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最終困境

第1119章 最終困境

顏李學派的消亡在即,如果用後世武俠小說的概念來理解,其實差不多類似於:

正統名派,都是要練內力的。

不管是像朱熹那種,覺得內力有一二三四五重,一步步直達頂峰,有臺階可走;還是說禪學影響下,講究頓悟。

總歸,都要練內力。

只要內力到了,舉手擡足間,便有開碑裂石之力,一拳一腳之間,皆與天道相合,無人可擋。

與天道相合,則舉動之間,隨心所欲,不逾矩。無論內外,皆都大成。

而顏李學派,則說練個毛的內力,浪費時間。

夫子不是傳下了十幾套招式嘛?加上後世發展創建的,二三十套招式。

只要練這些招式,即可由外而內,最終臻化境。洪七公練過內力嗎?還不是一套掌法,最終由外而內,而成一代宗師?

這二三十套招式,便是禮儀、音樂、農學、兵法、算數、天文、地理等等。

把這二三十套招式全練會了,由外而內,內力自生,一樣可以臻化境,最終所向無敵,達成大宗師之境。

那麼怎麼把這些招式練好、練純?實踐去啊,幹,乾的多了,就熟練了。

最終爲國爲民,行天下不敢行之政、解天下不能解之困,以民衆的反饋來證明自己是正派,沒走歪。

普通人天賦不夠不怎辦?這一套“拳法”,你學不了整套,但你學一招難道也學不會?

本來就是宗派內部的“氣宗”、“劍宗”之爭。

奈何忽然又崛起了一羣重視“練招式”和“實踐幹”的一羣人。這羣人說,我們只練招式,我們沒有心法內經,我們只學農學天文算數幾何機械這些“外功”。

可一些眼尖的人物發現,這些人說着只練招式,不練內力,可他們實際上也有自己的內力,只是和自己這邊完全不同,純粹的邪派。

氣宗的就問劍宗的,哎,這羣邪派的人你怎麼解釋?你不是說只要練好招數,就能由外而內,臻於化境嗎?怎麼這羣人都練成邪派了?

王安石和諸葛武侯的名聲,爲何差那麼遠?兩個人明明都是用的申商之術,皆諱其名而用其實。

怎麼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還不是因爲諸葛武侯先練內力,而後即便用申商之術,亦可隨心所欲不逾矩,舉動之間皆大成。

王安石不練內力只練招式,最終禍亂天下。

或者他試圖以招式,而生內力。

他本來是“劍宗”的,結果宰執天下之後,卻試圖劍氣合一,搞出來三本內功《周禮新義》、《尚書新義》、《毛詩新義》以爲正統,但實際上壓根很多“聖經”都是假的,僞書,這些新義不是邪派是什麼?你敢說《周禮》是“聖經”?已經被考據學開除經籍了,純六國陰謀、韓申覆闢之書!

這,亦是顏李學派的一大死穴。

這種消亡在即的危機,除了其學派本身的邏輯問題、哲學困境、實學派興起、朱子學已非主流這種引批判戰鬥而興的學問逐漸缺乏後勁等等緣故外,還有就是考據學的興起,讓顏李學派的很多東西,缺乏了聖經支持。

某種程度上講,顏李學派在儒學中,算是哪一條線的?

實際上,他們是王莽——王安石——顏李這一派的。

雖然好像王莽、王安石似乎根本不搭界。但實際上,這一派走的都是《周禮》一路。

倒不是說他們三個的理念一致。

而是說,《周禮》是理想國的建國藍圖。再加一本《尚書》,剩下的並不是把重心放在社會實踐、社會改革、制度、法度、土地制度、工商業制度、貸款利息等問題上。

不是說他們全都要往《周禮》上覆,而是他們認爲的儒學,是可以建起來理想國的,並且這個理想國,是要解決土地制度、官營私營、稅收制度、貨幣制度、救濟制度等等一系列問題的。

《周禮》可以不盡復,但《周禮》的內涵,就是說儒學重點不在道德學問,而是一個政治學理念,是要指導改制定官解決土地工商業的。

要搞一套適應現狀的、涉及到土地制度、官僚制度、教育制度的全套改革。

張伯行說顏李學派,必推陳同甫、次必王安石。

而也確實,顏李學派是明末順初這個環境下,最熱衷於“重建官制”、“重建學校教育制度”、“詳細土地法制度”的一羣人。

沒有之一。

他們搞出來過一套從皇帝到九品官、再到下士鄉士的全套的、詳細到每個官職官吏的俸祿、管轄職責、限制等的體制方案。

他們搞出來了一整套詳細的人才選拔、學校教育的制度,詳細到老師的俸祿、學生的考覈、選拔數量、復讀年限、畢業生去向等。

他們設計出一整套雖然空想,但指向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均田方案,而且連均田之後的繼承、產權、轉業等等都考慮到的。

這就是《周禮》派的明顯特點,試圖讓儒學指導現實世界的運轉,指導社會運行,指導國家建設。

然而,伴隨着考據學的發展,《周禮》被從“聖經”中開除了。

這就是李塨被毛奇齡一句《周禮》僞書,幹破防的原因。

而顏元、李塨搞出來的《實學三字經》,更是有三分之一的內容,被考據學搞得,成了僞書學問。

至少三分之一的內容,內核是“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是由這個衍生出來的,包括顏元對實學魔改下金木水火土谷的“學科”貼合。

因爲……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這句話的引用出處,也和《周禮》一樣,被證明是“僞書”,在學術界被開除了“聖經”範疇。

《周禮》問題,或者說王莽、王安石問題,實質上是個“政”、“教”問題。

即:我們儒生的本源定位,是啥?

是教?

還是政?

儒生不是大祭司。

因爲,大祭司是皇帝,儒生,包括孔子,理論上都沒有“祭天”的資格,也沒有直接和天溝通的資格。

天壇祭天,哪個儒生也不能說,哎,這個我熟,我懂禮,專業對口,所以我去祭吧。

這是絕對不行的。

在這個轉型期,儒學必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是正教分離之後的“大主教”?

還是一個有理想的政黨,目標是做“內閣首相”,並且進行全面的社會改革?

而改革要不要符合儒學大義?

《周禮》、《尚書》幾篇,已經被基本認定爲後人僞作,那麼依託《周禮》、《尚書》的託古改制派,其實在大義上,是有問題的。

其實走到這一步,儒學唯一能延續下去,而不是在整個文化圈全面崩潰的可能,只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把仁和禮剝離。

把仁抽出來,抽象成一個抽象的符號,作爲內核精神。就像是老百姓聽泰州學派講那些東西一樣,把仁抽象、簡化成庸俗的“好人”、“有道德”。

把禮,撥出來,就像是新生代寫的包子問題一樣,就是個與當時社會契合的外在辦法,但是不是和現在這個時代契合呢?

這也是大順這邊立官方的永嘉永康學派立不起來的關鍵因素,因爲到最後,葉適選擇了功利,又爲了確定這是儒學,就只能走向外部表象的禮了。

很明顯,顏李學派現在也處在這個階段了。

如果他還想說自己是儒學,那麼就只能往禮上靠了,否則的話怎麼說自己的“功”是合乎儒學的?

而一旦舍仁而求禮,那又把好端端的託古改制,變成了復古反動。

因爲這就是顏李學派現在面臨的困境,而實際上這個困境,事功學在南宋時候就已經遇到了。

固然說,永嘉永康一派的事功學,因爲各種原因被壓制。

但在哲學構建上,和朱熹差了不是一點半點,內部無法完成閉環。

顏李學派這一套“由外而內”的想法,在陳亮被朱熹批了之後,葉適打過補丁。

但他打的補丁,只能選擇“外爲禮”,以“復禮”的方式,完成功和儒的結合。

也就是,由外在表現形式,到內在體驗的路徑。而不是反過來先內在體驗,再外在表現。

那麼,外在表現,什麼樣的表現可以被認爲是儒,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異端?

ωwш¤тт kдn¤co

復禮。

而這一套,最終又會走向哪?

走向,【禮復而後能敬】。

那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最後還是走到了“敬”上,這不又變回道學了嗎?

那我直接走心敬一途,這不是抄近道嗎?

不這麼走行不行?

不行,因爲你外在表現,做了一大堆事,都不符合禮,你怎麼能由外在表現而達內在體驗的儒?

顏李學派實際上繞了一個大圈,在如今,尤其是劉鈺所代表的純粹實學技術派崛起之後,最後只能繞回到葉適那條路上了,否則他們這個“霸術”、“異端”的帽子肯定是摘不了了。

ωwш● тTkan● ¢o

早在南宋時候,黃震就一語道破了事功學的問題。

往前一步,就不是儒學。

往後一步,就說“水心之學,渾然於朱、陸、陳亮之間。總言統諸果爲何物——禮復而敬立矣。終究歸敬。”

“然程之學,專主敬,奈何以程言爲非?其說,不能自白也。”

你明確表示,做甲事,是爲了乙。那你爲什麼否定乙?這麼大的邏輯漏洞在這擺着,立的起來嗎?

“做甲事”的關鍵,重點,是甲事?還是做事?

是甲?還是做?

這和顏李學派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模一樣。

(本章完)

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174章 僭越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455章 賣舊貨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633章 斡旋家第1045章 平衡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322章 五月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80章 開個小洞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221章 先知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39章 心思不純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411章 出奇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278章 夷丁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247章 海參崴第349章 死國矣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1231章 開戰(十)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00章 槍和槍第35章 府兵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67章 論跡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251章 壓力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474章 屎裡摻飯
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174章 僭越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455章 賣舊貨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633章 斡旋家第1045章 平衡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322章 五月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80章 開個小洞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221章 先知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39章 心思不純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411章 出奇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278章 夷丁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247章 海參崴第349章 死國矣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1231章 開戰(十)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00章 槍和槍第35章 府兵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67章 論跡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251章 壓力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474章 屎裡摻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