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

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

再看一眼親生兒子,皇帝內心並沒有因爲適才萌生出“朕走之前也帶你走”這樣可怕的想法而有半分羞愧。

既生在帝王之家,既爲朝廷天子,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什麼的,也就此生無緣了。

皇帝本身並不反對此時眼前這些人認同的道理,以及他們渴望執行的政策。

但爲將來考慮,就不能只看眼前。

任何政策,都有正反兩方面,這一點皇帝內心還是清楚的。哪怕是皇帝認爲可以執行的取消人頭稅攤入土地稅一事,皇帝也知道這些好處之外的種種壞處。

要說發展工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那是扯淡。

真要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歷朝歷代何以一直重農輕商?

宋朝看似工商發達,可宋朝對工商業的管控到了一種駭人的地步。未經許可,私自售賣十斤茶葉,抓到就是死刑。

大順此時哪有這樣的本事,能對全國的工商業管控到這種地步?況且取消匠籍,也意味着官營手工業全面讓步於私營手工業,江南工商業的發展,如今呈現的是一種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狀態。

這麼發展下去,是否有危險?有些東西,是顯而易見的。

商人有錢,自秦之後,天朝就是土地私有制,大量的錢用來購買土地,造成前所未有的兼併速度,怎麼辦?

商人有錢,勾結官員,甚至把手伸向軍隊、朝堂,這又該怎麼辦?

更不要說那些因爲剛剛起步發展、暫時還未顯現的種種威脅。

李淦是個很自負的皇帝,故而才動輒琢磨着追漢趕唐。這種自負,或者自信,也一樣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正面,皇帝的自負和自信,認定自己可以任爾東南西北風、朕自巋然不動。見招拆招,只要自己還活着,時代發展帶來的種種新問題,自己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至少不會手足無措。總覺得自己也能夠分辨的清,那些政策可用、哪些政策不可用。

反面,皇帝的自負和自信,認定自己的兒子們,全都不如自己。這幾乎是一種必然的心理,一個極端自負自信的人,對自己的接班人向來是認爲不如自己的。他擔心的,便是將來自己死後,將這江山交到太子手裡後,太子能否應對這些新的局面?

這些“黃牛系”的人呢,如果將來不滿太子的政策,是否會做出什麼舉動?

“黃牛系”的這種道理,流傳日廣,日後這一系的人,造反是不可能的。但,有沒有可能,輔保一位可以繼續執行擴張、發展工商、經略南洋、角逐西洋的李家人呢?

比如……自己的七兒子,現在跪在這裡主張擴艦的李欗?

只要秩序在,只要還穩定,李欗是絕對沒有繼承權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

不過,前提是,秩序。

一個瞎了一隻眼、小時候受洗過、而且還不是嫡子的皇子,在秩序存在的時候,是絕對沒有繼承權的。

然而,當秩序不再的時候呢?

李欗管着海軍,海軍雖然能打,但陸戰隊那點人,和京營的精銳陸軍差得遠。李欗不可能、也絕對不敢把手插入陸軍着。

但是,“黃牛系”其道已成,焉知陸軍裡就沒有認可此道路的人?

都說,虎毒不食子。在這皇家,就是扯淡。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故事,禁衛軍繼承法的大唐,已有太多。再如前朝英宗,不還是奪門之變,搶了親兒子的皇位?

李淦倒是不擔心李欗對自己的皇位造成什麼威脅,這既是自信自負,也是出於大順權力構建的理性認知。

但是,自己若死了?

若太子不喜歡、或者害怕、或者感覺控制不住新時代的局面、或者儒學文官系倒逼反動變革呢?

到時候,這些人會怎麼辦?

是會乖乖聽話?

還是怒吼一聲清君側?

亦或是,扶一位李家人上位,真正爲祖國、爲社稷、爲江山走上一條正確的路而奮鬥?

甚至是,南洋或者江南各地,宣告此亂命也,各地不尊詔令?

皇帝不喜歡結黨營私,但也不怕結黨營私。

皇帝怕的,是一羣真有一種理念的人,羣而不黨……

歸三代之治、克己復禮、井田周制,這也是政治理想。但現實已經證明,這是一條根本走不通的路,從王莽之後,此路已絕,再無人嘗試實踐。

是以,皇帝不怕儒家君子,也不怕他們羣而不黨。

因爲政治理念已經破滅,只剩下了道德理念。

怕就怕,如今這些“黃牛系”的人,認可一條道路、並且認爲這條道路真的走得通——到底是不是真能走得通且不提,就如儒家,在王莽之前,不也認爲人間真的走得通嗎?不失敗之前,是絕對不相信走不通的。

皇帝終究是封建皇帝,在這個時代,不可能推心置腹地和這羣人說“我死之後,若政策不對,你們不要造政策的反”之類的話。也不可能讓這些人立下字據,只說日後絕不如何如何。

此非君臣之禮、亦非君臣之道。

於是皇帝問道:“朕有一事,正要問問卿等。若是朝中廷議之後,竟以爲,擴建、外交、貿易、西洋,皆惡政也。”

“遂降低海軍料數、封存半數海軍、降低水手兵員、於馬六甲開一關貿易,卿等將如何?”

此話一出,衆人全都傻眼了。

聽皇帝之前的態度,感覺皇帝是支持的。

他們這些人,又都是劉鈺帶出來的,諸多政策,他們根本沒有資格參加朝堂討論。之前他們只負責做事,始終有人爲他們遮風擋雨,便覺得好像他們認定的政策,一定能夠實行,只管去做就是。

久而久之,他們心中也難免出現了一絲幼稚無比的想法:只要是正確的,朝廷就應該做,而且一定會做。

且不說,正確還是錯誤,是以什麼樣的準繩來評判這個根本問題。

就說他們的認知,憑什麼正確的事,就一定要做、一定會做呢?

現在皇帝忽然這麼一問,他們頓時慌了神,這纔想到,原來,朝廷是否做某事,未必是看這件事是否正確。

衆人幾乎均想,若真這樣,那不是扯淡嗎?之前所做的一切,還有什麼意義?

真正下了南洋,方纔知道,若只是軍事問題,南洋的荷蘭人、西班牙人,何至於用得着二十年努力?

現在大好的局面,難道就是爲了跑去馬六甲一口通商的?

封存海軍、裁剪海軍……衆人的前途呢?

一衆人知道面聖的禮儀,不敢交頭接耳,也不敢隨便擡頭——除非是重臣,或者皇帝親信,否則下跪的時候擡頭看皇帝,便可以視爲“有刺駕之心”。

不能交頭接耳也不能交流,這時候誰也不敢說話,只能等着李欗先說話。

李欗也知道,這時候自己非得說話不可了,只好奏道:“父皇,若真如此,兒臣以爲,當據理力爭!”

皇帝聽後,忍不住大笑道:“據理力爭?好一個據理力爭!你據的,是哪家的理?”

“理都不同,如何據理力爭?只會淪爲爭吵。甚至,從辯事,變爲辯理。”

“事,可辯;理,焉能辯?”

“你們日後可去問問鯨侯,他在朝堂上,言辭激烈朝中皆知。然而即便如此,他可有一次辯理?”

說罷,皇帝又道:“爾等也都讀書,朕不妨再教教爾等。”

“荀卿言:這世上,有四種真正的社稷之臣、國君之寶。”

“此四者,謂之諫臣、錚臣、輔臣、拂臣。”

“何謂諫臣?”

“君主有過、或者朝廷的政策錯了。將要危害國家、有害社稷的時候。大臣看的出來,並且直言勸諫,把問題都說清楚。君主聽呢,最好;不聽呢,就跑路、辭官、隱居。”

“這便是諫臣。古代的箕子,大抵就是諫臣的代表。紂王不聽,箕子就彈琴放歌以自悲,再不問國政事。最後逃亡朝鮮。”

“何謂錚臣?”

“君主有過、或者朝廷的政策錯了。將要危害國家、有害社稷的時候。大臣看的出來,並且勸諫,把問題都說清楚。”

“君主聽呢,最好。不聽,自己便死。”

“這便是錚臣了。比干、伍子胥、三閭大夫這樣的臣子,就是錚臣。”

“何謂輔臣?”

“朝政有錯,危害社稷。勸諫君主,君主不聽,於是發動羣臣,逼迫君主,以至於君主不得不聽。”

“這,便是輔臣。”

“古時候的平原君;逼迫宋帝前往檀淵之戰的寇萊公。他們就是輔臣。”

“何謂拂臣?”

“朝政有錯,危害社稷。大臣站出來,搶奪君主的權柄、違背君主的旨意、反抗君主的命令。但最終,將事情辦成,解除了國家的危機,社稷的危害,讓君主不會受辱,讓國家得以興盛。”

“這樣的人,便是拂臣。”

“論起來,竊符救趙錐殺晉鄙的信陵君,這就可以算是拂臣了。若如故事裡,要是嶽武穆得十二金牌而不退兵,違背君命,直搗黃龍,一雪靖康之恥,亦可謂之拂臣。”

“諫臣、錚臣、輔臣、拂臣,荀卿說,此四種臣子,是社稷的柱石、國君的瑰寶。”

“所謂‘君子從道不從君’也!”

說到這,皇帝笑道:“所以,荀卿從前朝嘉靖年,被趕出了孔廟,輪不到半塊冷豬肉吃,不是沒有原因的。”

(本章完)

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322章 五月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183章 變陣第423章 勸說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127章 必拿下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27章 臨行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17章 天誅!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339章 取義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23章 開戰(二)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324章 冒犯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8章 罵人揭短第1000章 扶植第208章 記憶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53章 選擇第1080章 爭功(五)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1449章 “帝”(一)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972章 割袍(下)第1029章 不公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421章 混亂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6章 邀請
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322章 五月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183章 變陣第423章 勸說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127章 必拿下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27章 臨行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17章 天誅!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339章 取義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23章 開戰(二)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324章 冒犯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8章 罵人揭短第1000章 扶植第208章 記憶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53章 選擇第1080章 爭功(五)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1449章 “帝”(一)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972章 割袍(下)第1029章 不公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421章 混亂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6章 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