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組織都會有內部的問題,但是這種內部的問題不能大到影響組織整體的進步。
新年來臨之際,在首都舉辦的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暨華人青年經濟領軍人物創新發展大會上,“IT教父”,聯翔集團創始人、聯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爲老一輩的企業家代表人受邀劉傳志發表了演講:
“今天我們確實不是一個科技強國,但是我們也不是一個科技弱國;我國的互聯網服務、電腦、手機、高鐵以及軍事領域等某些項目,也都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這都是怎麼形成的?這是我們中國人民聰明、勤勞、謙虛、好學的結晶,是開放給了我們學習的機會,我認爲企業應該秉持開放的態度來發展……”
劉傳志在發言中還表示,我們現在看似強大,但是基礎很薄弱,一遇到考驗就會顯現出來,所以我們要格外保持冷靜、虛心學習,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世界的科技社會、開闊胸襟、提升實力,爲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華人應有的科技貢獻。
如今世界青年企業家中的代表人物是哪些人呢?大部分都是星空系的,星空在覈心領域之外,也參與投資了多家創新企業,這些企業中很多都有獨角獸的潛質,如今已經有幾家估值數十億元了。
“老劉說話這是這麼有水平,不過他這話有其他意思吧?”
作爲企業家,什麼是青年呢?在如今,實際上五十歲以下的都可以稱爲青年,比如阿狸的,企鵝的,這也是兩大集團,雖然企鵝的日子現在並不怎麼好過,星空的微信擠佔了企鵝很大的市場,而在海外,企鵝的影響力也比不上星空。
不過,畢竟還是有着十億的用戶基礎在,雖然娛樂帝國的夢破碎,但是企鵝的佈局也並沒有遭到最嚴重的破壞。
在有些遊戲領域,星空並不參與,這就是留給其他企業的市場,星空的遊戲是高品質的,以氪金爲主的那些遊戲星空並不怎麼感興趣,這就是企鵝的基本市場。
雖然有競爭,但是和星空集團之間,企鵝實際上並不算是真正的競爭對手,畢竟你本來以爲的對手,在你還沒來得及想辦法對抗之時,對手就絕塵而去了,在後面使勁看,也看不到背影,自然也就稱不上對手了。
阿狸其實也差不多,星空和電商的關係都算不錯,雖然投資了京東,但是京東在星空的幫助下如今也只在上合組織內部成員國之間擁有市場,距離走出去還差得遠。
京東的重資產模式負擔挺嚴重的,如今也一直沒有盈利,基本上都是在循環投入之中,在星空投資之後,企鵝也參與了。
當前華人企業圈中,實際上就分成了幾系:
星空系,旗下在各個行業中佔據領先地位的幾個事業羣;
星空智能終端事業羣,以手機、平板電腦、星空雲主機、VR眼鏡、AR眼鏡、無人機,基本上都是在行業內佔據領先地位的。
星空文娛事業羣,以星空文學、星空影視、星空音樂、星空多媒體(優酷、嗶哩嗶哩),在文娛領域,依靠着高新技術,特效製作,在娛樂圈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如今星空VR眼鏡形成的科技新院線,已經成爲了影視發行不可忽視的一支院線了。
星空智能通訊事業羣,以雲計算、量子通訊等項目運營爲主,雲計算領域已經是業內第一,而量子通訊若是在用戶規模上也稱得上第一了,甚至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這幾個事業圈中幾家單獨的企業拿出來上市,也都是百億千億規模市值的企業,這些都是對準市場的,而有些對市場有限制的企業,就更不用說了。
不說別的,星空生物現在的估值就不好算,以利益交換,多國默認的情況下,從印尼手中拿來一個蘇拉威西島,只是這個地產的價值就不好認定。
另外還有星空能源、星空工業等,擁有的核能項目、機甲都是不好估值的。
另外就是參股投資扶持的企業,知名的就有小米手機、京東商城、美團等等,另外鴻海集團、大唐電子、紫光股份、友達顯示、奇美顯示等等,作爲星空供應鏈的一員,加上都有星空參股,某種意義上都可以說是星空系的。
這次企業家發言,臺上一共是安排了三個人,第一個是星空的執行總裁安迪,第二個是聯翔集團的董事長劉傳志,第三個就是星空集團的總裁楊伊了。
此時臺下的人聽着劉傳志的發言,不少人在竊竊私語,絲毫不尊重這位老企業家。
在場的青年企業家們大多都是可以和星空扯上千絲萬縷關係的,劉傳志此時敢這麼說話,大家不給面子是很正常的。
在稀稀拉拉的掌聲中,劉傳志臉色有些難看的下了臺,楊伊此時到了臺上,看着大家毫不吝嗇的掌聲和劉傳志難看的臉色,給劉傳志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然後等掌聲停下,楊伊開始直接說道:
“聯翔的劉先生說話還是很有水平的,不過,剛纔你的發言中不強不弱的意思是什麼呢?是平庸嗎?
時至今日,真的特別想問劉先生一個問題:你真的後悔過嗎?
不管是“貿工技”,還是說和倪院士之間的爭執,我只想問,聯翔有沒有錯誤?你有沒有領導責任?
昨日因,今日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聯翔的今天無疑是昨天所作所爲結下的“果”。
從選擇“做大”的時候,聯翔的路線可能就已經回不了頭了,倪院士也只能遺憾,聯翔如今落後了,顯然就是路線做錯了。
先“做大”再做“做強”與先“做強”再“做大”,這其實是兩個邏輯,做大後順勢做強,看起來是容易一些,嗯,企業可能發展的比較穩,但如今事實證明,做強纔是做大的關鍵。
“沒有規模,難以對付未來的低成本競爭”,這是華爲的任先生說過的,如今和聯翔相比,無論是人才規模還是市場規模,華爲都做得很大,而且是大而強,而聯翔呢?
華爲採取的是自主研發實現品牌的國際化,而聯翔更多的是通過併購的方式實現品牌國際化——結果我們也看到了,數據和業績不會說謊。
剛纔劉先生的講話中有這麼一句:“現在是聯翔的最好時刻。”
嗯,我剛剛查了一下數據,在聯翔11/12財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發佈上,現任CEO楊先生公佈的數據是,聯翔淨利潤40億元,嗯,我們再看一下,華爲2011年淨利潤公佈的數據是493億元。
我們把時針撥回到二十年前,那時候聯翔的銷售收入從數據上看差不多是華爲的6倍,84年成立的聯翔在87年成立的華爲面前,優勢還是巨大的。
我現在想說的是,二十年前的聯翔才應該是聯翔最好的時刻,因爲那時候的聯翔充滿了希望。
從工信部的官網上,我們都可以查到,聯翔與華爲幾乎是同時取得了入網證,然後它們分別推出了各自品牌的程控電話交換機,當時的聯翔在品牌影響和產品實力上都明顯佔到了上風,如果聯翔繼續沿着這條路走下去,今天的華爲可能會多出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但同時我們華人中也將多出一家偉大的企業。
但我們都知道,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其中的內情大家也都知道。”
如此的犀利,如此的毫不客氣,這麼的打臉,坐在劉傳志周圍的頗有人轉頭去看他的臉色,也幸虧得益於星空生物的成果,劉傳志要是還是老邁之身,恐怕此時就要被氣死了,只還可以看得出他微微顫抖的身體,暴露了內心的怒氣積壓的多麼厲害!
當年聯翔內部因爲劉傳志和倪院士之爭而沸沸揚揚,交換機的優勢在這場紛爭面前只是一個微小的局部,最終倪院士的在讀博士生羅爭負責的程控部門被邊緣化了。
前不久倪院士還曾說,當初聯翔進入通訊領域時,品牌、資金和技術等各方面條件比華爲優越多了。
就像剛纔一樣,劉傳志在發言中也談到華爲與聯翔區別時很是雲淡風輕,“我和任先生性格不同”。
直到現在,劉傳志也認爲華爲有非凡的膽識和氣魄,他對華爲在研發上的投入表示讚賞,但是自己卻是不會去做的。
從01到12年,進入新世紀以來,華爲累計研發投入達到四千億元,而明年預計研發投入將會是千億,聯翔十年研發投入有多少?夠不夠華爲一年的?
實際上,聯翔賴以起家的第一桶金完全是靠自主研發產品——倪院士的“漢卡”起家的。
而且聯翔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研發芯片,在公司早期規劃中曾表示要“建成專用芯片,ASIC開發設計中心,集團公司內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重點是高性能接口芯片,多媒體用芯片,全定製VLIC專用芯片,使聯翔集團在芯片設計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帶動國內IC產業發展。”
但是因爲“投了芯片若干年以後才能見到回報,而且還極有可能投錯”,這條路就被封死了,還是組裝電腦賺錢比較穩。
臺上的楊伊並沒有就這麼放過,繼續說道:“本來,在華國、在世界的科技產業歷史進程中,我認爲聯翔應該有更大的貢獻,但現在看看,實在是可惜了。
遠見決定位置,對技術研發的不夠重視,讓聯翔錯失了時代的機遇;也許,有些企業的管理者並不在意公司和國家的前途、利益,他們只要自己賺錢就好。
前不久的一個經濟新聞,聯翔賣掉了融科置地主體業務,獲利超過百億元,這幾乎比得上星空手機一代產品的利潤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劉先生剛纔對年輕企業家說:守初心,擔使命,這一棒你們接下去……
我感覺我們有聯翔這樣的榜樣,自然是能走的更好,我也希望青年企業家發展事業的同時,並非一定要爲金錢、利潤,或許爲了社會整體進步這個目標是不是更好?
我們如今已經是一個科技強國,在各個領域,經濟、軍事、文化娛樂全部都已經是世界領先地位,但是這並不值得驕傲,我們擡起頭,望一下頭頂的星空,那纔是無限的未來。”
掌聲雷動,楊伊掃了一眼劉傳志,發現他竟然沒有起身就走,真能忍得住,楊伊微微搖了搖頭。
懟他,並不是楊伊的本意,可是剛纔他的發言,讓楊伊扔了準備好的發言稿,懟了個痛快,什麼封閉,什麼開放交流,這實際上就是針對星空集團說的,如今星空在芯片技術、存儲技術、液晶顯示技術方面都進行了不少的限制。
供應鏈的企業不能跟隨星空腳步的也就早早被剔除,有些技術可以開放,有些技術就要限制,聯翔說的其實就是芯片和存儲這兩大項,液晶顯示星空拿出來的雖然高端,但是太貴,別家的也不是不能用。
但是芯片卻是不同,大唐電子在星空的技術扶持下,幾乎上是半年一次製程升級,但是升級的製程大多都是供應星空芯片所用。
聯翔本來和英特爾、IBM等企業合作的很好,在PC端也佔據首位多年了,但是在星空進軍桌面市場之後,首先就將輕薄本、辦公本等產品直接打的落花流水。
而這個領域實際上是聯翔的優勢領域,在高端PC中,作爲組裝機廠商,聯翔的優勢並不大。
因此,聯翔想要和大唐合作,推出芯片,或者是讓星空給授權,推出同樣的產品來。
“楊總對我們華爲的讚譽實在受之有愧……”
下來之後,旁邊坐着華爲的任先生就帶着一絲笑意說着。
“任先生不要介意,我們這次的訂單還是中興和華爲兩家。”
爲了提升量子通訊的衛星服務系統,畢竟現如今的硬件承載還是有限的,星空想要提升承載上限,要不然提升衛星的數量,但是如今再提升實際上也沒多大用處了,而且成本太高。
另外還可以進行之前的衛星升級,這成本也太高,在太空電梯沒有完工之前,火箭運送的成本佔據整體成本的95%。
在研究之後,決定以地面基站中轉爲基礎進行擴展,這方面就需要傳統的通訊設備商了,從去年開始星空就開始和中興、華爲兩家訂購各種設備了,訂單都在百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