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欲迎還拒

賈詡其實並不比劉備心情好到哪裡去,諸葛亮的這一招借刀殺人之計,劉備看不透,張繡看不破,他賈詡卻是一眼便看穿了,當諸葛亮說出讓他去宛城的時候,賈詡便知諸葛之意!

劉備對諸葛亮的重視,賈詡看在眼中,他本是韜光養悔之性,不願與諸葛爭鬥,既然劉備待諸葛如師,他若有什麼說辭,反而被劉備認爲不能容人,所以賈詡看透,但不說破

到了宛城,張繡將兵馬安置完畢,命宛城守將劉邕嚴密打探其他三路兵馬的消息,宛城曾爲南陽郡守之地,城池算得上高大,又經劉備數年經營,還算穩固!

“此番又能與先生共同對敵,實爲大幸之事!”休整了一日,張繡喚賈詡議事,此次獨自領兵抗敵,張繡覺得劉備對他已經完全信任,自然意氣奮發!

賈詡卻眉頭微皺,神色不能不熱,看了一眼張繡:“將軍真以爲劉備派我二人鎮守宛城,乃是委以重任?”

張繡頓了一下,滿臉疑惑:“宛城乃荊州門戶,俺帶兵獨擋三路大軍,豈非劉備信任?”

賈詡嘴脣動了動,反問道:“將軍有多少兵馬?”

“一萬五千精兵!”

“宛城呢?”

“一萬!”

“高順派三路大軍前來,有多少兵馬?”

張繡算了一下情報中的數字,神色變得沉重起來:“若三路大軍齊至,共有二十五萬!”

賈詡再未說話,張繡卻慌神了,他當時只想着得此重任,定要好好表現一番,自己畢竟是西涼舊部,一直擔心劉備心存芥蒂,所以此次能獨領一軍,他覺得劉備對他已經完全信任,卻沒有細算這兵馬的懸殊對比!

“這……”張繡摸了摸下巴,有些坐立不安:“那諸葛亮言道:守住宛城,與新野城掎角之勢,若宛城危急,劉備定會發兵來助吧?”

賈詡一聲冷笑,揪着自己的短鬚,小眼中精芒閃爍:“掎角之勢?宛城距新野數百里,兵馬一日不能驟至,如何救援?高順三十萬兵馬已到新野,就算那諸葛妙算通天,然高順帳下有郭嘉、荀攸之謀,又豈會弱於諸葛?新野小縣,尚不如宛城,自保都難!”

張繡臉上的歡喜盡去,不由自主的站起來,有些不敢置信,看着賈詡:“先生的意思,莫非此乃諸葛亮之計?”

賈詡看了一眼張繡,微微點頭:“諸葛欲令劉備言聽計從,自然容不下老朽,乘此機會,將老朽調至宛城,倒是連累了將軍!”

張繡終於反應過來,眼中滿是憤怒,聽賈詡這麼說,忙道:“先生萬萬不可如此說,俺本事董太師部下,那劉備自稱漢室宗親,如今皇帝又在襄陽,俺在其帳下,甚是不安,恐劉備亦有除俺之心!”

賈詡看向房門外,神色不動,喟嘆道:“諸葛雖有智謀,然太過稚嫩,急欲彰顯本事,卻操之過急,孫權動向不明,便貿然出兵,此乃大忌也,那周瑜窺伺荊州已久,若乘此機會偷襲南郡,劉備首尾受敵,荊州難保矣!”

張繡聽得一陣心驚,看着賈詡:“先生早料至此,爲何不向劉備說明?”

賈詡再次搖頭,卻並未答話,他早就聽說諸葛亮爲劉備規劃三分天下之計,若他向劉備進言,反而會被諸葛利用,說他對漢室不忠,以諸葛亮和劉備的親切,三言兩語就能將他置於萬劫不復之地,賈詡又豈會自惹禍端?

來回走了十幾步,張繡忽然停下來,恨聲道:“既然那劉備和諸葛亮都容不下你我二人,何妨就此投靠高順,高順原先俘虜俺們的兄弟,也被編入隊伍,還可戴罪立功,反比那一臉仁慈相的劉備來得乾脆

!”

高順當年與董卓數度大戰,也擒獲了不少西涼軍俘虜,選擇精銳都編入部曲,其他的發配去屯田,並未殺害,所以張繡纔有了這個心思!

賈詡手指輕敲桌面,言道:“吾當日勸將軍歸順劉備,只因劉備勢弱,將軍前去,便如雪中送炭,只是不料有今日之事,如今高順勢強,大軍壓境,所過之處,城池宛若齏粉,如今兵馬未至,將軍若開城投降,反被高順輕視,縱使收編,亦不得重用!”

張繡聞言,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本事董卓部下,本就被天下人唾罵,歸順劉備還算得上棄惡從善,入朝爲官,如今再次投降高順,其實也頂着莫大的壓力,聽賈詡這麼一說,張繡心中更是苦澀!

“莫非你我走投無路了不成?”最後,張繡無奈問道!

賈詡言道:“將軍休慌,可先依宛城地形抵擋高順兵馬,令其知將軍本事,此時功勞必多,那時恐新野已被攻破,將軍再率軍投降,以高順用人之能,比受重用!”

張繡這才眉頭展開,轉身作揖行禮:“一切全憑先生吩咐!”

賈詡輕輕揮手:“將軍多派哨馬,打聽夏侯、張遼部衆人馬,許昌距宛城稍近,定是張遼兵馬先到,宛城東面有一魯山,若張遼兵馬將到,即可告與我知!”

張繡皺眉道:“長安還有五萬兵馬從武關而來,先生不做防備麼?”

賈詡喟然一笑:“宛城兵力不足,光夏侯、張遼兩路兵馬,已難對付,長安又派兵馬,實爲取上庸,以吾料之,只恐漢中也有兵馬秘密出行!”

張繡吃了一驚,有些不可置信,但他對賈詡卻十分敬服,而且劉備已經將他們當成棄子,張繡自然也不會再派兵告知劉備,自去安排人馬!

過了兩日,張繡來找賈詡,張遼先鋒人馬已經快到魯山,而夏侯的大軍尚在軒轅山附近,距離宛城稍遠,長安的兵馬還在攻打武關,武關雖然僅有五千兵馬,但關隘險要,關下又不能大量屯兵,所以人數優勢並不明顯,還能抵擋一陣!

賈詡聽罷,讓劉邕帶兵前往魯山,在山上虛立旌旗,驚起鳥獸,再帶兵返回黃石谷聽候命令!

留下三千兵馬守城,和張繡自率大軍前往黃石谷,張繡知道黃石谷距離宛城並不遙遠,此處地勢雖不險要,卻可作爲伏兵之用!

到了黃石谷,兵馬卻不如張繡想的那般埋伏在兩側山上,賈詡將兵馬分作三部,張繡自率一軍,胡車兒帶一部人馬,剩餘的兵馬才分配到兩邊的山上

部署完畢,便等候魯山的消息,直到傍晚時分,纔有哨馬前來報告,張遼的人馬到了魯山,果然不敢輕進,只等後面張遼大軍趕到,才列陣而行,堪堪過了魯山,這一陣耽擱,便將張遼的兵馬行程延緩了一日!

與此同時,夏侯的人馬也過了軒轅山,正往黃石谷趕來,張繡頓時有些緊張了,若是讓他去對付任何一部人馬,他還有些信心,要是兩路大軍趕到,左右夾擊,他的這一萬人馬,實在不夠人家看的!

夕陽西墜,夜幕漸漸籠罩大地,哨馬報告的頻率卻也來越高,兩路大軍的先鋒人馬正在靠近黃石谷,只因離宛城較近,似乎兩路兵馬都在加快速度,想要今夜趕到宛城之外,再做休息!

黃石谷的地形,實在不能容納幾萬人,雖然勉強作爲埋伏之地,也只能對付幾千人的先鋒部曲,這裡地勢不夠險要,要是等大軍趕至,向兩面衝鋒,根本阻擋不,伏兵也就沒有了作用!

就在張繡焦急之時,賈詡終於下令,讓張繡帶領人馬去迎戰夏侯部曲,再詐敗後撤,將其引至黃石谷,再從另一個谷口走脫,到右邊山上會合!

張繡怕夏侯後面大軍趕至,不敢耽擱,急忙點兵而去,賈詡又命胡車兒帶一部人馬去迎接張遼兵馬,詐敗帶至黃石谷谷口,再跑到左側山上!

劉邕帶兵在山谷另一側埋伏,見對面火光亮起,再用弓箭、山石殺敵,堅持半刻便往宛城撤退,吩咐完畢,賈詡才上了山谷險要處,負手而立,在夜風中靜候消息!

夏侯派遣的先鋒兵馬乃是樂進和高覽,二人正在帶兵前行,要在今夜先趕至宛城之下,等候大軍安營紮寨,夏侯知道張遼的兵馬被阻,他如今雖誠心歸順高順,但和張遼這些就將還是有比較之心,聽說張遼耽擱了一日,急忙讓樂進加速前進,先一步到達完成之下,也算是一種勝利!

忽然路上殺來一部人馬,樂進上前,見是劉備的兵馬,二話不說上前廝殺,那張繡的槍法十分純熟,樂進一時抵擋不住,後面高覽上來助戰,二人合力,張繡假裝不敵,帶兵撤退,高覽和樂進隨後跟進!

直到黃石谷,見張繡進了谷口,樂進言道:“此處乃是山谷,恐有埋伏,吾帶兵先行,將軍隨後跟進,可爲照應!”

高覽答應一聲,等樂進衝進山谷,不見動靜,這才帶兵衝進谷中,此時月光朦朧四下景色依稀可辨,除了馬蹄聲,並無動靜!

而另一邊,胡車兒將張遼的兵馬也帶到了谷口,帶兵追趕的是朱靈和蘇由,見胡車兒帶兵衝上了山頂,山上樹林密佈,怕有埋伏,不敢追趕,到了谷口,也不敢冒進,雖然白日在魯山只是疑兵,但眼看着敵軍上了山頭,他們也不會再衝到谷中去捱打!

正當朱靈派人向張遼報信的時候,樂進從山谷中追殺張繡出來,見谷口還有一部人馬等候,以爲是阻擋他追擊的敵軍,不做絲毫停歇便衝殺過去!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561章 爲君而去第161章 完美形象第597章 江夏之兵第716章 廬陵之戰第652章 突現其後第117章 賽馬規則第555章 直搗黃龍第308章 低級錯誤第473章 解圍下邳第602章 虛實並用第300章 龍歸何處第231章 大舅子來了第438章 到底誰黑第114章 凱旋而歸第432章 百廢待興第394章 龍困淺灘第394章 龍困淺灘第177章 異軍突起第371章 利益爲先第436章 不留大神第70章 追兵來襲第523章 家有喜事第28章 忠義之士第231章 大舅子來了第457章 打造形象第476章 組建水軍第695章 進退之間第147章 慣性思維第230章 成家立業第3章 改編陷陣第102章 高丘會盟第45章 討董檄文第485章 計滅鐵車第17章 風起雲涌第318章 冀州消息第406章 勝券在握第82章 英雄美人第546章 虎豹出動第681章 連成一線第6章 意外之喜第281章 妖孽橫行第212章 李儒對策第532章 令牌風波第10章 徒有虛名第121章 廣告效應第293章 殺賊立威第301章 翻身機會第362章 合攻街亭第404章 動亂再起第42章 名譽院長第134章 預料之外第56章 一騎當關第640章 南蠻入侵第131 章 呂梁狐豺第487章 輪迴之地第353章 早有準備第21章 棋逢對手第10章 徒有虛名第340章 剷除異己第408章 這樣好嗎第375章 別有所圖第89章 胡人放鷹第644章 兵至劍閣第699章 第一水軍第456章 等候多時第268章 起義之衷第173章 突然襲擊第77章 虎頭蛇尾第103章 邊境貿易第135章 兩封書信第667章 毛遂自薦第463章 謀定徐州第178章 一夫當關第6章 意外之喜第131 章 呂梁狐豺第203章 一進一出第702章 全線壓進第639章 東吳備戰第660章 華容設伏第211章 進身之路第530章 幸運之主第277章 兵臨險關第503章 二分天下第708章 東吳危機第418章 老當益壯第130章 遊子之心第69章 惺惺相惜第250章 脫離虎口第165章 西涼兒郎第32章 畫一個圈第630章 強取廬江第116章 另立新君第261章 蠢蠢欲動第703章 鏖兵南郡第391章 不留面子第62章 當朝三公第430章 冤冤相報第501章 技高一籌第388章 收攏人才第366章 中原動盪
第561章 爲君而去第161章 完美形象第597章 江夏之兵第716章 廬陵之戰第652章 突現其後第117章 賽馬規則第555章 直搗黃龍第308章 低級錯誤第473章 解圍下邳第602章 虛實並用第300章 龍歸何處第231章 大舅子來了第438章 到底誰黑第114章 凱旋而歸第432章 百廢待興第394章 龍困淺灘第394章 龍困淺灘第177章 異軍突起第371章 利益爲先第436章 不留大神第70章 追兵來襲第523章 家有喜事第28章 忠義之士第231章 大舅子來了第457章 打造形象第476章 組建水軍第695章 進退之間第147章 慣性思維第230章 成家立業第3章 改編陷陣第102章 高丘會盟第45章 討董檄文第485章 計滅鐵車第17章 風起雲涌第318章 冀州消息第406章 勝券在握第82章 英雄美人第546章 虎豹出動第681章 連成一線第6章 意外之喜第281章 妖孽橫行第212章 李儒對策第532章 令牌風波第10章 徒有虛名第121章 廣告效應第293章 殺賊立威第301章 翻身機會第362章 合攻街亭第404章 動亂再起第42章 名譽院長第134章 預料之外第56章 一騎當關第640章 南蠻入侵第131 章 呂梁狐豺第487章 輪迴之地第353章 早有準備第21章 棋逢對手第10章 徒有虛名第340章 剷除異己第408章 這樣好嗎第375章 別有所圖第89章 胡人放鷹第644章 兵至劍閣第699章 第一水軍第456章 等候多時第268章 起義之衷第173章 突然襲擊第77章 虎頭蛇尾第103章 邊境貿易第135章 兩封書信第667章 毛遂自薦第463章 謀定徐州第178章 一夫當關第6章 意外之喜第131 章 呂梁狐豺第203章 一進一出第702章 全線壓進第639章 東吳備戰第660章 華容設伏第211章 進身之路第530章 幸運之主第277章 兵臨險關第503章 二分天下第708章 東吳危機第418章 老當益壯第130章 遊子之心第69章 惺惺相惜第250章 脫離虎口第165章 西涼兒郎第32章 畫一個圈第630章 強取廬江第116章 另立新君第261章 蠢蠢欲動第703章 鏖兵南郡第391章 不留面子第62章 當朝三公第430章 冤冤相報第501章 技高一籌第388章 收攏人才第366章 中原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