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光大道門計

雪後天晴,陽光高照,曬得人身上暖烘烘。

華山上下的道路屋頂院子平地都打掃的乾乾淨淨,人們的臉上露出歡快的笑意,不時有少年少女縱聲高唱,關中小調細膩流暢,旋律優美,陝北號子粗狂灑脫,熱情奔放,聽到之人都露出會心微笑。

嶽羣剛參加完致知班結業典禮,心情舒暢,今年又有二十八名童生晉升外門,華山弟子再次增加,達到一百四十二人。

童生班今年收錄了四十七人,加上去年底上山的五人,整個童生班人數達到一百三十人,五年後,華山派正式弟子人數翻番,預計一流高手將超過十位,二流弟子最少能達到四十人,實力將不遜色於嵩山派。

管理班也開始陸續招收學員,已有十幾人開始入班學習,這些弟子也學習華山武功及其他相關課程,但要求不高,側重學習各種管理方法,各行各業知識,算術,財務,大明律法等等,爲華山產業培育忠誠的管理人才。

甯中則按例陪師兄參加了典禮,此刻的她心情愉悅,一方面是因爲後輩弟子茁壯成長,成績喜人,更重要的是,昨天華山一年財務結算,狂收二十七萬兩銀子的喜悅,直到今天還沒有消去,雖知絕大部分是一次性的收入,但有了這筆錢,師兄的很多謀算都可以比較寬鬆地開展了。

出了教育部,嶽羣想起一事,對甯中則道:“師妹,你先回去,我去看看玄清子道長,跟易陽子商量點事。”甯中則道:“那好,早點回來,華兒要你陪他吃飯。”嶽羣說聲好,與甯中則分道,來到華山道院。

道院是兩年前招入玄清子易陽子後設立,兩人爲全真分支,一脈單傳,都不善經營,小道觀日益敗落,難以維繫,正好華山聘用道法教習,一心專研道法的易陽子帶着年邁的師傅上了華山,一邊爲小弟子們講道,一邊整理閱讀原來華山的遺留下來的道經,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說是道院,不過是個小院子,裡面正房三間,左右廂房各一,中堂供奉着三清。左側爲兩人居室,因玄清子年老不便,易陽子一直睡在師傅臥室外間,方便侍候師傅晚間夜起。右側被佈置成書房,趙不爭送來的道經副本均放置在此,加上易陽子從小道觀帶上山的數百道經,這間小書房已有近兩千本道經,易陽子分門別類,擺放得整整齊齊。兩側廂房只用了一間放置雜物,還空着一間。

一進道院,就見玄清子手拿着一本道經,似看非看,坐在搖椅中曬太陽,安逸舒適,院牆擋住了外門清冷的微風,陽光照射下,院子裡感覺格外溫暖。

嶽羣走到玄清子身邊,輕聲道:“玄清道長,身體可好?”

玄清子見掌門進來,掙扎着要起來,嶽羣忙按住道:“不用起來,這樣躺着挺好。”

玄清子道:“我身體還好,到了這年歲,承蒙掌門不棄,收留我們師徒倆,有吃有住,已經太好了,有什麼事情就交代易陽去做,不用客氣!”又仰身喊道:“易陽,快出來,掌門來了。”

右側書房出來個二十五六的清秀道士,見了嶽羣,忙作揖禮道:“道祖慈悲,易陽子見過掌門。”

嶽羣拱手道:“易陽道長不必多禮,今日卻是有事煩勞道長了。”

易陽子道:“掌門不必客氣,請進來說話。”又對玄清子道:“師傅,還曬太陽麼?要不要進去了。”玄清子擺手道:“我在這挺好,不用管我,你去幫掌門辦事。”

嶽羣和易陽子進了中堂,拜了三清道祖,上了三柱香,一起到了書房坐好說話。

嶽羣道:“我觀各派道法真經,闡述大道,教人修身養性,但均言語精深,玄之又玄,需得師傅講解,方得此中真意。”

易陽子道:“確是如此,故需修道之人勤修好學,堅持不懈,方可得大道。”

嶽羣道:“道法高深,需有一定基礎,通曉文字,方可學習,可普通人等,大多胸無點墨,或粗通文字,如何能學得道法?”

易陽子皺皺眉道:“如此,只有加強學習一途,別無他法。”

嶽羣道:“加強學習是一道,但一般人家,如有餘財,首選應是讀書考科舉,對於學道,恐人數稀少。我有一法,可導人向道,只是需要煩勞道長。”

易陽子一聽,忙道:“掌門有何高明之法,儘管道來,只要易陽能力範圍,不敢推辭。”

嶽羣道:“此事說易,也容易,說難,卻真是難。我想,既然道經精深奧妙,能否編撰一些簡易道經,以供普通人誦讀呢?”

易陽爲難道:“撰寫道經,非得道法通玄的高人,才能落筆成文,否則胡編亂造,被人看了,不過貽笑大方,棄之如履,如何能隨便編撰?”

嶽羣道:“我所言之事,不需要編撰高深道法,只要言語直白,朗朗上口,直指大道即可。你看,我們每天用餐前,如能口誦數十字道經,感念大道無私,造化萬物,恩養衆生,教人珍惜食物,頌美大道。如此經文,是否難以編撰?”

易陽子笑道:“如只是讚頌大道,教人爲善,編撰數十言誦文,不是難事。”

嶽羣又道:“如婦人生子,頌讀數十言道經,感恩大道之玄妙,化精爲人,延續血脈,此等經文,難是不難?”

易陽子神情慢慢變得肅然,道:“不難!”

嶽羣繼續道:“送別,接風,身亡,祈福,悔過,結婚,升學,開業,奠基,入夥等等,這些生活中常遇到的較大事情,都對應編撰一段道經,或作祝福,或以感恩,或使寬心,讓人從小誦讀,長此以往,及至年長,是否會更具道心,皈依道門的機會會否更大?”

易陽子眼中露出興奮神采,道:“掌門,這些都不難,如讓小孩從小受此薰陶,長大成人,必對道法心有親近,皈依道門機會大增,即使不入道門,也能得大道感化,誠信向善。”

嶽羣亦喜道:“那此事就拜託道長,慢慢編撰,務求文理通順,直白易懂,嵌入生活,褒善貶惡,事事維繫大道,宣揚道門真理。”

易陽子道:“掌門,此等道經倒易編撰,但如何讓人誦讀呢?”

嶽羣道:“這由我來實施,我欲先在教育部、華山上下普及,然後向弟子家屬、外派下屬蔓延,慢慢延伸到華山的合作伙伴。道院也要培養弟子,派往各地傳授,以點帶線,由線及面,數十年不綴,必有收穫。”

易陽子歡喜道:“道祖慈悲!掌門此法,有大功於道門。”

嶽羣道:“大道無形,對於芸芸衆生而言,太過虛幻,我們全真侍奉太上老君,老君爲道之化生,不如以老君之名,代道教化。”

易陽子道:“此言大善。”

嶽羣又交代了擴招道院弟子之事,並言將繼續招募道法教習等等,易陽子自無不可,並熱心向嶽羣推薦幾個相熟道士,嶽羣一一應承,表示會派人前往。此事既了,嶽羣遂起身告辭,回家帶兒子去了。

光大道法,是嶽羣本願,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卻不宜提前向易陽子道出。

華山開始籌備海外移民,這些千百年一直生活在大陸故土的鄉民,一去數千裡,雖心向財富土地,但心中惶恐必不可言。

爲安其心,還是給他們樹立一個信仰爲最好,心靈有所寄託,纔不會念念不忘故土,蘇軾曾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只有安心了,才能爲新的家園盡心盡力,建設完善,才能爲新的家園殊死拼搏,擋住豺狼。

況且,大航海時代已經開啓,西歐傳教士一步步逼近華夏文明,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容易被那些傳教士拉攏過去,不自覺就成了帶路黨,故嶽羣模仿後世一些宗教做法,使道教理念切入這些移民的方方面面,使其時刻沐浴在道家教化光芒之下,向那些傳道士豎起一道堅固的圍牆。

道家講究出世,出世了,也就離了芸芸大衆,這羣衆基礎也就薄弱了,而一個教派,沒有深厚羣衆基礎,不諦是無根之浮萍,大風一吹即消散得無影無蹤,談何擴大發展,嶽羣就是想拾起各大道家流派遺棄的普通大衆,把全真華山慢慢切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潛移默化之下,對華山的發展必有極大助益。

至於其中有人學識增長,要研究高深道法,華山也有,即使改修其他道派教義,對華山來說,也不是什麼損失,反而把華山的教義擴展了出去,嶽羣是樂見其事。

回到有所不爲軒,就見穿得圓滾滾的嶽華,正站在院子門口,不斷向外張望,見到嶽羣走來,搖着小手喊道:“爹爹,吃飯了,快來。”

嶽羣一步跨到嶽華身前,伸手抱了起來,誇獎道:“華兒真乖,知道等爹爹一起吃飯。”嶽華驕傲仰着小臉,表功道:“華兒等了好久,能下山玩雪嗎?”

嶽羣微微一笑,道:“好吧,既然你等了爹爹一起吃飯,那下午就讓靜靜姐姐帶你去山下玩雪,不過,你要聽靜靜姐姐的話,不能亂跑,知道嗎?”

嶽華奶聲奶氣道:“知道。”

“吃完飯還必須睡午覺,睡醒了才能去玩?”

“不能吃完飯就去嗎?”

“吃完飯的時間,大家都在睡午覺,可沒有小夥伴陪你一起玩。”

嶽華只得接受道:“好吧,睡覺。”

嶽羣抱着嶽華進了屋,甯中則正擺好碗筷,招呼兩人洗手坐下,給嶽華裝了一小碗飯,泡了雞湯,讓他自己拿勺吃飯,問嶽羣:“玄清子道長身體還好吧?”

嶽羣道:“氣色尚好,身子不太利索。”

甯中則點點頭,七十幾歲的人了,只要無病無痛就好,又問:“你找易陽子是有什麼事情?要擴大道院嗎?”

嶽羣點點頭道:“我們華山,說是全真一脈,但近幾十年來,研習道法的人越來越少,已經名不副實了。現在經濟好轉,可以考慮增加修道之人,逐漸淡化江湖劍派之名,使華山成爲真正的道門。”

甯中則笑道:“師兄,你這雄心也太大了,要成爲天下之人共同景仰的道門,可不是打打殺殺就可以,還要經過各道門教派的認可,官府朝廷的冊封才行。”

嶽羣道:“這是當然,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一步步去做,總有成功之時。”

甯中則笑道:“既然師兄有這雄心,華山上下一定會鼎力支持,或許過幾十年,就不再稱你嶽掌門了,得恭恭敬敬尊稱太華道君。”嶽羣哈哈大笑。

第111章 規矩和道義第99章 掌門要喝茶第58章 九劍修煉難第30章 黃雀捕螳螂第16章 熙熙爲利來第44章 謀陝西精英第97章 華山的謀算第11章 籌謀解封山第108章 金子最實在第111章 規矩和道義第81章 戰艦與火炮第32章 華山根基固第96章 林易華回山第30章 黃雀捕螳螂第105章 令狐闖江湖第15章 狡兔需三窟第5章 古墓現雷鳴第107章 合作做一筆第5章 古墓現雷鳴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9章 大比需爭先第51章 掌門見侯爺第117章 黑夜的搏殺第120章 重回黑木崖第119章 悲情嵩山派第75章 侯府欲結親第117章 黑夜的搏殺第41章 小山村細語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4章 墓中有真經第32章 華山根基固第30章 黃雀捕螳螂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3章 華山有神功第6章 師妹初成長第108章 金子最實在第54章 夜說圓球事第26章 外門新弟子第72章 圖謀大運河第12章 開山傳惡訊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58章 九劍修煉難第57章 功高受九劍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80章 巡視造船廠第91章 掌門的深意第104章 江湖在哪裡第103章 嵩山的決斷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99章 掌門要喝茶第72章 圖謀大運河第25章 十年磨一劍第90章 做了件好事第100章 白板師徒死第24章 華山練內功第47章 拜訪風清揚第77章 夜黑救人質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77章 夜黑救人質第10章 恰同學少年第114章 有人要伏擊第17章 攘攘爲利往第70章 輕鬆滅生番第120章 重回黑木崖第99章 掌門要喝茶第100章 白板師徒死第3章 華山有神功第70章 輕鬆滅生番第122章 東方不會敗第61章 人閒遐思起第31章 收服舟山盜第74章 裝神又弄鬼第35章 伏擊渭河邊第2章 破家值萬金第101章 九劍再現世第66章 舟山換新顏第24章 華山練內功第44章 謀陝西精英第60章 耀華傳經驗第123章 太華堂向東第34章 強襲怒刀幫第36章 箭雨破防線第15章 狡兔需三窟第111章 規矩和道義第71章 有女嶽靈兒第87章 青城派來了第31章 收服舟山盜第47章 拜訪風清揚第4章 墓中有真經第118章 命運的改變第94章 劍敗託塔手第56章 光大道門計第103章 嵩山的決斷第93章 硬鋼嵩山派第122章 東方不會敗第114章 有人要伏擊第45章 掌門推選法第53章 江南與外海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33章 第一波打擊
第111章 規矩和道義第99章 掌門要喝茶第58章 九劍修煉難第30章 黃雀捕螳螂第16章 熙熙爲利來第44章 謀陝西精英第97章 華山的謀算第11章 籌謀解封山第108章 金子最實在第111章 規矩和道義第81章 戰艦與火炮第32章 華山根基固第96章 林易華回山第30章 黃雀捕螳螂第105章 令狐闖江湖第15章 狡兔需三窟第5章 古墓現雷鳴第107章 合作做一筆第5章 古墓現雷鳴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9章 大比需爭先第51章 掌門見侯爺第117章 黑夜的搏殺第120章 重回黑木崖第119章 悲情嵩山派第75章 侯府欲結親第117章 黑夜的搏殺第41章 小山村細語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4章 墓中有真經第32章 華山根基固第30章 黃雀捕螳螂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3章 華山有神功第6章 師妹初成長第108章 金子最實在第54章 夜說圓球事第26章 外門新弟子第72章 圖謀大運河第12章 開山傳惡訊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58章 九劍修煉難第57章 功高受九劍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80章 巡視造船廠第91章 掌門的深意第104章 江湖在哪裡第103章 嵩山的決斷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99章 掌門要喝茶第72章 圖謀大運河第25章 十年磨一劍第90章 做了件好事第100章 白板師徒死第24章 華山練內功第47章 拜訪風清揚第77章 夜黑救人質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77章 夜黑救人質第10章 恰同學少年第114章 有人要伏擊第17章 攘攘爲利往第70章 輕鬆滅生番第120章 重回黑木崖第99章 掌門要喝茶第100章 白板師徒死第3章 華山有神功第70章 輕鬆滅生番第122章 東方不會敗第61章 人閒遐思起第31章 收服舟山盜第74章 裝神又弄鬼第35章 伏擊渭河邊第2章 破家值萬金第101章 九劍再現世第66章 舟山換新顏第24章 華山練內功第44章 謀陝西精英第60章 耀華傳經驗第123章 太華堂向東第34章 強襲怒刀幫第36章 箭雨破防線第15章 狡兔需三窟第111章 規矩和道義第71章 有女嶽靈兒第87章 青城派來了第31章 收服舟山盜第47章 拜訪風清揚第4章 墓中有真經第118章 命運的改變第94章 劍敗託塔手第56章 光大道門計第103章 嵩山的決斷第93章 硬鋼嵩山派第122章 東方不會敗第114章 有人要伏擊第45章 掌門推選法第53章 江南與外海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33章 第一波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