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時間,使得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發展最早的廣東地區,受教育程度最高,民族資本實力較強,對於參政的意願很強。而加入到振國黨的所有先進階層都傾向於共和,這也是呂梁作出決定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在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比振國黨的影響更大、更深入人心,呂梁並不擔心自己的權利會受到制約,並不是呂梁貪戀權利,而是自己的使命要求自己使權利集中。
1904年6月1日,憲法制定委員會將憲法草稿交給呂梁審閱,由十名基因人學者和五名普通人學者組成的委員會制定的憲法草案,最大限度的體現了呂梁的意志,很快就得到通過。另外,刑法、民法等法律也很快出臺,建國前的籌備進入最後階段。
新中國被命名爲華夏共和國,簡稱華國,這是爲了讓人們不再以爲自己的國家就是世界的中心——中國,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名字。國旗爲兩把刺刀交叉、之上是一個華字,底色爲血紅色。國歌爲振**進行曲。
華國定都武漢,按照計劃將在1904年7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呂梁力排衆議,不舉行廣場慶祝、檢閱軍隊,在呂梁的腦海裡,閱兵沒有任何意義,國力的展示最需要的就是戰爭,而不是華而不實的閱兵。
“這樣一來,開國大典是不是顯得太簡單了?”這是蔡元培等人提出的異議,查漏補缺是呂梁賦予他們的使命,也是呂梁多次對他們強調的事情,這些普通人組成的高層也儘可能的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建議。
“呵呵,說是開國大典,咱們這個國家。從歷史以來就非常重視這些形式上的活動,而且有數不清的禮儀、儀式,沒有意義嘛!大國意識靠的是一次次的戰爭、大國地位也是靠戰爭。咱們不是戰爭狂人,但這是歷史的必然。那些展示。就像是給虛弱的身體披上華麗的外衣,除了給自己壯膽,沒有任何作用。壯膽,只有內在虛弱的人才需要,我,振國黨,所做的一切正是改變這種虛弱的內在,你們說。那些儀式又有什麼作用?”
呂梁的決定得到了貫徹,開國大典分爲制定憲法、組建議會、組建*和對外講話。需要高層拋頭露面的只有對外講話一個環節,政府不組織集會,民間的集會慶祝活動將不受限制。而對外公告和講話也會通過報紙、電臺、張貼宣傳單、宣傳車等形式展開,沒有領導人站在高高的地方接受民衆瞻仰這一環節,呂梁不高高在上,也不需要民衆瞻仰!
其實這一切都是爲了一件事,那就是降低對個人崇拜的熱度,不論是在民間還是軍隊,不論是剛剛懂事的少年還是頭髮花白的老人。對於呂梁的個人崇拜已經達到了必須警惕的高度。儘管官方沒有通過任何手段推動這一進程,反而還不斷的採取措施,但並沒有獲得多大的成效。
高度集權帶來個人崇拜。個人崇拜促進統治者權利的穩固,目前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但一個缺乏理智的社會是危險的,呂梁不是基因人,無法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甚至可以說他經常意氣用事。所以他經常提醒自己,他不是神,不是偉大的人。甚至不是一個聰明人,只是站在了鋼鐵基地這個高大堅實的肩膀之上而已。
但是。正如進行社會改革時面臨困難一樣,呂梁也無法控制一個人的情緒、想法。當建國的消息傳出後,立刻在全社會引起了轟動。離預定的建國時間還有二十多天,南方各地自發組織的遊行、集會、慶祝活動已經全方位鋪開,在城市,在工廠,在學校,在鄉鎮,每一個人都會站在公告前面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然後和身邊激動的同伴緊緊相擁。各大城市上萬人的集會每天都有,這讓維持治安的治安團和警察們勞累不堪——建國帶來的喜悅不久便被勞累取代。
在農村,年輕人跑到鄉鎮裡參加遊行集會,年長者在自家最顯眼處供奉呂梁的長生牌位,並將豐收的糧食、肉食擺在前面,祝願大總理長命百歲。
製作煙花爆竹的企業在這段時間加班加點,產品不斷脫銷,尤其是那些賺了錢的工廠主、資本家,在這時出手闊綽,紛紛比拼財力,燃放的煙花徹夜不停。而且他們也是大多數遊行集會的組織者和財政支持者,這客觀上擴大了集會的規模。
外部的震動同樣不小,列強甚至將關注日俄戰爭的目光分給了這邊一點,各國報紙紛紛報道華國即將成立的消息,連帶着介紹了這個新興國家崛起的過程,歷數華國經歷的幾次戰爭,重點報道了華國崛起使列強失去了在遠東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利益——儘管這個新興國家承諾與各國展開平等的貿易和交往,但平等對於列強們來說就是最不能承受的,他們一向的風格就是掠奪。
除了利益攸關的人,西方民間對於這個新興國家不感興趣,但長江以北不同。華國的成立似乎預示着滿清朝廷的覆滅,從北方各省日益活躍,甚至有些明目張膽的革命活動就可以看出,滿清氣數已盡,對於革命黨在北方的活動地方上並不敢強力壓制,生怕遭受秋後算賬。而且朝廷對南方的封鎖命令形同虛設,每天都有無數的民衆從渡口乘坐小火輪、小帆船前往南方,大部分是移民,小部分是販賣南方商品的生意人。從上海一直到湖北,長江上到處都是這種船隻,自從振**長江分艦隊成立之後,朝廷乾脆解除了對沿江地區的封鎖。
袁世凱代表的北洋利益集團被朝廷養肥,來自西方銀行團以國家利益爲抵押的貸款大部分用在了新軍的組建,到1904年6月,除了新軍第一鎮外,其餘五鎮都被袁世凱的親信控制,從1903年7月開始組建的第十鎮和第十一鎮也接近尾聲,北洋集團此時擁有超過10萬人的新軍,雖然面對振****還是不夠看,但起碼擁有了與振**對抗的實力。
朝廷上層看得很清楚,慈禧太后這個老不死的甚至召見袁世凱時直言不諱:只要能夠維持滿族在朝廷上的統治,甚至是名義上的就可以。因此,袁世凱得到了滿清內閣的大部分權利,從政權到軍權,袁世凱已經得到了大部分權利,成了北方事實上的統治者。
袁世凱很清楚自己與呂梁之間的實力差距,如果發生戰爭北洋軍必敗,所以,他並沒有對邊界地區實施封鎖,軍隊也沒有離邊界太近,儘可能的不要與振****產生摩擦。他的希望放在了洋人身上,在他看來,洋人不會允許一個如此強力的國家佔據長江中下游地區,列強在此地的利益太大,怎麼能甘願失去?所以他的精力都放在了遊說列強、特別是英國人身上。
袁世凱是個聰明人,將來帶給呂梁的麻煩更大,儘管現在看來沒有危害,但呂梁不會放低對他的警惕。但他沒想到,一個圍繞着他和振國黨高層的陰謀逐漸形成,而主使人恰恰不是袁世凱。
1903年底,同盟會孫革等人商討對呂梁的刺殺行動,但每次都無法準確掌握呂梁的行蹤,後來行政中心轉移到武漢,失去了目標,繼續呆在香港已經沒有意義,孫革決定北上尋求新的盟友。黑龍會的井上騰三郎爲其牽針引線,介紹了躲藏在上海英國租界底的徐潤。
徐潤在抵抗失敗後就躲回到租借地休養生息,積極組織反對振國黨的運動,但一直都沒有什麼進展。1904年2月,孫革與徐潤在日本會面,二人一拍即合,孫革具有徐潤缺少的組織能力,而且同盟會雖然都是些蝦兵蟹將,但組織比較嚴密。徐潤具有刺殺呂梁的經驗,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而且手裡還有兩名培養多年的殺手。井上騰三郎積極參與此次計劃,並從總部調來十名上忍,確保完成此次刺殺任務。
爲了確定呂梁的行蹤,一百多名間諜被派入南方,主要是武漢地區,力求一次性鎖定呂梁。殺手隊伍分爲三波,一處在武漢,一處在上海,一處在廣州,不論呂梁出現在哪裡,殺手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
這次行動組織周密,有豐富刺殺經驗的日本黑龍會在幕後策劃,孫革和徐潤負責組織實施,力求一擊必殺!除了呂梁,井上騰三郎建議一起除掉在振國黨內部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吳月、呂一、張之洞、陶成章四人,以防呂梁死後這些人繼續維持振國黨在南方的統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