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墓中有真經

秋高氣爽,雲淡風輕。

嶽羣從朝陽峰走了下來,心中思考着修煉的問題。費時近十個月,紫霞神功第一層陽維脈及陰維脈基本修煉完畢,內力的增幅在一成以上,但嶽羣對這個進度極其不滿意。

這樣修煉下去,真如師傅預計,需要五年時間才跨入一流境界,嶽羣表示無法接受,終南一行必須要實施了。

爲了這一天,嶽羣已準備良久。水靠、氣囊、小風箱、筆墨紙張、油脂、碎布、乾糧、火鐮、衣物等,甚至準備好了油鹽和調料,就是準備在那墓中呆上不短的時間。

選擇這個時候去探墓,是經過嶽羣仔細考究的。

通過一年的觀察,嶽羣發現關中地區冬天雨量極少,還不如夏季的一成,從水溪進入古墓,要經過一段隧道溶洞,夏天隧道充滿溪水,但冬天則未必。畢竟隧道長度不短,楊過小龍女在水下走了一頓飯功夫纔出來,至少也有三五百米,如冬天溪水枯萎,也許就不用潛水進入了。

但其中有個問題不能確定,就是古墓的通風情況。嶽羣估計王重陽設計古墓的時候,肯定藉助了地下河來爲古墓帶來新鮮空氣,但是否有另行設置其他通風施設則不能確定,且近兩百年過去,該通風設施還能正常通風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嶽羣只能依靠地下河的天然通風纔敢進入古墓。

可冬季終南山是會下雪的,大雪是否封住小溪出口,則要到現場才能確定。故嶽羣準備在雪前一個月左右開始尋找古墓,然後等到大雪封山,來確定出口是否被封。封住了,則只能等到雪化後才進入。如未封住,則萬事大吉。

嶽羣回到有所不爲軒,找來寧師妹趙師弟以及錢叔張嬸,道:“我近來修煉不甚順利,故準備下山歷練歷練,或能有所促進。”

“師兄,現在下山實不是好時機!”嶽羣的所有物資都是甯中則陸陸續續準備的,心中早有預料,但事到臨頭,還是擔心,忍不住勸道。

“是呀!華山剛安定不久,皆因掌門師兄管理有方,你這一去,怕又生波折。”趙不爭也不贊同嶽羣下山,錢叔張嬸也旁邊幫腔勸阻。

“華山的管理已入正軌,只要宣佈我閉關修煉,應能安撫衆人之心。嗯,師妹親自安排送飯等事宜,不需讓他人知悉。”嶽羣擺擺手,示意這不用討論。

“那師兄何時能回?”甯中則無法,不再勸導。

“我少則四月,多則半年就會回山,華山事物就拜託各位了。”又對各人負責的事務詳細作了安排,才揮退衆人。

當晚,嶽羣換了身舊布衣,背上三尺高近百斤重的特製旅行袋,乘着撩人的月色,揮手作別了依依不捨的師妹,向華山後山走去。繞過落雁峰,折向東南,沿着曲折的山谷一路前行。

這一晚經行的路徑,嶽羣走過好幾遍,早已熟記在心不至於走偏。運行着金雁功,一步八尺奔騰向前。月色下的深山,蟲蛙鳴叫,野獸潛行,自有一番熱鬧。只要遇到猛獸,嶽羣就放重腳步,沉悶的震動感,嚇退了所有窺視的猛獸,熄滅了一切夜鳴。

全神貫注留意周遭的嶽羣沒有察覺,在他走向落雁峰時,一個瘦削的身影站在朝陽峰半山腰的樹影下,目送着嶽羣南去,細不可聞呢喃道:“這小子,鬼鬼祟祟的……”站了半響,轉身下了朝陽峰,繞過玉女峰爬上了華山山門前的雲臺峰。

天色微亮,嶽羣已出了華山地界,來到藍田左近。攀上個山頂尋了棵大樹,幾個縱躍爬到樹冠下,撿根粗大的枝幹坐下,就着白開水吃了乾糧,背靠着樹幹調理內息。

一個時辰後,嶽羣睜開眼,已日上三竿,透過稠密的樹葉,二十里外的藍田城牆隱約可見,早起上山砍柴的樵夫已來到山外。嶽羣不欲與人相見,背好旅袋躍下樹,又向東南行去,天黑時分,進入了終南地界。

終南山,地處長安之南,縱橫四百里,千峰疊翠,谷深幽雅,有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譽。嶽羣換上道袍,簡單纏了個道結,化作道士,終日在終南山名峰險谷間遊走。

餐風飲露,披星戴月,與樵夫爲友,幫獵人作套,逢觀必進,遇洞即探。終從一小道觀老道士口中得知,太乙峰旁十里處,有一不高山峰,峰頂尚存殘垣斷壁,相傳爲宋時全真駐地。

辭別老道,待到山前,發現果然是座好山。山不甚高,約太乙主峰一半上下,佔地卻廣,坡度略緩,山勢渾厚,隱隱間散發着淵渟嶽峙氣勢。山腳已難尋山門痕跡,一路上行,果然在密林藤蔓間,開始出現零星經雕琢的石塊。半山至山頂之間,樹叢間遍佈着大量建築基座的石料,基本可確定爲全真派祖庭了。

嶽羣祭奠了一番後,圍着山頂繞了一圈,輕易就確定了後山位置。無他,沿着山體南部窄窄的山樑,只有兩個略低點的小山,古墓必定坐落在這其中一山中。

回到前山,嶽羣尋了個視野開闊且隱蔽之處,坐了下來,靜靜觀察着山間。這一坐就是一日一夜,卻是嶽羣謹慎之處,以防有人有意或無意跟在自己後面,發現自己後續的動作。

第二天清晨,確定身後無人的嶽羣,轉回了後山,藏好隨身的旅袋後,開始查探山間小溪的狀況。兩座後山中,小溪不過四條,嶽羣輕易就確定了正確位置——只有一條小溪是從山洞中流出。

嶽羣轉到山洞對面的山上,又觀察了一日,才決定進入山洞。

穿上特製的水靠,背好經過防水處理的包裹與四個火把,嶽羣進入了山洞。水靠只到胸口,是因爲嶽羣一開始就打算趟水進去,儘量避免潛水。畢竟溶洞隧道中漆黑無光,也不知是否會出現岔路,萬一潛錯了方向,一旦氣囊空氣用盡,那就是死路一條了。

嶽羣決定,如果洞中水深不及頂,今天就進洞查看。如水流沒及頂部,就只能指望下雪前看水位是否降到相應位置了。

趟着小腿深的溪水斜斜上行,直到回頭看不見洞口亮光,嶽羣取下揹着的一個火把,用火鐮點燃,就着火光觀察洞壁水痕。現在水位不到一尺,最高水痕在三尺上下,也就是現在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水量了。

走了二十分鐘左右,一直沒多大變化水位開始緩慢升高,卻是開始微微下坡。三十分鐘後,嶽羣停住了腳步,此時水位已經到了水靠的邊緣。嶽羣身高一米七五左右,水靠高度在一米四上下,再往前走,冰涼的溪水就要浸溼衣裳了。

嶽羣舉起火把筆劃了一下,水面到洞頂尚有一米左右,稍一遲疑,繼續向前行去。水慢慢沒過胸口,又淹沒了雙肩,隨後蓋住了嶽羣的嘴鼻,直至沒了頭頂。

值得慶幸的是,這段地勢比較平坦,水位一直沒有淹沒洞頂。嶽羣高舉雙手,一手抓這點燃的火把,另一隻手舉着包裹和火把,在水底中潛行。每行走二三十步,嶽羣就要蹬出水面換口氣,並觀察前方水面與洞頂是否存在空隙。如此換過八次氣後,頭頂露出了水面。嶽羣一陣欣喜,終於進來了。

又行進了幾百米,來到一個極大的山中洞穴,上了岸,嶽羣擡頭打量,散射的火把光線照不到洞頂,卻發現了隱約的臺階模樣。換了套乾爽的衣服,擦乾包裹外面的水跡,重新背好,沿石階拾步而上。

臺階四尺來寬,能容兩人並肩行走,估計是楊過大俠用利刃削制而成的。嶽羣心裡暗道,果然不愧是千古傳唱的情種,這份溫柔體貼也是常人難及,卻是前人栽樹,自己這個後人乘涼了。

兜兜轉轉上行了兩三百米,洞穴變得小而平緩了,不久就進入了一個甬道,行走沒數十步,在一個石門前一轉,進入了一間石室,嶽羣本能擡頭一看,如迎頭潑了盆冷水,心裡涼颼颼一片。

室頂墨跡斑斑,模糊一片,竟一個字都無法辨認。卻是這石室靠近地下河,水汽瀰漫,兩百年時光過去,化去了所有字跡。

一股深深的失落涌上心頭,數月的籌劃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嶽羣后退兩步,靠着石壁慢慢坐下,呆呆望着室頂,腦海中一片空白,手中的火把落在地上,卻連拾起的想法都不曾興起。

不知過了多久,地上的火把閃了閃,熄滅了,黑暗頓時淹沒了一切,嶽羣頓時驚醒,腦中又開始生出思緒。

不應該呀,別人穿越,別說九陰真經,就連諾大崑崙山上的九陽真經都能得到,怎麼輪到自己,卻連一個字的沒有了。我的易經鍛骨篇呀!我的移魂大法呀!我的解穴秘笈呀!我的閉氣秘笈呀!我的九陰神爪呀!我的寒玉牀呀……嶽羣還是不想動彈,沮喪地數着九陰真經中的武功。

咦!

寒玉牀!

嶽羣騰地站了起來,寒玉牀!寒玉牀應該還在古墓中,畢竟這個通道是從一個石棺中下來的,一個可以稱之爲牀的物體,是絕對進不了棺材的。

還是能得個安慰獎的!

無窮的力量瞬間回到了嶽羣的身體,掏出火鐮,重新點燃了一支火把,嶽羣出了石室,一路尋去。果然發現通道的盡頭上蓋住的石板,嶽羣翻開石板,爬進了棺材,又推開蓋在棺材頂上的石板,舉着火把就出了石棺。

略一打量,四個石棺並列擺放着,自己剛從靠牆的石棺出來。舉着火把,嶽羣向門外走去,剛進甬道,火把閃了閃,火焰慢慢萎縮了下去。

嶽羣一驚,不好!這裡竟沒氧氣了!

忙退回石棺邊,火把又瞬間又旺盛起來。看來下面有足夠的新鮮空氣補充,嶽羣暗鬆口氣,只是今天是不能去找寒玉牀了。

嶽羣呆了呆,回頭望了望外面黝黑的甬道,決定等幾天,讓新鮮空氣涌進來後再去尋找寒玉牀。

重新跨入石棺,伏下身進石棺時,眼角餘光掃過旁邊的石棺,石棺蓋與棺身中夾着的物事映入眼中,一閃而過,嶽羣也沒留意,向下走去。

行到地下石室旁,嶽羣猛地站定身形,不對!

嶽羣皺着眉,感覺自己忽略了什麼重要的東西。晃晃頭,嶽羣認真回想自己所想所見,嗯,對!是旁邊的石棺不對勁。

這兩個應是空棺的,旁邊那個棺蓋下怎麼會壓着東西呢?

嶽羣迅速回到靈室,仔細打量那棺蓋下壓着的物事,伸手碰了碰,已經腐朽不堪,觀其模樣,應該是獸皮。

夾在棺蓋之下,應該是密封之用,棺材裡面有什麼東西需要密封的?

屍體?嶽羣看了看旁邊兩個石棺,那裡面應該是小龍女師傅和師祖的屍骸,沒有密封,這個如果裝的是屍體的話,按理來說也不會密封的,會是什麼呢?嶽羣心裡涌起濃濃的期待感。

嶽羣把火把夾在邊上棺身與棺蓋的夾縫中,伸手輕輕推開第二個棺材蓋板,一陣灰塵瀰漫開來,嶽羣退到一旁,等灰塵停定,拿起火把,探頭打量棺中物事。

只見棺中擺放着兩柄劍,劍的左右兩旁,各放着一個四四方方的包裹,棺尾擺着一盞油燈,油跡已凝固,烏黑一團。

嶽羣心神激盪,把火把夾在棺蓋下,伸出微微顫抖的雙手,輕輕去解左邊包裹上的結。包裹布料也已腐朽,稍一擺弄就破碎了。嶽羣掀開破布,定睛一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第22章 事了拂衣去第101章 九劍再現世第86章 林平之回家第80章 巡視造船廠第87章 青城派來了第34章 強襲怒刀幫第98章 令狐沖失戀第48章 中條山訪舊第45章 掌門推選法第92章 金盆洗手難第28章 華山是我家第10章 恰同學少年第2章 破家值萬金第93章 硬鋼嵩山派第41章 小山村細語第111章 規矩和道義第70章 輕鬆滅生番第36章 箭雨破防線第20章 比武定盟主第65章 東方勝不敗第78章 擊殺文雲陽第14章 路救小胖子第71章 有女嶽靈兒第59章 行動部部長第20章 比武定盟主第17章 攘攘爲利往第117章 黑夜的搏殺第107章 合作做一筆第52章 侯府中演武第1章 大難身未死第123章 太華堂向東第37章 滅魔教分舵第107章 合作做一筆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33章 第一波打擊第32章 華山根基固第105章 令狐闖江湖第36章 箭雨破防線第40章 敗退黑木崖第98章 令狐沖失戀第16章 熙熙爲利來第67章 牆裡牆外香第34章 強襲怒刀幫第108章 金子最實在第38章 殺向黑木崖第112章 四友入華山第117章 黑夜的搏殺第1章 大難身未死第102章 嵩山派辨敵第83章 林平之入門第67章 牆裡牆外香第75章 侯府欲結親第100章 白板師徒死第71章 有女嶽靈兒第4章 墓中有真經第48章 中條山訪舊第78章 擊殺文雲陽第91章 掌門的深意第55章 再說航海利第102章 嵩山派辨敵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64章 五嶽再聚首第86章 林平之回家第42章 殺人金腰帶第107章 合作做一筆第50章 千戶說江湖第55章 再說航海利第15章 狡兔需三窟第15章 狡兔需三窟第88章 令狐沖發威第1章 大難身未死第101章 九劍再現世第91章 掌門的深意第60章 耀華傳經驗第67章 牆裡牆外香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97章 華山的謀算第25章 十年磨一劍第69章 生番襲雲臺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11章 籌謀解封山第69章 生番襲雲臺第89章 正道十高手第27章 林耀華回家第2章 破家值萬金第20章 比武定盟主第46章 欲入南直隸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120章 重回黑木崖第105章 令狐闖江湖第54章 夜說圓球事第11章 籌謀解封山第119章 悲情嵩山派第12章 開山傳惡訊第77章 夜黑救人質第66章 舟山換新顏第20章 比武定盟主第30章 黃雀捕螳螂
第22章 事了拂衣去第101章 九劍再現世第86章 林平之回家第80章 巡視造船廠第87章 青城派來了第34章 強襲怒刀幫第98章 令狐沖失戀第48章 中條山訪舊第45章 掌門推選法第92章 金盆洗手難第28章 華山是我家第10章 恰同學少年第2章 破家值萬金第93章 硬鋼嵩山派第41章 小山村細語第111章 規矩和道義第70章 輕鬆滅生番第36章 箭雨破防線第20章 比武定盟主第65章 東方勝不敗第78章 擊殺文雲陽第14章 路救小胖子第71章 有女嶽靈兒第59章 行動部部長第20章 比武定盟主第17章 攘攘爲利往第117章 黑夜的搏殺第107章 合作做一筆第52章 侯府中演武第1章 大難身未死第123章 太華堂向東第37章 滅魔教分舵第107章 合作做一筆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33章 第一波打擊第32章 華山根基固第105章 令狐闖江湖第36章 箭雨破防線第40章 敗退黑木崖第98章 令狐沖失戀第16章 熙熙爲利來第67章 牆裡牆外香第34章 強襲怒刀幫第108章 金子最實在第38章 殺向黑木崖第112章 四友入華山第117章 黑夜的搏殺第1章 大難身未死第102章 嵩山派辨敵第83章 林平之入門第67章 牆裡牆外香第75章 侯府欲結親第100章 白板師徒死第71章 有女嶽靈兒第4章 墓中有真經第48章 中條山訪舊第78章 擊殺文雲陽第91章 掌門的深意第55章 再說航海利第102章 嵩山派辨敵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73章 紡織廠雜務第64章 五嶽再聚首第86章 林平之回家第42章 殺人金腰帶第107章 合作做一筆第50章 千戶說江湖第55章 再說航海利第15章 狡兔需三窟第15章 狡兔需三窟第88章 令狐沖發威第1章 大難身未死第101章 九劍再現世第91章 掌門的深意第60章 耀華傳經驗第67章 牆裡牆外香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97章 華山的謀算第25章 十年磨一劍第69章 生番襲雲臺第62章 大戰中發展第11章 籌謀解封山第69章 生番襲雲臺第89章 正道十高手第27章 林耀華回家第2章 破家值萬金第20章 比武定盟主第46章 欲入南直隸第23章 深藏身與名第120章 重回黑木崖第105章 令狐闖江湖第54章 夜說圓球事第11章 籌謀解封山第119章 悲情嵩山派第12章 開山傳惡訊第77章 夜黑救人質第66章 舟山換新顏第20章 比武定盟主第30章 黃雀捕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