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謀變

幾乎是一得到梁啓超前往連雲港、財政部歸李連雲的消息,剛剛重新出新出任總統府秘書長的樑士詒頓時也就六神無主了,雖說在大總統府最重要的組織是秘書廳與將軍府,被稱爲總統府的“左右手”。秘書長是樑士詒,陸軍總長段祺瑞兼理將軍府事務。可以說樑大秘書長,再一次呈民初的權傾朝野。

不過對於樑士詒來說,他清楚的知道,他好不容易纔通過幫助袁世凱解決李連雲之事,方纔使其頗爲滿意,進而重新得到了信任,而在“刺李案”之後,樑士詒第一個本能反應就是,是袁世凱派人企圖刺殺李子誠。

本能的恐懼讓樑士詒選擇以稱病明哲保身,在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中,樹大招風,高官顯位的樑士詒也不可能沒有對立面,也正因如此,自“刺李案”後,稱病保身的他一直小心翼翼的避免任何麻煩,不再見任何進京的將軍、師旅長的親信,以避免再次爲袁世凱所忌。同時多次想同連雲港方面取得聯繫,以確定李子誠的傷勢。

可在那邊還沒有消息傳來的時候,卻得到這麼一個讓他半晌說不出話來的消息。

交通銀行送到他面前的報道。他眼角兒也不想看;僕人送到的午餐,他也是不耐煩惱地搖搖首表示不吃。他從早到晚,悶悶地坐在寢室裡,垂頭苦思,百思不解:

“爲什麼到最後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越思越想樑士詒卻越是惱怒。

“怎麼就讓樑卓如搶了先機!”

他想起了當初刺李案發時,袁世凱曾詢問過他是否願意前往上海。當時他的心下卻是驚恐異常,那根本就是死路一條,萬一要是他剛一去到,李子誠就死在醫院中,那些人還不拿他正法,給李氏報仇!

可後來,他纔想通,他和李連雲之間有聯繫,有合作,即便是李連雲死了,他的下屬不僅不會殺他,而且還會更需要他,所以他去上海沒什麼危險。再則。袁世凱爲什麼甘願分權於李,還不是因爲李連雲的二十萬軍隊。

“李連雲據有雄厚兵力,只要他主動,我便無事了。”

雖說這麼想,但樑士詒在苦思冥想之後,還是決定“稱病”,只有如此,才能避免這個風波,可他卻沒想到,他這一“稱病”,再加上沒人願意去見李子誠,卻讓梁啓超得到了機會,而而對眼前這一困境的袁世凱甚至還做出了巨大的讓步。

財政部!

原本樑士詒還尋思着利用總統府秘書長的身份,通過影響交通部,控制財政部的方式,在李和袁之間,建立自己的勢力,然後利用李袁之爭,確保自己的利益,可現在,財政部卻變成李連雲的了。

財政部歸李連雲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李連雲的國務院有了制衡總統府的力量,除非李袁撕破臉,否則他樑士詒,就別想再插手財政部之事,畢竟到那時財政部對國務院而言,是其最重要的一個機關,李連雲豈能容他人插手?

袁項城糊塗了是不是?

在心下冒出這一念頭的同時,樑士詒卻是把眉頭一皺,他意味到這那裡是什麼袁項城糊塗,分明就是他病急亂投醫所致!

不行,我要去見袁項城!

還好,還好!

想着之前同段祺瑞的談話,袁世凱整個人都長鬆了一口氣,段祺瑞雖說對他多少有一些意見,但在一些問題上,還是傾向於他的,也不怪,李連雲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參謀部,如果讓他插手陸軍部的事情,到時他重設個參謀部,到那時,北洋一系,豈不就得淪隴海系之下,心高氣傲的段祺瑞又豈會甘願如此。

所以,對段祺瑞而言,最好的選擇,就是一門心思的跟在他袁世凱身邊,而不是那個毛頭後生身旁。

對於袁世凱來說,他清楚的意識到,這次梁啓超到連雲之後,只要李子誠沒受重傷,他很快就會作出迴應,只要他一來京,他那國務院就會和總統府對立起來,到那時,對袁世凱而言,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勞勞的抓住軍權。

至於之前對段祺瑞說什麼,可能還會做出讓步,那根本就是在套段祺瑞的話,讓步,還能再讓什麼步?再讓步,也不能把軍權讓出去,把軍權讓出去,就是把脖子伸到別人的刀下面,什麼都能讓,唯獨軍權不能讓!

就在這時,突然有人通報。

“秘書長樑士詒求見!”

樑燕孫?

想到這個“刺李案”後,嚇得“稱病”的樑大秘書長,袁世凱的眉頭卻是一皺,樑燕孫在想什麼,他當然知道,他害怕,他害怕那件事真的是自己做的,所以他選擇“稱病”,雖說因此對其有所不滿,但想到自己過去幾日可不也是疲於應對,心下的火氣便緩了一緩,而且以後還對樑燕孫多有依賴,臉色更緩了下來。

“請他進來吧!”

分鐘後,立在袁世凱面前,樑士詒卻是鐵青着臉膛,慢吞吞地拿出一封信,雙手捧到袁世凱面前,悶聲悶氣地說:

“請大總統過目。”

瞧着樑士詒的臉色,袁世凱到是一愣,這樑燕孫是怎麼了?我這還沒露出怒容,他到是顯出了怒了,這事弄翻了吧!

匆匆展開。一眼便認出是樑士詒的墨跡。再一瞧上面的字,他面上的好不容易展出的笑色,這會立即消失了。

“辭職信!”

瞧着那幾字,袁世凱心裡涼了

“這樑燕孫在想什麼!”

心下升起一團怒火的袁世凱想把信扔下不看。也許是想表現出大總統肚量的關係,袁世凱還是強忍着這種衝動。

“燕孫,這……”

“大總統,聽聞大總統已決定讓步於李,士詒實不敢再任秘書長一職,還請大總統另選賢能吧!”

讓步於李?

喲?樑燕孫這是,心下尋思着,袁世凱卻是不露聲色的深思着。

“大總統,有些東西,可以讓,有些東西不能讓,這財政是萬政之源,大總統還記得民國初定時,中央財政窘迫之境嗎?若是沒有當日財政窘態,又豈會有今日隴海之權?若是將財政部、將國庫交由李連雲,大總統豈不將讓總統府陷當年之困境!”

樑士詒這會盡是一副爲國爲公的模樣,甚至就是在說話時,面上同樣盡是激昂之色。

“大總統,你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您以讓出財政部,那李連雲就會知足,這一讓,也就讓其知道大總統的底線了,到那時,李連雲所做之事,也就是躺於連雲,逼大總統一點點的讓權!”

“混帳!我袁慰亭是三歲的孩子,被你幾句話就嚇昏了?”

雖說對樑士詒這不客氣的言語氣得心臟都顫抖了,可袁世凱卻還是一副語重心長的說道:

“燕孫啊,這事可不能這麼看,現在,現在要國事爲重!”

接着,袁世凱又擺出一副爲國爲公的模樣來。

“如今李連雲遭刺受傷,其傷勢至今未知,若是中央不適當做出讓步啊,這國可就將不國了!”

“大總統是擔心李連雲以傷爲借,拒絕來京任職是嗎?”

樑士詒毫不客氣的打消了袁世凱的僞裝,瞭解其中內幕的他自然知道,袁世凱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可大總統,又可曾想過,李連雲會不會趁機勒索?若是李連雲又索要陸軍部、海軍部,那大總統是否要爲安撫李連雲,將兩部讓予李連雲!”

樑士詒的這一番話,卻是讓袁世凱只覺得頭昏沉沉的,於是躺到坐椅上,閉着眼睛,只管喘粗氣。

是啊!

要是李連雲要掌軍權,那時自己應該怎麼辦?難道……到那時,怕也就只能靠段芝泉了!

可若是段芝泉都……朝下,袁世凱再也不敢想下去了,突然,他心中閃過一道恐懼之意,現在,現在該什麼辦!

沉思着,袁世凱看着樑士詒說道。

“卓如,昨天就已經去連雲了!”

“大總統,你確定李連雲真的受傷了嗎?”

提及李連雲的傷勢,樑士詒的心下卻閃過些許冷笑,無論如何,一定要阻止他得到財政部,財政部是他樑士詒的,絕不容他人染指。

真的受傷了嗎?

樑士詒的問題只讓袁世凱把眉頭一皺,他的臉色隨着這個越顯難看起來,這正是他一直以來最擔心的的問題,李連雲那小子真的受傷了嗎?

或者說,他真的遭遇刺客襲擊了嗎?

現在誰是“刺李案”最大的受益者?

不是他袁世凱!

更不是所謂的革命黨!

而是他李連雲!

經此一案之後,無論他袁世凱是否願意讓權,可爲了安撫李連雲,也只能像梁啓超建議的那樣,用一兩個實權部門去安撫他,如此一來,李連雲便成爲整個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

這一件事件中,誰最吃虧?

不是革命黨,對革命黨來說蝨子多了不咬人。可對袁世凱來說,這卻不是蝨子多了不咬人那麼簡單,他不得不拿出原本根本就不需要拿出的部門去安撫李連雲,在這一事件中,吃虧最多的,就是他袁世凱!

頂着一個幕後真兇的帽子,還要千方百計的去安撫、去討好,去……

沉默着,袁世凱卻是一言不發的坐在那裡,良久之後,袁世凱卻是冷笑下,旋即又長嘆口氣說道。

“這……就讓卓如去試探一下吧!”

瞭解袁世凱的樑士詒從袁世凱這句看似嘆息的話中聽出了濃濃的不滿、不甘之意,袁世凱的這種表現,卻讓他在心下一陣冷笑,袁世凱到底還有他的顧慮。

財政部……李連雲想得到財政部,只怕沒那麼簡單。心下一轉念,樑士詒便朝前走兩步,將身體微微前探,然後低聲說道。

“大總統,其實,這件事並不是沒有操作的餘地……”

接着樑士詒便輕聲向袁世凱道出了他的建議,而他的建意卻是讓袁世凱眼前一亮,臉色瞬間變得大好,最後甚至鼓起掌來,臨了,他擡頭看着樑士詒大聲稱讚道。

“好啊!燕孫,就這麼辦,這一招釜底抽薪之計,可當真是……”

話未盡時,一陣爽快的笑聲便在居仁堂中響了起來,這一陣笑聲卻是讓居仁堂外的侍衛彼此互看着,從彼此的眼中都讀出了對方的意思,樑燕孫當真不愧是樑燕孫,他一來,就讓多日來早就沒了笑色的大總統頓時笑出聲來,旁人還真沒這本事!

“這本事,當真是他人難及啊!”

幾乎是在列車經京浦路進入隴海路徐州站的第一時間,梁啓超便由心發出一陣讚歎聲,身爲“總統特使”的梁啓超雖說乘的是班次特快列車,可車廂卻是連雲港機車製造廠生產的藍鋼車廂中最爲豪華的“總統車廂”,這車廂中的裝飾盡顯歐式的奢華,不過,這一路上,梁啓超卻是沒把心思放在這車廂的裝修上,而是不住的翻看着在離京前,得到的幾份關於隴海線以及李子誠的資料。

可資料歸資料,沒親眼看過隴海線,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隴海工業帶,沿線的鋼鐵製成的高壓線杆一座接着一座,沿線更是工廠林立,那些高大的煙囪、巨大的廠房,無一不在向世人展現着工業機器的壯觀,但是對於更多人來說,這卻是震撼。

走遍全中國,甚至旅日多年的梁啓超在日本也沒有見過如此密集的高壓電網和遍地飛馳的火車,看着車窗外的一切,梁啓超總算明白了,爲什麼徐樹錚第一次來到隴海的時候,會留下了“將軍全國都走遍,發現工業聚隴海”的驚歎。

“要發展實業,還是得靠李連雲這樣的人物啊!”

在列車疾馳而過時,瞧着車窗外的工廠區,梁啓超到底還是如每一個初來隴海的人一樣,在心下發出這麼一聲驚歎,在驚歎之餘,他甚至不禁幻想着,假若李連雲這個人早生30年的話,或許,大清朝的洋務運動結果就會大不同,以“擅辦實業”聞名的盛宣懷,數十年之功遠不如其三年之就,而且照報紙上的報道,隴海的工廠區,並不僅侷限於一城一地,而是一個以鐵路爲脈絡的工業帶。

在過去的三年間,憑藉隴海鐵路便捷的交通優勢,利用烈山、淮南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霍邱豐富的鐵礦資源,以及連雲港工業區的龍頭作用,隴海鐵路沿線迅速“發跡”起來,三年間,隨着隴海鐵路向中國內陸的延伸,沿線那一座座免稅的車站用地,一躍成爲中國最爲重要的工業區域,同時還是礦業區域。

“李致遠是幸運的,甚至可以說,中國是幸運的,根據《隴海鐵路築路協定》鐵路公司用料用地亦享受車站用地相關優惠條件,而那些路料用地中的半數,都在隨後發現了礦藏,路料用地的礦場開採出的礦物,直接經由窄軌鐵路運至最近的車站用地,在用地內的工廠內進行冶煉,再由鐵路輸送至沿線的各個工廠企業,最終加工爲工業製品經由鐵路行銷國內,或由連雲港出口海外,……”

在梁啓超的腦海中,浮現出資料中提到的有關隴海工業帶的形容,在那些形容詞中,已經修過長安,正朝着寶雞、蘭州方向修去的隴海鐵路,是這條橫亙中國中部的工業帶的龍脊,而那些綿延至各個礦區的窄軌鐵路,則是這條巨龍龍身的龍肋,沿線豐富的礦產資源、農業資源、人力資源成爲推動這條巨龍發展的動力,這一切構成了它的龍身,而分佈於龍脊“脊柱處”的工廠區,則源源不斷爲巨龍提供着能量,所有的一切要素促成了巨龍的騰飛。

“若是這隴海鐵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綿延的話……”

突然間,梁啓超的心中冒出了這麼一個想法,他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隴海鐵路不斷的修下去,不僅修成隴海鐵路,還可以修到四川、修到湖北、修到湖南,甚至修到全中國,到那時,這條巨龍會越來越大,最終,這條巨龍會變成整個中國,如果鐵路沿線都是如此的話,到那時,就不再是“火車一動,黃金萬兩”,而是“鐵路一修,舉國皆強”的面貌。

“你應該早來一趟連雲!”

突然,梁啓超後悔了起來,因爲在他爲李連雲爭取到財政部的同時,卻拱手將有着“小財政部”的交通部拱手讓給了袁世凱,而這則意味着,隴海鐵路不可能再修下去,一個隴海已經讓袁世凱不得不把總理之位讓予李子誠,要是隴海路擴張至全中國的話,到那時,沒準那大總統之位……

就在心下陷入沉思時,車窗外的景色慢了下來,火車慢慢的開始減速了,在火車減速的同時,車窗外的景色一變,卻是一片綠色,入目之處,盡是一片綠海,鬱鬱蔥蔥的樹林分佈於道路兩側,鐵路甚至開始緩緩的下降,道路兩側開始出高石牆,石牆上依是濃密的樹林,當火車完全進入石牆通道的時候,梁啓超才聽到車廂擴音器內傳出了一個聲音。

“各位旅客,本次列車的終點連雲港中央車站到了,感謝您乘座本次列車……”

第90章 利益至上第331章 合縱之間第82章 大國商第100章 南行第380章 盧溝橋第138章 子弟兵遠征歐羅巴 琪紫二人遇於海第36章 打蛇順棍第101章 結果不重要第199章 絲第181章 南京第267章 男人的……第11章 海盜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183章 軍人的約定第235章 說服第104章 推進置腹第134章 爲什麼選我第243章 怎麼辦?第178章 青年之擇第15章 泰勒第177章 謀劃第254章 不起眼的小東西第120章 至高點第376章 公使們的浮想第265章 鐵騎山第206章 綠色革命第59章 誰的未來 公司人別第334章 制定者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192章 閥思第174章 根本第172章 對應之策第148章 酣戰之餘求戰渴第285章 嘆第200章 賭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250章 航母第96章 以內急逼以人第80章 招商局第96章 以內急逼以人第298章 初戰第39章 籌劃(上)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78章 一種人第136章 邀請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139章 他人短視吾不計 吾欲看遠留遺產第234章 激發第5章 我來了,中國第250章 航母第21章 可行性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132章 廣播電臺第102章 利字當頭第154章 戰地以攻替爲守 東方肉搏長短現第73章 理想與夢想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156章 根基第114章 筆的故事第112章 派遣服務第172章 南坡願一試第184章 經略地方第267章 男人的……第250章 航母第180章 第一師第228章 難題第43章 駐京辦主任第331章 合縱之間第126章 在農村第217章第150章 何謂公道第177章 謀劃第176章 工商部內的演講第155章 佩羅納死地攻防 輜重兵誓入作戰隊第226章 克虜伯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95章 袁氏一字決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217章第58章 連雲之利第75章 馮如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第279章 電子戰第47章 擔保第102章 利字當頭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1章 何謂能者更!第214章 一堆玩具第155章 佩羅納死地攻防 輜重兵誓入作戰隊第222章 公署內第62章 人性第50章 這就是連雲港第253章 東西方第54章 送瘟神第191章 謀其短第131章 榮譽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11章 總統府內論運勢 袁氏讓權外交部第172章 對應之策
第90章 利益至上第331章 合縱之間第82章 大國商第100章 南行第380章 盧溝橋第138章 子弟兵遠征歐羅巴 琪紫二人遇於海第36章 打蛇順棍第101章 結果不重要第199章 絲第181章 南京第267章 男人的……第11章 海盜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183章 軍人的約定第235章 說服第104章 推進置腹第134章 爲什麼選我第243章 怎麼辦?第178章 青年之擇第15章 泰勒第177章 謀劃第254章 不起眼的小東西第120章 至高點第376章 公使們的浮想第265章 鐵騎山第206章 綠色革命第59章 誰的未來 公司人別第334章 制定者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192章 閥思第174章 根本第172章 對應之策第148章 酣戰之餘求戰渴第285章 嘆第200章 賭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250章 航母第96章 以內急逼以人第80章 招商局第96章 以內急逼以人第298章 初戰第39章 籌劃(上)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78章 一種人第136章 邀請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139章 他人短視吾不計 吾欲看遠留遺產第234章 激發第5章 我來了,中國第250章 航母第21章 可行性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132章 廣播電臺第102章 利字當頭第154章 戰地以攻替爲守 東方肉搏長短現第73章 理想與夢想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156章 根基第114章 筆的故事第112章 派遣服務第172章 南坡願一試第184章 經略地方第267章 男人的……第250章 航母第180章 第一師第228章 難題第43章 駐京辦主任第331章 合縱之間第126章 在農村第217章第150章 何謂公道第177章 謀劃第176章 工商部內的演講第155章 佩羅納死地攻防 輜重兵誓入作戰隊第226章 克虜伯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95章 袁氏一字決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217章第58章 連雲之利第75章 馮如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第279章 電子戰第47章 擔保第102章 利字當頭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1章 何謂能者更!第214章 一堆玩具第155章 佩羅納死地攻防 輜重兵誓入作戰隊第222章 公署內第62章 人性第50章 這就是連雲港第253章 東西方第54章 送瘟神第191章 謀其短第131章 榮譽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11章 總統府內論運勢 袁氏讓權外交部第172章 對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