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小朝廷之亡(二)

吾,名爲羲之,出身琅邪王氏。

吾,自幼受家族長輩諄諄教導,於幼年之時便因書法而揚名。七歲之時,忠於帝事,遵命行書於木,木削三層而有墨,因得盛讚。

吾,後得文成公(郗鑑的諡號)所重,娶妻郄氏女璿。

世人皆知吾書法無雙,傳達天下卻是因“東牀快婿”一事。

吾,深愛吾妻,卻不喜天下人議論東牀快婿,每聞之皆內心甚惱,世人卻作爲美談,着實萬分苦悶。

琅邪王氏出身,吾不必爲衣食住行而苦,卻須擔負重振家族之重任。琅邪王氏興盛一時,曾有“王與馬共天下”一說,此卻是吾王氏之災難。

自吾堂伯父(王導)仙逝,琅邪王氏連番遭受苦難,幸有兩位叔父(王廙和王彬)主張韜光隱晦,琅邪王氏免除魚死網破之局,吾族仍然佇立國朝。

正所謂“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吾深以爲然,何事可長久,何家有長興,唯有損不足與奉有餘。

吾所願者,非以書法傳世,亦不作逍遙詩人之想,私已能力所及庇護一方黔首。再願,上天庇佑家族可長久。

然,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己之私何其難也。吾不得已肩挑重擔,遊走污穢朝堂,觀國朝日漸艱難,卻無救世良方,何其難也。

初聞北方有漢部,吾以爲實是中原遺民奮起於胡虜之境,類乞活軍行求活之舉。

再聞漢部,吾方得知已佔一郡之地,彼之首領假借先漢後裔之名,行招搖撞騙之舉,做惑亂人心之事。吾竊以爲,爲求活而奮起值得感嘆,假借先漢後裔血脈,則着實不當人子。

何時起,招搖騙子得佔一州之地?吾實不知胡虜何時衰弱如斯,只愕漢國之名又現。吾深不解,豎子當不知以漢之名不可輕易,實引朝廷忌諱,又將招衆胡敵視?

吾所知者,國朝視作胡虜無能,願再行北伐之舉,以忠成公(庾冰的諡號)爲主,衆家尾附,卻遭大趙天王(石虎)聚衆百萬所驚,北伐之事行到半途步入終。

北伐中原爲吾輩畢生所願,奈何吾不知兵事,慎言之下不曾有所諫。

再聞僞漢,吾已知行泰山祭祀之事,吾視爲亂天下之因,國朝必將以王師伐之。王師北伐之事再起,先忠成公統兵取三郡之地,後國丈失地喪師,吾實乃知非胡虜無能,實是僞漢兵鋒犀利。

國丈失地喪師被俘,忠成公仙逝以(庾)翼更替,吾知國朝當要責難庾氏,感慨世事輪迴,庾氏當有王氏之難,不想庾氏剛烈如斯。

時逢所憶,吾便想庾氏或將爲患,與桓、謝二氏合衆連同打壓只爲免除後患,未料翼行非常事,悔當初未行雷霆手段,以至有今日之禍。

……

王羲之乘坐於馬車之上,周邊是披甲武士護衛。

建康的街道隨處可見躺臥在地上的屍體,地面的血跡亦是令人看了怵目驚心,唯一讓王羲之稍微覺得有些安慰的是亂象已經得到制止,就是馬車明明是在平坦的街道行駛卻會不時震一下。

馬車會震動的理由相當簡單,是車軲轆碾壓到了屍體。

桓雲主動請纓又是臨危受命,負責鎮壓建康之亂,執行淨街只能讓人不在街道,卻是沒有安排人手進行收拾。

真實的情況是,桓雲沒有可能一時間完全鎮壓建康的亂象,王羲之從宮城出發走的是鐘山城區。這邊大多是一些達官貴人的府宅,有那些達官貴人配合城衛軍自然是很迅速壓下亂象,其餘的城區混亂並沒有遭到遏止。

如王羲之親眼所見,街道上面沒有閒雜人等,各家門戶緊閉,兩邊的院牆之上卻是能夠看到站在木梯的各家護院衛士,看到最多的就是手持弓箭警戒的人。

遠遠地,王羲之其實能夠聽到明顯的吵雜聲,聲音最大的還是西北側,那裡正是建康之亂的起始爆發點。

西川城區同樣是一個達官貴人的集中居住區,四大門閥的府宅就是位處這一區域,周邊基本是一流世家的府宅,每一座府宅的佔地範圍無不是佔地廣袤。相對來講的話,鐘山城區這邊雖說也是居住達官貴人,可是真要劃分也就是一些二三流世家。

建康這座東晉小朝廷的都城,留給普通百姓的僅僅是一些外圍區域,越是身份尊貴的人才是越靠近城中心。

護衛王羲之的武士多達千人,有近一百身穿鐵甲的是王氏一族的核心武力,他們將要護送王羲之前往攝山,那裡是漢軍最爲可能發起軍事行動的戰區之一。

因爲事發突然,混亂大概是在未時(13點至15點)發生,等待小朝廷的中樞做出反應差不多已經是到了酉時兩刻(5點30分),等待王羲之坐上馬車來到出城的城門處其實已經是夜幕降臨。

城內爆發混亂,包括被庾氏私軍控制的各處城門早就是聚兵無數,那些還掌握在小朝廷手裡的城門更是在高度警戒中緊閉。

儘管東面城門早得到通知,知道王氏門閥會有隊伍出城,可是他們在看到有千人武裝過來時高度警戒。

“城門尉一定要見到您。”王謝是一臉的怒氣,他剛纔明明已經拿出官方印綬和家族私印,可是城門尉竟然膽大包天:“只要您一聲令下,小人便手起刀落宰了他。”

“難得克忠職守,何罪之有?”王羲之時時刻刻都保持着儒雅的氣質,卻不會傻乎乎自己下車去見城門尉,是吩咐:“將人帶來一見。”

東城門是被封鎖的狀態,可以看到滿滿都是手持火把的士兵,城樓和城牆之上更是站滿了警戒士兵。

“小人受命不得不爲。”城門尉是一個看着斯斯文文的人,出身於上品之家蔡氏的蔡榮,與王羲之是相識:“得罪之處請右將軍恕罪。”

王羲之沒有廢話,甚至是連一句話都沒有說,僅僅就是那麼坐在馬車上看着蔡榮。他在回憶蔡氏是與哪個門閥親近,得到的答案是蔡氏與桓氏門閥走得比較近,考慮到桓雲接手建康的兵權指揮,似乎蔡榮盡忠職守也能解釋得過來。

人是見到了,身份確定之後城門自然是打開,王羲之一行人全部出城之後城門才被重新合閉。

出了城的王羲之在觀看夜幕中的建康城牆,漫長的城牆上面火把成爲一條長龍,視野可及範圍之內那些旗杆上的旗面正在隨風飄動。

建康城的東北方向,那裡的天空可以看到點點星辰,對王羲之感到安慰的是沒有見到漫天的火光,沒有火光則代表沒有爆發大戰。

“王右軍已經出城?”桓雲身在北城門內城處,前方大約兩三裡地就是庾翼所在的城樓。他身後不遠處站立着衆多人,看穿着顯然就是被召集起來的各世家中人,身側是桓氏門閥的核心部曲,也就問:“王氏府宅可有什麼動靜?”

名爲黃棟的部曲當即答道:“府門緊閉,院牆隨處可見戒備的弓箭手。”

建康現在只要是有條件的家庭,誰又不是做出高度戒備狀態?這個時候要是有誰敢去靠近,沒有得到允許肯定少不了要被箭矢招待。

庾翼就站在城樓最高處的護欄邊,城外是約有過萬的軍隊堵着,城內是不會少於三千的軍隊夾着,城牆的左右兩邊更是站滿了隨時會撲上去的軍隊,他們是以不到兩千的數量被包圍在城樓處。

城樓這邊暫時陷入平靜,庾氏府宅那邊卻是在進行攻防戰,雙方是圍繞着院牆和大門在互相爭奪。

直至目前庾翼都還有些懵,他們是準備呼應漢軍,可絕對不是今天,真要呼應漢軍也不是在建康城,畢竟城內僅是有兩三千的武裝,面對小朝廷過十萬的戍衛軍再加上各門閥世家的私軍,兩三千的庾氏私兵也就是砸進水裡泛起一些漣漪就該平息。

對於庾翼來講事情真的是不該這麼發展,不管是與漢軍那邊的溝通,又或者是與桓氏門閥、衆多世家的約定都不是這樣。

“父親,率軍圍困我們的人便是桓雲,是否……”庾方之看着多少有些慌張,問道:“是否桓雲告發?”

庾翼之所以覺得下一代沒有傑出人物就是從自己的嫡長子身上得來的結論,不但是庾方之,次子庾愛之也好不到哪去,甚至是自己兄弟的那些子嗣都只能說平庸無比。

華夏講求禮節,哪怕是敵對也僅是同輩會直接稱名道姓,小輩可不能顯得這麼無禮。庾方之再慌張或者是生氣,他都不能直接喊桓雲的名字,該是稱呼桓閥,又或者稱呼桓公。

【今日的事情不是桓雲主導也絕對脫不了關係!】庾翼從沒喜歡過桓雲,厭惡卻是又算不上,只能講不想與之交往。他遠遠地看着遠方,知道桓雲就站在那裡,不止一次思考桓雲究竟是個什麼意思。他平淡地對庾方之說:“靜待下文便是。”

庾方之還想說什麼,被庾翼眼睛一瞪將話咽回肚子裡去。

之前桓雲沒有到,城外和城牆連接處由褚歆指揮的部隊一直是在強攻,是桓雲過來之後廝殺才暫停下來。

雙方從白天打到黑夜,實際上庾翼這邊已經有些快支撐不住,要是桓雲沒有下令暫停攻勢,不知道庾翼還能不能站在高處觀察情況。

繼續拖下去顯然是對心在東晉小朝廷這邊的人不好,褚歆就對桓雲下令暫停攻勢萬分有意見,問題是桓雲已經受命進行指揮,哪怕是褚歆再有意見也只能一邊催促桓雲,另一邊褚歆是派出親信前往宮城彙報。

庾翼是真的在等,他有種預感今夜不會那麼簡單,除開觀察包圍自己的那些敵軍之外,目光看得最多的就是新洲和羅落橋方向。

“父親!”庾方之擡手指向內城街道,一個徒步手持火把的人正在慢慢接近,遠遠似乎還聽見這人在喊什麼。他緊張地說:“有人過來了。”

庾翼有眼睛可以看,有些遠和有些暗看不清來人的相貌,卻是能猜出來人該是受了桓雲的指派。

靠近城樓的人身穿一身文士服,他說明自己是桓雲門客,想要代表桓雲上城樓與庾翼一見。

桓雲對外面的交代是派出門客奉勸庾翼不要做困獸之鬥,完全是無視一些世家中人驚疑或是怪異的目光。

事實上被召集過來的世家家主都感到困惑,他們無法忍受桓雲是在露天場所進行召見,並且是召集過來之後只簡單地說幾句話就將他們撇到一邊。要不是身邊有護衛,再來是很多桓氏私兵也着實太多,不止一個人就想要拂袖離去。

桓雲同樣也在等待,差別是他不需要不斷打量新洲或是羅落橋,帶着十足的篤定顯得心有成竹。

一段嘈雜聲從後方傳來,褚歆推開了擋路的桓氏私兵,臉色萬分難看地來到桓雲所在處。他在催促桓雲進攻無果之後派人去了宮城,得到宮城的回覆由其它城門進入城內,拐了不少的路纔算是來到桓雲處。

“咦?”桓雲滿滿都是驚奇:“散騎常侍不在城外,來到此處是作甚?”

褚歆已經在梗脖子,無所畏懼地質問桓雲:“桓公此舉究竟何意?!”

桓雲笑道:“派遣門客勸降庾公嗎?”

褚歆以一種決然不怕死的表情,直白說:“莫非桓公也是逆賊?”

說實話,褚歆根本就沒有壓低聲音,他甚至是刻意大聲質問,果然是引起了那些旁觀世家中人的喧譁聲。

“本官盡忠職守,何來逆賊之說?”桓雲一點都不生氣,甚至是表現出對晚輩的絕對包容:“褚賢侄且先靜待,若勸降庾公無果,本官自然是會下令賢侄率軍強攻,所以賢侄理應回到城外。”

“桓公!”褚歆近乎於咆哮:“小輩因桓公所派把守城門之人,差點就進不得城內!桓公究竟欲意何爲!”

第917章 實事求是第35章 晉升的條件!?第963章 霸凌世界第966章 奮起而追第661章 和平還是戰爭?第287章 劍拔弩張第434章 關鍵在棘津第277章 搞不好要失控第379章 唯名與器第1086章 猜到了第146章 始料未及第106章 高句麗?第706章 踢到鐵板了?第190章 多方介入第824章 真夠瘋狂第702章 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第545章 隔閡第576章 滿心思不痛快第817章 大漢的倭島第838章 你們是在宣戰嗎?第626章 驚聞《蘭亭序》第117章 悔到腸子都青了第698章 該怎麼征服阿三第272章 決戰時刻(下)第566章 柔然部落聯盟第616章 兵敗如山倒第744章 利之所在第326章 攻勢開始第552章 歷史的必然第384章 各有所求第260章 傳聞中的滅漢檄第583章 給條活路行不行?第58章 紛紜雜沓第990章 天竺都護府第739章 只是順路溜達一圈第500章 只是爲了炫耀第861章 細思極恐第74章 愚蠢的聰明人第863章 自己嚇自己第253章 展現下肌肉第588章 器械之利第248章 三秦之地第658章 大佬們的急躁第1058章 漢家特色第616章 兵敗如山倒第485章 可會獵於淝水西岸第299章 皇帝與族長第495章 難有全屍第177章 各懷鬼胎第113章 時光荏苒第984章 兩國友誼靠漢人第212章 該怎麼與冉閔相處?第1029章 事情大條了第435章 一切走着瞧第491章 強大既是真理第447章 天下處處喊殺聲第867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317章 斬將奪旗第6章 仁慈的人第471章 開始南侵吧第709章 來自羅馬人的期盼第10章 拓跋秀第57章 來吧,什麼難題都接了!第381章 難道就沒明白人?第992章 史上第一神書第551章 草菅人命第521章 無不可得罪之人第416章 等等,我吟首詩。第848章 是社會的錯第35章 晉升的條件!?第533章 化外蠻夷第210章 戰後小結第1054章 手太長第232章 漢軍,漢旗!第203章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下)第345章 在下王猛第357章 註定佔便宜的文化人第464章 人得有盼頭第7章 我的地盤第375章 千里馳遠第383章 仁至義盡第70章 欺人太甚第369章 絕殺之策第616章 兵敗如山倒第1063章 明智之舉第878章 絕對是有什麼搞錯了第458章 利益決定立場第225章 未雨綢繆?第401章 有何懼之第691章 不可坐井觀天第310章 實話最刺耳第801章 草原不可失第1018章 舉世攻漢(九)第961章 永不放棄第296章 汝家有女初長成?第691章 不可坐井觀天第592章 作戰計劃流產第256章 第二個選擇第567章 加快進程第243章 立國還能稱漢嗎?
第917章 實事求是第35章 晉升的條件!?第963章 霸凌世界第966章 奮起而追第661章 和平還是戰爭?第287章 劍拔弩張第434章 關鍵在棘津第277章 搞不好要失控第379章 唯名與器第1086章 猜到了第146章 始料未及第106章 高句麗?第706章 踢到鐵板了?第190章 多方介入第824章 真夠瘋狂第702章 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第545章 隔閡第576章 滿心思不痛快第817章 大漢的倭島第838章 你們是在宣戰嗎?第626章 驚聞《蘭亭序》第117章 悔到腸子都青了第698章 該怎麼征服阿三第272章 決戰時刻(下)第566章 柔然部落聯盟第616章 兵敗如山倒第744章 利之所在第326章 攻勢開始第552章 歷史的必然第384章 各有所求第260章 傳聞中的滅漢檄第583章 給條活路行不行?第58章 紛紜雜沓第990章 天竺都護府第739章 只是順路溜達一圈第500章 只是爲了炫耀第861章 細思極恐第74章 愚蠢的聰明人第863章 自己嚇自己第253章 展現下肌肉第588章 器械之利第248章 三秦之地第658章 大佬們的急躁第1058章 漢家特色第616章 兵敗如山倒第485章 可會獵於淝水西岸第299章 皇帝與族長第495章 難有全屍第177章 各懷鬼胎第113章 時光荏苒第984章 兩國友誼靠漢人第212章 該怎麼與冉閔相處?第1029章 事情大條了第435章 一切走着瞧第491章 強大既是真理第447章 天下處處喊殺聲第867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317章 斬將奪旗第6章 仁慈的人第471章 開始南侵吧第709章 來自羅馬人的期盼第10章 拓跋秀第57章 來吧,什麼難題都接了!第381章 難道就沒明白人?第992章 史上第一神書第551章 草菅人命第521章 無不可得罪之人第416章 等等,我吟首詩。第848章 是社會的錯第35章 晉升的條件!?第533章 化外蠻夷第210章 戰後小結第1054章 手太長第232章 漢軍,漢旗!第203章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下)第345章 在下王猛第357章 註定佔便宜的文化人第464章 人得有盼頭第7章 我的地盤第375章 千里馳遠第383章 仁至義盡第70章 欺人太甚第369章 絕殺之策第616章 兵敗如山倒第1063章 明智之舉第878章 絕對是有什麼搞錯了第458章 利益決定立場第225章 未雨綢繆?第401章 有何懼之第691章 不可坐井觀天第310章 實話最刺耳第801章 草原不可失第1018章 舉世攻漢(九)第961章 永不放棄第296章 汝家有女初長成?第691章 不可坐井觀天第592章 作戰計劃流產第256章 第二個選擇第567章 加快進程第243章 立國還能稱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