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

北京,中南海大總統。寬敞的居仁堂內因爲採光的關係顯得光線有些暗淡。袁世凱正在同兩位心腹商談着的媾和事宜,再過幾日,日本特使就會到達京城,兩國將會就膠澳衝突作最後協商。

突然,居仁堂的『門』輕輕被推開,剛剛離開這裡出去接待法俄兩國公使的總統府秘書長樑士詒,邁着輕快的步伐走向袁世凱。

“大總統,法蘭西駐華公使康德、俄羅斯駐華公使庫朋斯齊與我商談我國參戰問題,聽他們的口氣似乎『挺』急切!”

樑士詒把聲音壓得很低。

“參戰問題!……?”

他的話卻讓袁世凱一怔,怔神片刻後,袁世凱卻又點點頭說道。

“也難怪,此是預料之中的事。”

意料之中,在袁世凱看來,早晚有一天,英法這樣的列強會有求於中國,畢竟德國並不是好相與的對手,從駐法公使館發來的報告來看,法國人現在損失很大,雖說並不懷疑協約國最後會獲得勝利,但協約國想要獲得勝利,必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大總統英明!”

樑士詒態度很是虔誠。

“依你之見,我等該如何迴應?”

袁世凱反問道。

這是袁世凱的習慣,每當碰到重大問題時,他首先聽聽身邊高參意見,而不是急於表明態度,儘管在內心裡他的主意早已經定,但他還是會擺出一副兼聽的樣子。

然而,作爲政治家和近臣的樑士詒,頭腦很清楚,儘管他對戰局走勢看得明白,但是,在大總統沒有最後定奪之前,必須把應當說的話講出來。他目視大總統,清了清嗓『門』之後侃侃而談:

“眼下歐洲時局出現三條戰線:西線,從北海延伸到瑞士邊境,由英、法、比利時三國軍隊對德作戰;東線,北起『波』羅的海,南至羅馬尼亞,由俄軍對德、奧作戰;另外,有巴爾幹戰線,由塞爾維亞軍對奧軍作戰。就戰爭態勢而言,表面看,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孰劣孰優?很難分曉,但依我之見德國必敗。”

說到此,他打住話語,看了大總統一眼,他看到大總統卻是一副深思模樣。

“戰爭複雜,變化莫測。未來戰局一時半會兒說不清。還是慎重爲好啊。”

之所以會這麼說,原因很簡單,在派兵參戰問題上,袁世凱有自己的顧慮,一方面他希望派兵,可藉此提升國際地位,同時還可收兵權,甚至可以藉此消除異已,而在另一方面,他卻又擔心派兵參戰,會造成全國不穩,可謂是顧慮重重。

“開戰之初,大總統即有出兵之意,因日本人從中作梗而放棄。日本人就是怕戰後我們收回其在山東的特權,不現在這個已經不再是什麼問題,“膠澳事變”後,日本顯然已無力再行以干涉。英國人對我們派兵之所以不熱心,亦是怕戰後其在華特權保不住。戰爭打到現在,雙方兵源不足,眼下最難受的是法蘭西,因此,我們應利用這一機遇,順勢將我們的人派出去,只要我們的人到了歐洲,到了法國,就能利用法國人的貸款整頓兵工廠,利用法國人的錢,去建立一隻強軍……”

樑士詒見大總統半閉眼睛,似睡非睡,便打住了話題。心想,大總統眼下沒有心思想太多關於派兵之事,他現在最關心是先是何時能結束“膠澳事變”,再就是如何阻止李致遠的做大,過去革命黨是大總統的心頭之刺,可經“膠澳事變”後,革命黨可謂是名聲盡落,但李致遠的做大,卻又成了大總統的心頭之患,他不能不去考慮江蘇的威脅。

即使明知道大總統的心思,但始終保持着頭腦清醒的樑士詒,卻清楚的知道,越是這樣他越需要保持堅定的態度,從而才能推動中國向法國派兵,軍隊走出國『門』,利用法國人的錢去建立一隻強軍。

“大總統,事不宜遲啊,派兵參戰可以說是我民國躍身爲強國的最佳機遇,不僅可練強兵,且可展期償還庚款,又可獲得鉅額貸款,並以訂單償還貸款,還請大總統儘快做出決斷!”

又是一聲督促從樑士詒的口中吐出,在樑士詒和很多人看來,歐戰的爆發,從積極的意義上說,可促使列強長期以來在中國營建的均勢機制瀕臨瓦解,從而爲中國尋求國際化平等待遇提供了有利的國際條件。舊的世界秩序雖已崩潰,新的國際體系尚未建立,此正可爲中國進而參與創建新秩序提供了一個歷史機遇。

從消極意義講,由於『交』戰列強在中國各有勢力範圍的存在,隨戰爭的發展,遲早會因此把中國捲入歐戰漩渦。這時,新近興起的日本視歐戰的爆發爲其進一步侵略中國提供了千載難逢之機,日本正可利用列強在歐洲互相廝殺、無暇他顧之際,將中國淪爲其後院。當時之中國固然積貧積弱,但矢志變革、立意維新是自甲午戰爭以來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巨大潛流。這種一發不可擋的洪流沖垮了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王朝體系,並在中國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銳意進取、奮發圖強、充滿世界眼光及前瞻意識的一代新人,取代汲汲於“聖賢之書”的舉人、進士,成爲新社會的主導力量。而社會『精』英無不立志要一掃中國落後、貧弱之形勢,推動中國成爲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歐戰爆發,導致近代中國首次有計劃、有策略、有準備的主動參與國際事務之舉,這纔會有主動尋求加入世界大戰之舉,而其心卻是一意『欲』乘機收回山東,進而收復自鴉片戰爭以來不斷喪失的國家主權。

而力圖乘機成爲東亞霸主的日本,曾竭力阻撓中國的參戰計劃及復興圖謀。日本的反對和因膠澳導致的“膠澳事變”,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的了這些社會『精』英,也正因如此,主導中國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謀略來思考着中國的外『交』,並幫助中國同協約國加強聯繫,以實現中國參與國際社會及成爲平等一員的外『交』大戰略。向協約國派出軍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催生出來的錦囊妙計。

而首先提出這一謀略的人就是樑士詒,因爲斷言德國寡不敵衆,決不能久勝,中國因此可加入協約國一方,對德宣戰。此舉一可收復山東,二可幫助中國加入戰後和會,分享國際論壇,參與國際新格局的建設。概言之,參戰有利中國長遠發展及大戰略。

正是基於以上判斷,樑士詒和他的得力助手葉公綽首先向英兜售派兵計劃。早在兩個月前,戰爭剛一爆發,樑士詒即同英國方面接觸,提議中國向歐洲派出三十萬軍隊,這些軍隊由英國軍官指揮,馳援歐洲戰場。令樑士詒失望的是,英國對其中國派兵計劃並不熱心。尤其是在日本人反對,和中國有可能借助戰時貢獻收回國家權益,英國因此拒絕了梁氏提議。

然而,英國的冷遇並未使樑士詒放棄他的計劃,尤其是在“膠澳事變”爆發後,面對空前危機,他便在第一時間將派兵計劃略作修改,轉而同法國接洽,在中國繞開英國作出對德宣戰的決定之後,法國也開始考慮着這個“新盟友”可以爲法國提供什麼樣的幫助。相比於英國首先從東方利益去考慮問題,法國更多是從法蘭西的根本利益,也就是法國本土去考慮利益,但法國卻對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有所懷疑,法國陸軍高層更擔心的是,如果中國軍隊在戰場上崩潰,甚至可能造成一條防線整體陷入崩潰,而這是法國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纔會被耽擱下來。

而隨着“膠澳事變”的戰事進展,在看到江蘇陸軍在戰場上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後,法國人立即心動了,法國陸軍高層在通過觀察、商討之後,便決定接受梁氏提議,隨後電令公使館同中國商討派兵事宜。

而讓法國人失望的是,在派兵問題上,中國並沒有達成一致,甚至就是陸軍部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派兵計劃,可以說這是樑士詒『私』下做出的決定,於是這纔有了康德找樑士詒協商的前提,而經過近三個月的等待之後,儘管派兵參戰之心不改,但樑士詒卻知道的這件事『操』作起來,遠比他想象的更爲困難,甚至在派兵計劃只不過是由他提議的時候,就碰到了許多麻煩,有一些將軍甚至找到總統府,說他樑燕孫誤國。

而此時樑士詒給大總統說了半天,說此舉事關中國之前途和命運,但在思索片刻後,袁世凱卻依然不軟不硬地半否半讚的說道:

“士詒,您分析得很透徹。但我們的情況你是瞭解的,這軍隊啊,哎,若是軍隊有那麼簡單,我又豈需要重練新軍。”

就是重練新軍,袁世凱的心裡都犯着嘀咕,一是怕引起“誤會”,傷了大傢伙的“心”。二是擔心這新軍又似老軍似的爲各師師長所掌。

可北洋老軍在這場衝突中的表現,卻使得他不得去重新編練新軍,幸好,“膠澳事變”給了他足夠的理由和藉口去編練這支新軍,也幸好,段合『肥』,尤其是徐樹錚想吞併第一軍的心思,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至於新軍,在他們看來,只要和日本人打仗動的不是他們的軍隊就行,這新軍反正都是派到戰場上當炮灰的。

“大總統,正因如此,才需派出徵歐之軍,如此,才能使各人還軍歸國,利用異國之徵,把指揮權收於中央,打出一支堂堂國軍,眼下法國態勢窘迫,催得又急,正是我們爭取主動而不受制於人的機會。不管戰局如何,對中國而言,都是利甚弊微。”

樑士詒把自己的想法全盤端出。

“而且出兵歐戰又可給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戰地所需的物資和人力全部自從國內調撥,因此未來我國國對歐出口必將迅猛增長。如果把軍人和勞務者的報酬合計起來,我國可獲得了鉅額外匯支持,這筆錢即可緩解我國財政窘迫之境,又可用於我國經濟發展,以增加國家稅收,可以說,派兵參戰於我國實是利多而弊少。”

“這個點子不錯。”

袁世凱點頭稱是,對此,他倒是不懷疑,事實上,早在歐戰剛一爆發,他就被莫理循的十二條參戰理由所說服,但是那只是參戰,而現在卻是派後人,不過他卻知道樑士詒謀事甚遠,所言自是不虛。

樑士詒一聽,趕緊抓住時機問:

“眼下如何回覆法國公使館?”

回覆法國公使館!

這倒是讓袁世凱一啞,如何回覆呢?自己並沒有同意派兵參戰啊!至少現在還不行,那怕就是派兵參戰有一萬個好,可只要一條就足以抵消這一萬條好來——軍隊!

若是軍中諸將都反對的派兵,現在答應了法國人,反倒落了下招,更何況,在袁世凱看來,那些個眼中只有“實力”的“心腹愛將”和各省將軍,怕沒有一個不反對,如果只把編練的新軍派出去,他可是捨不得。

“難啊……”

“是難,可大總統,再難,有些事情也是要辦的。”

樑士詒據理力爭的說道。

“而且很多時候,就是因爲難,所以纔要去辦!不辦,問題永遠都解決不了,大總統!”

樑士詒的駁斥反倒讓袁世凱一愣,他看着樑士詒,這一次,到是真被他說動了,不是爲那些個好處,僅僅只是因爲那句“不辦,問題永遠都解決不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越是顧慮重重,事情就越難辦,顧慮多了,就會一直拖下去,而拖下去的下場就是,顧慮只會越來越重,

現在自己對軍隊尚有壓制之威,正是積威尚存之時,把軍隊重收已用,想收兵權,那有什麼比參戰更合適的理由。

這個理由不僅可以用於北洋諸將,而且還能用於他的腦海中再一次浮現那個繼日本之後,讓他寢食難安的李致遠,想要在全國面前展“大公無『私』”,又要名正言順的收其兵權,而不爲外界所指,恐怕就只有參戰這麼一個辦法了。

自從覺察到李子誠的威脅之後,袁世凱便一直在策劃如何能夠令李子誠“自解其甲”之事,此時,順着樑士詒的想法向下想去,他只覺或許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主意,如果派出二十個師,那中央陸軍派出十個,然後再從各省『抽』調組成幾個新師,再從江蘇調動幾個,如此一來便可削弱各方力量,而且理由卻是無可挑剔的。

爲了國家的將來,軍隊應做出適當的犧牲!

這是一個好理由!

至於從中央陸軍『抽』調十個師,可以先選那些“雜牌”,再配以老北洋的老底子,等到把部隊派出之後,再借口編練參戰軍的名義,利用法國貸款繼續擴建新軍,如此一來,至多派兩三次部隊,就可把江蘇陸軍、北洋六師悉數調往歐洲,嗯,還有徐樹錚想抓在手裡的第一軍,其間的部隊傷亡自然應該由中央統一補充,如此一來,等到歐戰打完了,那些部隊差不多也換了一遍血,那麼他日之江蘇陸軍自然不再是今日之江蘇陸軍。

等到大戰結束之後,又可順應『潮』流,借裁軍之口,把該撤的師給撤掉,“該”升的將軍升至中央,如此這國軍便成立,兵權到時即可盡歸中央。

“燕孫,這件事,的確是於國有利,但是其間困難你不是不知!”

想通其間一切之後,心情大好的袁世凱臉上帶着笑,語重心長的說道。

“所以,要是想派兵的話,恐怕直接由中央決定,恐會令各方恐懼,如此一來,只恐會徒生禍『亂』,嗯,現在共和了,一切民主最大,一切自當以民意爲先,我等應遵從民意!”

如果說共和後,袁世凱學會了什麼,恐怕就是如何藉助“共和”爲已用,用他的話說,就是以“共和攻之共和”,即便是這會也是如此!

“嗯,大總統所言甚是,如國民知曉派兵參戰的利處,自然會支持派兵參戰,有舉國之民意支持,想來,一些人想反對,也是勢單力薄!”

大總統的提醒讓樑士詒頓時明白了大總統的心思,他是想借民意爲已用,如此便可在各方勢力面前澄清自己,以“被迫”不得不遵從民意,大總統的這副心機算的實在是妙啊。

“可大總統,理是這個理字,但法國人那邊,咱們應該如何答覆!”

雖說明白了大總統的意思,但樑士詒卻知道這事件不宜久拖,拖則生變。

“至於法國人那邊,好辦,可以和他們談嘛,先告訴他們,本大總統是同意派兵的,不過派兵事大,要經國會討論決定,畢竟咱們中國是共和國嘛,這一點想來法國人也能體諒,而且,現在中日衝突尚未平息,所以只能待中日衝突後,再行定奪,以免遭國人反對,嗯,這樣的話,法國人肯定願意在談判中支持咱們,到時,燕孫你再……”

在袁世凱輕聲叮囑時,樑士詒不斷點頭稱是,眼前的視線頓時開闊起來。

而此時,窗外卻下起了一場小雪,這是京城入冬後的第一場雪。

第44章 鷹降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6章 盤點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第364章 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第64章 東洋之變變於後第237章 應對第148章 酣戰之餘求戰渴第259章 功成第44章 鷹降第157章 戰時會議定以策 戰場紀律酷無情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111章 專員之訪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262章 覺悟第66章 開創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310章 法蘭西的需求第75章 前哨第15章 泰勒第203章 大總統的憂民之心第73章 理想與夢想第143章 比銀子更有力量第87章 披張虎皮當大衣第226章 克虜伯第76章 警察第350章 野心第283章 猙獰第202章 二人之心第251章 空戰第350章 野心第319章 衆人心思第12章 鬥智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139章 保安部第329章 取捨第78章 告訴他,守住凡爾登第47章 擔保第38章 總統面臨大事件 田中玉憂喜相接第3章 囑咐第28章 克定六合會藕初 天津租界徵地忙第36章 魯南鐵道大劫案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62章 戰俘營內求以死 軍官生而爲公平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134章 不得已間二人擇第80章 貝當的門徒第5章 我來了,中國第329章 取捨第284章 澧水號子第158章 不想讓人坑你們第41章 漢森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19章 司徒美堂第2章 欲取先予第208章 不惜第314章 爲了……第326章 學會敬畏第93章 華潤泉的建議第19章 司徒美堂第337章 改變第152章 倪嗣沖的奸與厚第82章 大國商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4章 忽悠第128章 1913年的心理戰第119章 捧殺第308章 改變第10章 幫我坑人吧 更!第183章 軍人的約定第48 摩根的抉擇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19章 司徒美堂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259章 功成第251章 空戰第78章 一種人第62章 逃兵的感悟第189章 揚州夜宴第157章 機車製造廠第62章 逃兵的感悟第66章 開創第95章 第一第271章 內田良平的打算第306章 文刀第121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36章 邀請第142章 英模會第29章 質物第9章 會館會餐第137章 實幹興邦第277章 出擊第158章 德國的變化第286章 中國的土匪第159章 商校軍官不受迎
第44章 鷹降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6章 盤點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第364章 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第64章 東洋之變變於後第237章 應對第148章 酣戰之餘求戰渴第259章 功成第44章 鷹降第157章 戰時會議定以策 戰場紀律酷無情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111章 專員之訪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262章 覺悟第66章 開創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310章 法蘭西的需求第75章 前哨第15章 泰勒第203章 大總統的憂民之心第73章 理想與夢想第143章 比銀子更有力量第87章 披張虎皮當大衣第226章 克虜伯第76章 警察第350章 野心第283章 猙獰第202章 二人之心第251章 空戰第350章 野心第319章 衆人心思第12章 鬥智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139章 保安部第329章 取捨第78章 告訴他,守住凡爾登第47章 擔保第38章 總統面臨大事件 田中玉憂喜相接第3章 囑咐第28章 克定六合會藕初 天津租界徵地忙第36章 魯南鐵道大劫案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62章 戰俘營內求以死 軍官生而爲公平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134章 不得已間二人擇第80章 貝當的門徒第5章 我來了,中國第329章 取捨第284章 澧水號子第158章 不想讓人坑你們第41章 漢森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19章 司徒美堂第2章 欲取先予第208章 不惜第314章 爲了……第326章 學會敬畏第93章 華潤泉的建議第19章 司徒美堂第337章 改變第152章 倪嗣沖的奸與厚第82章 大國商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4章 忽悠第128章 1913年的心理戰第119章 捧殺第308章 改變第10章 幫我坑人吧 更!第183章 軍人的約定第48 摩根的抉擇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19章 司徒美堂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259章 功成第251章 空戰第78章 一種人第62章 逃兵的感悟第189章 揚州夜宴第157章 機車製造廠第62章 逃兵的感悟第66章 開創第95章 第一第271章 內田良平的打算第306章 文刀第121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36章 邀請第142章 英模會第29章 質物第9章 會館會餐第137章 實幹興邦第277章 出擊第158章 德國的變化第286章 中國的土匪第159章 商校軍官不受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