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雲帆尋蹤覓影 梨花塢背山臨水

一九七三年一月四號,上午八點左右,兩輛吉普車駛離縣公安局大門,沿着縣城狹窄不平的東西道路朝東進發,前往“12。27”縱火案的發生地——王營公社文俊大隊楊柳村的梨花塢。

第一輛汽車裡面坐着五個人,駕駛員是李子榮,王萍坐在副駕駛的位子上,車後座上是李雲帆陳皓和卞一鳴。第二輛汽車上坐着李衛國、劉建亮、張謀和聶振華。同志們穿的全是便服。

王營公社是山城縣最東邊的一個行政區,這裡地處丘陵,其地形地貌不同於北部山區,北部山區是龍王山山脈,高大而綿長,這裡山的海拔最高不會超過200米,其佈局和走向沒有什麼規律,村民的建築大多依山坳而建,那些村莊的名字也能反映出山形地貌的特點,你聽聽:劉家窪,柳家口,松樹溝……,這裡的山坳比較多,梨花塢就坐落在一個山坳裡面。

特殊的地形地貌決定了這裡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汽車走了了一個多小時,不得不在一個山坳前停了下來,前面已經沒有讓汽車走的路了。

在李雲帆的印象中,這個山坳叫劉家窪,十年了,這裡沒有什麼變化,路還是那條路。劉家窪在梨花塢的東南方向,距離梨花塢有三裡地,站在劉家窪的村口就能看見梨花塢塢口那一株高大古老的榕樹,樹梢上有一個偌大的喜鵲窩,樹沒有翡翠村村口那棵古榕樹大,但鵲巢卻非常大。

“李子榮,你帶張謀和聶振華到劉家窪去一下,把胡隊長請到章國森家來,小心一點,村子裡面有狗。”

“旺——旺——旺旺……”

李雲帆的話音還沒有落地,一條黑白相間的大花狗就開始吊嗓子了。並且貼着籬笆衝了過來,它大概是對停在村口的這兩輛吉普車有些意見。

李子榮從籬笆上抽出一根樹棍,迎了上去,張謀和聶振華跟在後面,那條大花狗且戰且退。

李雲帆一行朝梨花塢而來。

“李隊長,梨花塢是不是有很多梨樹啊?”卞一鳴問。

“十年前,我們到這裡來勘察現場、走訪羣衆的時候,我沒有看見一棵梨樹,過去可能有吧!”

不一會,梨花塢就呈現在同志們的眼前。這時候,從山腰上——大榕樹東邊的山路上走過來一個人,他推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自行車的龍頭上掛着一把鋸子,後車座上有一個木盒子,很顯然,他是一個木匠。他的相貌比較特別,臉上比一般農村人白淨,右顴骨上有一塊疤痕。大小看不真切,因爲他正低頭讓路。

因爲路比較窄,木匠就站在路邊讓李雲帆他們先過,李雲帆他們謙讓了一回,見木匠沒有動彈,就先行一步。等同志們走過去以後,木匠登上自行車朝劉家窪方向騎去,自行車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和大榕樹東邊那條林中小路相對應的是通向梨花塢的路——在大榕樹的西邊,在兩條路之間的是一條山脊。山脊上遍佈荊棘和灌木。

在路的西邊是一個矩形的大水塘,至少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卞一鳴從路上撿起一塊比較大的石頭,朝水塘中央扔去,石頭沒有發出多大的聲響就被大水塘吞到肚子裡面去了。

剛走幾步,就聽到了狗的叫聲,聲音由遠而近,不一會,就看到一隻全身灰『色』的狗從柴堆跟前竄了出來,一眨眼的功夫,柴堆的後面又竄出兩條狗來。但它們沒有勇往直前,而是背靠柴堆做示威狀。

第六家就是章國森的家,處於梨花塢的正中位置,高大的院門裡面走出一個老者,嘴裡面含着一根四十公分左右長的煙桿,煙桿上面掛着一個小布袋。

“別叫了!你給我呆一邊去!”一位老大爺對着三條狗吼了一嗓子。

大灰狗很聽話地趴在了柴堆下。另外兩條狗悻悻地走開了

“請問老人家,這裡是章國森的家嗎?”王萍上前一步。

“你們是……”

“大爺,我們是縣公安局的。”

“你們找我兒子,他犯了什麼事情了?”

“大爺,您不要緊張,我們是爲十年前那起縱火案來的。”

“十年前那起案子?時間隔了這麼久……”

“我們想和您的兒子章國森談一談。這位是我們公安局的李副局長。”王萍道。

“縣公安局的李副局長?”

“老大爺,您還能認識我嗎?”

老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李雲帆:“你是……”

“我是李雲帆啊!十年前,我接手過您家的案子。”

“我想起來了,來,請進。這麼長時間了,你們還記掛這個案子啊!。當時,你們不是說火是娃兒自己惹出來的嗎?”

堂屋的門被推開了,從裡面走出一個老『奶』『奶』,頭髮已經花白。

“是啊!當時,我們沒有找到任何疑點,沒法定論,所以就不了了之了,但我們內部還是有保留意見的。老人家,章國森呢?”

“你們先坐一會,我去喊他,國森在柳家口爲他老表籌辦婚事,老太婆,你給公安局的同志沏茶。我到柳家口去把國森喊回來。”

“老人家,大概要等多長時間?”

“兩袋旱菸的工夫。”

“您去,我們先在附近走走,等你們回來。”

李雲帆他們和老人一同走出院門。

“老人家,到後山,從哪邊可以上去?”

“東邊路口有一條路可以上山——就在大榕樹下,西頭也有一條路,就在成家大院的西邊。”老人家先朝南指了指,又朝西指了指。

老人朝南。

李雲帆他們向西。

張大嬸坐在門口捻線,左手抓着一團棉花,右手拿着一個轉陀,所謂轉陀,就是一根筷子,下面綴着一個圓形木頭,線繞在筷子上面。老人一邊捻線,一邊目送着李雲帆他們從眼前閃過。

在成家的院牆西邊,果然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通到後山,路在山脊處開了一個的口子,站在山口,朝北看去,山腳下有一個比較大的水塘,這個水塘應該就是章國林所說的荷花塘,在水塘的東南方向有一大片竹林,在竹林深處一個院落,院牆是用籬笆圍起來的。

“李隊長,那裡有一戶人家。”劉建亮道。

“這戶人家姓陶,就是材料裡面提到的陶篾匠家。”

在荷花塘的北邊兩里路的地方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獨木橋。橋的北邊是一個比較大的集鎮。那裡就是章國森所說的“街上”,就是王營公社所在地,叫“文登鎮”。

沿着山脊向東,這裡樹多林密,灌木叢生,透過枝繁葉茂的松樹林鳥瞰梨花塢,只能看到一些房舍的大致輪廓。十戶人家的房子成一字排列。在中國,尤其是中國農村,蓋房子是有講究的,所有人家的房子的前牆和前檐,都必須在一條直線上,後來蓋房子的人家,前面不能超過這條直線,屋脊也不能超過鄰人家的屋脊的高度,這完全符合中國人的中庸之道,當然,如果你願意讓牆檐和直線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屋脊低於鄰人家屋脊的高度,你謙讓客氣一點,這是沒有人反對的,但按照國人爭強好勝,不甘示弱的傳統心理,這種人家是沒有的,你想啊!連房子都落在鄰人家的後面,還有什麼能趕得上別人呢?房子要世世代代住下去,在房子這個起點上就輸給了別人,那以後不是步步不如人,代代不如人嗎,所以在大面子上要要過得去,至於屋子裡面和屋子後面的情況,就不是能力所能考慮到的了,每一戶人家,不管有錢沒錢,至少在心理上有一個不甘示弱的平衡點,所以在直線這個問題上是不會有絲毫謙讓的,至於屋脊的高度和院落的大小,就要根據各家的經濟實力來看了,在梨花塢,張家的房屋的高度,院落的大小和章成兩家相比,要矮許多,要小許多,章家在東,成家居西,張家居中,每一家的屋後都有一個後院,每一個院落之間都有土牆,或者籬笆。張家房子低矮,院落寒酸;成家房子雖然高大,但磚瓦殘破,庭院雖然寬敞,但牆垣塌陷;章家房子脊挺檐飛,庭院牆高垣直。

李雲帆在十年前曾經勘察過火災的現場,章國森家堂屋和東西廂房裡面之間是用木板隔起來的,雖然經過火災的洗禮,但屋內的陳設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比擬的,不說其它,單說那個銅腳爐就不是一個平常之物。

山脊就像一個圓弧,其實,整個山巒是由若干個圓弧構成的,梨花塢只不過這若干個圓弧中的一個,在梨花塢的東邊,還有一個山坳,不過,這個山坳看上去比較小,裡面只住着兩戶人家,沒有院落。只有低矮的瓦舍,掩映在幾棵慄樹的陰影之下。山腳下,橫七豎八地躺着一些斷牆殘垣。兩戶人家坐落在山腰上,和章家的庭院隔着一道山脊,一個在山脊的西邊,一個在山脊的東邊,李雲帆他們由西向東,由西北而東南,走完梨花塢這個圓弧的時候,人已經站在了那棵古榕樹下了。就是他們和木匠相遇的地方。

打南邊走來了四個人,他們就是李子榮、張謀和聶振華,後面還有一個老者,帶着一頂深灰『色』舊棉帽,身上裹着一件舊棉襖,腰上繫着一條軍用皮帶,兩隻手抄在袖筒裡,弓着腰。年齡在七十歲左右,鬍子全白了。

“胡隊長,您好啊!”

“這位是……”

“胡隊長,您不認識我了?我是縣公安局的李雲帆啊!”

“原來是李同志啊!我認出來了,我剛纔已經聽這兩位同志說了,你們是爲十年前的那個案子來的。有什麼要問的,你們就問吧!”

“走,我們到章國森家坐下來談。”

“不用到他家去了,我們到三叔公家借個地方說話,你們看,就在那。”胡隊長朝大榕樹的東邊指了指。

距離大榕樹十幾步的地方有一間低矮的茅草屋,因爲竹林擋住了大半個茅屋,所以不大起眼。

“三叔公是什麼人,方便嗎?”

“三叔公無兒無女,是一個五保戶,我過去當隊長的時候,經常照顧他。”

“張謀,你站在這裡等章國森。”

“用不着,我讓三叔公在外面等。”胡隊長道。

李雲帆他們跟在胡隊長的後面穿過竹林,來到茅草屋跟前,門口坐着一個弓腰駝背的、滿頭白髮的耄耋老人,正在編竹籃子。他上身穿一件補丁摞補丁的棉襖,衣角上滿是油漬。下身穿一件嶄新的大腰棉褲。腳上穿一雙剛編好的『毛』窩子。

“三叔公,忙着啦!”

“鬍子,來,快坐。”三叔公站起身,準備進屋端凳子。

“三叔公,剛穿的新棉褲了嗎!”

“是啊!是臘梅給做的,腳上這雙『毛』窩子也是她剛編好的。”

“老太婆正在給你做棉襖,說好了,今天晚上就送過來。”

“我一個老頭子,穿什麼都成,老讓你們惦記着。”

“給你做,你就穿,跟他們甭客氣。”

“鬍子,有啥事嗎?”老人的不但耳朵好使,眼睛也好使。

“這幾位是縣上來的同志,借你屋子說會話,您到路口看國森有沒有回來。來了就招呼一聲。”

三叔公一手端着小板凳,一手提着竹籃子,在路邊坐了下來。

胡隊長低頭走進茅屋,搬了一條長板凳和幾個竹椅子走了出來。

調查工作就在三叔公的茅草屋前面開始了。

“胡隊長,請您回憶一下,您當時衝進堂屋的時候,當你『摸』到小孩的時候,他的姿勢是什麼樣的?”

“姿勢?”胡隊長略加思索後,道,“是仰面朝上。”

“您能肯定嗎?”

“能肯定。我在地上『摸』,當時,屋子裡面全是煙,什麼都看不見,我最先『摸』到的就是孩子的臉。”

這個答案,對李雲帆來講,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李雲帆對火災發生之時,小孩子在屋子裡面,在濃煙瀰漫,火舌『亂』吐的情境中的姿勢和狀態,做了很多種推斷和猜想,並且把這些推斷和猜想寫在了筆記本上。現在終於在胡隊長這兒找到了答案。

“您再仔細想一想,小孩子的頭是朝什麼方向的呢?”

“頭朝什麼方向?當時伸手不見五指,搞不清方向,當時,我都不知道門在哪裡,門還是我循着外面人的聲音,用手『摸』到的呢。”

胡隊長說得是實情。當時的情況十分緊急,現場環境非常糟糕,在案發當時,他也許能想起來,時間又隔了這麼久,想讓當事人把當時情形還願出來,確實有點勉爲其難。

正說着,就聽見三叔公喊了一聲:“來了!”聲音壓得比較低。

“李同志,你們去吧!我和三叔公說會話,有什麼用得着的地方,就到劉家窪去找我。”

李雲帆他們走到三叔公跟前的時候,就看到從西邊過來一個騎車人。大概是路不好走,自行車行進的很慢。

“章營長來了。”三叔公一邊挪步,一邊指着西邊道。

等李雲帆回過身來說“謝謝您啊!三叔公。”的時候,三叔公已經穿過了小竹林。

章國森從自行車上跳下來,右手抓着車把,左手握住了李雲帆的手:“沒有想到你們還惦記着這件事。走,到家裡去談。”

幾個人跟在章國森的後面走進了章家的院門。

十年前,李雲帆到章國森家勘察現場的時候,章家只有三間正房,外加一間廚房,現在是三間正房,東邊兩間側房,西邊一間廚房。

堂屋還是十年前的那個堂屋,所不同的是後面多了一個後門,在後牆偏西的地方,後門虛掩着,透過門縫,能看到後院裡的院牆和山上的松樹林。十年前這扇門是沒有的,要想到後院去,得走西山頭過去,那裡有一個兩米寬的通道,現在那裡砌了一個小披子,裡面堆放這一些雜物。

堂屋迎面靠牆的地方是一張條几,凡是比較講究的人家,堂屋裡面都會有一個條几,條几的前面是一張八仙桌,八仙桌兩邊是兩張太師椅。東西兩邊是木板牆,棗紅『色』,東隔牆下是一排靠背椅,和太師椅的顏『色』一樣,都是紅木的。東西廂房各有一扇木門,門外面是布簾子,布簾子掛在一個銅鉤子上,仰臉朝上,頭上是天花板,也是木質的,在外面,看不出章家有什麼特別之處,走進堂屋才感覺到非同一般。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東邊那張太師椅前面的腳凳,上面放着一個腳爐,就是十年前的那個腳爐,如今仍然光亮如常,爐子裡面還有火。八仙桌上還有一個手爐,這個手爐是章國森的母親剛纔放在那裡的。

同志們剛坐下來,老太太的茶就端進來了,老人把茶杯一一放到客人的面前之後,拿着茶盤和手爐出去了。

“你們是不是發現了什麼疑點?”章國森道。

李雲帆道:“這倒沒有,不過,這個案子,你看一下這份資料。”

李雲帆遞給章國森的是那份關於“12。27”縱火案的結論和意見書。章國森所看到的是一個“無”和一個大問號。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十年,時間太久了。”

“疑點雖然沒有,但疑問還是有的。”

“有什麼疑問?”

“十年前,孩子他爺爺『奶』『奶』出去走親戚,還有孩子的母親回孃家,除了家裡人,還有誰知道這件事情呢?”

“都知道,我們這個大隊,大部分的村莊都走前面這條路,出去走親戚,上街辦點事,要路過好幾個村子。”

“山後不是有一條路嗎?”

“山後那條路是娃兒們上學走的,而且是一座獨木橋,挑擔子,騎車子和上了年紀的人一般不走那裡。”

“這個腳爐還是原來那個腳爐嗎?”

“是。”

“孩子當時剛滿兩歲,他平時打開過這個腳爐嗎?”

“打開過。不過,我們平時不讓他碰腳爐。”

“腳爐從腳凳上掉到地上,蓋子會自己打開嗎?”

“不知道,沒有掉下來過。”

“我們可以試一下嗎?”

“可以。”

“請你把腳爐裡面的木炭和火暫時放到別的器皿裡面去,好嗎?”

“你們等一下,我去拿一個鉢子來。”

正說着,章國森的父親氣喘吁吁地走進了院子。

“爹,你拿一個鉢子來。”

“拿鉢子作甚?”

“公安同志要用。”

老人走進廚房,不一會,捧着一個鉢子走了進來。

章國森接過+*小說 *wwW.*class12/鉢子,放在地上,打開爐蓋,爐蓋上面有兩個把手,章國森用手轉了一下爐蓋,向上一提,爐蓋就拿下來了。爐體上也有兩個對稱的手柄,章國森抓住手柄,將腳爐裡面的炭火慢慢地倒進了鉢子裡面。上面是炭火,下面是炭灰,章國森從腳凳下面拿出一把鏟子,將腳爐底部的灰燼鏟了幾下,倒到鉢子裡面。

章國森蓋上爐蓋,把腳爐放在腳凳上:“李同志,你來吧!”

李雲帆用手撥了一下腳爐,腳爐“咣噹”一聲,掉到地上,爐蓋和爐體分開了。這個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又連試了三次,都分開了。

李雲帆又派王萍把章家的鄰居張大嬸請過來。

用不着請了,張大娘此時正站在自家的院門口捻線呢。

李雲帆等老人坐定之後道:“老人家,章家發生火災的時候,您有沒有聽到小孩子的哭聲呢?”

“沒有聽到,你想啊!我要是能聽到小孩子的哭聲,那孩子還能被……”

“您也沒有聽到狗的叫聲嗎?”

“沒有。”

“您這麼大年紀,耳朵還這麼好使。”通過幾段對話,李雲帆已經知道老人的聽力很好,但他還想再證實一下。 www• тт κan• C〇

“就剩下耳朵好使了。”

第10章 黎明時陳皓來電 尤大寬出走地府第69章 古月明精神崩潰 兇殺案和盤托出第60章 尤老爺抱孫心切 聞小翠去向不明第85章 時間緊開拔在即 情急中行動提前第6章 無名屍何方神聖 陽世間難覓其蹤第11章 李雲帆改變主意 刑偵隊再訪成家第53章 花老太且戰且退 李雲帆一招制勝第39章 張望弟爛布補褲 縱火案端倪似現第39章 張望弟爛布補褲 縱火案端倪似現第12章 李雲帆深度挖掘 趙仁舉搜腸刮肚第52章 老人家有話要說 華其寶和盤托出第23章 請先生查看風水 蹊蹺事緣於天窗第18章 李雲帆二進榮家 榮光宗臥病在牀第68章 渡船上月明束手 龍王廟惡魔就擒第48章 刑偵隊再進尤家 古月明呆若木雞第39章 分析會適時召開 暢所言各抒己見第51章 刑偵隊連夜審問 古月明愛子心切第10章 麻秀英隨口一句 李彩環似有疑點第11章 村公所安營紮寨 李雲帆熟悉環境第33章 冷雨中揮手送別 榕樹下並分兩路第62章 李大爺想起一事 李娟娟路遇一人第29章 尤家院與衆不同 卞一鳴頗感意外第19章 秦家塘嗩吶聲聲 西高馬夜色沉沉第17章 二侉子云天霧地 劉翠翠道出實情第32章 李雲帆抽絲剝繭 古月明心存僥倖第86章 舒會長突然出現 章國森大開殺戒第17章 刑偵隊小柳尋蹤 海隊長前面帶路第9章 同志們暫無睡意 卞一鳴靜聽犬吠第11章 李雲帆改變主意 刑偵隊再訪成家第61章 李大娘回憶往事 佛門中似有敗類第22章 滕大娘臉色驟變 冥冥中似有不爽第6章 無名屍何方神聖 陽世間難覓其蹤第41章 馬小荷說出實情 一失手千古遺恨第32章 陳老師彙報案情 劉局長深思熟慮第30章 古月明巧舌如簧 坐漁船面不改色第6章 無名屍何方神聖 陽世間難覓其蹤第83章 章國森和盤托出 舒老爺引狼入室第17章 二侉子云天霧地 劉翠翠道出實情第78章 大鯉魚終於咬鉤 溫淑花心火重燃第76章 找機會接近章家 章國森終於現身第23章 張大娘啓發誘導 李滿堂茅塞頓開第61章 顧大娘暗送消息 鍾木匠束手就擒第37章 雨夜中有人叫門 榮子傑發生意外第43章 葛二墩舊事重提 榮主任再現其身第47章 卞一鳴仔細斟酌 尤柄權所說不實第11章 趙仁舉大驚失色 黑風寨雲密霧濃第37章 秦老大走上前臺 李雲帆走訪阿福第3章 秦二貴離奇死亡 夫妻倆縣城報案第42章 吳二爹渡口等候 兇殺案終現物證第2章 棺木中疑問不斷 蹊蹺事令人震驚第29章 李雲帆連夜突審 唐小鳳矢口否認第26章 梅大娘有話要說 梅三爺執意留客第63章 刑偵隊過河進廟 李雲帆拜訪住持第36章 夏太太敘述舊事 兇殺案背景複雜第40章 黎明時陳皓凱旋 劉大夫發現問題第39章 柏寒燕記憶猶新 言談中牽出一人第31章 李雲帆步步深入 古月明小心爲營第91章 牀底下搜出寶貝 章老大面如死灰第45章 記工本開口說話 小鬼溝似有陰魂第25章 疑無路山重水複 又一村柳暗花無第18章 卞一鳴窮追不捨 古笑天知無不言第23章 李雲帆想起一人 六叔公指點迷津第50章 刑偵隊符咒在手 殺人魔原形終現第26章 刑偵隊再訪霍家 霍太太早有準備第54章 秦家塘熱鬧非常 害人精束手就擒第5章 三石村一無所獲 李雲帆兵分兩路第22章 滕大娘臉色驟變 冥冥中似有不爽第50章 尤大寬出走地府 滕三爺驚現棺中第31章 同志們分析案情 老領導遲遲未到第42章 楊青松餘興未了 向茂生意猶未盡第1章 秦家塘似有咒語 秦祥雲香火難續第84章 華排長馬前走卒 巧安排水仙失蹤第60章 陳老師深受啓發 毛窩子似有秘密第44章 馬小荷所言不實 尤柄權言似非虛第56章 顧大娘回憶往事 鍾木匠露出尾巴第8章 甘老蔫仔細端詳 畫中人似曾相識第30章 縱火案另有玄機 章國森僧俗難辨第20章 李雲帆趁熱打鐵 唐小鳳不亢不卑第16章 陳老師絞盡腦汁 卞一鳴另闢蹊徑第39章 柏寒燕記憶猶新 言談中牽出一人第55章 梅翠仙和盤托出 唐小鳳恍然大悟第16章 陳老師絞盡腦汁 卞一鳴另闢蹊徑第42章 秦得顯不同凡響 寫信人提前亮相第19章 陳老師打破砂鍋 章國森神秘莫測第40章 分析會氣氛熱烈 同志們心明眼亮第27章 村公所喜鵲登枝 二墩家草浮水缸第14章 柳家口燈火閃爍 楊青松歪打正着第24章 老公公話中有話 董阿香臨別贈言第34章 章國森左顧言它 卞一鳴主動迂迴第67章 小滿圓夢中驚醒 種子韜兇相畢露第23章 李雲帆想起一人 六叔公指點迷津第33章 冷雨中揮手送別 榕樹下並分兩路第67章 小滿圓夢中驚醒 種子韜兇相畢露第21章 張桂香說三道四 尤家院藏污納垢第21章 卞一鳴趕往縣城 陳老師一走樑岔第40章 尤柄權無言以對 馬小荷演技拙劣第68章 種子韜語出驚人 縱火案案中有案第10章 黎明時陳皓來電 尤大寬出走地府第40章 胥文才疑點多多 李雲帆撥雲驅霧第8章 靜下心條分縷析 細思量抽絲剝繭
第10章 黎明時陳皓來電 尤大寬出走地府第69章 古月明精神崩潰 兇殺案和盤托出第60章 尤老爺抱孫心切 聞小翠去向不明第85章 時間緊開拔在即 情急中行動提前第6章 無名屍何方神聖 陽世間難覓其蹤第11章 李雲帆改變主意 刑偵隊再訪成家第53章 花老太且戰且退 李雲帆一招制勝第39章 張望弟爛布補褲 縱火案端倪似現第39章 張望弟爛布補褲 縱火案端倪似現第12章 李雲帆深度挖掘 趙仁舉搜腸刮肚第52章 老人家有話要說 華其寶和盤托出第23章 請先生查看風水 蹊蹺事緣於天窗第18章 李雲帆二進榮家 榮光宗臥病在牀第68章 渡船上月明束手 龍王廟惡魔就擒第48章 刑偵隊再進尤家 古月明呆若木雞第39章 分析會適時召開 暢所言各抒己見第51章 刑偵隊連夜審問 古月明愛子心切第10章 麻秀英隨口一句 李彩環似有疑點第11章 村公所安營紮寨 李雲帆熟悉環境第33章 冷雨中揮手送別 榕樹下並分兩路第62章 李大爺想起一事 李娟娟路遇一人第29章 尤家院與衆不同 卞一鳴頗感意外第19章 秦家塘嗩吶聲聲 西高馬夜色沉沉第17章 二侉子云天霧地 劉翠翠道出實情第32章 李雲帆抽絲剝繭 古月明心存僥倖第86章 舒會長突然出現 章國森大開殺戒第17章 刑偵隊小柳尋蹤 海隊長前面帶路第9章 同志們暫無睡意 卞一鳴靜聽犬吠第11章 李雲帆改變主意 刑偵隊再訪成家第61章 李大娘回憶往事 佛門中似有敗類第22章 滕大娘臉色驟變 冥冥中似有不爽第6章 無名屍何方神聖 陽世間難覓其蹤第41章 馬小荷說出實情 一失手千古遺恨第32章 陳老師彙報案情 劉局長深思熟慮第30章 古月明巧舌如簧 坐漁船面不改色第6章 無名屍何方神聖 陽世間難覓其蹤第83章 章國森和盤托出 舒老爺引狼入室第17章 二侉子云天霧地 劉翠翠道出實情第78章 大鯉魚終於咬鉤 溫淑花心火重燃第76章 找機會接近章家 章國森終於現身第23章 張大娘啓發誘導 李滿堂茅塞頓開第61章 顧大娘暗送消息 鍾木匠束手就擒第37章 雨夜中有人叫門 榮子傑發生意外第43章 葛二墩舊事重提 榮主任再現其身第47章 卞一鳴仔細斟酌 尤柄權所說不實第11章 趙仁舉大驚失色 黑風寨雲密霧濃第37章 秦老大走上前臺 李雲帆走訪阿福第3章 秦二貴離奇死亡 夫妻倆縣城報案第42章 吳二爹渡口等候 兇殺案終現物證第2章 棺木中疑問不斷 蹊蹺事令人震驚第29章 李雲帆連夜突審 唐小鳳矢口否認第26章 梅大娘有話要說 梅三爺執意留客第63章 刑偵隊過河進廟 李雲帆拜訪住持第36章 夏太太敘述舊事 兇殺案背景複雜第40章 黎明時陳皓凱旋 劉大夫發現問題第39章 柏寒燕記憶猶新 言談中牽出一人第31章 李雲帆步步深入 古月明小心爲營第91章 牀底下搜出寶貝 章老大面如死灰第45章 記工本開口說話 小鬼溝似有陰魂第25章 疑無路山重水複 又一村柳暗花無第18章 卞一鳴窮追不捨 古笑天知無不言第23章 李雲帆想起一人 六叔公指點迷津第50章 刑偵隊符咒在手 殺人魔原形終現第26章 刑偵隊再訪霍家 霍太太早有準備第54章 秦家塘熱鬧非常 害人精束手就擒第5章 三石村一無所獲 李雲帆兵分兩路第22章 滕大娘臉色驟變 冥冥中似有不爽第50章 尤大寬出走地府 滕三爺驚現棺中第31章 同志們分析案情 老領導遲遲未到第42章 楊青松餘興未了 向茂生意猶未盡第1章 秦家塘似有咒語 秦祥雲香火難續第84章 華排長馬前走卒 巧安排水仙失蹤第60章 陳老師深受啓發 毛窩子似有秘密第44章 馬小荷所言不實 尤柄權言似非虛第56章 顧大娘回憶往事 鍾木匠露出尾巴第8章 甘老蔫仔細端詳 畫中人似曾相識第30章 縱火案另有玄機 章國森僧俗難辨第20章 李雲帆趁熱打鐵 唐小鳳不亢不卑第16章 陳老師絞盡腦汁 卞一鳴另闢蹊徑第39章 柏寒燕記憶猶新 言談中牽出一人第55章 梅翠仙和盤托出 唐小鳳恍然大悟第16章 陳老師絞盡腦汁 卞一鳴另闢蹊徑第42章 秦得顯不同凡響 寫信人提前亮相第19章 陳老師打破砂鍋 章國森神秘莫測第40章 分析會氣氛熱烈 同志們心明眼亮第27章 村公所喜鵲登枝 二墩家草浮水缸第14章 柳家口燈火閃爍 楊青松歪打正着第24章 老公公話中有話 董阿香臨別贈言第34章 章國森左顧言它 卞一鳴主動迂迴第67章 小滿圓夢中驚醒 種子韜兇相畢露第23章 李雲帆想起一人 六叔公指點迷津第33章 冷雨中揮手送別 榕樹下並分兩路第67章 小滿圓夢中驚醒 種子韜兇相畢露第21章 張桂香說三道四 尤家院藏污納垢第21章 卞一鳴趕往縣城 陳老師一走樑岔第40章 尤柄權無言以對 馬小荷演技拙劣第68章 種子韜語出驚人 縱火案案中有案第10章 黎明時陳皓來電 尤大寬出走地府第40章 胥文才疑點多多 李雲帆撥雲驅霧第8章 靜下心條分縷析 細思量抽絲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