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連雲謀租界 克定思黑金

“總理,從清末抵制美貨起,再到“膠澳事變”排日,美國高層對中國國民革命的浪潮心有餘悸,他們擔心若不願做出適當讓步,就會處於被迫讓步的境地。而且由於現在美國輸入中國的產品以汽車、機器等高端產品爲主,受衆較少,提高關稅稅率不但影響不大,反而容易博得中國民衆的好感。同時,因我國於膠澳事變期間的表現,美國政府方纔決定支持我國,以遏制日本獨霸中國的勢頭,從而穩定遠東國際秩序。因此,我方保持強硬態度,堅守關稅自主以及治外法權的既有立場,纔有了現在的良好收效。”

看着坐在辦公桌後的總理,陸徵祥輕聲解釋着,然後又把聲音稍微放底。

“儘管總理已經說服朱爾典,向其曉以利害,迫使其承認現實,與我國展開談判,但是其是卻要維護其在華老大的地位。要想迫其就範,必須與列強一家家單談,藉以孤立英國,因此,經過同少川的商量,我們纔會在關稅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後,中斷與其談判,從而孤立英國,造成強硬的表象。”

儘管早已同總理進行了勾通,但是深知總理“迅速簽約”的意圖,所以他纔會在談判剛一中止,就趕到國務院向總理解釋清楚,以免生出誤會,現在“特別外交委員會”是在總理的直接領導之下進行的,作爲一名外交官,陸徵祥深知如果沒有總理的支持,或許修訂新約就會面臨轟烈開場、慘淡結束。

“同英國的談判暫時放上一放,這是咱們之前拍板定下的外交策略。先同法國談判,然後再同意大利、比利時、荷蘭談判,等到咱們把這些國家都攻下來了。英國人也就急了!到時候他們自然會作出讓步。”

在辦公室內,聽着陸徵祥的彙報,儘管對現在的談判進展有些心急,但李子誠還是沒有露出逼迫的樣子,儘管他迫切需要重訂新約的成果爲國務院增加聲望,以便在未來的一系列大動作中奠定聲名,但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

在美國那邊已經有些失誤,可那是第一個,現在。就交給特別外交委員會吧!

“子次,重訂新約,你只要遵守一個原則就行,我們需要收回的權力要一個不少的收回來,至於治外法權的底線,只要不超過美國。都可以接受,而在租界上……”

沉默片刻。知道這件事牽涉甚廣的李子誠明白,想直接收回恐怕會非常困難,除非……

“總理。在中外最初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中,並沒有租界這一說法,它的出現只是一名英國領事和一名中國地方官交易的結果。”

這時顧維鈞適當的提醒了一句,面對顧維鈞的提醒,李子誠只是笑了笑。對於各國在華特權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條約科曾進行過充分的研究,至於租界,他們也曾根據各國法律條文進行比對,所以,也算是有所瞭解。

“對於租界,咱們要堅持司法管轄權、警務權、軍事權、稅務權,這四權必須要收回,至於收回租界嘛……”

冷笑着,李子誠並沒有說什麼,先把硬性權力收回,只要把硬性權力收回來了,接下來的事情也就好辦了。

“在租界上,英國人的利益重大,法國人的利益也差不到那裡去,咱們要保證這四權收回,至於其它嘛,不要擔心,山人自有妙計!”

說話的功夫,李子誠便從桌上拿起一本便籤,隨手寫了幾句話,寫完全便按了通往辦公室外的電鈴,幾秒鐘後張一麟走了進來。

“總理,有什麼吩咐?”

“這裡有一件機要電報,你現在就給藕初發過去,以公司機要發過去,他知道怎麼辦!”

說着,李子誠便遞出了那張紙條,儘管對於紙條上的內容很是好奇,但是聽總理提到是公司機要,無論是陸徵祥還是顧維鈞都知道不方便過問。

現在總理雖說是國務總理,但是作爲六合公司的董事長,他在處理國務的同時,還需要過問公司的事物,而其與公司的聯繫都是通過國務院內設的專用電臺。

看着他們兩人似乎有些好奇,李子誠卻是微笑不語,只是叮囑他們道。

“你們繼續按照這個底線去和各國交涉,至於其它的事情,就交給我了,總之還是那句話,你們需要什麼,我給你們,有什麼難題交給我,至於外界的指責,我來擔!”

半個小時後,在連雲港的六合大廈,在六合公司十六樓的辦公室中,六公司的總經理穆湘玥坐在一把皮扶手椅上,他又瞥了一下分鐘前剛送來的密件,一看密件的封口,他便知道這是總理也是公司的董事長髮來的電報,自從董事長到京城任職之後,他對公司的指揮便通過電報,每天平均都有十數封電報往來,幸好那裡公司的內設電臺,否則僅只是電報往來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打開秘件,原是以爲董事長是在經營上作什麼訓示的穆湘玥卻是一愣,他反覆看着信中的內容,過了好一會方纔輕聲說:

“我的天!”

可卻沒有人答應他,這間辦公室內只有他自己。

十幾分鍾後,穆湘玥再一次大步走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又坐在桌旁那張豪華的皮椅上,對着桌上的那份機密電報瞥了一眼。那份電報的內容非常簡單,是一個“經營性”的電報,電報要求他,在全國範圍內收購租界用地,當然並不是向租界當局“租用土地”,而是向那些原地主收購租界已租用地。

或許對於其它人來說,似乎看不到這背後有什麼意圖,而那些租界用地向百姓租用時,最早的上海租界不過一年一千五百文。高者不過每年十數兩白銀,對於任何一個生意人來說,收購那些租界用地。似乎真沒有什麼益處,只會佔用大量的資金。

“花大筆錢置下一份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

頂多也就是如此了。

可對於坐在椅子上的穆湘玥來說,他卻看到了這背後的深意,尤其是總理的指示非常清楚,不要直接通過公司,儘可能的通過其它人出面,尤其是那引些“置業”的暴發戶出面,如果說總理只是看上了“鐵桿莊稼的旱澇保收”,那可真是荒謬可笑的。

“租界!”

結合現在正在進行的談判。穆湘玥便隨手在便箋簿寫了兩個字,他可以猜出總理怎麼做,他是想用“商業”上的手腕把租界收回,這樣不會引起任何外交風波!

在隴海鐵路用地徵地的過程中,公司早就積累了一套“徵地”辦法,而且也有一支能夠熟練的在商業範圍內使用任何合法手段獲得土地的人才。總理把這件事交給公司,也算是交對了人。即便是租界恐怕也沒有公司在徵地時碰到的問題多。

全國的租界那麼,如果全完收購的話,那也仍然有……在紙上默默的計算着開支。穆湘玥又仰身靠着椅子,並且輕輕皺起了眉頭。

“盡然需要這麼多開支?”

或許那些租金看似不高,或許租界的範圍看似不廣,但是像所有的收購事物一樣,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價格。而對於租界用地那種在百姓眼中“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想要順利收購,卻需要給出一個合適的價格,只是微微一算,穆湘玥還是被全國範圍內的租界收購開支嚇了一跳。

算出一個基本數字後,他俯身向前,按了一下電鈴,門外的秘書很快便走了進來。

“方秘書,把這封電報發給總理,你親自等着電報。”

20分鐘後方秘書回來了。他的手中拿着一份剛剛收到的電報,電報的內容很簡單。

“同意你的方案,所需資金由公司暫時墊付!”

看着電報上的內容,穆湘玥先是一愣,隨後又是一笑,這會董事長又站到了他的“位置”上,於是他便拿起筆,直接在電報紙上寫到。

“公司需總收益40%作爲手續費!”

接着他又把電報紙遞給方秘書。

“把電報發出後,請六合地產公司的陳經理過來一趟。”

在方秘書欲走出去的時候,穆湘玥又補充一句。

“還有,把公司保安部的魏部長請過來!”

這件事,並不能僅依靠公司通過正常渠道收購,對於一些業務來說,需要一些其它的手段的配合一二。

從楊樹浦到南碼頭,沿着黃浦江一帶都是各國的碼頭,一長串的外國軍艦飄着各種各樣的國旗,幾乎讓人忘了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幾乎每一個稍有良知的中國人每每站在碼頭上,都心情灰暗,只能暗暗搖頭。

劉鴻生同樣也是如此,或許,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三年前他纔會辭去開平礦務局買辦一職,轉而跑到連雲港,同隴海鐵路公司商討代銷兩淮煤的代理權,而當時,淮北的烈山煤礦剛剛出煤,淮南的九龍崗煤礦甚至還未動工。

不過先知先覺總能讓人獲得成功,在此之前,整個長江下游用的都是開平煤或日本煤,而開平煤在秦皇島交貨每噸6兩銀子,運費34兩,到上海成本910兩,銷價爲14兩左右。而烈山煤於連雲港交貨價6兩,運費在1兩左右,到上海成本不過7兩,淮南煤於淮河畔碼頭交貨,每噸5兩,運費1.5兩左右。相比於開平煤,即便是以低價銷費,每噸利潤亦遠超過開平煤。

不過對於劉鴻生而言,最讓他得意的卻還是在過去的兩年間,不是在短短兩年時間,他爲自己賺到了兩百多萬兩銀子,而是成功的把日本煤擠出了長江中下游市場。

天然資源稀缺的日本,煤炭的儲存量卻是相當豐富。早在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政府煤炭產業作爲“殖產興業”的重要一環得到了較快發展。國內成熟的煤炭消費市場尚未形成的明治時期,日本煤炭主要銷往上海、香港、新加坡等東亞地區。在日本煤炭的輸出額僅次於生絲和棉絲,而在一戰前,煤炭是日本政府用於創匯的重要戰略輸出品之一。

而同樣是煤炭儲存大國的中國,19世紀後半期煤炭產業發展緩慢,國內所需煤炭主要依靠進口,尤其是來自日本的煤炭。在五口通商之後,海外煤炭就開始輸入中國沿海各開港城市。19世紀50—60年代輸入中國煤炭市場較多的主要是英國煤和澳洲煤。1866年,日本煤首次出現在上海煤炭市場。

進入70年代,隨着日本煤炭產業的發展,日本煤除滿足國內需求之外開始大量銷往以上海爲主的中國沿海地區。隨着日本煤輸入量的迅速增加,在上海市場日本煤分別在1870年和1873年超過了英國煤和澳洲煤。1874年,日本煤的輸入量接近6萬噸,日本煤確立了在上海煤炭市場的優勢地位。進入80年代,日本煤輸入量繼續增加,1880年至1910年30年內,日本煤的輸入量始終佔到上海煤炭總量的80%以上,1890年日本煤炭的輸入量甚至達到總量的90%,日本煤完全壟斷了上海市場。而日本煤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又遠非他國所能相比。日本煤占上海煤炭需求的十分之八。

幾乎是在劉鴻生將第一批三千噸煤炭運往上海,壟斷着上海煤炭供應的日本煤業會社即意識到烈山煤對其業務的衝擊,那些日本商人爲了爭奪上海以及長江下游每年多達兩百萬噸的煤炭市場。隨之與劉鴻生開辦的“劉氏煤行”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競爭大戰。

在那場競爭展開之前,日商之所以能夠壟斷中國煤炭市場,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距離中國最近,普遍採用機械開採、成本低,因而能夠大量運到中國傾銷。而日本煤業會社之所以會對隴海煤業持以警惕,原因不僅在於其距離上海最近,而在於其採用美國進口採煤機械進行機械採煤,別一方面是其兩淮煤礦的五年規劃產業超過千萬噸。

爲了確保上海市場,這一日本煤炭的海外最大市場不失。幾乎是在劉鴻生將烈山煤礦的煤運往上海的第一時間,他們孤注一擲,拼命壓低價格。日本煤在日本的離岸價是每噸5.6兩白銀,運來中國的運費合到每噸3.5兩白銀,但他們卻以每噸8兩白銀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每賣出一噸就要虧損白銀1兩。這是一場不見刀光血影、沒有吶喊衝殺的商業戰爭。

當時劉鴻生在應對競爭的同時。又親自跑到連雲港,尋求公司的支持。儘管當時兩淮煤礦剛剛投產,遠未達到設計產能,但是公司還是決定和日商爭奪上海市場以及長江下游市。隨之在也及時採取了應付措施,將原來淮北無煙煤每噸的售價12.5兩白銀降到7.5兩白銀,淮南煙煤的售價從11.5兩降到了6.2兩。

由於淮北無煙煤、淮南煙煤質量遠優於日本煤,再加上價格優勢,而且隨着煤礦不斷擴建。使得生產質量不斷降低,原本的“微利競爭”變成了“利潤競爭”所以最後日本商人那種自殺式的傾銷,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儘管日商傾銷期間得到政府補貼,但競爭持續一年後,面對每年多達數百萬日元的損失,無論是日商亦或是其政府,最終只能放棄上海市場以及長江中下游市場。

而正是在這場競爭之中,劉鴻生成爲了上海甚至長江中下游有名的“煤炭大王”,在短短三年間積累了多達兩三百萬兩的財富。

“歐戰後,國內實業興起,實業興,而動力旺,現在國內煤需日漲,上個月牛莊進口了11.5萬噸日本煤,芝罘輸入了15萬噸,現在,全國一個年至少要進口300萬噸日本煤,日本煤興,則中國煤衰!”

在“鴻生煤業公司”的頂樓辦公室內,劉鴻生一邊給程彭年倒着茶,一邊道出他的想法。

“你知道,現在上海商界提及當年和日商競爭的時候,都說我劉鴻生有魄力,可他們那知道,當年若是沒總理的支持,我劉鴻生的那幾千兩銀子又豈能撐得住?當時總理告訴我,日本煤業興,則機器業興,他們向中國出口煤,一年出口幾百萬噸,利潤達千萬兩,千萬利潤被其購買機械用於本國實業,進一步促進日本的發展,所以,無論如何,咱們都要斬斷他們在華出口煤炭,畢竟現在中國工業初興,不僅急需煤炭這類的基礎產業發展,雖不能出口,但卻要替代出口,以節約金銀外匯。”

在說話時,劉鴻生不由自主的朝着辦公室內懸掛的總理掛像看去,因爲財富源於總理的緣故,因此在上海,他劉鴻生不僅是國社黨的重要支持者,同樣還是總理的鐵桿支持者,而他最佩服的同樣也是這位年齡比他還小上幾歲的總理。

“總理看的遠,非我等所能比,我是生意人,在掙銀子的時候,更要心懷國家!”

說着他朝程彭年望去。

“董事長,您的意思是……”

放下手中的茶杯,程彭年試探的問題了一句。

“黑金,黑金,煤以成金,咱們要把兩淮的煤賣到全中國去!”(未完待續。。)

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168章 兄弟第319章 衆人心思第157章 戰時會議定以策 戰場紀律酷無情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81章 他們可以嗎?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94章 不過如此第212章 對未來的思緒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124章 謀國之嘆第111章 專員之訪第364章 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49章 遊說湯氏第304章 殺一儆百第93章 已變之局第41章 漢森第100章 中村無爲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93章 已變之局第47章 擔保第182章 傷員第81章 他們可以嗎?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38章 總統面臨大事件 田中玉憂喜相接第153章 大柔非柔,至剛無剛第332章 國會之用第149章 利益第116章 成功契約第18章 車廂之內起爭持 鷹遊門內睹新艦第168章 兄弟第45章 肉票守信返以山 子誠以勢逼子誠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177章 謀劃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54章 送瘟神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第96章 以內急逼以人第226章 克虜伯第164章 最後一刻令強攻 強攻之前又奇襲第124章 謀國之嘆第98章 私與公第42章 地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349章 兼併第166章 徐州第37章 肉票的開始第174章 軍如匪、政如盜第11章 海盜第250章 航母第207章 予名利爲我驅第280章 金剛的末日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296章 元老會議第55章 公而無畏第300章 人心第296章 元老會議第64章 東洋之變變於後第3章 囑咐第6章 他不是第261章 只有……第173章 奉天第139章 保安部第138章 宋教仁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7章 諸人心思第352章 北與南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271章 內田良平的打算第16章 秦王掃六合第374章 雙雄會第241章 要塞第279章 電子戰第78章 一種人第85章 大戰前夜第159章 有辦法!第169章 行兵諫第160章 陳其美的解決之道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93章 華潤泉的建議第142章 英模會第139章 保安部第114章 啓航第187章 揚州夜第25章 列強談判持以強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31章 條件第167章 狂熱第214章 一堆玩具第304章 殺一儆百第17章 鷹遊門內議新廠 新廠要爲新隴海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24章 能救一個是一個第5章 貸款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
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168章 兄弟第319章 衆人心思第157章 戰時會議定以策 戰場紀律酷無情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81章 他們可以嗎?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94章 不過如此第212章 對未來的思緒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124章 謀國之嘆第111章 專員之訪第364章 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49章 遊說湯氏第304章 殺一儆百第93章 已變之局第41章 漢森第100章 中村無爲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93章 已變之局第47章 擔保第182章 傷員第81章 他們可以嗎?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38章 總統面臨大事件 田中玉憂喜相接第153章 大柔非柔,至剛無剛第332章 國會之用第149章 利益第116章 成功契約第18章 車廂之內起爭持 鷹遊門內睹新艦第168章 兄弟第45章 肉票守信返以山 子誠以勢逼子誠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177章 謀劃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54章 送瘟神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第96章 以內急逼以人第226章 克虜伯第164章 最後一刻令強攻 強攻之前又奇襲第124章 謀國之嘆第98章 私與公第42章 地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349章 兼併第166章 徐州第37章 肉票的開始第174章 軍如匪、政如盜第11章 海盜第250章 航母第207章 予名利爲我驅第280章 金剛的末日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296章 元老會議第55章 公而無畏第300章 人心第296章 元老會議第64章 東洋之變變於後第3章 囑咐第6章 他不是第261章 只有……第173章 奉天第139章 保安部第138章 宋教仁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7章 諸人心思第352章 北與南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271章 內田良平的打算第16章 秦王掃六合第374章 雙雄會第241章 要塞第279章 電子戰第78章 一種人第85章 大戰前夜第159章 有辦法!第169章 行兵諫第160章 陳其美的解決之道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93章 華潤泉的建議第142章 英模會第139章 保安部第114章 啓航第187章 揚州夜第25章 列強談判持以強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31章 條件第167章 狂熱第214章 一堆玩具第304章 殺一儆百第17章 鷹遊門內議新廠 新廠要爲新隴海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24章 能救一個是一個第5章 貸款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