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七)

夜色深沉,如今的晉王府,以前也曾是晉王府,最早是晉王世子府,此前卻是齊王府,如今正是燈火通明。

大堂廣排宴席,大批朝臣都參與,開懷暢飲。

司馬炎意氣飛揚,接受各人舉杯輪番敬賀,等酒過三巡,司馬炎就清聲說着:“吾既蒙恩,再建晉王國,按制,並設官制。”

說着,司馬炎就站了出來,展開一張文書,這時,宴會賓客,都跪了下去。

這是篡位前的一步了,說是晉王國,不過就是晉國添了一個字。

司馬炎還任命裴秀爲相,再任命各職事官,或有晉升,大都原職司。

又任命大將、都督;到場的賓客,個個興高采烈,叩首聽命;這算是建立了新的中樞,個個歡喜。

“……以大將軍之能,受此尊位實是理所當然,現在天下變亂,唯有大將軍才能爲蒼生着想,壓制住天下之亂……”

最後由裴秀帶着羣臣磕頭謝恩,又很是嚴肅的表態說着。

對於裴秀的一番話語,羣臣紛紛附議。

有些人眼睛一亮,來到賓客的,並非完全是嫡系,有些人就是前來打探情報。

並非是司馬炎親信嫡系,太過重要之事,他們都是事後才知道,這本就讓他們感到無奈,今日殿上的突然事件,更是讓他們感到恐慌。

能躋身於朝堂之上,有幾個蠢笨?

就是沒有治國平天下的才華,但鑽營察言觀色,卻是非常精通,現在卻個個心裡有熟,個個高聲喊着,惟恐不讓人聽見自己的依附。

看此情況,郤儉只是淡淡一笑。

宴後,羣臣告退出去,整個王府就安靜了下來,郤儉卻沒有走,被人喚了過會,司馬炎還有話要說。

片刻,引到內宅,這片花園有着一帶蜿蜒溪水,轉過一處,眼前轄然開朗,一片開闊花園,溪水流淌,以石板橋花徑小路相通,佈局錯落有致。

南面流淌的小溪彙集成一個湖泊,看起來碧幽深暗,三條板橋在中間匯合,形成着一座小亭,匾額上寫着“見賢亭”三個字,取見賢思齊之意。

郤儉到了,先和司馬炎見了禮,就站在岸邊留連觀景,覺得心曠神怡,片刻,幾個重要人物都來了,一起欣賞着,花香伴着微風陣陣送來,清幽爽心。

片刻,司馬炎笑的問着:“物隨事移,情依事轉,這裡漂亮是漂亮,就是太清靜了,不能久呆。”

說着,轉過頭來問着:“我們進亭子說話。”

“是!”各人都是心情愉快,說笑着過橋,到了亭子中,這時,正巧遠處有些音樂,各人都凝神靜聽,笙篁絲絃之聲綽約細若遊絲,讓人心曠神怡。

片刻,司馬炎就問着:“你說什麼時間是時候了?”

之前沒有決斷,自然遲疑,現在一旦決斷,就雷厲風行了。

郤儉就笑的說着:“王上,您原本就當是太子,又多年操持內外諸軍事、現在雖然復歸晉王位,又加大將軍位,步伐並不快,以您的根基,只要三日,就可氣運穩固,坐穩了位置。”

“三日後,您就可以加九錫、假黃鉞,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當綜理萬機,不過這步上去,再上一步就必須等待一段時間了,卻要再觀察了,預計得旬日時間。”

“旬日時間我還是等的起,就不知道這內外反應怎麼樣?”司馬炎嘆了口氣,說着。

這時間,府外有一隻小雀鳥,飛向高空;向着遠方飛去,雖是鳥類模樣,卻速度驚人,身形甚小,幾乎不被人所察覺。

三日後,朝堂之上,百官一起上書,陳述晉王爺勞苦功高,齊齊請皇帝司馬攸下得旨來,給司馬炎加九錫、假黃鉞,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並綜理萬機。

這是把當初司馬昭欺負曹魏,曹魏欺負漢獻帝,全做了一遍。

當時司馬攸的臉色,真是難看之極,這是在羞辱他。

只是內外,全都是一個聲音,他也只能下得旨意,給司馬炎賜九錫、假黃鉞、使持節、綜理萬機,這纔不過三天的時間,他已經等着什麼時候去位了。

之後,司馬攸幾乎是被內侍挾持着,回得內宮;司馬炎微笑着接受百官朝拜。

司馬炎之心,路人皆知。

這就是明目張膽要篡位了,頓時,內外大譁,激起千層浪,一時間,暗流涌動。

黃山,一隻翠綠雀鳥,在一座木宮外盤旋。

宮內的一個密室內,面積極大,房間內瀰漫着淡淡霧氣,幾個盤膝而坐的人影,在霧氣中時隱時現,伴隨着是一個磁性聲音不快不慢的指導。

• тт kǎn• ¢ o

突然,說話的人停了下來,對離自己不遠的一人說着:“有人雀鳥傳信,清玄你出去看一看。”

“是,師父。”清玄站起身出得了門。

轉過長長走廊,走出空無一人的大殿,擡頭觀看,果見一隻雀鳥,在上空盤旋鳴叫。

“小傢伙,下來。”右手擡起,掌心向上,雀鳥確認了,一頭紮了下來,直落到清玄的手掌之中。

留下信箋,清玄轉身返回密室。

“師父,給您。”將信直接遞給對面的中年人。

中年道人接過信箋,指尖光芒一閃,符咒落了下來,展開信箋過目一覽,不由一笑。

“師父,是師叔們傳回的消息嗎?”清玄忍不住問着。

“真是未想到,此二人真把這事辦成了。”中年道人笑的說着:“司馬炎倒行逆施,已經入許都,再爲晉王,並加九錫、假黃鉞、使持節、綜理萬機。”

“司馬家向來處事謹慎,當年篡位曹魏就費了不少工夫,前後幾乎二十年的時間,三代人,此時又有反覆,又是何故?”清玄猶疑的問着。

清風在側,這時開口說着:“前面得到消息,炎漢南奪荊州,虎視江東;北驅陰山,威服諸夷,如今天下世家,無不恐懼之,司馬攸軟弱,不能鎮撫晉王國,世家自然就選擇司馬炎了。”

“如今的司馬炎,倒是有讓我等進一步輔佐的條件了,你們兩個師叔只是想要退出,就不知事到現在,天下氣運可有變化。”

中年道人沉吟着,想到這事,對衆人說着:“今日就到這裡吧,回去後勤加修煉,不可偷懶。”

“諾。”衆弟子齊聲應着,各自散去。

“清風,你留下。”清風要走時,被師尊叫住:“一會陪爲師出去。”

“是,師父。”清風回着。

日已西落,峰頂被金色籠罩住,二人站在峰頂,遠遠掃看着大片區域。

“清風,你可看出有何變化?”最先開口,是中年道人。

“正是大爭之世。”

清風盯着,許久纔回答的說着:“炎龍併吞四方,繼承魏王國的晉王國,也只是這盤中的一食!”

二人不再說話,目光注視着一片區域,只見原本沖天而起的玄黑氣運之柱,已經分崩離析,一股赤色龍氣,正在隱隱餐食。

許都城門打開,一輛華麗馬車快速經過,隨行騎兵,一個個都英姿。

“讓他們速度慢些,莫要擾了百姓。”聽到外面響起驚叫,馬車裡傳來一個聲音。

“諾,使君!”一個護衛恭敬應着,右手在空中一揮,馬速放緩下來。

直到他們行過去,街道的一些行人,竊竊私語起來。

“你們不知道,剛纔過去那位,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人羣中,有人說着。

“哦?你知道馬車裡坐的是誰?”

“是,雖未見到真容,馬車上的標記我可是見過,前些日,我遇到過一次,當時可是朝中大官的馬車,主動給這位讓路,聽大人隨行的僕人說,馬車裡坐着的可是如今鎮守江淮的大將軍甄德。”

“又一位大將軍啊!”有人驚歎。

“那麼說這位大將軍不是該在徐州嗎?爲什麼又突然回到了這裡?”

百姓的議論,馬車裡坐着甄德,自是聽不到。

甄德的身體雖然康健,不過他體弱,這一路馬車坐下來,卻已是體力不足,坐在馬車裡,這段路程的顛簸,讓他疲倦不堪。

“大將軍,已經到皇城了。”

外面傳來侍從的聲音,甄德呼出一口濁氣來,他也只能坐車到皇城,再下面就不是人臣能乘車了。

“扶我下來。”

“諾。”

才下得了馬車,只聽着一陣急驟的馬蹄聲,由黃道方向傳來,轉過一看,三百騎兵疾風驟雨一樣卷至。

甄德頓時色變,在皇城內,誰人如此大膽,竟帶騎兵橫衝直撞。

“甄大將軍,那是晉王殿下。”隨行侍從不知道,這時皇城門口有官員過來,一個官員就低聲說着。

“你是?”眼前的官員,甄德回想一番,不曾見過。

“大將軍您自是不認識下官,只是下官論起來,還和大將軍有不少的淵源。”這位官員恭敬說着。

隨後一些官員,也在發現甄德後,聚攏過來。

“師兄,此人你可認識?”不遠處兩人看着,正是郤儉和甘始。

郤儉搖搖頭,目光望過去,平淡的說着:“並不直接認識,不過此前曾遠遠見過,乃是甄大將軍,如今接任王渾,鎮守江淮!”

甘始皺起眉來:“此時回到這裡,怕是來給皇帝撐腰的?以此人威望,會不會在殿上會給晉王帶來麻煩?”

“命數之力滔滔似海,一旦大勢已成,就再無抗拒之力,任憑命格再貴,能僅以身免就不錯了。”

“此人命格甚貴,面帶紫氣,但是這又如何?逆大勢而行,身上貴氣已掃,死氣浮現,去得殿上,不會給晉王帶來威脅,只怕卻是死諫。”郤儉淡淡一笑,若有所失:“這是晉王朝的最後幾分氣數所在,死了,晉王朝就氣運已盡。”

剛纔這老者進去,神情鎮靜,頭頂一片靈光沖天,這並非是修行,而是忠烈剛直的浩然正氣,能趨避鬼神。

王國危亡,總有人效死,這就是了。

甘始知望氣相面之術,師兄要比自己強上許多,聽郤儉這一說,放心了不少。

皇城殿前,不一會,百官到齊。

他們都不敢先入內,直到遠遠兩架乘輿到達,暗暗鬆一口氣。

這兩架乘輿幾乎是並排着來到宮門前,從上面下來的少年,自是晉王朝的當朝天子司馬攸無疑,下一個乘輿上下,卻是剛纔騎馬入城的司馬炎,在宮人簇擁下,他也是一身的冕服。

身處官員之中的甄德,被這一幕氣的眼前一黑,被旁邊的人一把扶住。

早知司馬炎改成了晉王,心裡有所預計,可親眼見到他們兄弟此時並列而行,還是讓他氣的手直哆嗦。

不是沒發現官員行列中出現幾張新面孔,司馬炎絲毫不去理會,昂首而進,後面腰懸長刀的侍衛亦步亦趨,直接跟隨司馬炎入殿。

與其一同來的司馬攸,此時迫於司馬炎的氣勢,竟落後幾步,在有些人看來這簡直是不可饒恕!

君臣上了殿階,官員行進入殿,太監出列,高聲喊着:“皇上入座,晉王入座,百官見禮!”

說完,大多數官員跪倒行禮,大殿中,卻有幾人立着不跪,因此被突顯出來。

“大膽!你等何人,竟敢不跪?”太監出聲喝問。

甄德此時上前冷笑道:“我只聽說過跪天跪地跪君跪父跪母,何時出來的跪晉王?他是哪家的晉王?”

“是甄德!”

“這不是甄大將軍,他也來了?”

這時大殿香菸繚繞,莊重肅穆,甄德的質問聲,在殿裡迴音不斷。

司馬炎聽了,眼眸炯炯有光的望着下面幾人,緩緩開口說着:“這樣說來,你是不服朕登位了?”

被這輕輕一質問,下面羣臣頓時一驚,身子不由縮小了,竟然自稱朕了,如何也不能轉圜了。

甄德見此大怒,聲色都厲的對羣臣喝着:“我等身受先王大恩,卻是效死的時候,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今大逆在堂,竊居王位,汝等無愧乎!”

說完,又指手呵斥:“你算什麼,也配稱晉王?若不是你兩次損兵折將,敗壞數十萬兵馬,按律本應處死,只是先王之恩,當今之情,纔有現在境遇,卻不思回報,竟敢再竊此王位,更要行這大逆之事,卻是該死!”

這一喝下,浩然的正氣猛的衝出,其氣充滿了整個殿堂,直透天空!

被這一喝,羣臣都慚愧,不過大部分人都不敢動彈,還有人心中腹誹,這甄德莫不是吃錯藥了,你要爲忠,你生於魏朝,長於魏朝,豈不是該爲曹魏盡忠?

若是真的有忠義之心,還可效仿劉伶、阮咸等人,棄國歸漢,畢竟說來說去,這還是大漢天下,曹魏、司馬晉、孫吳,都只是篡位之朝。

第一百六十七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五)第九章 日出東方 唯我不敗第七十六章 黑木崖之戰(3)第二十二章 論劍(6)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二十九章 長生訣-雙龍第七十章 論英雄誰是英雄第十三章 五美(1)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逼第十三章 巧奪劍譜(2)第四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 漫展(1)第八十三章第十章 我要當教授(3)第二十七章 論劍(11)第六十五章 東三郡第一百二十二章 探秘(三)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五十七章 上庸第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六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六十四章 孫大帥彎弓射日第五章 進場第一百九十六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七)第十六章 秘境(2)第十三章 疏忽第十九章 和珅的黑鍋第十五章 秘境(1)第四十三章 小人物的未來第八十二章 笑傲江湖 再開徵程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四十九章 閆式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三十一章 俯首第八十四章 獨孤閥第一百二十六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二)第三章 風雲際會潛水遊第五章 夏青青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一章 封神榜第四十四章 一漢當五胡第七十八章 美周郎第五十五章 獎賞第十章 楊公寶庫(6)第六十四章 孫大帥彎弓射日第八十二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三)第二十一章 論劍(5)第五章 退學第九十六章 核工業第二十九章 遊戲機發佈第一百四十章 荊州攻略(2)第三十三章 笑傲江湖(1)第四十五章 逃第三十七章 斬將第一百九十六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七)第二十四章 痛快一戰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五章 賊王大會(5)第七十六章 論功(二)第五十八章 牢中計第四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一章 再回華山第二十四章 極樂淨土第六十九章 再敗第四十八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符第十四章 鄴城第九章 人階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六章 楊公寶庫(3)第四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六章 刺殺第七十七章 上將潘鳳第一百零九章 新物種第四十三章 肆無忌憚第七十九章 青州士族遷遼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荊州攻略(7)第一百二十五章 朝會(2)第十八章 再見楊廣第九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四十三章 回山(3)比武第十五章 溫家堡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供應鏈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四十五章 同學聚會第十九章 論劍(2)第十四章 再次出發第十六章 張飛第十五章 秘境(1)第八十八章 邁步星空(2)第四十六章 追殺第一百一十八章 漢神宗第六章 賊王大會(6)第二十五章 開幕(2)第三十七章 裘千仞(2)第六章 賊王大會(6)
第一百六十七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五)第九章 日出東方 唯我不敗第七十六章 黑木崖之戰(3)第二十二章 論劍(6)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二十九章 長生訣-雙龍第七十章 論英雄誰是英雄第十三章 五美(1)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逼第十三章 巧奪劍譜(2)第四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 漫展(1)第八十三章第十章 我要當教授(3)第二十七章 論劍(11)第六十五章 東三郡第一百二十二章 探秘(三)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五十七章 上庸第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六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六十四章 孫大帥彎弓射日第五章 進場第一百九十六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七)第十六章 秘境(2)第十三章 疏忽第十九章 和珅的黑鍋第十五章 秘境(1)第四十三章 小人物的未來第八十二章 笑傲江湖 再開徵程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四十九章 閆式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三十一章 俯首第八十四章 獨孤閥第一百二十六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二)第三章 風雲際會潛水遊第五章 夏青青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一章 封神榜第四十四章 一漢當五胡第七十八章 美周郎第五十五章 獎賞第十章 楊公寶庫(6)第六十四章 孫大帥彎弓射日第八十二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三)第二十一章 論劍(5)第五章 退學第九十六章 核工業第二十九章 遊戲機發佈第一百四十章 荊州攻略(2)第三十三章 笑傲江湖(1)第四十五章 逃第三十七章 斬將第一百九十六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七)第二十四章 痛快一戰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五章 賊王大會(5)第七十六章 論功(二)第五十八章 牢中計第四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一章 再回華山第二十四章 極樂淨土第六十九章 再敗第四十八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符第十四章 鄴城第九章 人階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六章 楊公寶庫(3)第四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六章 刺殺第七十七章 上將潘鳳第一百零九章 新物種第四十三章 肆無忌憚第七十九章 青州士族遷遼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荊州攻略(7)第一百二十五章 朝會(2)第十八章 再見楊廣第九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四十三章 回山(3)比武第十五章 溫家堡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供應鏈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四十五章 同學聚會第十九章 論劍(2)第十四章 再次出發第十六章 張飛第十五章 秘境(1)第八十八章 邁步星空(2)第四十六章 追殺第一百一十八章 漢神宗第六章 賊王大會(6)第二十五章 開幕(2)第三十七章 裘千仞(2)第六章 賊王大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