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共產黨員要帶頭遵守家庭美德
(一)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人類社會就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樣,一代代繁衍生息、延續發展。每一代人的活動,都是與前一代人相聯繫的。兩頭(幼小和老年時期)“人養”,中間(青壯年時期)“養人”,這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自然規律。每個人在家庭生活中,每個人都要承擔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和對兒女的哺育、教育的責任,這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我國古代文獻《碑史》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十五歲的原毅,其祖父年老體衰,不能行動。原毅的父母很厭惡這個老人,命令原毅悄悄地把祖父拋棄到山野中。原毅深知不應該這樣做,又一時無法違抗,便編了一隻筐簍,把祖父背到僻靜處安頓妥當,然後揹着空筐簍回家,一本正經地把筐簍收藏起來。父母說:“這筐簍不吉利,還收起來幹什麼?扔掉它。”原毅說:“不,不能扔掉!將來你們老了,我也要讓我的兒子背它,應該收藏好!”父母一聽,茫然了半天才省悟過來,忙把老人接回家來供養。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一個人從在母腹中孕育到長大自食其力,其父母、長輩不知要付出多少辛苦,傾注多少心血!唐代詩人孟郊作的流傳千古的名詩《遊子吟》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它情真意切地歌頌了貧寒之母對愛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無限的慈愛。草木有情,人孰能無情?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都把孝敬長輩作爲對人進行道德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今天,尊重父母,瞻養老人,更是我們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和自覺遵守的家庭道德規範。任何不孝敬長輩,甚至歧視長輩、虐待年老長輩的行爲,都要受到輿論和道德的強烈譴責。當然,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孝敬長輩,與封建社會裡的“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之類的愚孝有着根本的區別,體現的是一種新型的、民主的、和睦的家庭關係。
孝敬長輩,要始終如一,不講條件。不論長輩在經濟收入、勞動能力、身體狀況等方面發生何種變化,子女對長輩的孝敬之心不能變。不能長輩有錢時笑臉相迎,無錢時白眼相對;有權時畢恭畢敬,無權時輕慢冷淡;身體強健可以幫助做家務時親親熱熱,年老體衰需要予以照顧時就怨言百出。首先,年老長輩安度晚年,需要有物質條件的保障,目前社會上也主要以是否提供必要的財物,作爲判別子女是否盡到瞻養長輩的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的標準。同時,精神瞻養也是不能忽視的,不能“只管生活費,不問喜和憂”。精神瞻養有時甚至比物質瞻養還重要。因此,做子女的應在提供物質瞻養的同時,努力使長輩保持愉悅的心境,並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適當參加有益的娛樂和社會活動。要尊重長輩的正確意見,有虛心向長輩學習的好品質。這對長輩來說是最大的安慰。長輩提意見,一般來說總是爲了下一代好,爲了家庭生活幸福,子女應認真考慮,虛心接受。即使長輩的意見是片面的,特別是有些老人因生理、心理原因容易產生固執、嘮叨等毛病,所提的意見可能是錯誤的,也應當和顏悅色地加以耐心解釋。對於喪偶的老人,晚輩應尊重他們的心願,支持他們再婚。當長輩患病時,更應注意精神護理,給予耐心細緻的開導和勸慰,使長輩始終感到自己生活在和睦、溫暖的家庭氛圍之中。孝敬長輩的一個更高要求,就是不辜負長輩特別是父母的期望,努力掌握知識,砥礪品行,立志成材成器,爲國家、爲社會多做貢獻。這會給長輩、特別是父母帶來更大的、更深層次的寬慰和滿足。
教育子女,把他們培養成祖國有用之材,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父母要把子女養大成人,首先必須在生活上撫養他們,讓他們有合理的營養和整潔的衣着等,使他們身體健壯結實。對於子女的成長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這一點,絕大多數父母都能做到。主要問題是,如何在思想道德方面教育子女。當然,這種教育也是學校、社會各方面的義務,但社會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家庭是子女最初的生活環境,父母又是子女最先接觸、最親近、最頻繁地受影響的人。因此,父母可以說是子女最早的也是教育時間最長久的教師,一定要名副其實地擔當起教育好子女的責任。父母教育子女,不僅要講道理,更要以實際行動教育、感染和影響子女。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父母的一言一行,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從子女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列寧是在一個充滿勤奮與和諧氣氛的家庭里長大的。他的父親是一個性格堅強,工作勤奮,把終生獻給了公共教育事業的人。他的母親則是個讀書頗多,待人接物周到而親切,具有超凡毅力的人。他們的孩子從小受到家庭的良好影響,長大後都成了革命者。現在,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年輕父母往往容易犯對子女嬌生慣養的毛病,什麼都按“獨苗苗”的性子辦,好吃的盡他吃,好穿的盡他穿,百依百順,一味遷就。結果,不但會使孩子逐漸養成自私、驕橫、無禮的毛病,以及好吃懶做、不愛惜東西等壞習慣,還會對子女今後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應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儉樸生活的習慣,鼓勵他們自強自立,積極向上。這既是對子女的未來負責,也是對國家的未來負責。高爾基說:“單單的愛孩子,老母雞也會做。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卻是一個偉大的公共事業。”所以,要教育好子女,做父母的首先必須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
(二)男女平等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首先,要尊重和保障婦女的權益。尊重婦女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必然結論,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內容。我國曆史上“男尊女卑”、“夫爲妻綱”、“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使婦女深受夫權束縛。再加上君權、神權、族權的壓制,婦女一直處於被壓迫的地位,很難走出家庭,在社會發展中有所作爲,更談不上婦女的尊嚴、人的尊嚴。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婦女的社會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僅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有了顯著提高,而且在戀愛、婚姻、家庭生活方面也擁有了充分的自主。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現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事實上的不尊重婦女的現象,個別地方還相當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勞動就業方面,一些單位和部門毫無理由地不願招收女性,限制女性比例,在改革和優化組合中不適當地裁減女職工,女職工再就業難度較大,一些地方甚至提出“女人回家去”的口號。二是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女性整體受教育的機會仍然大大少於男性。在農村,不論是失學、輟學兒童,還是成人文盲、半文盲,都是女性佔有較大比例。在各種技術培訓、職業培訓和成人教育中,女性明顯少於男性。三是在參政議政方面,女性力量仍然很弱。女性入黨難、提幹難,對女幹部的培養和重視不夠,這些老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由於缺乏公平競爭機制,使得許多參政議政能力和領導能力強的婦女無法走上合適的崗位顯露才幹。四是在婦女權益保障方面,一些企業一味追求高額利潤,對女工缺乏起碼的勞動保護措施,一些“外來妹”被歧視、被侮辱的現象比較嚴重。一些農村女孩和女嬰母親被遺棄
、歧視。一些服務行業、商業廣告、影視書刊爲了贏利,不情損害婦女的形象和尊嚴。五是在婚姻家庭方面,仍然存在着包辦婚姻、買賣婚姻、寡婦改嫁難、家庭暴力的問題。隨着外出務工經商的人越來越多,家庭危機現象也多起來,其中受害者多是婦女。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真正的解決,勢必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進程。廣大黨員要做實現男女平等的模範,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帶頭尊重和保障婦女的權益,爲婦女全面走向社會創造平等的機會和條件。
其次,要樹立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新生育觀。男女比例保持平衡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條件。從生理角度看,生男生女完全是一種自然的過程,男女除了性別不同外,男子並不比女子有什麼生理優勢。從家庭角度看,女子在照顧老人、撫養子女、操持家務等方面發揮着男人替代不了的作用。從社會角度看,一個人事業是否成功,關鍵取決於自己的努力,女子建功立業的大有人在。從我國古代替父從軍傳爲美談的花木蘭,到現代西方女強人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從古代女詩人李清照,到現代大文豪冰心,從“當代保爾”張海迪,到真情爲他人的優秀女工李素麗,體壇女冠軍、女政治家、女將軍、女企業家、女科學家、女作家、女藝術家比比皆是。但在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人仍然存在着重男輕女的陳舊觀念,丟棄女嬰、看不起女孩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國封建社會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爲大”,這個“後”指的是男孩。在持這種觀念的人看來,嫁出去的女子如潑出去的水,是不能栽根立後的。在經濟、科技、文化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仍然抱着這種陳腐觀念過日子是非常錯誤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與鄧穎超夫婦,一生都沒有親生孩子,但他們把革命烈士的遺孤作爲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和培養,爲全國人民的幸福貢獻了自己的一生。事實表明,一個人只要胸懷寬廣,志存高遠,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就一定能夠實現人生目標和價值,得到社會的尊敬。
再次,要自覺實行計劃生育。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人口數量一直高居世界首位。鄧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人口國情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人口政策是帶有戰略性的大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是中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江澤民同志也反覆強調,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把人口問題放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要位置。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國目前的人口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人口規模過大並繼續膨脹、低生育水平還不穩定,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任重道遠。計劃生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它對於減輕人們尤其是婦女的家務勞動負擔,對於使我國的人口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逐步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對於保障母親健康,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長,對於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進而提高整個民族素質,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需要全體公民的共同努力。要繼續破除“男尊女卑”、“多子多福”等封建落後觀念,靠政策發展,靠科技進步,靠勤勞致富。計劃生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更不是女方一個人的事情,男女雙方都有采取計劃生育措施的義務。所以夫婦雙方要相互配合,不能把計劃生育的責任都推到女方那裡去。採取計劃生育措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講究科學。
(三)夫妻和睦是維繫夫妻關係的重要條件
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最基本的關係,夫妻之間只有做到互敬互愛,實現在感情和生活上的和諧,才能充分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要互尊互助。互尊,就是夫妻之間要尊重對方的人格、工作、意見、愛好、親友等,任何一方都不應把自己凌駕於對方之上。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如果把這種區別硬搬到家庭生活裡,就不能平等地對待自己的配偶,以致歧視、虐待對方,引發“大男子主義”或者“氣管炎”(妻管嚴),那是無論如何也搞不好家庭關係的。只有雙方都尊重自己又尊重對方,纔是平等基礎上的互相尊重,也只有這樣的互尊,才能增進夫妻之間的互愛。互助,就是夫妻間要經常關心、瞭解對方工作的成績和困難,並給予鼓勵和支持,做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夫妻在生活上的互相幫助,主要體現在家務勞動上的互相照顧、共同承擔。倘若丈夫回家燒起二郎腿,什麼活也不幹,或者妻子嬌氣十足,把家務全推給丈夫,都是不妥的。這種家務勞動上的不平等關係,不可能獲得對方真正的愛。許多婚姻生活美滿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一方忙於家務時,另一方在旁積極相助,被幫者就會產生一種生活的甜蜜感。特別是在對方身體欠佳,甚至失去料理生活能力時,另一方更應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對配偶體貼入微。
要互信互諒。在夫妻感情上,互相信任的主要表現是以誠相見。只有以誠相見,才能做到有事共同商量,有困難共同克服,有缺點互相糾正,才能互慰互勉,和睦相處。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知”。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一看到配偶與別的異性接觸,就疑神疑鬼,把正常的男女交往誤認爲不正常,其結果往往在夫妻雙方感情上形成一條無形的鴻溝。還有的已婚男女,在與異**往中有失檢點,甚至超出了正常的界限,這勢必給夫妻關係蒙上一層陰影。這些,都是不正常的,應當引以爲戒。
夫妻之間在互信的同時,還要互諒。夫妻之間有着確定的責任和義務關係,這種關係是由一夫一妻制的性質決定的。以愛情爲基礎平等相待,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幫助,是這一婚姻體系對夫妻雙方的必然要求。作爲行爲準則,它不僅爲社會主義家庭道德所認可,而且也爲社會主義婚姻法所認可。但是,家庭生活較之社會生活要具體複雜得多,僅僅用上述準則來處理夫妻關係是不夠的。一般說來,男女雙方在戀愛階段對對方大多能保持一種寬容的態度,如果發生矛盾,雙方保持謹慎退讓狀態。但一旦結婚後,夫婦雙方常會產生一種“放鬆”感,朝夕相處,經常遇到柴米油鹽等問題,不可能停留在戀愛階段那種浪漫之中,這就容易產生許多因家庭“瑣事”而帶來的糾紛和摩擦。如不妥善處理,互不相讓,就容易發生爭吵,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夫妻恩愛和家庭和睦。所以,在處理家庭“瑣事”的糾紛中,要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注意互讓互諒,千萬不要爲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無休止地爭論個“誰是誰非”。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曾在北京六個城區十幾家企業進行過一次戀愛婚姻問題抽樣調查,結果表明,職工認爲夫妻生活中最使人滿意的事情,數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全家和睦,夫妻感情好,夫妻平等,子女有出息,經濟收入上過得去。可見,人們是把夫妻互敬互愛,促進家庭和睦放在家庭幸福的最重要位置。但是,要實現自己的這種美好願望,不能只停留在企盼之中,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時時用社會主義的婚姻家庭道德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這樣,良好的願望纔會變成美滿的現實。
(四)
勤儉持家是良好家風的重要體現
如何對待和處理家庭經濟生活,不僅涉及家庭關係的維繫,還關係到能否建立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陳毅同志在給子女的一首詩中說:“汝是黨之子,革命是吾風。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勤儉持家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這一傳統美德,在我們現實家庭經濟生活中的具體要求,就是儉樸節約、合理消費。
勤儉持家包含着兩層意思:一是勤,二是儉,即通過勤奮勞動的“開源”和儉樸節約的“節流”來操持家庭經濟生活。這兩層意思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對廣大黨員來說,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自工作。勤儉持家的重要內容也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堅持儉樸節約。在這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學習。據在他身邊工作過的同志介紹,周總理穿的襯衣,除了領子、袖口是另外換上去的外,其他地方則打了許多補丁,顏色都有些發黃了;周總理吃的菜也非常簡單,非常節省。他在“衣食”兩字上嚴於律己的高尚行爲,實在令人感動和欽佩。當然,講節儉絕不等於小氣,更不能排斥幫助別人。我們有許多共產黨員家庭,平時省吃儉用,但在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和捐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時,卻能慷慨解囊。這種節儉與大方相統一的生活辯證法,是那些頭腦裡塞滿利己主義思想的人所無法理解的。
勤儉持家的另一面是合理消費。儉樸節約與適當改善生活是不矛盾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目的就是爲了消滅貧窮,不斷改善和提高廣大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但人民生活的改善,要根據生產發展的水平來決定。就我們每個人的家庭生活而言,也要與自己的勞動收入相適應,讓家庭的物質資料、精神資料和勞務的消費,在現有的消費條件和水平上得到平衡發展。要懂得消費知識,如物質生活方面,飲食需要注意熱量的適當攝入,葷素的合理搭配,切忌暴飲暴食;服裝要整潔、美觀,大方、自然等。要注意家庭內消費對象的側重面,對年老的長輩,在飲食、起居方面應盡心照料;對幼小子女,應重視教育上的合理智力技資。要注意精打細算,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反對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好吃懶做,奢逸敗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現代社會,還需要注意與金錢消費相隨的“時間的消費”。從社會學角度看,人的時間“消費”模式是人的生活方式的一個指標。不問時間“消費”是否合適的消費,實際上是最不合算的消費。因此,應樹立消費的“時間眼光”。如在添置一件昂貴的消費品或進行一項消費性活動時,應問一問自己,有沒有相應的時間可供“消費”。又如,在消費品中要努力尋找那些可以“生產”時間的消費品,像洗衣機等。再如,應根據家庭生活的全面安排,確立消費的時間和次序。如有的青年人在剛走上工作崗位後的兩三年中,先不考慮購置大件貴重物品,而以有限的財力上業餘大學或進行業餘研究工作等。合理的時間“消費”,實際上就意味着時間的節省而不是時間的浪費,它理應包括在勤儉持家、合理消費的家庭道德規範之中。
(五)鄰里團結是生活和睦的重要環節
由於居住的地緣關係,許多家庭交往較多的是左鄰右舍。在鄰里之間建立和睦的關係,是建立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一個前提條件。只要我們大家自覺地按照社會主義家庭道德來處理鄰里關係,做到和睦相處,平等相待,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就一定能夠營造一種融洽、溫暖、祥和友愛的鄰里環境和氛圍。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好,賽金寶”。鄰里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創造充滿友誼、和睦的融洽氣氛。這種關心和幫助,大量體現在日常生活上。例如,對於老弱病殘的鄰居,家有青壯年的應該主動幫助幹些重活;鄰居雙職工上下班緊張,家有退休職工的不妨代爲照看一下爐火或孩子;鄰居家來了客人而主人不在時,周圍住戶可先代爲接待或轉達來客的留言;有文化知識和一技之長者,可以爲鄰居學習以及維修方面提供服務特別是當鄰里發生困難或突遭變故時,更應真誠關心,赤誠相助,給予必要的物質支援和精神慰藉。鄰里之間的關心和幫助,還體現在對待共同生活環境上以公益爲先,多爲鄰居着想。如開音響、電視機要掌握時間、控制音量,以照顧鄰居的學習和休息;在陽臺上澆花,要看看樓下有無晾曬的衣服;對於共用的樓道、走廊、天井等,相鄰的住戶應多爲對方考慮,主動清掃,共同合理地加以利用,決不能“先下手爲強”,亂堆雜物甚至飼養家禽家畜。鄰里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是社會主義道德在家際關係中的體現,也是加強家庭美德建設的必然要求,必須在全社會大力提倡。
我國古代曾有一個禮讓待鄰的生動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傳爲美談。據《桐城縣誌略》記載:張英相府旁邊有一空地與吳家相鄰,吳家蓋房子想越界佔用。張英家人見有理難爭,只得寫封家書,向在京城做官的張英求助。張英接到家書,認爲事情簡單,無需分出高低,提起筆,沾上墨,在家書後面批詩一首:“一紙書來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馬上主動讓出三尺地基。吳家思忖再三,覺得張家有權有勢,卻不仗勢欺人,顯示出超乎尋常的大度,備受感動,於是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三尺。從此,張、吳兩家相安無事,和睦爲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由於鄰里關係涉及的都是各個家庭的切身利益,加上鄰里之間職業、經歷和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文化水平、風俗習慣、情趣愛好等存在着差異,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就必須以團結爲重,互讓互諒。否則,就會傷害彼此感情,芳鄰變惡鄰,睦裡變冤家,影響社會安定和家庭生活,有時甚至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鄰里之間產生了生活上的矛盾,要注意正確處理。無理要認錯,有理也要讓人,互相禮讓,互相團結,才能你仁我義,“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實現鄰里和睦。當然,鄰里之間還要共同扶持正氣,抵制歪風。對鄰居中一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不道德行爲,也要心平氣和地進行教育和勸導,這也是愛護、團結鄰居的一種表現。
關心社區建設,也是搞好鄰里關係的重要方面。社區是爲鄰里服務的,是鄰里活動的重要場所。鄰里之間許多事情例如公共衛生,安全保衛、環境秩序都還需要社區來解決,可以說,社區是鄰里的延伸,只有把社區工作做好了,鄰里才能真正做到相安無事。現在,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由於人們逐步由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社區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社區工作非常瑣細複雜,只靠社區工作人員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鄰里們的關心和支持。共產黨員要把社區當成大家共同的“家”,積極關心社區建設,自覺參與社區工作,爲創造一個美好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思考題
1.生活道德建設的意義與原則是什麼?
2.共產黨員爲什麼要帶頭遵守家庭美德?
3.如何理解良好的“生活作風”和“家風”在黨員道德修養中的重要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