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官商之別

第155章 官商之別

住在唐通事梅三十郎家裡,也算是極大地情面了。

唐人町裡的水手等人,受船主、日本的街長、以及唐通事三方管轄。

所謂“門口也有插刀手寸步不離,日夜看守,但凡買一尾魚,買一根菜,都要經他查驗,方可進館”。原先鎖國之前,大商人還可以在平戶等地直接買房,現在是不行了。

唐人町裡也是涇渭分明,有江浙幫、福州幫、漳州幫,三方的人勢同水火。

畢竟這種貿易政策就是如此,你多拿一張貿易許可證,別人便少拿一張,唐船一共25張貿易信牌,多一張都沒有。大家只能捲起來。

在這裡住了幾日,劉鈺也多方打聽查探了一下日本的情況,看來這貿易確實有些蛋疼。

往日本運貨好說,生絲、白糖、水銀、藥材都能換到錢。

可往回走就難說,如今最緊俏的貨還是銅。

100斤一箱,一箱在日本這邊算上行賄、搬運之類的錢,大約是13兩銀子。

運回大順,只要到貨,25兩一箱,只要上岸就能賣出去。

若是能偷偷往荷蘭人那邊運,賺的更多,現在歐洲也正缺銅,不只是用來鑄錢,還有鑄炮。

除了銅,日本再能賣的就不多了,剩下的統稱“俵物”。

聽起來像是鹹魚幹、魷魚絲、幹海帶之類的東西,實際上還有瓷器、鎏金器、飾物等等。可能是爲了防止瓷器打碎了,所以在裡面填充一些幹海帶、幹鮑魚之類的東西。

明末戰亂,中國瓷器生產受阻,日本人抓住機會,大規模燒製瓷器。

荷蘭人憑藉海運的優勢,在不能拿到中國瓷之後,開始大量進口日本瓷,所謂的“伊萬里燒”。

這些年大順逐漸平穩過來,日本伊萬里燒的優勢漸漸降低。

看着架勢,若是能把瓷器好好整一整,應該用不了多久,伊萬里燒就外銷不動了。

銅是回去就能賣好價的,這俵物中的幹海蔘幹鮑魚,這些年就不太好賣。

南方還好,北方一則吃得少,二則遼東等地也產,當年取消了疍戶賤籍,把一些疍戶移民到了遼東沿海,也使得遼東沿海地區逐漸開始有了採鮑魚、海蔘的。

再詢問詢問,別的東西就真不知道該運什麼了。

運糧食的話,壓倉還行,但日本的米也不便宜,回去就是賠錢的。

搞出正德新令的新井白石算是有識之士,他說“五穀之類猶如毛髮,無停止之時;五金之類猶如骨骼,不復重生”,因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收緊了重金屬的外流。

之前中國商人還能壓價。

資本雄厚,到了長崎之後互相配合,江浙幫、福州幫、漳州幫的做在一起商量好了,誰也不出價,等着日本商人主動降價。

日本商人要辦銅、開礦、週轉、利息……實在壓不過這些海商,只能自己降價,生怕中國海商不買,靠別的貨物填補銅價的虧損,總體上還是賺,也比壓着貨還利息錢便宜。

如今卻反過來了,貿易信物許可證一出,三幫先內鬥了起來,銅價也是水漲船高,雖然還有利,但這些年也是從百斤十兩漲到了十三兩。

原來可以團結起來壓價的三大幫,如今互相仇視,倒是讓那些通事之類的抖了起來,只要船一來就能收到賄賂,各船主只求能拿到一張貿易許可證。

劉鈺是懶得賄賂,直接搞了違禁品,已經拿到了第一張貿易許可證不說,還得了700兩銀子的“褒獎銀”。

中國這邊25張貿易許可證,荷蘭那邊6張,看起來中國這邊優勢大,然而日本其實還是更願意和荷蘭做生意,最起碼那些‘伊萬里燒’瓷器能賣出去,倒是沒聽說有中國商人從日本倒騰瓷器回中國賣的。

既是住在別人家裡,有些話就不好說,怕隔牆有耳。

有些話就可以隨便閒扯,劉鈺就詢問了一下林允文,如果瓷器運到日本來,能不能打敗日本的本地瓷。

林允文其實並不懂自由貿易的概念,但他還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了答案。

“主家,若是日本這邊允許瓷器售賣,江西瓷肯定是能打敗伊萬里燒的。只是現如今有禁令,又禁止外國瓷器在日本售賣。之前有幾艘船帶着瓷器來了,連貿易許可證都剝奪了,也只能原貨返回。”

林允文將他知道的瓷器的事一說,劉鈺判斷了一下,認可林允文的說法。看來日本還有很多油水可榨。

之後的兩個月時間,劉鈺就一直在唐人町和長崎城裡閒逛,雖然只要一出去就有武士跟着,他也只當對方不存在,就當增長一下見識。

詢問了一下荷蘭人在這邊的貿易,發現和自己猜想的差不多。荷蘭人能從中國口岸直接拿到貨之後,並沒有捨近求遠,不再去販賣印度的布匹生意,而是直接選擇了當中日之間的搬運工。

荷蘭人的貨和中國船主帶來的貨差不多,所不同的就是多了一些西洋物品,但所佔的份額並不大。

這對荷蘭人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或者這些年實在是太過風平浪靜,荷蘭人已經完全忘了考慮中國這邊忽然對荷蘭禁售的風險。

再三詢問,確認了荷蘭這十幾年來的貨品構成,中國貨佔了八成以上後,劉鈺心裡也算是有數了。

閒逛了兩個月,幕府那邊也終於派人過來了。派了個名叫富田又左衛門的武士,來親自考察一下史世用的騎射技法。

劉鈺帶來了戰馬和武人的舉動,給幕府那邊帶來的震動還是很大的。荻生總七郎既是儒學大師,也是幕府將軍的親信幕僚,在編修訓讀《大明律》等書籍的時候,雖然聽起來像是閉門造車,但荻生總七郎還是通過《大明律》、《明會典》等書籍,基本上了解了前明的政治結構。

有些東西是猜的,有些東西是有前朝移民東渡日本後可以直接詢問的,但對大順的情況,荻生總七郎就所知不詳了。

南方的情況還好,不管是江浙海商還是福建海商,風說書問詢都可以知道江南的許多情況。

但北方一不開港,二則封閉,對於大順內部的諸多情況,靠在家裡讀書猜,很難獲取一個全面的認知。

良家子羣體又是一個相當封閉的圈子,商人自然不可能知曉內部的情況。

荻生總七郎之前給長崎奉行這邊的漢學大師寫了八十問,這八十問林林總總,若都能答上,便可以完善一下幕府對大順內部情況的瞭解。

這一次聽聞大順那邊有可能是高階官員的親信參與走私,荻生總七郎認爲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幕府將軍也認可其說法,派出武藝精湛的富田又左衛門,前來考察一下那位“弓馬嫺熟”的大順武士的技巧,同時又讓荻生總七郎寫了一些新的問題。

既有一些情報蒐集的詢問,也有一些想要獲得的貨物,敦促長崎奉行能夠一併辦理。

並認爲這個商人的價值很大,和那些只能運送生絲的商人不一樣,應該重視這個商人的價值。如果確認此人真的帶來的一名強力的武士,那麼就應該適當的給予其更多的貿易信牌,從而獲取信任和長久往來。

長崎奉行細井安明已經見識過了史世用的本事,他可不敢沒見識過就先報上去。如今幕府那邊專門驗證此事的人也到了,便設了一宴,請了劉鈺、史世用等人。

自從到了日本,劉鈺就沒再和史世用說過關於日本的事,因爲之前已經說得夠多了。

史世用也聽懂了劉鈺的意思:隨便教,個人勇武的東西都可以隨便教。

劉鈺之前也囑咐過史世用,在這邊就安心住下,不要刻意去搜集情報,只是把所見所聞之事記在腦子裡就行。

如今知道是日本幕府那邊派了專門的人來看,史世用也是抖擻精神,騎上了騾子一樣的馬,拿出自己珍藏的角弓,縱馬奔騰間把一些弓馬技巧展示了一番。

很多花哨的動作,也有很多實用的技巧。

富田又左衛門是和行家,看了便知這人的確是個人才,手段極高,雖不知劍術如何,但就弓馬上來說,似西海道無人可敵。

其餘在場的如細井安明、深見有鄰等人,也都嘖嘖稱奇。

深見有鄰是個有文化的,看着史世用的一身本事,便用了個典故,感嘆了一句。

“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等翻譯把這句話的味兒都翻沒了之後,史世用便把早已經在心底演練了無數次的話慷慨激昂地念了出來。

“某本欲考武德宮,奈何恩師被人所傷,某爲報仇,連殺數人。正是,俠以武犯禁,殺人償命,此律令也。既不能考取武德宮,不想一身本事空廢,便東渡至此。丈夫處世兮,立功名。騫叔,宋人也,至秦而明顯。吾不過效古士故事。”

這話在心裡已經演練了無數遍,憋了將近一年時間,這時候迸發出來,當真是聲情並茂。

說完之後,深見有鄰忍不住誇讚道:“真古士之風也!”

細井安明又問了問幕府派來考察的富田又左衛門,富田又左衛門也表示此人的武藝確實非同尋常,有很多武士都不會的技巧,這是可以學習的。

如今又恢復了鷹狩傳統,當派遣一些人跟隨此人學習,整理成冊,以傳後人。

既然是對史世用很滿意,細井安明也兌現了當初的承諾,加上之前給的,一共發給了劉鈺三張享保十五年的貿易許可證。

兩張是從25張唐船許可證中分出來的,另一張則是一張臨時許可證,允許明年貿易的時候臨時入港。

【爾等唐船通商本國者,歷有年所,絡繹不絕。但其來人混雜無稽,以致奸商故違禁例。今特限定各港船額。本年來販船隻內,該某港門幾艘,每船所帶貨物,定估價約若干,爾以通生理。所逾條款,取其船主某親供甘結在案,今合行給照,即與信牌一張,以爲憑據。】

【進港之日,驗明牌票,繳訖即收船隻入港。其無憑據者,即可遣回。爾等唐商務必愈加謹飭,倘有違犯條例者,再不給牌照。按例追究,決不輕貸。各宜謹慎……】

【享保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給。】

一共拿到了三張貿易許可證,劉鈺還是比較滿意的,細井安明在宴會後,又私下裡請劉鈺細談。

這一次沒有外面的翻譯,而是幕府那邊派來的專門的唐語通事。

“劉船主,兩匹戰馬太少。如有可能,請於下次再攜帶一批戰馬,這個可以頒發特別的貿易信牌,按照一匹馬60兩銀子的價格,或者同等價格的銅折價也可以。”

“此外,還有一些其餘貨物。若您能夠攜帶來,不但全部收取,而且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貿易信牌。”

說完,把一張名目遞到了劉鈺手中。

成套的《大順會典》、武德宮兵法教材、水牛角、角弓匠人、漢醫、藥方、戰馬、馬醫、兵法、官員考勤標準、穀物畝產、士兵薪水、水師編制、水師戰艦情報……

劉鈺只是掃了一眼,便“大驚失色”,起身道:“如此下去,這貿易不做也罷。汝等豈不知細水長流的道理?若再有壬辰年侵朝鮮之事,這生意如何還能做下去?況且到時候我等身家性命,家裡百千口人,必要遭戮!罷罷罷!這貿易信牌還給你們,這貿易不做也罷。”

細井安明一見劉鈺這樣的態度,更是確信劉鈺背後的人是官面人物。若是換了那些海商,見到這張表單,最多也就是會愁眉苦臉地表示很難得到,會想辦法,難免恨自己本事不足。

而此人見了之後大驚失色,還提及壬辰年侵朝之事,顯然這是個知道輕重深淺的。

換言之,這個人可以得到紙上所列之物,所以才大驚失色,若是根本弄不到,又何必如此在意?

細井安明有了判斷,趕忙出言安撫。

“先生不必驚慌,非是汝想的那樣。”

劉鈺搖頭道:“這馬、弓馬武人,都是將軍鷹狩所用。這也沒什麼。可這些……”

“先生安坐,我國自閉關以來,消息不通。之所以打聽中國製度,不過是想要仿造學習而已。難道不學中國,卻要去學西洋夷狄嗎?我國並無再徵朝之意,只是兩國不通久已,仰慕天朝典章,所以才請先生捎帶這些東西。”

聽到這,劉鈺似乎臉色稍安,點頭道:“若這麼說,似乎也有道理。只是此事萬不可再如這般到處示人,萬一走漏了,難免會以爲貴國又有興兵之意。屆時天朝朝廷禁絕東洋貿易,如之奈何?若只是因爲仰慕天朝典章,欲要學習,這倒不是不可以做。但此事就不可再與其餘商人提及了。人多口雜,屆時又恐有人藉機生事。只消交予我,若能辦可辦的,我自會辦。若不能辦不可辦的,我若辦不到,但凡來此的商人也斷無一人能辦到。”

(本章完)

第542章 惡毒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009章 親不親第55章 說服第936章 綁定(下)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435章 分歧(一)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66章 認可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700章 反圍城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278章 夷丁第455章 賣舊貨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437章 分歧(三)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256章 優劣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713章 活路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499章 洗頭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542章 惡毒第995章 嫺熟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051章 坐莊(下)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885章 縣令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226章 開戰(五)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807章 閹黨(上)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712章 反擊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477章 四凶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850章 誤解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167章 備戰(六)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1026章 割裂(四)第256章 優劣第704章 海戰(二)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246章 探險隊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1225章 開戰(四)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931章 覺醒(三)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850章 誤解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
第542章 惡毒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009章 親不親第55章 說服第936章 綁定(下)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435章 分歧(一)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66章 認可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700章 反圍城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278章 夷丁第455章 賣舊貨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437章 分歧(三)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256章 優劣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713章 活路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499章 洗頭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542章 惡毒第995章 嫺熟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051章 坐莊(下)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885章 縣令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226章 開戰(五)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807章 閹黨(上)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712章 反擊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477章 四凶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850章 誤解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167章 備戰(六)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1026章 割裂(四)第256章 優劣第704章 海戰(二)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246章 探險隊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1225章 開戰(四)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931章 覺醒(三)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850章 誤解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