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

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

權哲身當然聽出來了孟鬆麓言語中的一絲反諷,他嘴裡也就不那麼幹淨,大着膽子道:“孟兄,其實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依你所言,興國公所用手段,皆霸道輕重之術。天朝既爲上國,當爲萬國表率,行王道而披天下。朝鮮小國,卻不忘守禮……”

雖然在天下概念內,兩個人是有共同語言的。

但終究大順當初用過非常激進的華夷學問,這幾年劉鈺又在爲即將爆發的“一戰”做輿論宣傳,孟鬆麓聽了權哲身的話,便很是不舒服。心道你們也配提王道?

但他終究是個讀書人,沒有直接罵街,而是笑着引用了一段真正的霸道輕重術。

“昔者,齊國多鹽,楚國多金。管仲曰:使夷吾得居楚之黃金,吾能令農毋耕而食,女毋織而衣。”

“齊桓遂以鹽換金,得金數萬。桓公遂召管子而問曰:安用金而可?管子對曰:請以令使賀獻、出正籍者必以金,金坐長而百倍。運金之重以衡萬物,盡歸於君。故此所謂用若挹於河海,若輸之給馬。此陰王之業。”

“趙兄說興國公用霸道輕重術,以我觀之,這輕重術還是貴國用的更勝一籌啊。”

一句話,就讓權哲身直接破防了。

孟鬆麓引用的這番話,大意就是齊國不產黃金,也可能是銅,總之就是貴金屬。

管仲用鹽從國外換了大量貴金屬,然後宣佈貴金屬作爲法定貨幣,規定繳稅上貢都得用金,而齊國上下手裡唯一有貴金屬的只有管仲和齊王,於是憑藉手裡的貴金屬作爲貨幣,齊王富集了齊國的大量“國民財富”。

而孟鬆麓之所以引用這句話,其實是在諷刺朝鮮國的軍佈政策。

管仲用鹽,換了國外的金,再宣佈不管是朝賀、納稅等,都得用金,於是金貴,朝廷手裡的金能換更多的東西。

你朝鮮國搞還米制,用米換大順的布,再宣佈軍布稅繼續保留,良丁繼續用布納稅,於是不得不買布。朝廷手裡的布,就能換更多的糧食。

這不是一樣的東西嗎?

到底誰在用霸道輕重術?你這哪王道呢?

至於說劉鈺到底搞沒搞輕重術,孟鬆麓心裡其實也明白,確實是搞了。

尤其是對外政策上,孟鬆麓也不得不承認,大順確實是用的霸道。

霸道並不代表非得刀槍劍戟。

齊桓公當年問過管仲,四夷不服,恐其逆政遊於天下而傷寡人,寡人之行爲此有道乎?

管仲曰:朝鮮不朝,請文皮、小服而爲幣。故物無主,事無接,遠近無以相因,則四夷不得而朝矣。

齊桓公說,朝鮮不來朝貢咋辦?

管仲說,簡單,朝鮮國盛產毛皮、貂,那就把毛皮和貂,拉進經濟體系之中,給予很高的經濟價值。把他們的文皮、小服拉進經濟體系內,你看他來不來朝貢?

而大順對朝鮮的政策,也確實是這樣搞的。通過開埠,強行把朝鮮國的人蔘、貂皮、紙張、鹿茸、糧食等,拉入了大順的經濟體系。

糧食還好。

這人蔘、貂皮、鹿茸等的產業鏈,面向的就是大順市場。深度捆綁之下,不朝貢也得朝貢,根本不可能搞大順之前那種純粹小農內部循環的模式。

當然,這種方式,肯定不算是王道。但大順開國所塑造的學術環境,一個個慷慨激昂力圖洗刷前朝末期的文人羞恥,要說對外政策上,孟鬆麓嘴上說支持王道,但內心對這種輕重術的霸道手段,還是比較支持的。

而且這件事,牽扯的是藩屬怎麼看待大順的問題,大順肯定是有自己的政治正確的。

總不能說藩屬說你行的不是王道、我們纔是王道。大順這邊的儒生不可能就趕緊點頭,沒錯,你說得對,這朝廷已經不是王道正統了,你趕緊過鴨綠江來建設王道樂土吧,我們易服歡迎。

總歸這些年在江南的經濟變革所引發的學術思考中,對天下這個概念、以及怎麼維繫天下,至少得有半數的儒生對劉鈺搞輕重術霸道,是避而不談的。

大家都知道,大家都不說。

不會閒着沒事幹拿這個搏名。

一來搏不出來。

二來容易被那些大商人、參與到貿易中的轉型士紳,僱一羣流氓打一頓,再寫書唱戲抹黑。

當然這是對外的。

對內的話,江蘇的讀書人羣體,對有些事也是一種看破不說破的狀態。

比如鹽政改革之後,松江府取代了揚州,成爲了五省鹽業的物流和金融中心。

固然說,朝廷從鹽稅裡徵了一筆稅。

但終究是官督商營,新的一批鹽商羣體依舊獲得了足夠的利潤。

而獲得的這些利潤,又投資到了江蘇省內。

比如蘇北的海堤、水利工程,至少三分之一的投資,其實源於五省的老百姓吃的鹽的錢。

相當於抽了五省老百姓的錢,修了蘇北的海堤和運河。

再比如關東的大豆種植業,蘇北的棉產量蹭蹭地上漲,那幾乎都是廢話。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豆價壓得低,棉纔有的賺。

省內衆人都得了好處,難道蹦着高說這不合理?這不合王道?

雖然一部分人很懷疑,劉鈺之所以非要廢掉揚州,讓鹽業中心和輕工業中心重合,有可能是爲了將來某一日,藉助鹽業的運輸渠道,把蘇南的輕工業品一併運出去,借用鹽業形成的成型的運輸線和市場範圍。

但現在也只是懷疑,至少此時還沒看出來確實準備這麼辦。

是以好處大家都得到了,又會有幾個人站出來把話說破?

反正現實就是這麼個情況,自耕農以上生活水平整體都有所提升。

本身大順的自耕農和英國那邊又不一樣,英國圈地所影響的那些自耕農,是靠“公地”維繫生活的,圈了公地,只靠自己那點自留地肯定是活不下去;大順江蘇的自耕農,是靠男耕女織維持的,別說公地了,公池塘都早就私有化了,只要維繫女織不破,受影響最大的終究還是自耕農以下的佃農。

織機下鄉,外部掠奪,穩住了江蘇的自耕農,毀滅了江蘇的佃農。士大夫對佃農的態度……也真算不上關注,甚至基本都不算在“民”的範疇內,尤其是取消人頭稅役之後,基本開除民籍了。

總體上,刨除掉受影響的揚淮運河的一百五十多萬人,刨除掉廣大的佃農,刨除掉被抓去流放到東北或者南洋做苦工契約奴的,刨除掉被迫鑽進工廠梳毛搓棉的……基本上在“民”的範疇內,劉鈺做到了讓“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

本身孟鬆麓等人的鄉約鄉賢村社的嘗試就已失敗,對一些原本的義理想法本就已經有所動搖,或者說至少在江蘇這裡是有所動搖的。

劉鈺寫信諷刺他的老師,說他們學派假裝天下最大的矛盾是人均百畝地吃不飽。但劉鈺的辦法能不能用在全天下?顯然也不行。但至少在江蘇,現在看來,效果尚好。

不管是出於內心信仰動搖,亦或者是涉及到國朝與藩屬,總歸孟鬆麓並不吝嗇直接諷刺權哲身,認爲說大順行霸道輕重術,至少朝鮮國是沒資格說的。

一邊是信仰的天下道統。

一邊是現實的朝廷國家。

不過一個是施加霸道輕重術的,另一個是承受這一切的,心態便大不一樣。

權哲身對於孟鬆麓指責朝鮮國也在用輕重術以剝民一事,並不否認,反而非常支持。

“孟兄所言極是,正是因爲小國用輕重之術,不行王道,所以纔會民不聊生。若行王道,又何至於此?軍布法、還米法,就是我輩意欲廢棄的。奈何朝中奸臣當道,矇蔽王聽;忠貞之士,多被流放。”

“正道不行,邪佞則生。孟兄不愧上國之人,一眼看破,正是如此。實不相瞞……”

權哲身見孟鬆麓對朝鮮國頗爲了解,而且全然點破了他的身份,也就沒有保留,將自己的真實名字、師承何人,一一說出。

待其說完自己的師承,孟鬆麓忍不住扶額一聲,嘴裡說了句客套話,心裡卻並不那麼客套。

“原來權兄師承李星湖……先生亦曾讀過令師的書。”

嘴上這樣客套着,心裡卻想,也不知道你的老師這些年的想法是否有什麼變化,要真還是原來的想法,我看也是沒什麼用。

孟鬆麓所屬的學派,確實是有志於搞土地改革的。伴隨着大順伐日、開埠,同文化圈的書籍也傳過來不少,想着開卷有益,擇其善者而從之。

程廷祚倒是真的看過李瀷的書,但看完之後給孟鬆麓等弟子的評價就是……於本朝,無甚大用。

首先在上層建築上,程廷祚給的評價非常直白——此人爲耶教所染,其義不純。

因爲這一套上層建築,過於明顯。大順這邊的人,看過利瑪竇的《天主實義》的大儒多了去了。

李瀷搞得上層建築裡,提出了個草木之心、禽獸之心、天地之心的說法。

程廷祚一眼就認出來了,評價說這就是把亞里士多德的那套草木下品魂、禽獸中品魂、人之上品魂這一套東西,套了個心性義理的馬甲。

顏李學派傳承的是儒學,程廷祚更是老早就對“島夷”充滿了警惕,知己知彼方可戰,利瑪竇的書他早就看過,這一套亞里士多德的三品魂環說辭,自是一眼識破。套個馬甲難道就不認得了?

上層建築上,就覺得對面不純。而下層的制度構想,看過之後,也是覺得過於天朝卵用沒有。

程廷祚的評價就是閉門造車果然不行,偏夷小國,耗費二三十年思考,得出的土地改革方案,幾乎複製了宋代林勳的《本政書》。

程廷祚在弟子面前的評價,就挺刻薄的——好比重複但獨立地寫出了《三字經》。你說他沒學問吧,不對;可你說有意義吧,也不對。

(本章完)

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436章 分歧(二)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929章 覺醒(一)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437章 分歧(三)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050章 坐莊(中)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128章 志向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725章 殺心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250章 欺瞞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91章 提點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74章 僭越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633章 斡旋家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587章 不平等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079章 爭功(四)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625章 手段第780章 抓與放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17章 天誅!第633章 斡旋家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587章 不平等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542章 惡毒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98章 善後考慮
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436章 分歧(二)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929章 覺醒(一)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437章 分歧(三)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050章 坐莊(中)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128章 志向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725章 殺心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250章 欺瞞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91章 提點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74章 僭越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633章 斡旋家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587章 不平等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079章 爭功(四)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625章 手段第780章 抓與放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17章 天誅!第633章 斡旋家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587章 不平等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542章 惡毒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98章 善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