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爾袞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因爲沒人想做別人的影子,不然“曹隨蕭規”的典故就不會被千年傳唱了。

多爾袞就絕對不願意長久的生活在他八哥(黃臺吉)的陰影之下的。他必須在黃臺吉留下的基業的基礎上去的更進一步的發展,這樣他才能真正的成爲大清的無冕之王。

去歲冬季裡對明軍的零星攻打只是開胃小菜,戰局也始終保持在關外範圍,可進入到十七年後,多爾袞就開始對關內虎視眈眈了。

每天都在注視着關內的局勢變化。因爲範家傳入來的消息讓他感覺到驚喜,大明王朝這個雖然衰弱卻無比龐大的怪物,忽的迎來了自己的雪崩。

多爾袞看到了一個契機,一個讓大清脫胎換骨的契機,也是一個叫他徹底脫開黃臺吉陰影的契機。

他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如是,關於燕京朝堂上的忙亂舉措和種種紛爭,以及“流賊”的進展,幾乎是每天或每隔三兩天就會被送報到盛京,先密報到兵部衙門,隨即火速稟報到睿親王府。多爾袞天天都在考慮要怎麼借這個機會率大軍進入中原。

他並不把李自成看在眼裡,能被洪承疇和孫傳庭打的大敗的隊伍,靠着一時天幸而成就一番事業的主兒,有什麼可怕的?

李自成當初被洪承疇打的只剩下十八騎逃入商洛山,洪承疇被調離關中後纔敢走出來興風作浪,他手下的隊伍再能打又如何能比得過大清二十年征戰所練就的無敵大兵?

而此時的明朝當局因自顧不暇,已經沒有時間考慮滿清的動靜。

事實上燕京城內對於是否徵調吳三桂入衛京城的爭論已有定論,崇禎帝徵調大軍的旨意都已經下了。

所謂,寧遠孤城,其勢必棄。今日棄之爲棄地,明日棄之爲棄人。棄地已不可,棄地兼棄人更不可。吳三桂勇將宜收用,不可委之敵人。今寇旦夕至,若使來捍京師,一舉兩得。

哪怕吳襄獅子大張口,百萬軍餉嚇了他一跳。

鄭芝龍人才到滄州,便就聽聞了這消息。崇禎帝不止給吳三桂下了詔書,那詔書還發到了鄭芝豹的手中,讓他帶領兵馬一同南撤到山海關啊。

鄭芝豹看着詔書呵呵笑,當然不會聽命,覺華島是鄭家在關外的根基,島上儲備了大量的軍需物資,一遭撤退,豈不是都要盡毀?

而李自成,一則被一年多來軍事上的不斷勝利衝昏了頭腦,二則目光短淺,不懂得他東征幽燕進入北京以後的強敵,並不是一籌莫展的崇禎皇帝和好比日落西山的大明朝廷,而是崛起於遼東的、對關內虎視眈眈的所謂“東虜”,所以對關外的情況知之甚少甚或全然不知。

他的腦子裡,他的眼睛裡,所能看到的敵人中就沒有滿清韃虜。因爲雙方無有交兵,自然就無冤仇。又如何能料得到,自己早就被多爾袞釘在眼中了。

從黃臺吉士氣,滿清就一直在密切關注着中原的農民軍,在他們的眼中,後者乃是他們的天然盟友。現在,這個天然盟友在不自覺中已經進化成了滿清的競爭對手,二者的目的都是要奪取大明江山,唯一的區別就是李自成還不自知。

黃臺吉突然病逝至今,半年光景已經過去了,滿清內部也已經形成了一種較爲穩固的政治格局。

以肅親王豪格爲首的兩黃旗正藍旗一派和多爾袞三兄弟的兩白旗一派勢均力敵,可是多爾袞有小皇帝的老孃在宮內的支持,哪怕是似近似離,故握着權柄。濟爾哈朗近來又多做縮頭烏龜,他與多爾袞雖都是輔政親王,但絕對不敢跟多爾袞爭鋒的。與代善的兩紅旗保持一定程度的默契,算是中立派。

多爾袞手中握了大權,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內施恩,還是頻頻施恩。

比如說阿巴泰一系,後者雖然死了正當年的三子博洛,可次子博和託還是可當一用的。而且阿巴泰也被封了郡王,似乎他之前的罪過都被一筆勾銷了。

代善那個老狐狸,多爾袞拿捏不住,可代善一族家大人多,其長子嶽託一脈,在嶽託病逝後可多有不得意的,再有七子滿達海等。

黃臺吉系統的碩塞和褚英的後代,前者已被多爾袞籠絡,原因很簡單,他雖然是黃臺吉的兒子,可他出生不久,他老孃,側妃葉赫那拉氏就被黃臺吉賜給了內大臣佔·土謝圖爲妻(奇葩吧,還不止一次哦,另一個是博爾濟吉特氏。黃臺吉她改嫁給葉赫部德勒格爾臺吉之子南褚)。而尼堪呢,也在多爾袞的頻頻拉攏中有多動搖,因爲豪格實在不成器。

所以啊,滿清內部的政治格局,現如今已經相當牢固。至少短期內是看不到改變的希望的。尤其是兩黃旗的人心雖在豪格這裡,卻也在小皇帝那兒,這就讓豪格處在了被壓制狀態。

這種政治環境肯定是後宮裡的大玉兒樂意看到的,因爲這格局穩定了,她兒子的皇位就也穩定了。

真要讓豪格火併了多爾袞,他還能放過自己母子不成?

多爾袞也把這一切看的通透,皇位自己是不要去想了,至少短期內是別想了。不然兩黃旗非跟自己火併不成,當日圖爾格殿上拔刀的事兒絕不只代表着他個人。

滿清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只要想到老奴時候兩黃旗和兩白旗的變化,那就明白皇帝換了傳承後的後果是甚。

多爾袞索性就另闢蹊路,只要他能建立遠邁黃臺吉的功勞,他這個攝政王就不皇而皇。

現在李自成率領的大軍已經破了太原,逼降大同,向着燕京一路狂奔而來;且他的另一支人馬也渡過黃河,作爲一支偏師,走上黨,破懷慶,再破衛輝,北上彰德,橫掃豫北三府。眼看着就要北進北直隸,佔領保定。“朱明江山已經亡在旦夕。”多爾袞遇到這開國機運,心情大肆振奮,連日主持朝議,與衆人討論決策。

“這個驛卒真有五十萬大軍?”阿巴泰看了範家人送到的李自成伐燕詔書後驚道。

這人竟然這麼牛?自己領五十萬大軍從韓城渡河入晉,尚有百萬大軍在後。如果李自成確有這麼多的人馬北上,大清的滿、蒙、漢全部人馬加在一起也不會超過十五萬人,可決不能貿然南下,以免敗於人數衆多而士氣方盛的“流賊”之手。

“哈哈,七哥太高看李自成了,莫不是忘了曹操在赤壁的八十萬大軍?”《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明末已經流傳甚廣,更是說書的一熱門題材,滿清勳貴們多有耳聞。

“睿親王英明。以奴才愚見,李賊自稱有五十萬人馬渡河入晉,東犯幽燕,實是虛誇之詞,實際兵力決無此數。兵將人數大概在二十萬至三十萬之間,不會更多。姑且以三十萬計,到了燕京城下能夠作戰的兵力將不會超過二十萬。”范文程見縫插針。

他真該感謝鄭芝龍的,要不然此時此刻就會有一個對中原事宜話語權更重的洪承疇在此說話了。

“哦,這話怎麼說?李賊一路勢如破竹,兵馬如是滾雪,該只會越來越大?”

“月餘時間李賊便席捲整個晉西,彼處關乎賊軍後路,又兼關隘衆多,豈能無有大軍駐紮?縱然降軍衆多,又豈敢輕信?加之李自成本是流賊,長於流動。如今在長安建立僞號,貌似嚴整,渡河東犯,妄圖攻取燕京以正帝位,便就只能兵行以正法,沿途輜重運輸豈是簡單?故而,李賊如以三十萬衆渡河東來,沿途留兵駐守,到燕京城下時只多有二十萬人。”

范文程一下還有祖大壽,今日在場的漢官並無幾人,但每一個都很重要。就好比祖大壽,他可是有個叫吳三桂的外甥。

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經完了(求訂閱)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一百一十四章 ‘項少龍’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題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五百章 ‘李二’第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四百五十七章 選妃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五十二章 萬勝(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一章 趙桓的腦補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三百一十四章 陽謀第五百六十六章 繼續教導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番外1第二百二十章 老爺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還是槍子打死好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順有天命,開局就王炸第四十七章 你爲何不早來,你爲何不早來?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一百九十二章 漢奸國賊吳三桂(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個屁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風得意阿濟格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義無雙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八十一章 硬骨頭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五百零八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關外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洋暗刃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二百三十四章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擊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還需要學習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
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經完了(求訂閱)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一百一十四章 ‘項少龍’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題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五百章 ‘李二’第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四百五十七章 選妃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五十二章 萬勝(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一章 趙桓的腦補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三百一十四章 陽謀第五百六十六章 繼續教導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番外1第二百二十章 老爺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還是槍子打死好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順有天命,開局就王炸第四十七章 你爲何不早來,你爲何不早來?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一百九十二章 漢奸國賊吳三桂(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個屁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風得意阿濟格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義無雙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八十一章 硬骨頭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五百零八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關外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洋暗刃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二百三十四章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擊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還需要學習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