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言方興(上)

第1423章 言方興(上)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在在此時,是個相當難回答的問題。

如果抽象一下,或許可以抽象成後世的電車難題。但顯然,劉鈺這麼問,並不想得到這種抽象後的回答,或者談道義、搞虛言。

而且劉鈺也沒有問黃河問題。因爲黃河問題,實際上很容易得到一個一致的結論。

甚至也不是在問更具體的廢運河之後,導致的經濟格局重新改寫的做法,值不值。

他在談利。

實則,他是在談義。

有義,才能分對錯、才能判取捨。

義,或者說,一種經,這裡面是可以包含利益考慮的,說不定就有種經義,只考慮經濟因素呢。

義,是一種標尺。

劉鈺當然知道答案。

但這個問題在這種地方、這些官員這裡,依舊是個極難回答的難題。

等了好半天,倒是山東節度使先打破了冷場,笑道:“國公這問題,其實也好答。”

“以山東爲例。東西經濟的差距,自古有之。”

“初時,太公望封於齊,以魚鹽之利,數年超魯。於是東富而西貧。”

“待到運河通衢,濟寧人稱小蘇州、臨清更稱小揚州。那時,又西富而東貧。”

“如今,再度逆轉,這些年東富西貧之意,愈發明顯。尤其運河被廢、膠濟通車後,更是如此。”

“國公問的這個問題,實則暗藏玄機。”

劉鈺淡淡一笑,問道:“玄機何在?”

山東節度使與衆官員道:“這玄機,一點就通。這玄機的關鍵,在於國公所言何謂國富。國之財富,非金非銀,乃是勞作所產的糧、油、布、木、器等之和。”

“國公留的玄機,是說,如今從西富東貧、到東富西貧。到底是不是簡單的讓原本西部的財貨,轉到了東部?原本便是3的財貨,西有2而東有1,如今到底是3變爲4、5?亦或是,3依舊是3,只是原本西2東1,如今西1東2?”

他這麼一說,原本就已經有些咂摸出滋味的官員,頓時連連點頭。而另一些還沒反應過來的官員,也是恍然大悟。

這種觀點,在這個時代,當然是進步的。因爲大順畢竟是個封建王朝,真若能秉持這個觀點,亦算是進步的了,雖然可能日後更往後走,可能會走偏而爲錯誤。

在這個即將大變革的時代,對於先發地區、新興階層的問題,到底該怎麼看?

在劉鈺看來,此時可以簡易地分成三個問題去看,而不要把問題歸爲一個。

一種,是舊的封建制度、文化道德等,已經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要將這些舊的東西打碎。

一種,是新興的資本主義的體系,其自身的、固有的、週期性的問題。比如每隔十幾年來一波的危機。

還有一種,就是此時是新興的資本主義的體系,其已經淪落爲此時的封建主義一樣,其自身已經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必須要滅亡了。

這個,和第二個問題有關係,但絕對不是一個問題。

就像是歷代封建王朝的歷史週期問題一樣,到底是其自身的、固有的、週期性的問題?但生產力還不足以走下一步?

還是說,從第一次土地兼併導致的王朝末期週期開始,其上層建築就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必須要徹底毀滅了?

而這個問題,化用之後,其實一樣可以用在此時的大順。

現在大順王朝面臨的,到底是哪一種問題?

如果只是改運河爲海運,是否需要一定要把舊的一切都砸碎?甚至修鐵路,是不是一定要把舊的一切都砸碎?

這個,只怕未必。

現在並不影響大順修黃河、修鐵路、改海運、廢漕運等。

但別的事……

就像是此時山東節度使說的問題,從3變成4、5、6的改變,大順舊有的一切,是否已經到了限制其增加的時候了?

這個,只怕是的。

劉鈺所謂的把新興階層、先發地區可能遇到的問題,不要簡單的作爲一個問題,而是要分成三份去討論。

實際上,潛臺詞就是:你一封建王朝的大順,也配談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你大順怎麼會有資格遇到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呢?

你大順現在也配談新興的資本主義的體系,其自身的、固有的、週期性的問題。比如每隔十幾年來一波的危機?

伱大順現在也配談新興的資本主義的體系,其已經淪落爲此時的封建主義一樣,其自身已經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必須要滅亡了?

既然,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大順此時壓根就沒有資格談。

那麼,只剩下第一個問題的話,這件事就可以非常粗暴地簡化爲一個問題:唯生產力來評價。

不是說新興階層就是好、全都好。

而是,大順此時這狀態,還遠沒到有資格談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的時候。

既如此,那麼把這個問題直接簡化爲3變4、5、6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

而劉鈺現在提出這個問題,當然是有目的性的。

大順可以通過改革,做成一些事。

這些事,包括且不限於廢運河、興海運、殖民、墾殖、對外戰爭、掠奪市場、修鐵路、挖礦藏、甚至也不妨礙蒸汽機的運用——井鹽區早就玩上千人、上萬人的大工場,打井能打千餘米深了,這種東西大順本身並不排斥。

但,大順不可能通過改革,做成一些事。

不可能通過改革做成的事,那可就多了去了,也沒必要一一列舉。

劉鈺現在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卡在這個時間點上。

這個時間點,是劉鈺認爲,大順可以通過改革完成的事,大部分已經完成了;而剩下的,大順不可能通過改革完成了。

那麼,這些年的變革,爲什麼是對的?

這纔是劉鈺想要引導的東西。

爲什麼是對的?

原因可以很多。

或者說,“經義”可以很多。

比如,國庫收入增加了,所以是對的。

比如,漕運導致的百姓負擔減輕了,所以是對的。

比如,南征北戰,竟在武功上一較漢唐之盛,所以是對的。

等等、等等……

爲什麼是對的,可以有很多種“對”。

但劉鈺卻希望樹立一種“對”——即,國民財富的總和,增加了,所以是對的。

他在拿“經”權。

並且,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各種書籍小冊子的鼓吹下,從山東節度使的回答來看,實際上,至少在先發地區、新興地區這裡,他其實已經拿到了。

因爲國民財富的總和增加了,所以這些年的變革是對的。

那麼,反過來既是說,變革要想正確,就得讓國民財富的總和增加。

這,纔是“對”與“錯”的標尺。

至少,對大順這個封建王朝而言,這根“標尺”肯定是沒問題的。

而這根標尺一旦立起來,自然會有人拿着這根標尺,去做一些事。

可以改革。

可以變法。

然而一旦改革和變法都沒辦法的時候,那麼有人站出來造反,並且以增加國民財富總和爲目的或者口號、以大順王朝已經阻礙了國民財富總和的增加爲大義,也就並不突兀了。

一直以來,自耕農的夢想,都是耕者有其田。

那麼,耕者有其田,就是目的。

但是,實際上,這應該作爲手段,而不是目的。

只有當有一羣人站出來,明白耕者有其田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爲了讓國民財富的總和增加、耕者有其田恰好可以作爲手段達成這個目的的時候,大順的起義,纔算是真正擺脫了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包括劉鈺對大順一些儒學復古派的態度,也是如此:周禮的一些手段,可以是手段,但絕不能是目的;均田是天下第一仁政是正確的,但天下第一仁政不能作爲最終目的,而只是最終目的的一個手段。

復古,是錯的。

託古改制,未必對,但如果明白目的,搞託古改制,也不是不行。

劉鈺選擇這個時機,來吹風,時機剛剛好。

大順這些年的變革,效果極佳,一旦黃河河道修成,誰都得說這些年的變革是正確的。

但是,爲什麼是正確的?

這個,一直沒有人拿到這個大旗,而劉鈺從一開始就在悄悄拿這個大旗。

拿的久了,很多人也已經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面大旗。

並且形成了一種被強化的認知:因爲國民財富的總和增加了,所以是正確的。而諸如國庫收入、勞役減輕什麼的,都只是這面大旗的一角而已,並不是全部。

否則的話,是不是隻要國庫收入增加,就是正確的?

甚至於,是不是隻要勞役減輕,就是正確的?直接學蒙元,壓根不修黃河、不管黃河,愛咋咋地,民衆的勞役、至少黃河兩岸的百姓在單純修河上的勞役減輕了,那麼這是正確的嗎?

至於其餘的大義……至少以大順此時已有的、或者之前一定確定的大義,基本上,可以視作大順這幾十年的改革,是大錯特錯的,而且是流民圖級別的大錯特錯。

皇帝已經老了,皇帝需要的是有人來歌頌一下他的英明神武,他支持的變革是正確的,合乎大義的。

死去元知萬事空,皇帝現在更在乎的,是身後名。

開疆拓土,當然對皇帝而言是功,但這種功,在皇帝看來畢竟“片面”了,沒辦法形容他。而且只論開疆拓土,很多以此爲功的帝王,名聲事實上並不太好。

在這種時候,劉鈺拿出了這個大義,並且算是第一次正式伸手“上層建築”領域,而不是吭哧吭哧地悶頭那挖經濟地基。

當然,這個大義,是以一種拍馬屁的方式,拿出來的。皇帝顯然不會意識到,劉鈺這裡面藏的魚鉤,因爲這個魚鉤藏得很深。一旦吞下這個餌,距離由此“大義”衍生出一些特別的小冊子,就很近很近了。在那些小冊子出來之前,當然是無害的,甚至是歌頌的;但若沒有這個“經義”,一些後續的小冊子就無法獲得正義。

而這,正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真正的精髓之處:先定大義,目標是富國裕民;再從此大義,引出如何才能富國裕民。

從戰鬥和政治的角度來看,無形之手,並不是《國富論》在這個資產階級希望奪權的時代最精髓的地方。而是那個富國裕民爲目的的大義,富國裕民就是讓國民財富增加,然後引出到底啥玩意兒是國民財富、以及勞動創造財富。

只有先承認那個大義、並且達成共識認可爲正確,那麼後面的一切纔有意義。

可能,後續會在如何做的問題上,出現巨大的分歧、修改、甚至反對。

但其目的、或者說至少說出來的大義,始終沒變:富國裕民。

在這裡,國家,或者說,政權,被抽象成爲一個“以增加國民財富總和爲目的”的實體。

因爲富國裕民是對的、是目的、是最終目的。或者說,是國家、是政權存在的目的。

所以、道德、天國、復古、周禮、神國、君王,等等,都靠後吧。

誰阻礙,就幹誰,乾的有理。地主阻礙,就乾地主;貴族阻礙,就幹貴族;教士阻礙,就幹教士;國王阻礙,就幹國王。

(本章完)

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76章 恍然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38章 良家子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438章 分歧(四)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395章 樞密院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230章 開戰(九)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48章 魚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931章 覺醒(三)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171章 備戰(十)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231章 開戰(十)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547章 惡龍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358章 實封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733章 朋友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3章 出事了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737章 機遇(下)第251章 壓力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230章 開戰(九)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049章 坐莊(上)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986章 止步(上)第969章 舊怨第351章 舊相識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34章 買賣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133章 可堪大用
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76章 恍然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38章 良家子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438章 分歧(四)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395章 樞密院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230章 開戰(九)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48章 魚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931章 覺醒(三)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171章 備戰(十)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231章 開戰(十)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547章 惡龍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358章 實封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733章 朋友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3章 出事了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737章 機遇(下)第251章 壓力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230章 開戰(九)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049章 坐莊(上)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986章 止步(上)第969章 舊怨第351章 舊相識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34章 買賣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133章 可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