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暗暗打量的食客們更驚奇了,這小孩子可不得了,看那樣子也就兩、三歲,已經會自己吃飯了!
有那家裡有孩子的不由想着自家娃子,三、四歲還得等着大人喂,就是自己吃也吃得哪兒哪兒都是,磨磨跡跡的,還得大人收拾老半天,可人家這孩子一舉一動都透着規矩,一看就是有教養的。
看那模樣兒長的,跟那神仙座前的仙童似的,透着股水靈勁兒。
小包子瞬間便成了別人的孩子。
若是讓他們知道小包子只有不到兩週歲,豈不是眼睛都要瞪得掉出來?
可是這麪條兒不好吃。
比娘娘和爹爹做的差遠了。
一口小去小包子的小面孔就擠成了包子,但娘娘教過他不可以浪費糧食,他也只好忍耐着一口一口的吃下去。
他哪裡知道,他每日裡吃的不是出自林寧的混沌就是蕭臨淵不知從哪裡弄來的,都不是平凡的蔬菜水果,再加上林寧又是個愛折騰的,蕭臨淵又受過林寧系統訓練,這味道自然不是這普普通通的素面可以比擬的。
蕭臨淵看着小包子痛苦的表情心內暗笑,手上卻又給小包子的碗裡挑了一筷子。
小包子看向蕭臨淵的眼睛都快發水了。
林寧卻沒注意到他們父子倆暗地裡的官司,她正在想着自己該做點兒什麼。
嚐了嚐這面的味道,怎麼說呢,中規中矩吧,煮麪湯裡放了鹽,還擱了一些蔥花兒,又放了些切得細細的白菜絲兒,可也就是這些了。
林寧決定,她要開個小食鋪子。
憑她掌握的那些美食方子,這鋪子不愁開不起來,看這地兒窮的,估計這兒的百姓也沒吃過什麼美味,正巧兒她來,就當做善事了,反正也不指着這個賺錢。
而且開吃食鋪子還有一個好處,可以收集消息,這對到目前爲止還沒個準譜兒的林寧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
柳子河鎮雖然偏僻,可也不是完全的與世隔絕,每月總會有到外地進貨或者是來送貨的商家來往,少雖少些,也好過沒有。
她相信,林複選擇了這裡,必然有他的原因。
吃完飯,象徵性的從對面的散市上買了些豆子和大白菜,一家子便回家了。
將打算和蕭臨淵一說,立即得到了支持。
“只是我一人兒可忙不過來,你得給我幫忙。”林寧打上了蕭臨淵的主意。
蕭臨淵很痛快的點頭,只要和寧寧在一起,這都不是事兒。
既然主意已定,林寧很快操持起來。
到街上空着的鋪子裡隨便選了一家,直接買了下來,這鋪子挨着糧店,旁邊兩家都空着,再來便是那雜貨鋪、麪店,就這麼一條街,鋪子稀稀兩兩的,也無所謂地勢好不好。
這是一家三大間的鋪面,後面還連着一進院子,有三間正房,旁邊還有一趟廂房,院子裡還挖了水井。
這鋪面好似從來沒人住過。
林寧一打聽,才知道,這條街上的鋪面居然都是一家兒的,也是鎮子上唯一一家窯廠的老闆朱老爺家蓋的。
敢情是自家燒的磚,不花錢,纔有先見之明的在這裡建了一條商業街。
一看就是外面回來的,知道房地產來錢快。
可惜這算盤算是打錯了,這柳子河太窮,這商業根本就發展不起來,所以這些鋪面裡有一半兒是空着的。
這樣一間鋪子才只要四十兩銀子。
這若是在盛德,怕沒有個千八百兩下不來,若是在上京,那就更是價兒了。
林寧直接付了銀子,連價兒都沒講,倒讓朱府的管家刮目相看,這小娘子看着不起眼,可這魄力卻是挺大,四十兩銀子,說拿就拿,說起來,鎮子上這些開着的鋪面,多半是租的,買下來的極少,就是因爲誰家裡一下子也不好拿出這些銀子。
又讓蕭臨淵寫了匾,就叫林記小食鋪,到那家木匠鋪子訂做了,順便又訂了八張桌子,並四十餘張凳子。
那木匠鋪子好不容易接到這樣的大活兒,爺兒倆個日夜趕工,五天就全趕了出來。
盆子、盤子、碗、碟、筷子等等是從雜貨鋪兒買的,比上京便宜多了,這些東西大多也是出自鎮子上,瓷器的東西是朱老爺家的窯廠出的,那筷子、木盆兒等等是木匠鋪子出的,一百文幾乎買了一大筐。
爲了能讓自家的吃食有個來路,林寧又從隔壁糧店買了不少米麪油鹽等等,這小食鋪子的基本配置也算是全了。
林寧這一通採買讓這些鋪子都挺高興,便是鐵匠鋪子,林寧也訂了些鍋鏟菜刀等物,都掙了不少。
唯一擔心的是那家麪店,通過各種渠道知道林寧要開家食鋪,兩口子很是擔憂,可那也沒辦法,這鎮子這麼大,又沒誰規定只能有他們一家麪店,誰又管得着人家再開一家食鋪?
也不知他家賣什麼。
好在北地人心都敞,剛開始擔心了兩天,過過兒也就算了,開店做買賣,有賺錢的有賠錢的,各憑本事唄!
看這糧店裡的品種,還是些北地的傳統作物,林寧大力推廣的玉米、紅薯和土豆兒,卻是沒有賣的,也許是因爲時日尚短,這柳子河鎮又偏僻,一時還沒有傳到這裡來。
不怪這裡這樣窮,流通性太差。
林寧又起意去買些地,特意與糧店老闆打聽了,原來朱老爺便是這柳子河鎮的鎮長。
一般的鎮長都是各縣的知縣指派的,可這裡的原鎮長十多年前病故了,知縣要派新的來,可誰都不願意來,這窮山惡水的,來這兒受罪啊?
沒辦法,只好就地選了個稍微顯得家大業大有點兒名望的,也就只有朱老爺了。
放到富裕地方兒,朱老爺也就是個地主兒,可在這兒,就是唯一稱得上“富豪”的人家兒了。
到了朱老爺家,很快便見到了這位鎮長大人。
林寧卻是有些驚訝,這看起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略微有點兒富態的老頭兒。
朱老爺卻沒敢小瞧林寧,蕭臨淵當時在鎮上買房他是知道的,雖然只是一對兒私奔出來的小男女,可人家自南方來,據說這小娘子的父親是當地的大戶兒,那大戶兒可比他這個大戶兒貨真價實多了,這小娘子想必是有些見識的。
看她家又是買宅子又是買鋪子,手頭兒大方的很,沒準兒兜兒裡比他還富裕,因此臉上也是笑呵呵的。
這樣的人家兒還是結個善緣爲好。
一聽林寧的來意,朱老爺越發肯定了自己心中所想。
這小娘子從家裡和情郎跑出來時指不定帶了多少私房呢。
那些江南的大戶兒可動輒就是百萬鉅富,這小娘子從小富養,隨便一劃拉都夠旁人吃喝幾輩子都花不完。
這可是頭一回看見正兒八經來買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