章 論功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十二章 粉墨登場第十七章 冀州第二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錯第四十四章 劍二十三第七十九章 從零開始第六十五章 奪魁賽(1)第一百三十二章 算計(4)第三十三章 孫十萬第十二章 恁餘滄海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三章 殺胡第十一章 天生郭奉孝第四十章 葵花寶典第一百二十四章 解救(二)第七十一章 何遂高千慮一失第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三十五章 彈指神通第六十七章 梅莊(3)第六十四章 妖女綰綰第八十七章 漢天子生財有道第七十五章 三關第四十五章 金狼第三十章 殺賊第七十八章 女足第一百五十一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何意驚神祇第八十四章 雷軍第三十二章 車輪戰第四十一章第十七章 九華大佛第三十九章 論道第五十一章 攔截第一百九十章 覆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