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渡口大潰

bookmark

陳芝虎初時決意率精銳渡河追擊河中軍,部將皆稱其險,極力勸阻。畢竟河中軍還有三萬餘兵馬,而陳芝虎率三千精銳先渡河追擊,滎陽、大梁等地都沒有強兵相助,而濟南的葉濟多鏑、濟寧的袁立山又相距太遠。陳芝虎只是以不屑一顧的態度與麾下諸將敞懷而笑:“樑成翼率河中而逃,如喪家之犬,其兵馬銳氣盡失。再者十數萬軍民南撤,悉無準備,又無章法,怎麼可能說撤就撤得走的?其勢必然混亂無比,有三千精銳打其要害,足以趁亂潰之。”

晌後,燕雀嶺的戰局發展就完全印證了陳芝虎在戰前的預言。

此時河中軍一心南逃,殿後的兵馬雖說都是河中軍裡的精銳,但是打順風仗可以,稍受挫,士氣就會急劇滑落。樑成翼即使能有兵力上的優勢,也沒有敢與陳芝虎決一生死的決心跟魄力。

有淺溪出坳谷,河中軍圍過來時,以淺溪爲界,分爲左右兩部。

過了午中,盧雄、冷子霖先後將兵出擊,加上南面樹林裡的伏兵,先在河中軍左翼打潰。從山丘疏林到河灘之上,殺得河中軍血流成河。血流成河,將溪水染得赤紅,陳芝虎所部卻不停歇,繼而涉水過淺溪,攻打河中軍的右翼。

隨陳芝虎渡河南追的這支兵馬,雖說才三千餘人,卻是隨陳芝虎前徵北戰多年的勁旅虎賁。營將之下的都頭,都敢獨自率百十人殺敵陣裡衝殺,絲毫沒有以寡擊衆的自覺。這支從血海里廝殺出來的虎狼之師,當初就跟淮東爭天下第一強軍的名頭,絕非河中軍所謂的“精銳”所能相比。

樑成翼得知這支追兵是陳芝虎親率,心頭就有些發忤。再者河中軍當前的形勢如何,他心裡也清楚,倉促南逃、士氣難振,沒有打硬仗的決心跟準備,給陳芝虎所部兩次反擊,陣腳就搖搖欲墜,難以抵擋。

待左翼給敵兵打潰之後,樑成翼見敗勢難改,便將右翼的一千多騎兵撤出戰場,往南面的山林逃去。

樑成翼他們畢竟先一步撤到汝陽,對地形稍熟,從兩座矮山間的一道寬不過一二百步、長兩裡許的淺峽谷間穿過,即馳上一座山樑。

勒着馬,樑成翼氣喘吁吁,回看坳谷前的戰場,潰兵到處都是,給敵兵打得沒有還手之力。心想自己昨夜還想將這支追兵吃下去,看到眼前的結果,樑成翼都想嚎哭一場。但他曉得,要是不能在鴆山口封堵陳芝虎,叫陳芝虎越過鴆山,直接攻擊渡口,那裡軍民混雜,必然是一出痛徹心扉的大悲劇。

樑岱廝隨後殺出來,在數十騎的簇擁下,趕來樑成翼匯合。

“怎麼辦?”樑岱問道,“先將兵馬撤回鴆山營壘去,收攏潰兵,還能依仗營壘將陳芝虎這廝堵在山北,再叫方克山、巨濤率兵馬匯合過來。眼前只是陳芝虎所率的一支輕兵,雖說出乎我們所料,但其部主力還淹留在黃河北岸不會是假……”

樑岱也畏與陳芝虎硬仗,這時候沒有硬打的資本,但他也沒有嚇得失魂落魄,還能理智的分析眼前的形勢。

隨陳芝虎追來的三千兵馬,是很強,他們雙倍兵力都給打得丟盔棄甲。但在樑岱看來,陳芝虎三千虎賁再強也有限度,河中軍在南面的渡口附近還能調近兩萬兵馬到鴆山這邊來。陳芝虎所部能以一敵二,難道還能以一敵五、敵十不成?

樑成翼先派親信快馬往南奔走,調兵來援鴆山,他打算與樑岱先去鴆山口的營壘,不管怎麼說,都不能放陳芝虎長驅直入、直襲渡口。

就在這裡,坳谷外的戰場就發生變化,敵兵不往淺溪口聚攏,不再理會河中軍的潰兵,先聚攏起來的騎兵,繞過淺溪外的疏林,也不往這邊緊追來,而直接奔鴆山口而去。

河中軍左翼已潰,戰場上寡衆形勢已改,陳芝虎率步騎各居一半的三千輕兵贏得輕鬆,傷亡很少,單論騎兵人數,也在樑成翼身邊的騎兵之上。

陳芝虎放棄在野地的死纏爛打,也放棄漫山遍野的潰兵不去追殺,而聚攏兵馬要去直搗要害,叫樑成翼臉色大變。怕鴆山營壘給陳芝虎先行奪去,樑成翼驅馬下山,要搶在陳芝虎所部騎兵之前,率部先撤進鴆山口的營壘,加強防守。

陳芝虎沉着冷靜的騎在馬背,看着不遠處山樑上的攢動人頭,這時樑成翼的身份也已經暴露出來,不過樑成翼身邊始終有精銳扈騎護衛,想斬首以亂河中軍也難以湊效。但看到樑成翼馳馬離開山樑,率部倉惶往南面的簡陋營壘逃去,陳芝虎冷冷一笑,與身邊冷子霖說道:“眼下只要保持住這種猛衝猛打的氣勢,河中軍將徹底沒有挽回士氣的機會。不要管樑成翼往哪裡逃,我們直接繞過鴆山、進攻渡口,將那裡混亂的數萬軍民打潰,此戰勝負即分!那些給拉在後面的敵兵,就交給滎陽、大梁趕來的兵馬收拾……”

********************

樑成翼疾退鴆山營壘,尾巴給追擊來的陳芝虎部咬了一口,損失百餘騎,纔將營柵閉合,用弓弩將陳芝虎部逼退。

鴆山口有谷地有七八里,營地依谷地中間的石山而立,一座簡陋營壘自然不能將谷口填滿。樑成翼雖是大魚,但南面有援軍過來,陳芝虎則放棄營壘不打,而繞過營壘,穿鴆山口直接往南進擊,絲毫不擔心有給河中軍合圍的可能。

到這時,樑成翼再想應變,已然不及。

汝陽殘城在鴆山南麓,但不在從鴆山口到北汝河渡口的通道。

在北岸的渡口周圍,約有十萬軍民混雜一處,車馬混亂作一團,沿河岸擁擠,等着渡口,毫無章法可言。這也是樑成翼南撤太過倉促、沒有太多準備的直接後果。要是樑成翼在河中與南陽之間的幾條大河上事先派輜兵架設浮橋,哪可能給北汝河擋住三天才渡過去不到四分之一的人馬?

雖說得樑成翼命令,有數千兵馬緊急分出來往北攔截,但驚惶失措之時,兵馬分散抽出,既不能集中使用,更無法在鴆山與大盂山之間的空闊地帶建立有效的防陣,三批人馬都給陳芝虎所部輕易的殺透。

到這時,在北汝河北岸的河中軍潰敗,已經成爲定局,無法遏止了。

整個午後,在鴆山與大盂山之間的曠原上,給殺潰的亂兵漫山遍野,渡口的流民、軍眷在慌亂中,要麼四散逃逸,要麼爭搶渡船,要麼不顧家小老幼,爭先洇渡北汝河,欲逃過此劫。

當無數人同時跳入河中,便是水性再好,也會給其他拉扯住、裹抱着一起沉入水底。

一時間伏屍遍野,無數軍民溺亡湍流之中;便是有半數渡船沒有傾覆,看到陳芝虎率部守住渡口,也不敢再到北岸來接人過河。

在日落之時,從滎陽方向又有兩千多敵兵追來。樑成翼、樑岱無膽去從陳芝虎手裡奪回渡口,也無暇顧及鴆山與大盂山之間混亂一團、四處潰逃的軍民,率部沿鴆山北麓往東逃。

夜裡經鴆山東北麓,在一處數十丈深的山溝裡,與滎陽過來的敵軍一部獄然相遇,似乎四面八方都有人喊:“活捉樑成翼,活捉樑成翼!”夜裡也不辨認不清敵兵到底有多少,樑成翼與樑岱分部突圍,樑成翼親率兩百名扈騎將敵兵殺退一批,一直到黎明時,纔到鴆山東南的北汝河北岸,與從內埠逃出來的部將方克山所部匯合。

與方克山匯合,樑成翼檢點殘部,身邊只剩不到三千人。

樑成翼也不敢滯留,更不敢往西收攏潰兵,明知汝陽殘城裡還有一支整編兵馬未給打散,樑成翼也只是派人過去命令他們往東突破。

怕陳芝虎率部追來,樑成翼又連夜沿北汝河北岸往東南走,尋找機會渡河。

如今在北岸的輜重盡失,也不再去顧及流民跟給敵兵衝散的眷屬,僅三千殘兵要渡河還是簡單。逃到郟縣東南的長橋埠,上游的渡船趕來,樑成翼率三千殘部花了半天多時間渡過北汝河去。

幸有北汝河相阻,陳芝虎所部一時間也無法渡河追擊,已渡到南岸的軍民暫時不虞受到攻擊,梁氏宗族以及官吏將領的家小都是最先渡河的人羣,逃過一劫。

渡過沙河之後,到魯山南境,距南陽已不到五十里地,樑成翼纔敢在沙河南岸稍停下來再次收攏殘部。

從沙河到南陽方城北面的舞陽,再沒有大的河流阻隔,逃起來也方便快捷。再者,沙河水勢也大,渡到南岸,也就不怕陳芝虎能迅速渡河來追殺,才叫已成驚弓之鳥的樑成翼稍稍心安。

收攏殘部,連上隨其樑燕順先行渡過北汝河的兵馬,南逃到魯山境內的河中軍剩不下七千人。樑岱也順利渡過北汝河逃來匯合,但隨他南逃的兵馬不足七百人。

畢竟陳芝虎先行插入的兵馬才三千人,雖說足夠精銳,但打潰河中軍之後,纔沒有足夠的兵力分散開來去追殺潰兵以及河中軍大將,叫樑成翼、樑岱、方克山等河中軍諸將都順利脫身。

望着滔滔的沙河水,樑成翼欲哭無淚。

陳芝虎率部追來時,樑成翼在北汝河北岸有總數達兩萬八千的兵力,竟然如此輕易的就給陳芝虎三千追兵殺得支離破碎、潰不成軍。這兩萬八千兵馬,最後竟不到五千人能夠逃出來,更不要說從河中府隨軍攜帶的大量輜重、物資都給陳芝虎奪去。至於隨軍南下的十數萬流民,大多人自然更是給封鎖在北汝河北岸汝陽境內,不能再南下南陽。

元錦生趕來沙河跟樑成翼匯合,看到這種情形,實在也是無語。他與樑成衝本指望樑成翼率河中兵撤到南陽後,能夠加強南陽北面的防禦,誰曾想到河中軍就這樣給陳芝虎半道追截、殺得大潰?

第44章 人口隱憂第133章 耐心第102章 西行第75章 攻寨第84章 牽鼻子第54章 庵堂驚情第29章 補充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6章 息議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8章 備戰(一)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15章 圍殺第94章 圍困南陽第15章 財大氣粗第14章 東海形勢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51章 窮寇不追第15章 做賊心虛第32章 水煮田雞第70章 覆滅第1章 兒女情長第46章 控田第35章 顧氏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38章 縱虎歸山第64章 軍功賞爵第45章 水上奇兵第42章 山頂對策第16章 聯兵助伐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24章 禁絕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11章 降將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59章 負荊請罪第76章 嵊泗諸島第33章 進城殺馬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53章 約期良辰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7章 曬鹽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39章 特使駕臨第34章 河口秘情第136章 大私第13章 殘破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30章 援兵渡海第9章 計當緩行第30章 堵口第36章 舊瓶新酒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16章 誰能知心第45章 功高震主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9章 各懷心思第147章 崇國公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33章 迷離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52章 列裝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1章 捍海堤第145章 惡奴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4章 海塘問策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55章 閨房秘語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08章 交易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42章 斷後第21章 國務第38章 臣子忠心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58章 欲拒還迎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18章 喝斥第14章 立場第74章 淮東軍制第72章 海上接戰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81章 兵分兩路第69章 江門島第83章 引蛇出洞第62章 反擊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28章 廢除匠戶
第44章 人口隱憂第133章 耐心第102章 西行第75章 攻寨第84章 牽鼻子第54章 庵堂驚情第29章 補充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6章 息議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8章 備戰(一)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15章 圍殺第94章 圍困南陽第15章 財大氣粗第14章 東海形勢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51章 窮寇不追第15章 做賊心虛第32章 水煮田雞第70章 覆滅第1章 兒女情長第46章 控田第35章 顧氏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38章 縱虎歸山第64章 軍功賞爵第45章 水上奇兵第42章 山頂對策第16章 聯兵助伐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24章 禁絕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11章 降將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59章 負荊請罪第76章 嵊泗諸島第33章 進城殺馬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53章 約期良辰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7章 曬鹽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39章 特使駕臨第34章 河口秘情第136章 大私第13章 殘破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30章 援兵渡海第9章 計當緩行第30章 堵口第36章 舊瓶新酒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16章 誰能知心第45章 功高震主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9章 各懷心思第147章 崇國公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33章 迷離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52章 列裝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1章 捍海堤第145章 惡奴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4章 海塘問策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55章 閨房秘語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08章 交易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42章 斷後第21章 國務第38章 臣子忠心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58章 欲拒還迎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18章 喝斥第14章 立場第74章 淮東軍制第72章 海上接戰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81章 兵分兩路第69章 江門島第83章 引蛇出洞第62章 反擊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28章 廢除匠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