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貴圈真亂
“這件事着實有些難辦啊。其實有些事,你們應該看得更清楚一點。俄國女皇剛剛政變繼位,地位不是很穩固,她需要一場戰爭、並且是勝利的戰爭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而且,現在對瑞典指揮作戰的拉西元帥,又是被廢黜的小沙皇的母親、前攝政王任命的。這時候結束戰爭,對那些渴望軍功的、且又是被前攝政王提拔的將軍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的。”
“俄國肯定是要繼續打下去。你指望我調停,是沒有用的。”
“天朝雖然強大,可手也伸不到北歐。與其指望我調停,不如認真考慮如何才能體面的投降,得到一個體面一點的結果,儘可能將瑞典的損失降到最低。”
劉鈺也沒繞圈子,直接指出了這件事沒得調停,他也不可能出面調停。
政變上臺的人地位還不夠穩固,這時候把前線大勝的軍隊召回,純粹是沒事找事。尤其是前線的將領還是政變前的舊一派的人任命的情況下。
而且瑞典親法、和中國又有極深的貿易合作。
政變又是中法兩國的大使參與主持的,這件事舉世皆知。也正因如此,瑞典事件,反倒讓伊麗莎白必須站穩立場,不可能接受調停。
這個角度,是從大順或者說中國幾千年的宮廷鬥爭中的經驗出發的。
瑞典大使考慮之後,也覺得確實如此,問題是俄國的胃口到底有多大?或者俄國是否接受投降呢?
其實現在這個局面,還算是不錯了。
歷史上,拉謝塔迪侯爵老早就拉上了瑞典大使,政變之前就許諾,說憑自己和伊麗莎白的關係、以及法國調停做後盾,只要瑞典支持伊麗莎白上臺,伊麗莎白就會退還所有彼得堡以北的土地。
這也確實幼稚的可以,法國或者他拉謝塔迪侯爵到底多有魅力,才能覺得此事有可能?
俄國人吃下去的東西,指望他們吐出來?
好在這一次瑞典人沒機會參加這場政變,也沒有提前得到什麼許諾,反倒是有了更大的回寰餘地。
否則,就算這是謠言,伊麗莎白爲了洗清這個謠言,也絕對會對瑞典極爲苛刻,以證明自己不是那種出賣俄國利益爲政變上臺的人。
瑞典大使想了一下,還是覺得很難找到解決的突破口,怎麼才能體面的投降?
“侯爵大人覺得,我們應該提供怎樣的條件?或者說,我們應該從哪裡入手呢?”
劉鈺慢悠悠地伸出兩根手指。
“俄國不可能佔領瑞典,這樣做必然會引發大北方地區的反俄同盟。”
“所以,俄國所求的結果,無非兩個。”
“割走全部的芬蘭。”
“或者,換一個親俄的、至少表面上親俄的繼承人,以類似於朝貢國的方式,解決北方的困境。把邊境線往芬蘭那邊推一段距離,以拱衛彼得堡的安全。”
“你要考慮到,現在的王儲,是女皇的外甥、彼得大帝的外孫。女皇自己如果不生育的話,爲了穩固彼得血脈的統治,很有可能會讓她的外甥回來做俄羅斯的繼承人。”
“我覺得,你們應該儘可能爭取換一個女皇能接受的繼承人,作爲俄國不割走全部芬蘭的交換。”
“就算法國能幫忙調停,你們也得能拿出一個女皇能接受的方案,對吧?”
這倒的確是個瑞典大使一時間沒想到的東西。
是啊,女皇已經三十二了,而且基本上不可能結婚了,未婚夫在結婚前就死了,女皇雖然情人不少,但基本上不太可能再生一個了。
劉鈺說的這個俄國最可能的“太子”,就是後來的彼得三世,但現在他是瑞典王儲。
這年月,歐洲各國的王室基本上都是親戚。
看族譜數繼承權的話,經常會出現奇葩透頂的各種組合。而且關鍵但凡往上追祖先,都能找到“合法性”。
比如葉卡捷琳娜二世這個德國人,非說自己有留裡克家族血統、是順天承運的、俄羅斯理所當然的統治者。
真要論起來,這留裡克血統可能要從她媽的奧爾登堡王朝那一支,追溯到抗擊過利沃尼亞騎士團、去哈拉和林見過貴由大汗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爹那一輩了。和郭靖、託雷都是一輩人。
這堪比天命不絕炎漢,匈奴人劉淵非說自己有炎漢血統建國僞漢了。
關鍵歐洲又沒有科舉制,血統制度尚未摧毀,大家真的認這東西。
放到瑞典這邊,也就出現了諸多的奇葩情況。
瑞典其實根本不需要有國王,議會的權勢已經夠大了,可偏偏頭頂上沒國王大家都不習慣,不得勁。
當初饅頭送瑞典戰俘回哥德堡的時候,就蒐集過瑞典的情況。
瑞典議會推女王上臺的原因,也是女王答應議會更多的權力,實際上已經基本算是虛君了。
女王的爹,宣佈要建立絕對君主制,君權神授。
議會則表示,如果女王放棄絕對君主制,我們就支持你。
而當時和女王爭位子的,是女王的親姐姐的兒子,也就是女王的外甥。
按照男性繼承優先的原則,她外甥的兒子比她的順位靠前……雖然劉鈺也不是很理解這繼承法是怎麼算的,想着前國王是女王的哥哥,這繼承順位難道不該是妹妹高於外甥嗎?但按照瑞典的繼承法,則是外姓的外甥高於妹妹,就是這樣。
爲了登上王位,女王答應了議會的要求,最終上位成功。議會執掌大權,女王雖然封了一大堆貴族想要對抗,但還是失敗了。
而女王親姐姐的兒子,當不了瑞典王,無奈之下娶了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大女兒,也就是現在伊麗莎白女皇的姐姐,生出來的就是那個腓特烈的腦殘粉彼得三世。
瑞典女王和她老公沒生出來娃,而且雖然她把王位讓給老公了,但瑞典一直有傳言說是女王的老公把前瑞典王打黑槍打死的,所以女王的老公那一支是沒有繼承權的。
故而彼得三世按照繼承順位,是瑞典王儲的第一繼承人。
彼得三世的爹,得管瑞典女王叫小姨。從血緣這邊算起來,也就這麼個男苗了
現在伊麗莎白政變成功,現年三十多了,基本上不太可能再結婚生娃了。那繼承人人選,多半可能就能這位彼得三世了。
瑞典議會當年制定過法律,不可能和俄羅斯達成聯邦共主。
所以彼得三世一旦被伊麗莎白選爲繼承人,那麼彼得三世就算是自動放棄了瑞典王位繼承者的身份。
是當瑞典王?
還是俄羅斯的沙皇?
二選一,一般來說正常點的人都知道該選啥。
至於伊麗莎白要立彼得三世,基本上板上釘釘了——哪怕女皇琢磨着自己再結婚生一個,在生出來之前也必須得先立彼得三世當太子。
因爲被她廢掉的小沙皇伊凡六世,又沒死,只是被抓起來了。
她又爲了彰顯自己“仁義治國”,不可能連小孩都殺,只能藏起來養着。
這就很有隱患,萬一有人再政變回來呢?
而且,英國、奧地利,都是支持伊凡六世的。只要小伊凡沒死,她這個位子就很危險。
小伊凡就算死了,也不能說死了,因爲伊麗莎白繼位不穩,上來就殺襁褓中的嬰兒,形象實在太差,也和她上臺之前許諾的不殺政敵的仁慈人設相悖。
所以抓緊時間立太子,這幾乎就是登基之後的第一件大事。
不立太子,廢掉的小沙皇始終就有繼承權,很多人都在盯着呢。
彼得三世不能做瑞典王儲,瑞典想要體面地和平,要再找一個伊麗莎白可以接受的、和俄國關係走得近的人做瑞典王儲,就得繼續從一堆老遠老遠的親戚裡找了。
瑞典大使也明白,劉鈺這麼想是正確的。
要麼,俄國吃了芬蘭,徹底拿到足夠安全的土地來拱衛聖彼得堡。
要麼,瑞典轉爲親俄,扶植一個伊麗莎白女皇能接受、而且和俄國關係有些密切的王儲。
瑞典大使如數家珍地將有繼承權的人梳理了一遍,按照劉鈺的“指點”,心裡大概也算是有數了。
既然說要動之以情,還要看上去像是親俄派的、還要和俄國女皇有點關係,那就只有一個了。
瑞典大使根本不相信劉鈺對瑞典問題無力調停,他很懷疑劉鈺是不是悄悄和女皇商量過,實際上女皇這邊是借劉鈺的口,說出這個可以接受的方案。
要按這個標準能選的,也就是現在彼得三世的教父、堂叔、監護人、彼得三世他爹的世襲領地的攝政大公,阿道夫。
這個人有三重身份。
首先,他是彼得三世的監護人,堂叔,而且彼得三世的教育完全都是他負責的。如果彼得三世成爲沙皇繼承人,那麼這個監護人做瑞典王儲,應該算是和俄國關係很近的了。
其次,伊麗莎白公主當年有過婚約,只是快結婚的時候,未婚夫死了。她的未婚夫,就是阿道夫的親大哥。27年的時候,死了。
歷史上葉卡捷琳娜二世能被選爲彼得三世的太子妃,也有部分原因出於她母親,是這個阿道夫的親妹妹、伊麗莎白女皇未婚夫的親妹妹。
伊麗莎白女皇一輩子沒結婚,雖然私生活比較浪,但對青春時代的未婚夫一直念念不忘,看到未婚夫的親侄女,感情上自然傾向一些。彼得三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三代以內的表兄妹,彼得三世的爺爺,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姥爺,是同一個人,標準的寶黛關係。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這個阿道夫,從血統上看,是有繼承權的。
阿道夫的母親,是瑞典女王的爺爺的妹妹的孫女,這已經是拐了十幾道彎了,可按照繼承法,又確確實實算是比較近的繼承人了。
關鍵是這幾輩竟是些獨苗,要不然也不至於能輪到彼得三世做王儲。三代之內找不到人,那就照着爺爺輩的親戚去找。
這年月,頭頂上沒有個國王,很多人是渾身難受的。
但問題是女王的爺爺卡爾十世的王位,是克里斯蒂娜女王讓的,也就是傳說中那個笛卡爾寫了個心形方程表白的那位。克里斯蒂娜女王是北歐雄獅古斯塔夫二世的女兒,也是唯一繼承人。
卡爾十世是女王的表哥,是女王姑姑家的孩子,也就是說現任瑞典女王身上的“瓦薩”血統,是女系那邊傳來的。女王這一支祖上的卡爾十世,不是瓦薩家族的,他媽媽纔是瓦薩家族的。
要是從女系這邊開始算的話,其實丹麥那邊的繼承順位,和這個阿道夫基本一樣遠,順位基本一致。
彼得三世這個王儲的地位,沒人能搶。那確確實實是瑞典女王的大姐家的孩子的兒子,親外甥的兒子,怎麼也比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近。
可要是彼得三世不當瑞典王儲,找阿道夫的話,這可就跑遠了。
丹麥那邊肯定也是有要求的:要是彼得三世當瑞典王儲,我們沒話說。可既然找了個這麼遠的親戚,那我們也有資格啊。
這事兒,不能用大順那邊的思維去考慮。
歐洲這邊,貴族圈的事,是貴族圈的事;國家的事,是國家的事;主權是主權,治權是治權。
貴族圈只看血統,看繼承順位,至於是哪個國家的人來當國王,只要看血統。至於是不是敵國、是不是有害於國家,那不重要。
彼得三世如果成爲俄國皇太子,就不能成爲瑞典王儲,不是因爲瑞俄關係不好、兩家死敵。
而是因爲瑞典的繼承法,明確地規定了,不允許俄國繼承人擔任瑞典王儲。貴族繼承,是要走法律程序的,否則神羅皇帝也不會用那麼多利益交換、數張密約,換了那個《奧地利王位繼承基本法詔令》。
所以如果彼得三世不做沙俄皇太子,那麼哪怕他是瑞典人最恨的彼得大帝的外孫,那也照樣是瑞典王儲。
瑞典大使捋了一下這些亂七八糟的血緣關係,倒是不怎麼擔心丹麥的入侵,而是擔心……
到時候,怕就怕俄國藉着丹麥對此有異議的藉口,派兵進駐斯德哥爾摩,說要保證王位順利繼承,就賴在斯德哥爾摩不走了,成了實質性佔領了。
這事兒,俄國不是辦不出來。
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後,劉鈺心想,別的國家也就算了。可丹麥……算是天朝爲數不多說話有點影響力的國家了。自己應該可以擺平。
其實歐洲國家這麼多,大順離得又遠,真正說話能頂點用的,還真不多。
可偏偏,丹麥有東印度公司,不但有,而且這幾年的運貨量都比英國東印度公司要多。
不管是茶葉還是瓷器,數額都很巨大。當然,肯定也是走私販子們在銷貨。
好說丹麥也是在泰米爾納德邦有殖民地的“帝國主義列強”。
而且,滿清十三行的時代,黃埔軍校的那個黃埔島,是被做生意的人稱之爲丹麥島的。這有點像是唐人街之類的稱呼,倒不是說那裡是殖民地,只是劃定的外國人聚居區。
因爲不準住在城裡,各國的水手在不同的地方活動,丹麥人主要在黃埔島活動,故有此名。
歷史上最早的十三行商館區,丹麥也是左邊第一家,左邊第一家這個位置,在東方文化圈裡亦算是C位了。
終究,C位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是靠貿易額掙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瓷器和茶葉的運量,丹麥都是大於英國的,甚至可以說遠遠大於。
丹麥人的地理位置,使得不管是往美英走私,還是往北歐東歐中歐賣,那都相當方便。
連歷史上的滿清都和丹麥有這麼大的貿易額,大順和丹麥的貿易額自也差不多。
不會多出太多,但絕對不會少。
這麼大的貿易額,就讓他這個大順特使有了出面斡旋的底氣。
PS:瑞典人的歷史說,政變之前,伊麗莎白勾結瑞典,承諾一旦上臺就把北方的土地都割讓給瑞典。
俄國人的歷史說,根本就沒這回事,是瑞典人造謠。但這個,很可能是俄國人“爲尊者諱”。國王賣個國而已,這個時代的歐洲,太正常了。
另外,有幾年,丹麥和中國的貿易額,確實超高,不但走私的茶葉遠超英國,連瓷器之類都是超過英國幾倍,甚至有幾年的瓷器箱數,是歐洲各國之最。瑞典東印這幾年也是雄起,哥德堡號就是這幾年出的事。
但和之前故事裡說的攻下臺灣、解除海禁後,以遷界禁海經驗去琉球貿易、以爲還會瞬間賣空大賺一筆的那羣海商一樣,刻舟求劍。
瑞典東印公司以奧王繼承戰爭的經驗盲目造船擴大貿易數量,結果玩砸了——閩浙海商能打砸搶首裡城,摁着琉球王的腦袋要求把貨吃下去,強買強賣。瑞典人是真沒本事去搶戰爭結束後英荷西法的市場,又沒有本事摁着英法的腦袋要求開關貿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