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諸人心境

隆冬時節的北京,早又一派冰雪世界。

中日談判的順利,甚至就是在賠償條款中,日本人也未在一千五百萬賠償要求上作過多糾纏,順利的談判,國家地位的見漲,這一切只讓身爲大總統袁世凱,頓時覺得通身輕鬆。

透過窗戶看看世界,綠葉不見了,紅花不見了,從樓頂到樹枝、到地面,一色的銀裝素裹,耀眼明晶,單調到是單調了,但卻純潔了,純潔得令他心裡甜滋滋,他競拿着未燃的雪茄,輕輕地在手中蕩着,口裡輕吟起來;

家住蒼煙落照間,

絲毫塵事不相關。

斟殘玉瀣行穿竹,

卷罷黃庭臥看山。

貪嘯傲,

任裹殘......

他心裡一驚,嘎然停住了。

“這不是山陰陸放翁的《鷓鴣天》嗎?那是他罷官家居時,用任情適性、瀟灑豁達的筆觸,婉轉表達自己不能爲國效力、惆悵失意心情的。我正是春風得意,我要興我的國家,興我的民族,興我的袁氏......我吟此詞何意?”

他疾忙燃起雪茄,狠狠地抽了兩口,噴吐出一片煙霧。可是,他此刻的心情卻真的惆悵起來,真的有點兒“裹殘”感了。

談判的卻發順利,只讓他意識到,這時間卻來越緊,準確的來說是距離他李子誠進京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至晚,也就是春節之後,也可能是春節之前。

這意味着什麼呢?

這意味着,在他進京之前,自己必須要解決掉他的“位子”問題,什麼政事堂左丞、右丞、什麼政事堂參議,這些位置都不行,最實際的位置就是政事堂國務卿,可即便是國務卿,他也不見得滿意啊!

國務總理!

想起那日樑士詒的話,袁世凱不禁在心下暗歎口氣,或許只有那個位置能讓他李子誠乖乖的留於京城,可就這也要多動一番腦筋啊!

菊人啊!菊人,望老友能體諒我的這一番苦心啊!

中南海總統府遐矚樓,即是中華民國政事堂,爲徐世贊襄袁世的辦公處,故左爲機要局,右爲左右丞休息所,政事堂的匾額及兩旁“天視民視天聽民聽”、“人溺己溺人飢己飢”楹聯,均爲身爲政事堂國務卿徐世昌自擬、自書之語。

原籍天津的徐世昌,生於河南省汲縣,小官吏家庭出身。青年時代他在淮寧縣教家館,結識袁世凱,遂結拜爲兄弟。此後,他考中舉人、進士。由袁世凱保舉,他先後擔任練兵處提調、兵部侍郎、巡警部尚書、民政部尚書及東三省總督等要職。辛亥革命前夕,官至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民國建立後,他以遺臣自命,託辭“國變憂憤”,退居青島,表面不問政事,實則暗中參與袁世凱的各項重大決策,早有“海濱宰相”之稱。

去年,他一出任國務卿,總統府上下都尊稱他爲“相國”。他與袁交往二十餘年,對袁的性情和野心瞭如指掌,深知在玩弄政治陰謀方面,袁不僅不亞於他,而且在許多方面高他一籌。關於大政方針,他從不主動提出方案,只是制定爲達到目標必須使用的策略性的辦法。

而在他剛剛上任時,就有人建議他發表施政方針,以慰國人之望。他表示爲政不在多言,說:“往日閣員人閣之初,多所發表,而實質上則多一事不能行。今大亂之後,惟求休息,餘既未敢多言,惟擇其可行者行之,不可行者勿行。行而有成效者善也,否者即爲惡也,視其結果何如耳。今縱譏餘無所表現,餘決不辭,或者各方面所以必須餘出之意,即在此無所表見之中”。…。

由此可見,正如袁世凱所希望的那樣,自這的中國民國約法改內閣製爲總統制之後,取代國務院的知事堂不過只是大總統府下的一辦事機構而已,也正因如此,纔會讓落得革命黨以及傾向革命黨的報紙指責“共和制度盡遭無情的踐踏!”。

只不過,他們顯然忽視了,南京臨時政府時,那位臨時大總統的權力尺度,絕不遜於現在的袁世凱,至少袁世凱還是在共和的框架內進行這場政治遊戲。

而作爲政事堂國務卿的徐世昌,此時正坐在辦公室內,時而皺眉思索,時而苦眉凝神,這幾日,他這位國務卿可謂是度日如年,身爲國務卿,隨着談判的日顯順利,他臉上的笑容也隨之漸散。

“辭職!讓賢!”

那日大總統向他們三人求教之後,第二天,樑士詒便親自登門拜訪,談了大總統的難處,談了李致遠的安置,而話裡話外的意思只有一個,就是讓他這位國務卿主動辭職讓賢,如此一來,至少可落得“賢相”之名。

“讓賢,你們一個個的爲什麼都不讓!偏偏讓我……”

心下惱着,徐世昌卻是連遠在連雲港的李致遠也跟着一起記恨上了。

就在這時楊士琦政堂左丞卻走了進來,雖說其論職遜於身爲國務卿的徐世昌,但卻因是袁世凱倖臣的緣故,其權力竟又駕于徐。

“杏城來了,快坐!坐!”

一見楊士琦來了,徐世昌連忙熱情的招呼道,對於這位“下屬”徐世昌可謂是頗爲了解,他一開始爲李鴻章之幕,李去世後,轉投袁世凱門下,任洋務總文案獻,成爲袁“運動親貴,掌握政權”的馬前卒,持續十數年受寵不衰,被袁視爲心腹,且素稱“智囊”。 心計高深莫測,爲世之稀。而現如今其在政事堂中,權力駕於自己,徐世昌雙豈會不知,可正因如此,他纔會對楊士琦熱情有餘。

“菊人兄,看樣子,這次大總統是鐵了心思要撤政事堂了!”

儘管那日爲避嫌,大總統並未邀楊士琦前去商量,但以袁世凱對其的信任,其又豈會不知大總統的打算,更何況現在這個消息早已在京城少數十幾人之間傳開,他又豈會不知。

“可不是,”

徐世昌到是沒表露自己的態度,誰都知道楊士琦是大總統的心腹,在他面前還是謹慎一些的妥當。

“大總統這次倒是爲了選賢,而不拘泥常理啊!”

楊士琦倒是沒說別的,反倒是直接提到了李子誠的年齡。

“李致遠才24啊!”

楊士琦話裡的話意思,卻讓徐世昌心下一動,論其權力,即便是自己這國務卿也不及楊士琦這位政事堂左丞,難道,心下一動,他便試探着說了一句。

“是有些年青,可其才卻遠非常人所能比!”

“其才非常人所能比,但終究還是太過年青了,少了太多歷練!這一國之政務,不經一番歷練,又豈能爲之!”

話到此處,楊士琦又輕拍了徐世昌一個馬屁。

“老相國素來對國事洞察秋毫,胸中更有治國之良謀。大總統選老相國爲國務卿,那真是慧眼識棟樑了!而這次嘛……”

事實上,對於撤政事堂重設國務院,楊士琦的心裡自然是百般牴觸,他清楚的知道,一但事成定局,他這政事堂左丞之尊恐怕也就到頭了,界時國務院豈有他楊士琦的容身之所,也正因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他和徐世昌的立場是一致的。…。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從得知那個消息之後,他就一直在觀察着徐世昌,而徐世昌的反應恰在他的意料之中,所以纔有了今天這番拜見,而之所以選擇在政事堂而不是徐世昌家中,同樣有他的打算,跟大總統這麼多年,對這位大總統自然可以說是頗爲了解,只怕他今天私下拜會徐世昌,明天大總統就會知道這個消息,到時若徐世昌有所動作,大總統很快就會將兩件事加以聯繫,如此遠不如於政事堂“談論公務”的隱密。

“菊人兄,可知爲何樑燕孫會支持大總統重設國務院?”

“這還不簡單!”

脣角似嘲諷的微微一揚,徐世昌說道。

“國務院那會,政府政事的中樞表面在國務院,實際上在總統府秘書處,而樑燕孫這總統府的秘書長,自然是無總理之名行以總理之實,他又豈會不想恢復昨日之尊。”

“可不是,也就是爲了根本改變這種名實不符的局面,大總統才撤消國務院和秘書處,而在總統府內成立政事堂。“凡一切軍國大事皆由政事堂議決施行”,這政事堂啊!其地位略相當於前清那會的軍機處。通過政事堂,大總統才把行政權集中在自己的手裡。他下達命令原來鈴用大總統印,現加“政事堂奉策令”之類的字樣,而鈴政事堂印,這恰是前清“內閣奉上諭”那種文牘格式的翻版,而菊人兄的這國務卿略相當於前清的首席軍機大臣,僅對大總統負責,對任何機關任何人概不負責。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民國以來大總統和國務總理之間的權限爭論,集一切權力於大總統,可現在若是重設國務院,只怕又會生出大總統與國務總理之間的權限之爭,到時,可真非中國之福啊。”

聽楊士琦這麼說,徐世昌只是略表贊同的點點頭,其實他心裡又何嘗不知,楊士琦的心思怕和樑士詒一樣,都是爲了自身的權力,樑士詒是爲了重掌大權,而楊士琦是怕成爲現在的樑士詒。

“所以,菊人兄,咱們做下屬的固然要對大總統惟命是從,可有時候,也要適時的進以忠言,雖說忠言逆耳,但是以大總統的見識,只要稍一點撥,大總統又豈會不明其中利害?”

楊士琦的話只引得徐世昌的一陣贊同,但他看着楊士琦卻是一陣心笑,然後笑說道。

“我也有這個意思,既然杏城亦有此意,不知是否願意和我一同拜見大總統!”

“這……”

乾笑數聲,楊士琦卻是站起身說道。

“既然國務卿願望,士琦定唯國務卿是瞻!不過此事咱們要小心謀劃一番,如此方能功成!”

京城財政部稅務處,半閉着眼睛,樑士詒不時輕擊着桌面,在他的桌面上赫然是一份從政事堂送來的密件,這密件是他安插在政事堂的眼線送來的,內容是徐世昌與楊士琦等人的秘商勸阻大總統重設國務院的消息。

“楊杏城!”

提及這個名字,樑士詒只覺一陣牙癢,新仇舊恨頓時涌於心頭。

去年裁撤總統府秘書廳之後,原本任秘書長的樑士治便被調離總統府,改任稅務處督辦。從追隨袁世凱,受其聘爲北洋編書局總辦開始,樑士詒便一直追隨大總統創辦北洋新政,長期管理鐵路交通事業,先後擔任京漢、京滬兩鐵路局總文案,京漢、滬寧、正太、汴洛、道清五路提調,鐵路總局局長及交通銀行幫理等官差,與各國財團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辛亥革命爆發後,由於協助大總統逼迫清帝退位和籌款有“功”,他一直擔任總統府秘書長,綜攬中樞機要,1912年5月兼交通銀行經理,次年秋又兼財政部次長,代理部務,事權之重無可比擬。他常常代表袁與中外各方接洽。有人到總統府請示工作時,袁經常說:“問樑秘書長去!”因此他有“二總統”的綽號。

而因他把持交通部和交通銀行,能在短時期內籌挪鉅款,又被稱爲“財神”。那兩年他一直利用職權培植個人勢力,在北洋派內部形成著名的交通系,控制政府財政和交通。尤其是他自受命組織公民黨後,勢力更爲膨脹,儼然政府黨魁首。各省軍政官吏進京覲見,多先拜訪梁氏,以探聽消息。

對他包攬政務原本大總統到不覺得有什麼,而在大總統當選正式大總統後,正百在楊士琦等人的煽動下,大總統纔開始對他有所不滿。而楊士琦等人一發現大總統對其有所不滿,立即開始進讒言,甚至編造謊言加以攻擊,說他“心懷叵測,勾結軍人,欲爲總統”。因此大總統方纔感到不安,對他生出防範之心。

去年醞釀改制時,出於加強大總統的權威,同樣也是爲了加強自己的權力,樑士治主張“將秘書廳擴大組織”,以“張府制,網羅人才”,而不必另設國務卿,可偏生大總統卻認爲這是異心之顯,遂才下決心把他攆出總統府,不過大總統街他倒也不薄,在他離開總統府後即改任稅務督辦這不知讓多少人眼紅的肥差。

由此,樑士詒雖說身任交通銀行經理、稅務督辦這兩肥差,但卻等於遠離中央中樞,這讓早就習慣了“二總統”之顯的他豈能習慣,用了近兩年的功夫,一番工作後,他方纔重回大總統身邊,重獲大總統的信任,原本欲藉着李子誠的由頭,重設國務院,從而誘使大總統重設秘書處,進而重掌大權。

可現在這楊士琦卻又插上一腳,這豈能不讓樑士詒心惱,目帶冷光,冷哼數聲後,樑士詒方纔沉聲說道。

“楊杏城啊!事不過三,我樑士詒可沒虧待過你啊!這次,你就別怪樑某人了!”

冷哼着,樑士詒的心中只涌過一陣殺機,可殺機初現之時,他卻又把眉頭一皺,端着茶杯思索起來,殺人,那種髒手之事,絕不是他樑士詒的作風,文人殺人不用刀,只有粗人才會用那種下三爛的手段。

心笑着自己竟然被楊士琦那廝給亂了心性,樑士詒的眉頭緊鎖着,尋思着解決之道。

“現在大總統根本就沒有選擇!”

心笑着大總統的作繭自縛,樑士詒卻知道,這次大總統只要想留李子誠在京城,想收其兵權,就勢需要給他一個合適的位置,一部之長,他李子誠還看不上眼,至於國務卿那個“顯而閒”的位子,他李子誠肯定也不願意,除去國務總理,這京城還有什麼位子能留下他。

“看來,要想法子,在李致遠的身上動動心思!”

思來想去,樑士詒卻發現,若是自己想重設總統府秘書處,勢必需要和那李致遠聯起手來,只有借李致遠之手,助他得了國務總理一職,大總統方纔有可能考慮重設秘書處,以同李致遠爭權,對於大總統而言,任命任何人都沒有任命他樑士詒爲秘書長合適,因爲他了解如何同國務院爭權。

但若是現在和李致遠合作的話,那豈不就意味着,將來即便是自己身爲總統府秘書長的時候,卻又有把柄握於李致遠之後,到時若是爭起權來,只怕……

在這個念頭浮現出來的時候,突然間,卻又有一個前所未有的念頭在樑士詒心底浮現出來,這個念頭只讓他的呼吸頓時變得急促起來,甚至面色不自主的因爲亢奮而變得的微微發紅,雙手都不禁顫抖起來。

“也許,也許……”

心下激動着,樑士詒不受控制的吞了口咽液,然後有些緊張,甚至是有些心虛的朝房門看了一眼,直到看到那房門依然緊閉的時候,纔鬆下一口氣來。

“看來,自己得派個人去一趟連雲港啊!”

鬆下一口氣的同時,樑士詒有些緊張的心下自語一聲,但緊張之時,更多的卻是興奮,前所未來的興奮!

(關於樑士詒的職務,在前幾章中無語犯下一個錯誤,當時總統府秘書處已經取消,此處加以修改還請大家見諒!)

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239章 絕不妥協第154章 落迫公子第364章 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41章 內務部隊決緩急第21章 車廂內他人爲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鉤第246章 志願軍第110章 袁與李第82章 大國商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371章 定策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38章 宋教仁第73章 中華閃電第198章 兩人第68章 哥倆第257章 困境第124章 能救一個是一個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198章 兩人第85章 大戰前夜第142章 舊大陸戰事無又酣 炮灰亦被他人閒第214章 一堆玩具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69章 巨炮第337章 改變第200章 賭第13章 父與子第362章 變局第119章 開拓者第356章 鬧劇第205章 合肥魂第188章 兩人之未來第79章 少爺第13章 父與子第123章 一個模範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288章 疑惑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177章 謀劃第100章 中村無爲第29章 質物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178章 青年之擇第172章 南坡願一試第261章 只有……第182章 傷員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286章 中國的土匪第93章 已變之局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177章 青年之歌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總-理府 連雲曉之情理誘以利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238章 回答第370章 印象第313章 作畫第332章 國會之用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35章 這就是天堂第211章 中南海第148章 酣戰之餘求戰渴第125章 應該如此第55章 公而無畏第10章 總統府夜宴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71章 向六合致敬第152章 倪嗣沖的奸與厚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270章 父與子第113章 擔擋第51章 提筆之手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329章 取捨第92章 解決之道第71章 中國的需要第64章 東洋之變變於後第261章 只有……第21章 可行性第29章 質物第102章 張三的建議第304章 殺一儆百第34章 觀念第274章 匪與兵第118章 捧殺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330章 敲打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156章 根基第10章 總統府夜宴第92章 解決之道第179章 南京第17章 制約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168章 如何回報
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239章 絕不妥協第154章 落迫公子第364章 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41章 內務部隊決緩急第21章 車廂內他人爲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鉤第246章 志願軍第110章 袁與李第82章 大國商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371章 定策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38章 宋教仁第73章 中華閃電第198章 兩人第68章 哥倆第257章 困境第124章 能救一個是一個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198章 兩人第85章 大戰前夜第142章 舊大陸戰事無又酣 炮灰亦被他人閒第214章 一堆玩具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69章 巨炮第337章 改變第200章 賭第13章 父與子第362章 變局第119章 開拓者第356章 鬧劇第205章 合肥魂第188章 兩人之未來第79章 少爺第13章 父與子第123章 一個模範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288章 疑惑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177章 謀劃第100章 中村無爲第29章 質物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178章 青年之擇第172章 南坡願一試第261章 只有……第182章 傷員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286章 中國的土匪第93章 已變之局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177章 青年之歌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總-理府 連雲曉之情理誘以利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238章 回答第370章 印象第313章 作畫第332章 國會之用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35章 這就是天堂第211章 中南海第148章 酣戰之餘求戰渴第125章 應該如此第55章 公而無畏第10章 總統府夜宴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71章 向六合致敬第152章 倪嗣沖的奸與厚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270章 父與子第113章 擔擋第51章 提筆之手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329章 取捨第92章 解決之道第71章 中國的需要第64章 東洋之變變於後第261章 只有……第21章 可行性第29章 質物第102章 張三的建議第304章 殺一儆百第34章 觀念第274章 匪與兵第118章 捧殺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330章 敲打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156章 根基第10章 總統府夜宴第92章 解決之道第179章 南京第17章 制約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168章 如何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