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徐晃作爲曹軍先鋒,快馬加鞭,想要衝向汝南博得頭功,以解前日兩次敗於趙雲之恨,而急躁之下的徐晃和身後的張遼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在越過穎水支流遭遇到關羽部隊的伏擊,不僅兵力損失極大,連徐晃本人都被關羽生擒。當張遼得知徐晃被擒的消息之後,便着手準備,在確認了相關信息之後,張遼最終確定了營救徐晃的方案。
張遼的確足夠穩重,不然他也不會在徐晃被擒之後,派出親兵重新打探消息,得到消息之後更是慎重地分析利弊,才最終確定了行動的方案。張遼也的確是很有謀略的,在確認了親兵傳回的消息之後,張遼不僅指定了營救徐晃的方案,同時還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之後的行動方案,若是按照張遼所計劃的那般,真可謂是一石三鳥,如此以來不僅爲攻打汝南創造了有利條件,更是給徐晃爭取到了戴罪立功的機會,可以說張遼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指定出這樣的計劃,已經是難能可貴了,相比於有些莽撞的徐晃來說,張遼的確要強了很多。
而現實的情況真的和張遼計劃的一樣嗎?卻也並非如此,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是接近神一般的人物,不論是戰略的部署還是行動的規劃,甚至是未卜先知的能力都是張遼無法相比的,而這一次也不例外,從設置伏兵擒獲徐晃,到露出破綻引誘張遼,都是諸葛亮事前佈置好的,而這一切都需要關羽一步一步的執行下去就可以。張遼手下的能力雖然很強,所得到的那些消息,確都是事實,只不過這些事實,都是關羽按照諸葛亮事前的要求,演給張遼看的,其根本目的自然是擒住張遼,只不過當時諸葛亮在策劃整個行動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一次的對手是張遼而已。
張遼早在呂布手下的時候,便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而後在曹操手下也是戰功不少,此時已經算是名將了,而與張遼相比,諸葛亮的名氣其實並沒有那麼大,雖然諸葛亮在加入劉備陣營之前,在南陽、荊襄等地已經有了一些名聲,但依然無法和張遼相比,而諸葛亮是營救漢獻帝之後才加入的劉備陣營的,在加入劉備陣營之後也沒有太多傲人的戰績,所以曹操軍團的人對於諸葛亮這個人並不是十分了解,曹操對於諸葛亮的認知如果和吳晨一般,也絕不對會這種當,只不過這個世界是沒有如果的。
此時的狀況和《三國演義》中很是不同,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而劉備之所以能夠得到諸葛亮的幫助,一方面是得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指點,另一方面是徐庶在離開劉備時的着重推薦,雖然諸葛亮有着很強的能力,但除了在荊襄文人間有些名聲之外,並沒有任何顯赫之處,不然諸葛亮也不至於一直“待嫁隆中”。而曹操知道諸葛亮更是在火燒博望坡之後的事情了,還是詢問徐庶之後才知道諸葛亮的才能,而吳晨拜訪諸葛亮在前,幫助劉備營救漢獻帝在後,可以說這個過程中諸葛亮的貢獻並不算大,自然也無法獲得什麼太大的名氣,甚至於曹操知道荊襄的吳晨,卻不知道諸葛亮這號厲害人物。
曹操的確是善於用兵,而張遼也是文武兼備的名將,並非是他們對於戰局的掌控能力不足,而是從一開始交手時,就陷入到了諸葛亮佈置的陷阱之中,從曹操的先頭部隊到達穎水時,這一場針對曹軍的行動就已經開始了,而這一切都要仰賴與吳晨構建的消息網絡,正是消息網絡提供了充分且準確的消息,才能確保這場戰爭在開始階段的勝利。
張遼在手下親兵之中挑選了精壯的百人,又從整個隊伍中選拔了近千人,組成了這一次劫囚的隊伍,每一個人都是以一當十的精英,身着黑衣勁裝,兵器、馬匹都已安排妥當,未及入夜時分就開了曹軍大營,如此一來天徹底黑下來的時候,張遼等人才有機會躲過劉備軍的偵查而不暴露。躲過了關羽設置的哨崗之後,張遼等人才敢放開速度,千餘人的騎兵隊就這麼疾馳在在這漆黑寒冷的夜裡,衆人都在不斷的調整着他們的身體狀態,因爲每一個人都知道接下來將要面對的是一場惡戰。
張遼這邊僅僅千餘人,而押送徐晃回汝南的隊伍卻有一萬餘人,如此兵力懸殊的戰鬥,稍有不慎就會魂歸九泉,儘管這些人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但是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由得緊張了起來。
再說關羽安排的這支押送戰俘的隊伍,一路上行進的速度並不算快,的確是因爲有俘虜的在列的原因,而更爲重要的卻是關羽的提前要求,若是這支押送隊伍行進的太快,很可能破壞了這場安排好的“戲”。而這一天,劉備軍選擇安營紮寨的地方卻也十分“巧妙”,此處不僅地勢平坦,而且周圍也沒有什麼可以依仗的險要之處,可以說在這樣的地方安營紮寨乃是兵家大忌,可偏偏就是這樣的佈置,不僅沒能提醒張遼,反而讓張遼再次放心,畢竟這押運隊伍之中並沒有關羽的存在。
張遼領兵快速來到這支押運俘虜的隊伍附近,已經是三更天的時間了,張遼並沒有貿然地選擇直接進攻,而是一面讓手下兵士略作調整,一面讓手下親兵前去打探。如此的安排足以見得張遼的謹慎。張遼很清楚,此時的自己還處於暗處,而劉備軍在明處,自己在動手之前還是有緩衝的餘地,可是一旦行動那就只有“華山一條路”了。張遼深知這件事情關係慎重,因此一路上都十分小心,到了此處已是最爲緊要的時刻,更是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因爲這場劫囚行動,不僅關係着他們這千餘條生命,更是左右着曹操與劉備之間局勢,若是張遼能夠憑此一役爲引,必將給劉備當頭一棒,那時劉備軍慌亂之下,也就有了曹操取勝的機會。正是因爲這樣,張遼才如此謹小慎微。
張遼足夠謹慎,但是他的親兵卻並非都如張遼一般,探查的過程中看到劉備軍安營紮寨的情況,更是心生笑意,只是礙於張遼的命令不得不仔細認真的盤查一番,只是他們查看的範圍還是有些不足。劉備軍的軍營附近並沒有什麼遮擋之物,又沒有險要可以依靠,此處若想安排伏兵,實在不容易,這也是張遼的親兵會有疏漏的原因。而這一切都不過是劉備軍故意讓張遼手下兵馬看到的,不論是暗影紮寨的位置,還是營寨裡面的情況,都是故意而爲之。之所以如此做,就是爲了讓張遼的親兵心生傲氣,從而放鬆對待這場關鍵戰役,並且將他們“看到”的情況如實反映給張遼。
張遼及自己所率領的千餘人,深入劉備軍的後方,可以說是危險環伺,稍有不慎的話不僅性命不保,更是直接破壞張遼全盤的計劃,因此張遼在計劃開始之後就十分謹慎,可是人的注意力畢竟無法長時間集中,而張遼手下的這些人更是如此,一路走來他們的確足夠小心,但也正是因爲過度小心才導致了此時精神的疲憊,再加上一路上順風順水,難免會讓人心生懈怠之意,再看到劉備軍安營紮寨的樣子,心中的懼意更是少了三分,而張遼在瞭解了劉備軍安營紮寨的情況之後,也就更加確認此陣中沒有敵方主將的存在,隨後讓衆人做足準備,一齊朝着劉備軍營慢慢走來,直到距離軍營僅有百步的時候,才撒開馬匹加速衝鋒。如此近的距離,即使劉備軍的士兵再反應過來,想要做出及時的抵抗也不太可能了。
劉備軍營外的士兵發現有敵襲,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朝着軍營裡面奔跑,而張遼帶着自己的手下,門口的劉備士兵根本無法阻礙張遼等人,張遼等人更是毫不遲疑地朝着囚車的方向衝去,一時間軍營裡面徹底亂了,雖然劉備軍的士兵早有準備,但是張遼帶來的這千餘兵馬着實厲害,將劉備軍的士兵衝的七零八落。
張遼好不容易帶着自己的手下衝到囚車附近,此時軍營內也是火光沖天,囚車內的徐晃自然是看清楚了張遼的樣貌,心中不禁有些感慨,雖然距離自己失敗的時間並不久遠,但是此時的徐晃早已冷靜了很多,而他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自己過於魯莽,而此刻張遼冒着生命危險前來相救,讓徐晃如何能不感動呢。可是隨着時間的進行,事情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張遼與徐晃之間的距離並沒有因爲張遼的奮勇而有太多的縮減,至此張遼不禁感嘆,一千人對一萬人,數量的差距實在太大了,況且自己並沒有把全部一千人都帶上,畢竟人多還是容易誤事,而張遼安排另外五百兵士在營外接應。
戰況越來越激烈,而張遼等人的疲憊感也是加速襲來,他知道不能繼續這麼拖下去了,於是單手握緊手中長槍的槍尾部分,以自己的身體爲中心,掄成一個圓圈,如此一來爲自己爭取到了一定的空間,也讓馬匹有了助跑的空間,張遼大喝一聲,劉備軍士兵多數都往後撤,而張遼雙腳猛的夾住馬的腹部,胯下戰馬自然知曉張遼用意,這一人一獸也是經歷過很多廝殺,相互之間自然十分熟悉。就看那戰馬揚起前蹄,昂揚而立,儘管已經戰鬥了多時,卻絲毫不影響此刻的英姿。
徐晃看着坐在馬上的張遼不僅感嘆道:“文遠,真神人也,幸甚至哉。”
欲知張遼劫囚之事如何發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