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魂歸何處

bookmark

突圍失敗、城裡儲糧告磬,顧悟塵、趙勤民在城樓裡飲鴆酒而死,士氣本就嚴重受挫的守軍頓時就如沙塔崩坍,於九月初二推制置使司支度副使沈浩波出城議降。

守城堅持到糧盡之時,便算是盡了職守,但顧悟塵最終選擇飲鴆自盡,使守軍將卒感慨他對朝廷的忠烈,有千餘人立意相隨,絕意不肯降虜,推趙勤民之子趙晉爲首,趁夜殺出。

兵荒馬亂,人心惶惶,外人自然無法去細究趙勤民的死因,只當他最後也是選擇隨顧悟塵義烈殉死——趙晉不明白父親爲何到最後會突然跟着殉死,但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別人能降燕胡,他卻只有繼承“父志”一條路能走,帶領最後不肯降的千餘將卒殺出城去。

沒有援應,千餘將卒想要從千軍萬馬之間突圍而去,怎能逃過覆滅的命運?趙晉死於亂軍之中,最終僅有百餘殘兵突出重圍,逃到朱龍河口,給接上船。

顧嗣元在楊樸求死之後,就失魂落魄、心神恍惚,在確知顧悟塵飲鴆自盡、陽信失陷的消息,更是受到沉重的打擊,得了一場急病似的,臥牀不起,整個人彷彿老去十歲。

楊一航、陳恩澤也沒有繼續守在朱龍河口的意義,於九月初六之後,確認再無青州殘兵逃來,便啓航往登州而去,九月八日進入刀魚寨,見到高宗庭。

在陽信失陷後,燕胡集於東線的兵馬主力,就不再受到任何的牽制,悉數活絡起來。從九月上旬起,近十萬兵馬,步騎兼有,從陽信、廣饒、桓臺、臨淄一線,像潮水似的往南涌去,進入青州腹地。

在顧嗣元、陳恩澤等人抵達登州刀魚寨之時,壽光、昌邑、青州諸城皆給攻陷,陳芝虎已然率部渡過膠萊河,隨之勢如破竹的攻陷萊州、平度、萊陽、海陽等城。

陳芝虎在青州城外詐敗,杜覺輔、程唯遠、楊釋等人都以爲是大捷。淮東雖然快馬派人進入青州示警,但原先集於青州城裡的四千兵馬已經分散到昌邑、壽光等城,最終給陳芝虎各個擊破。杜覺輔在昌邑戰死,唯有程唯遠、楊釋趕在青州給圍死之前,率千餘殘卒逃到臨朐,苦苦支撐。

柳葉飛給詐計騙出登州城殲滅的消息,終沒有徹底封鎖住。消息傳到平度,引起登州鎮軍的混亂,柳葉飛的心腹親信怕撤回登州會受到清算,聚衆譁變殺死主將趙珍後降敵。

此時陳芝虎兵分兩路,一路由高義率領,新附軍、降軍約萬餘人奔登州而來,一路由陳芝虎親率,奔膠州灣的重鎮即墨而去。

而登州這邊,駐守埠嶺南麓七甲集的兵馬也都撤了回來,徹底放棄登州城、退守刀魚寨也就是這一兩天的事情了。

人員、物資一時間也來不及全部撤往淮東,除刀魚寨外,離登州蓬萊角最近的廟島羣島成爲臨時的疏散點。近十萬軍民,數以百萬石計的物資,亂糟糟的堆聚在廟島、大黑山島、大小竹山島、大小欽島、南北隍城島等島嶼上。

差不多也在這時,林縛親自簽署的淮東令函傳來,着令楊一航擔任津衛、廟山、蓬萊諸部指揮使,委任陳恩澤爲副指揮使、胡萸兒爲指揮參軍,協守廟山,又延請儋羅王世子李繼協守蓬萊、廟山,要求楊一航儘可能的堅守刀魚寨,以期在山東東北角吸引更多的燕胡兵馬。又令高宗庭、趙虎等人,在登州形勢大體初定之後,便先期返回崇州,另有重任委派,着令高宗庭將登州官員元知興等人,一併先期攜往崇州……

廟山諸島及蓬萊刀魚寨,爲渤海之鎖咽要地,與遼東金州隔海相望,又是津衛島的堅定後援——以後登州沒有失陷,刀魚寨爲登州水師駐城,廟山諸島爲登州水師轄地,淮東即使看到其險奇之處,也沒有佔爲己有的立場。

此時登州失陷,整個山東形勢包括河淮防線都將徹底的崩潰,江寧自然無暇去爭廟山諸島的歸轄權,淮東此時不取廟山諸島,更待何時?

事實上,津衛島爲獨島,並不利用戰船大量聚泊以及大軍駐紮;而廟山羣島作爲揚子江口以北的最大沿海島嶼羣,不僅在島嶼數量還是面積上,都遠非津衛島難比。

廟山羣島,共有大小島嶼三十二座,主島週三十里餘,島山險峻、灘險礁奇、易守難攻,島內還有田地可耕作,更有千餘島民居住於此,以耕作、捕魚爲生。

比起津衛島,廟山諸島更適合作爲北方特別行營的主營駐地。

包括原津衛島的駐軍、登州水師的殘部,加起來將近三千人。林縛要楊一航視實際情況,將人馬增編到六千人左右,將原登州水師的戰船及軍械物資,都編給他使用,使他以廟山諸島爲基地,襲擾遼東、薊西、燕西及山東沿海,儘可能的牽制更多的敵軍。

儋羅王世子李繼所部在七甲集一戰傷亡頗重,林縛許他在登州招募勇壯,甚至許他多招兩營丁壯,以補充兵力上的損失。

儋羅雖獨立爲國,但國中計口才三萬有餘,實際比中原的中等縣所轄人口還要少些。

西歸浦戰事前後,儋羅就損失了大量的丁壯。當前儋羅要維持較高比例的常備兵,就尤感人口的不足。林縛這次許儋羅從登州招募勇壯,也算是給他們分享戰爭紅利,反正要從登州撤出的人口有十數萬之衆,給儋羅分掉一兩千人,甚至算不上什麼。

考慮到陳芝虎所部頗擅打攻城戰,刀魚寨雖依山海之險,城池堅固,但也需要精銳兵馬協防才能穩守,趙虎最終從海東兵馬調了一營精銳編入楊一航所部。

九月十二日,高義進駐已成空城、殘城的登州,次日率部圍刀魚寨,看刀魚寨城固而勢險,又有淮東精銳守城,驅使民夫在城外掘壕築壘,以作長期圍困之計。

登州形勢大體如此,而十數萬軍民也非一次便能從廟島用船裝下南撤,高宗庭、趙虎於十八日乘船南返,除了元知興等登州官員外,顧嗣元攜帶楊樸、馬朝兩人用石灰封存的棺木也隨之南下,於二十三日抵達崇州。

**********

九月下旬的崇州,秋意已深,葉落風寒。

陽信消息傳來,顧君薰哭了好幾場,待楊釋護送她母親跟嫂子過來,又是哭泣了幾夜不休。等到登州船來,顧君薰眼眸紅腫,臉頰都瘦陷下去,在挾黃葉而飄落的秋風裡,尤顯得形容削瘦。

湯顧氏也無往年在江寧時的凌厲,華髮早生,皺紋滿面,已是孱弱一老婦人,給女兒君薰及媳婦杜氏攙着,顫巍巍的站在江邊,給江風吹着,搖搖欲墜,顧悟塵的死,對她的打擊格外的沉重。

林縛穿着一襲青衫,站在一旁,看着徐徐往南岸碼頭駛來的船舶。

顧盈袖看向林縛,心裡想,且不管淮東與青州這些年來恩怨糾纏,但想想叔叔這一生,就叫人唏噓不己。

青年時好直言,因言獲罪,流邊十載,嚐盡人間的辛苦,才得借勢而起,成爲江東權臣,在擁立之事走錯一步,最終被迫離開江寧——且不管以往的對跟錯,叔叔以自己爲誘餌,給嗣元留下一條生路,是爲慈父;又最終在陽信城裡飲鴆自盡、不屈於敵,對朝廷而言是爲忠臣——以往淮東對青州諸人即使心存怨意,在這一刻大概也就煙消雲散、不復存在了吧,只留下那些歷歷在目的往事供人追憶。

高宗庭、趙虎他們從別處登岸,林縛與岳母湯顧氏、君薰、盈袖及楊釋等人到南崖碼頭是專迎顧嗣元以及楊樸、馬朝等人的棺柩。

顧嗣元看着漸漸近前的碼頭跟紫琅山南崖,看着碼頭上站着的林縛、母親、妻子以及妹妹、堂姐諸人,有愧疚、有悔恨,心裡百味陳雜。

顧悟塵的遺體落在陽信,叛將袁立山也無相辱之意,使人將顧悟塵的遺體安葬在陽信城外的朱龍坡上,與陸敬嚴的墓地挨着。

兩國交戰,將顧悟塵的骸骨索回不現實,故而林縛在崇州爲顧悟塵設了靈堂,又託林庭立在石樑湖塘的顧家祖墳再立一座衣冠冢。

看着顧嗣元下船來,相對無言,許久林縛才說道:“楊叔、馬叔死得忠烈,我想將他二人棺柩與岳父大人共置一處靈堂,供人祭奠,嗣元你覺得如何?”陽信失陷前後的事情,崇州這邊也大體查實,唯有趙勤民死得蹊蹺,林縛不認爲趙勤民是能跟着殉死之人,但詳情究竟如何,也不得而知了。

顧嗣元點點頭,從懷裡掏出楊樸帶出來的父親的遺書,說道:“這兩封信,出城突圍時,父親請楊叔拿着要帶給你跟薰娘,誰曾想楊叔知道父親已有死志,也無獨活的心思,”對楊釋說道,“顧家欠你父子二人太多,太多……”

楊釋悲聲說道:“少公子言重了。”

顧嗣元又朝湯顧氏跪下,哭訴道,“孩兒無能,獨自脫生,卻累父親屍骸都落在北地不能歸故土……”

“……”湯顧氏眼睛已給淚水矇住,枯瘦的手指緊緊的抓住兒子的肩頭,硬嚥着久久不能言。顧君薰與顧嗣元之妻柳氏也哭成淚人兒了。

林縛拿着顧悟塵留給他與君薰的遺書,站在一旁。

第93章 老妖婆第10章 初戰第81章 藩樓依舊第19章 邸報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96章 傳捷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26章 山門殺心第82章 紅顏禍水第104章 轉機第80章 鐵橋營第13章 將田種好第25章 後患無窮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85章 逃都第4章 分歧第92章 鶴城大捷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97章 晉安攻守第20章 豬鼠之輩第16章 棋盤落子第135章 恩仇第33章 將計就計第9章 問政殺心第40章 浙西大旱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157章 勇將第64章 潰擊第73章 西逃路斷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2章 江寧風潮(2)第2章 江寧風潮(2)第72章 昔日童子第49章 東行第59章 加徵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31章 淮陽初雪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63章 子嗣第27章 西線告急第16章 獅子張口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38章 縱虎歸山第86章 纏殺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30章 定策西沙島第118章 待援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29章 白石領兵第3章 甄氏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59章 負荊請罪第64章 殘城廢土第115章 襲城第98章 虞東第54章 清算降叛第1章 林政君號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52章 嵊州第80章 風往南吹第13章 七寸吐信第20章 拉攏第111章 異動第4章 少女情懷第59章 婚事與政治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67章 洪澤舊事第64章 贈人利刃第80章 鐵橋營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75章 攻寨第145章 壽州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5章 挖牆腳第41章 軍需第32章 定計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4章 鶴灘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21章 敵戰奇謀第63章 炮擊第90章 勸進(二)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61章 赴宴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45章 叛將降兵第65章 大堤築成第74章 淮東軍制第71章 袁州條件第88章 不堪一擊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120章 主臣
第93章 老妖婆第10章 初戰第81章 藩樓依舊第19章 邸報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96章 傳捷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26章 山門殺心第82章 紅顏禍水第104章 轉機第80章 鐵橋營第13章 將田種好第25章 後患無窮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85章 逃都第4章 分歧第92章 鶴城大捷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97章 晉安攻守第20章 豬鼠之輩第16章 棋盤落子第135章 恩仇第33章 將計就計第9章 問政殺心第40章 浙西大旱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157章 勇將第64章 潰擊第73章 西逃路斷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2章 江寧風潮(2)第2章 江寧風潮(2)第72章 昔日童子第49章 東行第59章 加徵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31章 淮陽初雪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63章 子嗣第27章 西線告急第16章 獅子張口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38章 縱虎歸山第86章 纏殺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30章 定策西沙島第118章 待援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29章 白石領兵第3章 甄氏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59章 負荊請罪第64章 殘城廢土第115章 襲城第98章 虞東第54章 清算降叛第1章 林政君號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52章 嵊州第80章 風往南吹第13章 七寸吐信第20章 拉攏第111章 異動第4章 少女情懷第59章 婚事與政治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67章 洪澤舊事第64章 贈人利刃第80章 鐵橋營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75章 攻寨第145章 壽州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5章 挖牆腳第41章 軍需第32章 定計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4章 鶴灘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21章 敵戰奇謀第63章 炮擊第90章 勸進(二)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61章 赴宴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45章 叛將降兵第65章 大堤築成第74章 淮東軍制第71章 袁州條件第88章 不堪一擊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120章 主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