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二章 黃忠一家人

過了攸縣,就進入長沙郡境內。

史書記載,孫堅任長沙太守時,長沙郡有十三個縣,二十五萬五千餘戶,一百多萬人口。

東南面是羅霄山脈,山巒起伏,林木茂密,有聞名天下的革命聖地-井岡山!

馳道越走越寬闊,行人多了起來,雖衣着單薄,不少打着赤腳,但不像湘東郡的百姓面露菜色。兩旁的地裡都種上了莊稼,綠油油的,一派生機盎然。散落的茅草屋,炊煙裊裊,不時傳出一陣狗吠。

聽見馬蹄的轟鳴聲,從村裡跑出一羣小孩和幾個大人,站得遠遠的,目送大隊騎兵遠去。

梅芬和梅竹完成了兩件大事,心情舒暢。休息的時候和劉雲姐妹倆有說有笑的,四個姑娘成了好朋友。

女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和一路嘻嘻的笑聲給沉悶的路程增添不少的情趣,衆人也受了感染,情緒高昂。

夕陽西下時,進入醴陵縣城。

縣令劉峰和縣尉吳白等跑來拜見。

一行人就在醴陵館驛吃了一餐,擺了十條長案,殺了二頭豬,每人面前的案上有三個菜,已經很豐盛了。

第二天午時,到達長沙郡治臨湘城,見到了長沙太守桓徵、都尉程普、郡丞吳煒、臨湘縣令吳其臨、縣尉鄧盛和縣丞區墾。

程普是老熟人了。

“這次刺史王大人召見本官,一行人路過貴地,打擾了!”

“哪裡話?大人和本官同爲荊州官員,早就聽程都尉說起過大人,今日一見,大人更顯威武。”

衆人一陣寒暄。

史書記載:中平四年冬十月,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率衆萬餘人叛亂。詔以議郎孫堅爲長沙太守,討擊平之,封堅烏程侯。

中平四年,就是明年十月,區星如今在哪?他和縣丞區墾有沒有關係?

桓徵在館驛爲劉靖接風洗塵,義從營的食宿安排在臨湘城軍營。

送太守和衆人離開館驛,天色已晚。

“漢生已經到家了,今晚就回家睡吧,勸家人一起到郴縣去。明日上午來接我們,本官去拜訪你的家人。”

“大人,這、這怎麼行?”黃忠看周圍就剩下華佗、孫嵩、王密、韓段和張成五個人,有些猶豫。

“黃大人就安心的回家去吧,有在下和華神醫在大人身邊,大人不會有什麼危險!”孫嵩笑着說道。

“那就多謝孫假軍司馬和華神醫了!”黃忠拱手致謝,提着禮物,興沖沖的回家去了。

第二天,在館驛吃了早飯,劉靖帶着王密和十個義從隨韓段、張成來到城北,岳父的寶盛裡米鋪。

岳父、劉雲、劉雨、梅芬、梅竹、劉福和莊興等聞訊,急忙出門迎接。

門面不大,二個糧囤,一個裝米,一個裝谷,厚實的木案上整齊擺放着幾個大小不一的木鬥。

出後門,赫然開朗,一個大院子,左邊是倉庫,右邊是夥計居住的地方,水井、菜園、馬廄、竈屋、庫房、舂米房……

後院是主人居住的地方,露臺、客廳、繡樓。

院牆高聳,四角設有瞭望塔。

掌櫃劉恭,和岳父的年齡相仿,瘦長,三綹花白鬍須,像個賬房先生,顯得老謀深算,他和妻子、兩個兒子就住在店內,店裡還有五個夥計、兩個女傭。劉掌櫃是劉雲爺爺朋友的後人,和劉家淵源很長,對劉家忠心耿耿,寶盛裡米鋪的生意一直交給他打理。

大兒子劉零、十七歲,高大魁梧,生龍活虎,他和韓豐、張成很熟,常常隨父親到郴縣拜訪岳父。

小兒子劉虎,十四歲,現在臨湘城東的郡學讀書。

整套宅子佔地一畝,大概能堆十萬石糧食。

一番寒暄。

看到劉靖有大事要商量,姑娘們告辭到後院去了。

劉靖和岳父、劉福、劉恭進入書房,傭人遞上茶水,退了出去。

“岳父大人,小侄用帶來的銅錢兌換部分黃金,小侄帶着黃金趕路,岳父大人用銅錢暗中購買糧食。”

“一切聽賢侄安排。”

“從今日開始,劉管家、劉掌櫃各帶一羣人,在城內、城外不動聲色以一百三十五錢左右的價格收購谷;要是官府查問,就說爲湘東郡購買賑災糧食,本官會留下公文!越快越好,以免夜長夢多!本官讓田假軍侯和張屯長帶五十名義從暗中保護你們。”

“是,大人!”

------

第二天一早,黃忠早早的趕到館驛,看劉靖不在,就和華佗、孫嵩一起來到城北,找到他們。

劉靖計劃先去看看長沙郡軍營,已和程普、黃蓋約好。

軍營離岳父的米鋪不遠,這裡能聽見士卒的喊殺聲。

軍營佔地一百五十多畝,比桂陽郡的大一倍!轅門旌旗招展,兩旁站立的士卒高大精神,衣甲整齊。

長沙郡有四千郡卒。

田武、張思卿帶着義從聞訊從營房裡跑出來拜見,跟在後面。

士卒正在操練,一隊隊、一排排衣甲鮮明,一招一式,整齊劃一,令行禁止,長沙兵果然名不虛傳!孫堅就是依靠長沙兵起家的。

突然想起後世曾國潘的湘軍,剿滅了太平天國……

“程都尉治軍有方啊!”劉靖由衷地稱讚。

“大人見笑了!”

來到馬廄,一排十間,粗略的數了一下,每間有二十匹,一共有二百匹馬,馬的個子大多不高,多是本地馬。

“程都尉,長沙郡一共有多少軍馬?”

“回稟大人,一共二百匹。”程普老實。

“南方山路崎嶇,步兵行動緩慢,要是能有一支騎兵就好了!程大人意下如何?”

“大人說得有理,但在下認爲南方湖泊衆多,騎兵行動多有不便,應多造樓船!再說好馬昂貴,南方的郡縣也負擔不起。”

“程都尉言之有理!”

……

黃忠在前面帶路,劉靖帶着孫嵩、華佗、王密、張成和韓段,一行七人去拜訪黃忠的父母。

黃忠的家在西門大街。

從館驛出來,北門大街是一條商業街,兩丈多寬的條石路面,乾淨整潔,兩旁的米店、布鋪、鐵鋪和肉店,一家連着一家。趕着牛車的商賈,提着竹籃的婦女,挑着柴火的樵夫,大多赤腳或穿着木履,摩肩接踵,像現代的農貿市場。

韓段、張成提着劉靖剛剛在路邊買的禮物,送給大人的一匹絹和一包茶葉,送給兩個小孩的肉餅和一柄木劍。

一匹絹一千五百錢、茶葉二百錢(太貴了!可以在臨湘城買一石七鬥谷了)、兩個肉餅二十錢、木劍三十錢,加起來不到二千錢,但對一個普通人家已經是重禮了!一名壯勞力一年也只能賺二千多錢(私人用工包飲食,二百錢/月)!再說這時代也沒有什麼禮物好買,連蛋糕都沒有!打一石酒?太沒有品位了!

禮輕情意重!

在小巷內穿行,從兩邊的房子看,周圍鄰居的家境不錯;鄰居們好奇地望着劉靖這一行人,黃忠和他們打着招呼,透着熱情和親切,最後在一個院門前停了下來,沒有門牌號碼。

黃忠推開院門,一條黑狗汪汪的竄了過來,在黃忠面前搖頭擺尾,兩個小孩從房子裡跑了出來。

“爺爺、婆婆,父親大人回來了!”小男孩朝屋內大聲喊道。

從屋內跑出四個大人,一臉興奮,從年齡一眼就能分清:父親、母親、妻子和妹妹。

“庶民不知大人駕到,有失遠迎,請大人贖罪!”

“快快請起!”劉靖上前攙扶起黃忠的父親。

“多謝大人!”

一家人恭敬的請劉靖一行人進到院內,院子有一百多個平米,收】

****

~

上頁得乾乾淨淨,院子中央有一棵大棗樹,枝葉茂盛,整個院子被籠罩在蔭下,一羣雞在牆腳下啄食,四間青磚大瓦房,顯得幽靜。

“父親,這位是華神醫;這位是北海孫賓碩!”黃忠介紹。

“華神醫、孫大人,貴客臨門!有失遠迎,得罪!得罪!”黃清一臉敬佩。

“你老可好?”華佗問道。

“託神醫的富,一把老骨頭還算硬朗。”

拿出禮物分給衆人,衆人感激不盡。

送給黃舒一柄木劍,小傢伙長得虎頭虎腦,雖然只有七歲,但身高六尺(一米四),長大後又是大個子!

史書上說,黃忠的兒子不幸夭折!但現在從黃舒的面色觀察,沒有什麼先天性心臟病之類,可能是意外!小傢伙接過劍,連謝謝都忘記了,“殺、殺、殺!”歡快的跑開了。

女兒黃彥、四歲,靠在母親的胸前,羞怯又好奇的望着劉靖,烏黑頭髮,清澈的大眼睛,面容俊秀,不像黃忠夫妻倆,大概接受了兩人容貌的優點。

劉靖低下身體,撐開雙臂,面帶笑容、溫柔的喊道:“小姑娘,讓大人抱抱!”

還是改不了喜歡抱小孩的習慣,不像個行太守!

小姑娘的臉上頓時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像個小天使(她母親在後面輕輕的推她),伸開雙臂,跑了過來,涌進劉靖的懷中,兩隻小手箍住他,細嫩的臉挨着他的脖子,清涼潤滑;抱住她站立起來,她靜靜的趴在肩頭,劉靖的右手不自主地輕輕拍着她的背。恍恍惚惚中看到了兒子,他滿臉微笑的伸出雙臂,等劉靖上去抱他……劉靖舉起兒子,他咯咯的大笑,一羣學生停下腳步,羨慕的望着劉靖這對父子,當時成爲校園一景!眼睛頓時噙滿淚水,趕緊在小孩的衣服上輕輕擦拭。

“你叫什麼名字?”聲音有些哽咽。

“黃彥!”小孩吐字清晰。

“你想跟本大人一起玩嗎?”

“嗯!”小孩認真點點頭,熱切的望着劉靖,好像前世就認識他似的。

“大人如今孤身一人,你願意做大人的義女嗎?”

“嗯!”

“漢生,讓黃彥做本官的義女吧?”劉靖笑着問黃忠。

“末將求之不得!”黃忠不假思索的答道,笑容滿面。

“爺爺、婆婆和母親都答應嗎?”

“大人看得起彥兒,這是她的福分,庶民們求之不得!”黃清忙答道,母親和婆婆連連點頭。

“彥兒,快下來,給義父行大禮!”黃清說道。

劉靖坐上首,黃彥在爺爺的指點下,上前三叩九拜,起身喊道:“義父!”

“好、好,乖女兒,來,義父送你一件禮物。”

劉靖笑着,從張成遞過來的揹包裡拿出一條金燦燦的項鍊,連着一枚心墜,衆人眼睛一亮。

“好,站着不動,義父給乖女兒戴上!”她的脖子太細,不得不把項鍊的接頭套在中間,金燦燦的項鍊配着她白淨的膚色,正合適!

“多謝義父!”

劉靖把她抱在懷裡。

衆人過來賀喜!

黃清大聲的叫黃忠快去殺雞,肉和魚早就買了回來,叫媳婦、姑娘做飯,老婆子燒火!

黃清陪着劉靖在堂屋內喝茶聊天,張成他們坐在院子裡喝茶、歇息。

劉靖問了一下黃清全家去年的收成?臨湘城的一些情況?隨意中問了一下區星這個人。

知道後派人把他殺掉?劉靖不會的,那樣就改變了歷史的軌跡,劉靖就失去了“預知未來”的優勢!由於劉靖的突然出現,現在歷史進程都有些改變了!

區姓是長沙郡的大姓,他沒有聽說過此人。

大家談起如今天下叛亂四起,災荒不斷,民怨沸騰,都愁眉苦臉。

“本官這次路過長沙郡,一是到武陵郡去拜見刺史王大人,向王大人述職。二是打算讓漢生把一家遷到郴縣去,那裡護城河寬闊,城牆高大,還有大軍駐紮,相對來說安全一些!過段時間後,元化和賓碩也回家一趟,把家眷遷到郴縣去,大家在一起相互有個照應。”

“多謝大人!”華佗和孫嵩一口應承下來,誰願意四處漂泊、骨肉分離?

“黃慶福(黃清),這次蟻賊叛亂留了不少孤兒,本官在郴縣城內也收留了一百多名孤兒,組建了一支童子軍,希望他們將來爲大漢有所作爲。本官想邀請黃慶福去教授他們武功,不知意下如何?”

能培養黃忠的師傅,難道不能培養出幾個小黃忠?

“多謝大人看得起庶民,庶民求之不得!”黃清急忙起身謝恩,一口答應下來。

拜黃清、黃慶福爲假軍侯,桂陽郡‘童子軍’武師。

黃清是個老兵,退伍前就是隊率,如今請他出山,不能給的官職太低;要不,別人會認爲不重視人才!

“叩謝大人!”黃清欣喜的叩頭。

華佗、孫嵩紛紛向黃清祝賀。

劉靖坐上首,華佗、孫嵩、黃清和黃忠坐右首,王密、韓段和張成坐左首,黃母、黃妻和妹妹在旁邊侍候。

黃舒和黃彥在旁邊的木案上吃飯。

每人面前的案上有肉、魚和雞三碗菜,這頓飯對普通百姓家就算過年!現如今,黃忠家吃得起。

飯後,黃忠留下,陪陪家人。

劉靖介紹黃清和岳父認識,黃清老當益壯,身手不錯,對臨湘城瞭如指掌,讓他留下來和莊興一起幫岳父大人購買糧食。

黃家賣掉田地和房子後(後來,老屋舍不得賣,就留了下來),和岳父一起回郴縣。

黃忠的房子已經開工建造,位於北門大街。劉靖看中了郡府後面的一大塊空地,跟劉表商議過,讓馬斯派人建造一批房子,帶院子的四房,用於招募人才。

建房子花了幾個錢,山上的樹木多得是,人工也不要另外出錢!

現代一個大學進一個人才,不光給房子,還要給幾十萬安家費!

清晨,劉靖在軍營起牀的鼓聲中醒來,陽光明媚。

臨湘城西臨湘水,交通便利,南來北往的客商絡繹不絕,是江水以南最大的集市。

城牆高大,四條大道,寬敞整潔。

集市位於北大街,岳父的糧鋪也在這條街上,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吆喝聲此起彼伏。

劉雲、劉雨、梅芬、梅竹和丫環秋兒一臉欣喜;劉雨跑在最前面,東瞧瞧、西望望,一路小跑進了一家布料鋪,布、帛、縑、素、練琳琅滿目。

“掌櫃的,這塊絲帕多少錢?”

“回小姐,這是正宗的蜀繡,剛剛從成都運出來,正適合小姐,只要二百錢。”一個四十歲的中年男子一臉獻媚的答道。

“太貴了!”劉雨撅起嘴脣說道。

“那小姐給多少錢?”

“這……”劉雨卡殼了。

“不要了!”劉雨氣呼呼的要走。

老闆剛想挖苦人,一看衆人腰挎寶劍、鐵刀,渾身上下透出威武,把噎人的話嚥了回去。

劉靖示意韓段和張成去買五條不同顏色的絲帕,二十錢一條!一匹絹才一千五百錢,欺負人家小女孩!

衆人緊跟在劉雨的後面,她又跑進了一家木器鋪,大到書櫃、木案,小到木梳、扇子應有盡有。

“掌櫃的,這把檀香扇多少錢?”

“小姐買了送下來送給公子正合適?今日小店剛開業,小姐是頭一位客人,在下就優惠賣給小姐,三百錢!”

“姐,我們買下來送給大哥用吧!”劉雨問身後的劉雲。

劉雲拿起扇子聞了一下,打開檢查一番,做工精美。

“五十錢我們就要了!”她一邊把扇子遞給老闆,一邊平靜的說道。

“小姐給的價太低了!二百錢就拿去,再少小店就虧了!”掌櫃愁眉苦臉。

“那我們就不要了!”劉雲堅定的說道,說完就準備離開,劉雨的眼睛還依依不捨。

“頭一筆生意,圖個吉利,那就賣給小姐吧!”掌櫃笑容可掬的說道。

劉雨高興的把扇子拿到手上,劉雲吩咐秋兒付錢。

劉靖站在後面看着兩姐妹交易,不露聲色。發現劉雲是個經商的好手,有父親的遺傳基因,就像《京華煙雲》裡的木蘭,以後把錢交給她管理,肯定虧不了!

……

臨湘城比郴縣要大得多,行人的衣着光鮮,馬車、牛車不少。

劉靖仔細觀察了一下城牆的佈局,實地考察了一下古代城池的規劃、城牆的建造,收穫不少。

傍晚,從城外又陸續運回了一百多車谷,有二千多石,還是一百三十錢!

岳父說已在城內七家大糧鋪定購了十萬石,錢已付清!一百三十錢一石,商戶們看到大批跌跌不休的谷被岳父購走,感激不盡。

想到不久,江夏郡趙慈叛亂,荊州糧價飛漲,這些糧商們肯定會捶胸頓足。

收購糧食比想象的容易,沒有引起官府過問,劉靖叮囑岳父儘量把糧食都運回來或集中幾處儲存。

四十萬石糧食收購完畢後,糧店還是照常開門營業,隨市場上下波動,不要率先提價。

田武和張思卿帶五十人留下保護!這以後可是上億的銅錢,馬虎不得!

程普用樓船送劉靖過了湘水。

劉靖一行五十四人沿着馳道一路奔跑!

益陽,西漢初年置益陽縣,以縣治位於益水(今資水)之陽而得名,它地處湘北,北臨長江,東北部瀕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南部是連綿千里的雪峰山。

益陽縣令劉功、和尉唐嵩等前來迎接。

大家在縣衙喝完茶水,謝絕縣令留劉靖一行人吃飯的好意,唐蒿親自帶人用渡船送劉靖等渡過資水(益水)。

一路急趕,趕到沅水岸邊,天已經黑了,渡船已經收工,劉靖在河水邊安營紮寨,拿出準備的乾糧,就着甘甜的河水,對付了一餐,點燃篝火,在野外睡了一晚上。

軍人露宿野外習以爲常,望着天天閃爍的星星,聆聽野外昆蟲的鳴叫,酣然入睡。

---------

漢壽城,取漢王朝長壽不衰之意。

漢壽縣雖爲州治所在地,但因刺史沒有太多實權,只是監督地方官員,就相當於現在的紀委!武陵郡雖大,位於湘西,山巒起伏,人口稀少,土地貧瘠。西部和南部的蠻族(苗族)不堪漢人官吏欺壓,叛亂不斷,匪盜橫行,武陵郡常常一年的稅賦都耗在平叛上了。

武陵郡治臨沅,位於漢壽縣西南三十里。

漢壽縣城牆高二到三丈,寬六到八丈,東西南北四門,城四角有四到五丈多高的瞭望塔,城外四面有八丈餘寬的護城河;城分內外兩城,人口不到二萬人。

城內駐紮了一千郡兵。

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劉表就任荊州刺史後,把州府從貧瘠的漢壽遷移到了富庶的襄陽城。

刺史府位於內城。

“湘東郡行太守、討賊校尉劉靖拜見刺史大人!”

“久聞劉大人的威名,近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難怪皇上對大人如此青睞。”

“多謝刺史大人誇獎和提攜,下官感激不盡。”劉靖真誠的說道,太守雖不屬於刺史直接領導,但受刺史監督,各郡每年秋末派人要向太守彙報(上計)。

劉靖把孫嵩、華佗和黃忠等人給王敏介紹一番!

“劉校尉真有威望,連譽滿神州的孫俠士和聞名天下的華神醫都在大人帳前效力,劉校尉前途無量。”這時代的人都喜歡說好話!

“大人過獎!”

早飯有二個菜:魚和豆腐。

飯後。

劉靖從湘東郡的官員、人口、賑災、糧食、縣城的狀況、俘虜的處理到春耕,好的少說,壞的多講,目的一個,撤郡!不行,刺史府和朝廷撥錢!

“劉校尉,本官已奏請皇上!皇上已下旨,同意撤銷湘東郡,歸桂陽郡管轄!”王敏笑着說道。

劉靖白說了半天!

但目的已得到!

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備登場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四章 鎮南將軍府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一章 洞房花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一章 河套地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七章 收復了美稷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章 把錢花出去(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八章 置身事外第八零章 考慮遷都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呂布跑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章 命案破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六章 強敵出現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六章 強敵出現第一百九十章 援軍遇襲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八章 天下掉下金元寶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二章 趙雲的師傅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四章 罪該萬死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二章 投石車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章 攤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一章 車騎將軍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二章 戰事重啓第一百九十二章 呂布跑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八十一章 晉陽之戰(一)第四卷 新三國 一百四十八章 迫不得已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六章 東阿程昱第一一三章 收復樂浪郡(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六章 強敵出現第七十章 不死不休(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九章 搬請救兵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二章 人才打包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七章 命中註定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七四章 不死不休 十一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章 家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十三章 製作火藥(二)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二章 捷足先登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九章 樂在其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三章 救駕有名第八五章 居庸關危急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八章 練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九章 身不由己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六章 白忙了一陣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五章 奉陪到底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九章 屍橫遍野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一章 遇虎第九二章 乘勝追擊(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六章 接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七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九十八章 巨馬河襲擊戰(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二章 厲兵秣馬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星碰地球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章 緊要關頭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七章 鮮卑人要溜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趙雲大戰張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六章 重返故地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章 洛陽出了大命案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章 顏良的同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章 除惡務盡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五章 挑釁第五十三章 又遇刺殺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一章 趁熱打鐵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八章 軻比能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九章 翻雲覆雨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六章 趕往武邑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章 傳言變成現實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八章 拓跋力微溜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八章 天下掉下金元寶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二章 捷足先登第六十章 譙縣決戰(五)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五章 春回大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五章 裸遊館第二百二十三章 魁頭和騫曼打起來了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三章 騎馬第七十二章 不死不休(九)第七十一章 不死不休(八)第五十四章 秋後算賬(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五章 小河莊之戰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七章 調荀彧回雲中郡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章 單打獨鬥第七十章 不死不休(七)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二章 捷足先登第七六章 殺死袁紹(下)第一一二章 收復樂浪郡(上)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九章 佔領廣牧城第九一章 滅頂之災(下)第八五章 居庸關危急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章 春和景明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一章 遺詔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九章 屍橫遍野第一百八十五章 弘農侯劉協
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備登場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四章 鎮南將軍府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一章 洞房花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一章 河套地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七章 收復了美稷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章 把錢花出去(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八章 置身事外第八零章 考慮遷都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呂布跑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章 命案破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六章 強敵出現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六章 強敵出現第一百九十章 援軍遇襲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八章 天下掉下金元寶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二章 趙雲的師傅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四章 罪該萬死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二章 投石車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章 攤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一章 車騎將軍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二章 戰事重啓第一百九十二章 呂布跑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八十一章 晉陽之戰(一)第四卷 新三國 一百四十八章 迫不得已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六章 東阿程昱第一一三章 收復樂浪郡(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六章 強敵出現第七十章 不死不休(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九章 搬請救兵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二章 人才打包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七章 命中註定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七四章 不死不休 十一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章 家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十三章 製作火藥(二)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二章 捷足先登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九章 樂在其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三章 救駕有名第八五章 居庸關危急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八章 練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九章 身不由己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六章 白忙了一陣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五章 奉陪到底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九章 屍橫遍野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一章 遇虎第九二章 乘勝追擊(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六章 接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七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九十八章 巨馬河襲擊戰(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二章 厲兵秣馬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星碰地球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章 緊要關頭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七章 鮮卑人要溜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趙雲大戰張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六章 重返故地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章 洛陽出了大命案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章 顏良的同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章 除惡務盡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五章 挑釁第五十三章 又遇刺殺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一章 趁熱打鐵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八章 軻比能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九章 翻雲覆雨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六章 趕往武邑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章 傳言變成現實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八章 拓跋力微溜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八章 天下掉下金元寶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二章 捷足先登第六十章 譙縣決戰(五)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五章 春回大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五章 裸遊館第二百二十三章 魁頭和騫曼打起來了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三章 騎馬第七十二章 不死不休(九)第七十一章 不死不休(八)第五十四章 秋後算賬(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五章 小河莊之戰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七章 調荀彧回雲中郡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章 單打獨鬥第七十章 不死不休(七)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二章 捷足先登第七六章 殺死袁紹(下)第一一二章 收復樂浪郡(上)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九章 佔領廣牧城第九一章 滅頂之災(下)第八五章 居庸關危急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章 春和景明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一章 遺詔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九章 屍橫遍野第一百八十五章 弘農侯劉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