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

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

被皇帝教育了一通,劉鈺估摸着皇帝這是準備堵住自己的嘴。

至少,不要把蘇南的一些稅改經驗,趁着這一次就要推行全國。既然你連錢銀兌換的問題都不能保證“制天命而用之”,又怎麼敢保證別的就一定行?

既說不要急躁,又說什麼那些大臣也有和你一樣的對未知的恐慌,可偏偏又說鹽政改革配合小鈔改革就這麼定了,那也便是說暫時就僅限於此了,不要再擴大了,包括蘇南的一些看起來非常有利而暫無弊端的如畝稅一條鞭法之類的改革,就先消停一下。

劉鈺心想自己本來也沒指望能迅速把一些政策推向全國,你便是不說,我也不準備這麼幹。

以史爲鑑,鹽山、寧波都搞得挺好的青苗法,推向全國不也出大事了嗎?

“陛下教誨,臣自謹記。”

“除此之外,臣還有一事要奏……”

藉着改革這個話頭,劉鈺說到了治理淮河的事。這裡面畢竟還牽扯一個“下南洋”的人口問題,而且物資都是要從長江口那起運。

所以劉鈺藉着這個由頭,主動提出來了要幫助協調那幾個縣的百姓徵發問題。

這種大工程,根本不能指望當地縣官,他們管不明白這麼大的工程量。必定需要有人出面來協調的。

黃淮都督管的還是那些廂軍,並不能全管地方的事。

應該說,從後勤轉運、身份地位來看,劉鈺似乎是做這件事的完美人選。

但皇帝聽完了劉鈺的“計劃”之後,就隱隱感覺到有些不對了。

劉鈺的計劃,如果是別人說出來,皇帝也不會感覺有什麼不對。

無非就是皇權不下縣,所以各地的鄉紳要承擔起組織百姓的重任。

那麼,可以採取承包分片制,每個鄉紳負責在農閒時候,調動本地人口,承包一定的河段範圍。

在此期間,朝廷會把補給、糧食、工具等分發給鄉紳。簡言之,就是鄉紳承包制。

這個想法在大順很正常。

但被劉鈺提出來,就大爲不正常。

劉鈺對鄉紳是什麼態度,皇帝也算是略知一二,不說仇恨吧,至少是不信任。

而且皇帝也聽說了關於下南洋事,劉鈺和那些鄉紳之間鬧出來的一些不愉快。

皇帝聽完,就感覺到有些不對,眼睛不自覺地看了一眼一旁掛着的黃淮地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劉鈺。

待再看了幾眼地圖後,心裡忍不住道:“妙!妙!妙極!朕叫他多讀書,竟真讀了,至少這鄭伯克段於鄢,引蛇出洞的手段,倒是真有了些心得!”

“如此一來,半數下了南洋,半數得了土地,自此,淮地無憂矣!”

心裡暗叫了幾聲妙,眼睛再度盯上了一旁的那副黃淮形勢圖,心下連連盤算後,輕咳一聲道:“愛卿所奏之事,朕必要叮囑兩句。”

“其一,這治淮大事,非比尋常。”

“朝廷投銀數千萬,乃歷年之積累,自平準之後,少有大戰,積累至今,方可行此修淮之事。”

“愛卿雖號稱不懂水利,卻也知道,治淮事,只能冬日爲之。”

“一旦夏日,江河消融,水勢浩大,那就不能再做了。”

“而一旦今年做不完,等着夏日水來之時,一切就全白費了。黃河多次決口淤積,土地皆爲黃土,水一衝就要淤積阻塞,夏天之前完不成,今年投入的幾千萬兩就全扔了。”

“有些事,非要倚天。除非冬季,否則不能挖掘。有些事,春夏秋冬皆可。這就不一樣,愛卿一定要知曉。”

皇帝也根本不提劉鈺的想法到底是什麼意思,而是點了點劉鈺,首先要確保淮河治理這件事不能耽誤。

有些事,非得今年冬天辦。

有些事,春夏秋冬,都可以辦,總有機會。

當然最好的就是趁機一切都辦了,但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來兩全其美,那就要弄清楚先後次序。

劉鈺連連稱是,忙道:“陛下聖明,此事臣牢記心中。”

“臣此番來時,經過淮安,亦看了看河流走勢,與人詢問了一番治水問題。前朝試圖修過引淮如江的水道,但因投入不足,沒有一次性完工,夏日暴雨便全白費了。”

“臣也知道,這治淮事,一旦投入,今年若不大致出形通水,明年夏日若有雨水,朝廷的幾千萬兩白銀就算是打水漂了。”

“如陛下所言,有些事,非冬天辦不可。臣牢記於心。此爲第一要務。”

皇帝知道劉鈺很清楚輕重,在這裡也就是提醒一句,不要因小失大。

見劉鈺說的通透,皇帝又道:“第二件事嘛,就是昔年太祖皇帝入京時候,改殿之匾額,‘愛民’二字,不可忘卻。”

“雖說治水也是利於百姓,但也是爲朝廷做事。如今朝廷尚有些盈餘,不可使百姓餓着肚子幹活。”

“每日伙食,必要保證。募役之錢,也要發足。”

劉鈺忙道:“臣記下了。愛民二字,臣不敢忘。”

“爲確保萬無一失,臣也準備發動商賈,運送一批玉米、高粱之類的雜麪,一旦出了什麼意外,大米不能保證,亦可用這些粗糧替代。保證不會讓徵發的百姓捱餓。”

“同時也將準備一批低劣棉花,雖價賤,但亦可禦寒,以備不時之需。”

皇帝心領神會地點點頭,嗯了一聲,以示鼓勵。

心裡卻想,你這是生怕殺不絕、滅不盡啊。

士紳承包,本就必然要有貪腐。

然後你又運來一批便宜的玉米麪、高粱米,放在市場等着。朝廷發的糧食,理論上卻是南洋米。

你這不是等於在貓面前擺上鹹魚,然後等着貓吃了魚,再把貓打一頓嗎?

這倒也好。

你既準備鄭伯克段於鄢,也不得不考慮第一要務是保證河要修好。

如果只是給大米,貪的多了,修河的百姓吃不飽。

如今換上便宜的玉米高粱地瓜土豆,修河的百姓至少可以保證吃飽,你也給他們創造了偷樑換柱的機會。

這倒的確可以一舉兩得。

皇帝心裡盤算了一下,這件事真要搞的話,至少要波及三個縣。而且這三個縣的士紳,估計要直接沒一半。

罪名倒是現成的:剋扣朝廷河工錢——大順的一等一罪名,和普通的貪污可不一樣。

男的殺。女的送去蝦夷給人當媳婦。小孩子送到西域充軍。

這案子可是要抄不少家啊。

然而皇帝對此並無太多感覺,而是將目光轉向了那張地圖,站起身徑直走到了地圖旁。

手指順着黃河、洪澤湖的方向,延伸到廖寒輝計劃的那條淮河水道。

從洪澤湖引出,過淮安、走阜寧,下引至射陽、黃沙諸河,連爲一體。既爲淮河入海,又做灌溉之用。

黃河在北邊。

往南就是鹽城,再往南就是揚州府、長江口、南通……那就是朝廷現在的錢袋子了。

如果這裡不安頓,日後災禍頻繁,若真的爆發了民變……

往北,是不太可能往北的。

一來有黃河擋着,不容易過河。

二來北邊窮的也是叮噹響,可南邊不多遠就是鹽城、揚州府,真要是爆發了民變、起義,肯定是要往南邊去的。

那就直接威脅到了朝廷的錢袋子了。

如果萬一往北,越過了黃河,那就可以直接威脅到淮北鹽場,會直接影響到幾個省的運鹽。

即便要廢棄運河,這兩淮也萬萬亂不得。

下南洋的條件如何,皇帝內心大概也有數。便是這樣的條件,當地的百姓還爭着搶着下南洋,連南洋幾成的死亡率都不怕,只怕當地真的已經在崩潰的邊緣了。

兩淮問題,積重已久。

漕運、水災,兩大災難壓在百姓的頭頂上,每年往這裡面投的賑災錢都有幾十萬兩,爲的就是穩定。

一旦要是當地起事,還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鳳陽府可也是在兩淮地區。到時候,反順復明,那就是現成的口號。

現在劉鈺一邊在組織下南洋。

另一邊,準備來一場鄭伯克段於鄢的手段,徹底解決黃河以南的蘇北問題。

如果真能成功,意味着黃河以南的蘇北地區,也就是緊貼着朝廷錢袋子的地方,會穩定很長時間。

穩定,意味着分割。

即便黃河以北的蘇北地區依舊窮困,暫時依舊無法解決,但也可保證黃河以北真要是出了事,不會渡過黃河與南邊的相應呼應。

那麼,兩淮地區,就會分成幾個小方格。

真要是出了事,也不至於整個兩淮都雲集響應。

以黃河爲溝渠、舊運河分割,就很容易撲滅各種民變。

而且,海運興起,只要保證南邊不亂,不至於起事後威脅揚州府、通州府,即可保證朝廷的米糧錢財不會斷絕。

以前運河時代,凡有水災,潛規則是保北不保南。

現在,則是要儘可能保南,因爲運河已經沒啥用了。

水災之外,民變起義也是一樣。只要錢袋子不亂,朝廷就能拉出來部隊去打。

皇帝盤算了一下,如果按劉鈺這麼搞,從鹽城到阜寧,恐怕至少三分之二的鄉紳要被殺乾淨。

抄家之後,土地自然歸了朝廷。

本來朝廷這邊就難辦:修了淮河,原本的下等田,成了水澆地,這錢怎麼算?怎麼收?

現在好了,直接歸朝廷後,分與小農,直接收他們的稅。

再配合上劉鈺的下南洋政策,三年之內,黃河以南的蘇北地區,就能解決許多問題。

朝廷既省了每年的救濟,又可以收到足額的稅款,順便清理了一下從南宋開始就糜爛的兩淮士紳問題。

保證了朝廷錢袋子的側翼安全,確保百年之內淮南地區不會出大規模的民變。

同時也可以保證,那些得了土地的百姓,在二三十年內對朝廷忠貞不二。

一旦將來錢袋子地區出了新時代的民變,亦可保證不會糜爛成災。

而且朝廷殺的名正言順,只要那些人敢動心思。

那些人會不動心思嗎?

皇帝想了想劉鈺的毒計,提前準備便宜的劣質米、玉米土豆地瓜等粗糧,又讓鄉紳承包辦理,怎麼可能不動心思?

皇帝回頭看了看劉鈺,心道叫人動歪心思的手段,你是有的。商賈那邊,你也足以安插進去人手,只是做完之後,最好隱姓埋名遠走他鄉。朕這邊就不方便安插人做這事了,免得日後被人認出來倒不好看。

這事兒,說出去,好像也確實不太好聽,顯得朝廷在引誘這些人作奸犯科一般。

別的倒是都好說,誰來做都不影響。

只要將來授田的時候,恩出於朕,即可。唯獨不知日後史書,當如何褒貶此事?

WWW ▪тTk ān ▪℃O

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

(本章完)

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430章 權謀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1051章 坐莊(下)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809章 閹黨(下)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735章 咱們(下)第316章 結善緣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478章 看破第1045章 平衡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411章 出奇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81章 監獄船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80章 開個小洞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733章 朋友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552章 理想國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736章 機遇(上)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542章 惡毒第331章 雷罰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846章 雙贏(上)第1052章 定性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203章 奇襲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91章 預想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077章 爭功(二)第1168章 備戰(七)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862章 好事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394章 優勢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99章 酒醉多言
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430章 權謀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1051章 坐莊(下)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809章 閹黨(下)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735章 咱們(下)第316章 結善緣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478章 看破第1045章 平衡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411章 出奇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81章 監獄船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80章 開個小洞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733章 朋友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552章 理想國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736章 機遇(上)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542章 惡毒第331章 雷罰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846章 雙贏(上)第1052章 定性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203章 奇襲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91章 預想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077章 爭功(二)第1168章 備戰(七)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862章 好事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394章 優勢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99章 酒醉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