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虎觀中出來,劉宏只覺得五體四肢之內暖洋洋的似乎有使不完力氣,聽力和視力似乎都比之前敏銳許多,短短數月時間便有如此效果,他愈發覺得這個道人着實了不起,看來長生之說倒也不完全是虛妄。
白虎觀之外,張讓正帶着一衆黃門還在等候,護送劉宏的王越不知什麼時候便離開了,這王越雖然有幾分勇力,但是平時行事不算恭謹,劉宏也見怪不怪了,需要的時候,也總會出現的,此時也不多話,徑直走向步輦所在。
“聖上起駕。”張讓此時大喝一聲,十六個小黃門便將步輦擡起,後面擎着織錦長扇與華蓋的宮女緩步跟上,金吾衛的衛士們舉着兵刃,威武堂堂地緩緩隨着步輦而走。
劉宏坐在步輦之上,依舊還想着剛纔觀中所得知的事,也就是長生之事,內服丹藥,外煉真氣,足可長生八百載,只是劉宏不太相信,他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皇帝了,知道本身才智都不是上選,不說高祖、光武,就是文帝、景帝、武帝、宣帝、明帝都遠遠不如,才智只是中人之選。
不過也比秦二世要好太多,朝中內外,雖然有不稱心之處,但是大體上還是能插手一二,維持漢帝國的威儀,維持劉氏的江山社稷。
不過劉宏已經感覺到身體的虛弱了,他甚至覺得自己可能命不久矣,而此時他卻沒有成年皇子,王甫等人,罪莫大焉,何氏之罪也不小!
皇帝的步輦在金吾衛的護衛下在宮中行走,宮人們望見護衛天子的儀仗,紛紛下跪行禮,神色較往日更多了許多敬畏與恐懼。
他們都是宮廷食物鏈的底層,對於權力的變化比任何人都要敏感,劉宏真正掌控宮廷雖然時日已久,但是其實對於權力格局並未有多少改變。
比如宮中,說是皇帝爲尊,但是皇后在宮中其實也能和皇帝分庭抗禮,這是漢制的原因,皇帝需要依靠外戚制衡朝廷,而皇后也可依靠外戚和皇帝相互制衡,宮中常侍自然也分別投靠,並且依靠資源修成絕頂武力,自身便有了護持。
而宮中龐大,不需生產,自然也是一個小天下的格局。
洛邑的皇宮分爲南、北兩宮,兩宮之間以有屋頂覆蓋的複道連接,南北長七裡,所謂複道,是並列的三條路,中間一條,是皇帝專用的御道,兩側是臣僚、侍者走的道。
宮中每隔十步還設一衛士,側立兩廂,十分威武,南宮的北門與北宮的南門兩闕相對,即詩中所說的“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整個宮城平面清楚地顯示出一個“呂”字形。
南宮在漢以前就存在,初爲新成周城,秦皇滅周統一天下後,將此城封給呂不韋,呂不韋精心經營,使此城規模雄偉,宏麗壯觀。
高祖初都洛陽,繼續沿用此城,並不斷地修葺,使其保持着繁華的景象,到光武帝重興漢室之後則進行了全面整修,正式作爲皇宮。
南、北宮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闕門,門兩側有望樓爲朱雀門,東爲蒼龍門,北爲玄武門,西爲白虎門。
南宮的玄武門與北宮的朱雀門經複道相連,南宮朱雀門作爲皇宮的南正門與平城門相通而直達城外。
由於皇帝出行多經朱雀門,故此門最爲尊貴,建築也格外巍峨壯觀,遠在四十五里外的偃師遙望朱雀門闕,其上宛然與天相接,堪稱洛邑之奇觀。
南宮是皇帝及羣僚朝賀議政的地方,建築佈局整齊有序,宮殿樓閣鱗次櫛比,主體宮殿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自北而南依次爲:司馬門、端門、卻非門、卻非殿、章華門、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和平朔殿。
宮中中軸線東西側各有兩排對稱的宮殿建築,西側兩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東排爲鴻德門、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門、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爲雲臺殿、顯親殿、含章殿、楊安殿、雲臺、蘭臺、阿閣、長秋宮、西宮。
東側兩排,西排爲金馬殿、銅馬殿、敬法殿、章德殿、樂成門、樂成殿、溫德殿和東宮;東排爲侍中廬、清涼殿、鳳凰殿、黃龍殿、壽安殿、竹殿、承風殿和東觀。
中軸線兩側的四排宮殿與中軸線平行,使中軸線上的建築更加突出和威嚴,這南北五排建築若按與中軸線直交的橫向排列,又可分爲八排。
這樣,每座宮殿建築的前後左右都有直道與其他宮殿相通。因此俯視南宮地面,會看到一個格子形的佈局,表現了建築規整、對稱的風格。
北宮主要是皇帝及妃嬪寢居的宮城,地位比南宮更加重要,因而建築極盡豪華氣派,章帝時有個叫梁鴻的人,一次與妻子孟光路過洛邑,看到都城宮殿壯麗宏偉的情形,又想到服役人們所受的痛苦和無休止的繁重勞動,於是就寫了一首《五噫歌》。
歌詞說:“陟彼北邙兮,噫!顧瞻帝京兮,噫!宮闕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章帝看到自然是下令捉拿梁鴻,梁鴻從此改名換姓,東逃齊魯,隱居起來了。
北宮的宮殿少於南宮,建築也沒有南宮的規整和對稱,坐落在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爲:溫飭殿、安福殿、和歡殿、德陽門、德陽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
中軸線西只有半排建築,自南而北分別是:崇德殿、崇政殿、永樂宮,崇德殿南有兩門,東金商、西神虎。
兩門南面有兩觀,東增喜觀、西白虎觀,中軸線東有兩排建築,自南而北分別依次是:西爲天祿殿、章臺殿、含德殿、壽安殿、章德殿和崇德殿,東爲永寧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宮。
從白虎觀到劉宏如今所居住的崇德殿距離並不長,劉宏終於回到了他的寢宮,步輦輕輕放下,天子又一次踏足在了他尚未能真正統治的土地上。
“陛下回鑾。”伴隨着殿外內侍拖長嗓子的叫喚,這樣彷彿喇叭一樣的響聲又在崇德殿四面響了起來。
對於這樣的場景,劉宏已經是司空見慣,他明白這是天子威儀的一部分,緩步走上崇德殿前漢白玉石階。
“陛下,您回來啦。”一名小黃門從清涼殿裡走出來,他穿着一件水湖藍色的圓領袍服,外面罩着一件烏黑色的紗衣,腦袋頂着一頂烏紗帽子一溜小跑的從清涼殿裡走出來。
劉宏擡眼看了看他,嘴角露出微笑點了點頭。
“哎呦,不是奴婢胡說,那老道也忒過了些,就算是煉藥講道也不該誤了陛下進膳的時辰,這都什麼光景了,陛下的龍體,餓着了可不成啊……”這太監的嘴巴絮絮叨叨說起來沒完,他一會說說老道的不是,一會又講王越的不恭敬,還彎着腰雙手從張讓的胳膊上接過劉宏的右手把皇帝往崇德殿裡引去。
中常侍,其秩爲千石,後又增爲比二千石,本無員數,明帝時定爲四人,多以宦者擔任此職,如順帝、章帝、和帝時,曹騰、鄭衆、蔡倫都從小黃門遷爲中常侍。
安帝時,和熹鄧皇后臨朝,中常侍都任用宦官,並授以重任,從此以後﹐居此位的宦官可權傾天下,員數也從四人增加到十人。
如今劉宏維持權勢的延伸就是十常侍了,而十常侍都是由小黃門升任的,宮中宦官無不以此爲目標。
眼下的崇德殿的小黃門就是一位有着遠大理想的,眼前這位相貌堂堂的宦官,正是目前頗得劉宏信任的孫璋。
他也是目前最有機會升任中常侍的,與張讓的關係也是極好,此人八面玲瓏,十分會做人,在之前不僅將十常侍中兩位趙忠、張讓兩位大佬也伺候的十分妥帖,便是對皇后何蜜伺候的也是滴水不漏,他負責崇德殿的一應事務,不管是皇帝劉宏還是皇后何蜜都十分滿意。
“今晚吃什麼?”劉宏忽然停下腳步問道,這問的自然是身邊隨侍的孫璋了。
孫璋聞言,稍微有些懵,按照最近三年的慣例,他從讓一任崇德殿小黃門那裡接過了皇帝之後,回到崇德殿之後,就是皇帝被他引導着去用膳,在用膳之後劉宏會看一會書然後就寢,十分有規律。
劉宏從來不會問他吃什麼菜,也不會評論菜色如何,只是按單子隨意看過,就命令內侍們爲皇帝取來,所以皇帝今日的問題讓他有些反應不過來。
不過孫璋自然也不是草包,他立馬就報上一串菜名。
“一道涼菜翠玉拌瓜,一道熱菜蜜玉炒肉,主食香煎饅頭,粥是粟米粥。”
劉宏聞言,不知口否,他也不喜口腹之慾,因爲這個時代,還沒有後世豐富的美食。
劉宏走進崇德殿中,這間殿閣他已經生活了很多年,十分熟悉,內侍們早已將餐盤布好。
皇帝在餐桌上坐好,劉宏進食有些不滿意,不過隨之孫璋就立刻很有眼色的命人再上飯食,不一會內侍們又端上一隻烤的焦酥的香雞,幾籠不同餡料的包子。
劉宏並不是挑剔飲食的老餮,不過孫璋的精心伺候還是讓他的心情莫名得愉悅起來,劉宏已經考慮增添孫璋爲中常侍了,成爲十常侍,成爲大漢王朝最頂尖權利人物之一。
“陛下,今晚看什麼書?”劉宏隨意的嚐了雞子之後,感覺飽腹就不在進食,此時孫璋使喚完宮人收拾打掃到差不多,就趕緊趕回來詢問皇帝,依照劉宏的習慣,他在崇德殿歇息的時候,是要在睡前看一會書然後休息的。
至於在皇后和其他美人處,孫璋就不知道了,不過劉宏已經很久沒有去過皇后處了,以前每個月還去上一次,而自大長秋趙忠被長公主除去之後,劉宏甚至幾個月不曾去一次。
“《秦演義》看了一半還未看完,接着拿出來吧。”這是一本小說,出自燕國,是誰所寫無人得知,不過是隨着燕國商隊販賣的千金書其一,千金書是一整套的書籍,經史子集全有,每月的書目都不一樣,這一套《秦演義》是寫的大秦帝國的那些事,自秦孝公始,自秦亡,不過書目目前纔出到秦惠文王時代,也是劉宏最感興趣的一集,《秦演義》的第二集。
對於秦惠文王,劉宏很感興趣,自商鞅變法以後,秦國邁入嶄新時期,此時的秦國,在戰國舞臺上,已屹立起不容列國小視的身影。
秦惠文王上臺即殺了商鞅,同時又堅定地延續商鞅之法,給秦國政治出現變局提供了想象空間,內部和外部的敵人從觀望走向迫不及待。
這第二集一開始,一場血雨腥風正醞釀之中,齊、魏相王,邀秦惠文君觀禮,秦惠文王把兩國相王變成三國相王,當場提出親自出席徐州三國相王之儀。
這一非同尋常之舉帶來了危機重重,先是魏王派死士半路劫殺,後是魏王威逼魏紓在婚禮上刺殺夫君秦惠文王,同時甘龍杜摯老世族集團與魏合謀,並策動義渠兵圍咸陽,意在另立新君,廢除商鞅新法。
然而,秦惠文王謀定後動,臨危不亂,內外左右開弓,快刀斬亂麻,既癱瘓了齊魏聯盟,解除了義渠兵禍,又一舉剷除了甘龍老世族的復辟陰謀。
日趨強大的秦國,使列國陷於極度恐慌之中,戰國進入大挑戰大機遇時期,大批英才名士紛紛登上戰國大舞臺,各國關係不斷重新洗牌。
犀首公孫衍離秦入魏遊說六國結盟合縱,對秦國構成合圍之勢,秦國陷入空前大危機,年輕的秦國國君果斷任用張儀,這是繼秦孝公任用商鞅,秦國又一次君臣攜手,成爲流傳千古又一段政治佳話。
於是,張儀頻頻出手,縱橫捭闔,一次又一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險局,寫下一篇留名青史的華彩樂章,以致今天看到,仍然讓人驚歎,仍然熠熠生輝。
年輕的秦惠文君主,對內鼓勵耕戰,對外突破交困,交攻互用,雖時有險局,但交戰佈局錯落有致,東出函谷,南下商於,西征巴蜀,北服義渠,秦惠文王爲大秦霸業交出一份亮麗成績單。
這給了劉宏一個很好的參考對象,要知道以往讀史書,以他的智慧,很難看出其中的微言大義,卻不如這演義之語,以故事言語,清晰的將國事剖析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