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三兄弟歸來

親自下到民間,劉淵方好好感受到夏國治下鄉民之生存狀況。在幾家貧戶家中轉了一圈,確實窮困,不過在其臉上,總算能看到點希望之色。

上黨地廣民稀,山嶺包裹之間,不缺水脈,耕地也不算少。以往大量掌握在士族豪強之中,夏軍之來,郡內被犁了一遍,除了屯田事與分賞士卒將校外,空餘的大量土地都被閔純重新劃分與百姓耕作。

僅此一舉,便幫夏國安定了民心,華夏的黔首們,對土地總有種近乎偏執的眷念,畢竟是賴以生存的東西。手裡有了地,地裡能長出糧食,能活下去,對普通百姓來說,也就足夠了,至於上層統治的是何人,沒有多少人會真正去關心。

此鄉之民,便是劉夏的第一批自耕民。今歲之秋收,並未收穫太多,但靠山吃山,加上山中獵物,度過此冬日,不成問題。家家也已準備好了來年春耕之種子,只等春來播種,縱使明年要繳納稅賦,也不見多慌。

劉淵曾問,可有欺凌之事,里長猶豫了片刻,道沒有。而劉淵見其反應,也知自己問了個蠢問題。

……

體會了一番鄉土人情,再次踏上北歸路途,這次沒有多少遷延,一路徑直向晉陽。即使如此,到晉陽時,歷史的車輪已經徹底碾過初平三年,華夏迎來初平四年(193年)。

回到晉陽收到的第一條訊息便是,劉珩、劉珝、劉琤三兄弟回來了。被劉淵放在安邑鹽場,負責一段時間鹽場事務,本擬定三月,如今遷延將近五個月,眼看上元將近,終於被劉淵召回。

兒子,劉淵已經有了不少,但以此時的情況,劉淵最看重者,還得屬此年長三子。立嗣之事,劉淵確也動過心思,國內大臣,如蘭稚者,也有意無意提到過,早定國本。

馬上帝王,自有其風險,說不準哪天自己真就戰歿了,即使自己再小心,再惜命,就怕萬一。只是若早早便定下儲位,他心中又很是猶豫。

至於立嫡立長,在劉淵這兒就是個屁話,處華夏大變之際,他打下的大夏江山,可不是庸才能夠繼承掌控的。

思前想後,嗣位可暫時不定,但對諸子的培養可以放開手了。其餘諸子太過年幼,此時能入劉淵眼者,也就劉珩三兄弟了。

此來帶他們進軍,安排他們負責鹽事,就是劉淵開始對他們考察了。三子估計也清楚,一路來表現得還不錯,至少沒讓劉淵抓住什麼是非痛腳。

“兒臣拜見父王!”王府大堂上,三子稽首拜倒。一歸府,劉淵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三子喚到膝下。

“起來吧!”

“謝父王!”

見着恭立於堂上的三子,英氣勃勃,身軀挺拔,數月不見,似乎又長高了許多。在鹽場歷練的許久,看起來不是白待的,氣質有了些變化。

“說說吧,在東池鹽場感觸如何?孤分與你們負責的鹽場,這數月產出多少?”劉淵淡淡問道。

“回父王,兒臣每日監察手下鹽工製鹽,四月之期,共得三萬多斤鹽!”劉珩瞥了旁邊的兩個兄弟一眼,心底琢磨,稍微虛報了個數目,說完緊張地望着劉淵。

劉淵聞言眉頭輕皺了一下,並未答話,見狀劉珩就不由心中一緊,大冷天的,手中憑生出了些細汗。

“你呢?”

迎着劉淵目光,劉珝嘴角微微掠起,不慌不忙道:“兒臣共得一萬八千斤細鹽!”

劉淵輕點兩下頭,也未做什麼表示。

這個時候,不由劉淵提醒,劉琤也稟道:“兒臣比不得兩位兄長,率手下鹽工二百四十六人,共得細鹽一萬六千五十餘斤。”

“呵呵!”劉淵面無表情笑兩聲,笑得幾人幾兄弟都不禁心中一毛。

“你們身處鹽場,可知河東有多少鹽池,有多少鹽工?孤前番令蘇雙南下負責河東鹽事,可知其到任後,後歲產鹽多少?”

“兒臣不知!”聽劉淵這麼一問,劉珩有些不知所措,這下不敢亂說了,只得低着頭如實稟道。

“哼!”劉淵冷哼一聲,直接道:“孤令你們在鹽場,可不是讓你們當一鹽場監事的。若要監事,孤尋一匹夫便可用,何需爾等王子之尊!”

見劉淵語氣嚴厲,劉珩更是惴惴不安,低着頭更不敢答話。

劉珝眼中對劉珩微微露一絲輕蔑之色,主動對劉淵道:“父王,據兒臣所知,河東分東池、西池、六小池,主產地爲東池,西池量小產出甚低,其餘六小鹽池相比兩池更不足爲道。北歸之時,兒臣詢問過蘇雙大人,東池產出足有四十餘萬斤。至於鹽工之數,未加統計,兒臣不知!”

說完就老老實實地站在那兒,微微低着頭,不過一臉輕鬆之色。

堂中靜了許久。

“好了,孤乏了,你們下去吧!”

“諾!”

“劉珝,你是不是故意的?”三兄弟魚次出去,一出門,左右所視,只得幾名侍衛,劉珩當即惡狠狠對劉珝道。

“王兄,此言何意?”劉珝眼含哂笑,“滿臉不解”問道。

劉珩不吃他這一套,拎起劉珝衣角便道:“你手下產鹽,何止兩萬斤,爲何特意在父王面前少說數量?”

“哦?”劉珝依舊一副淡淡然的樣子:“有在父王面前表現的機會,唯恐不能多報一些數目,弟弟我怎麼會故意少報呢?王兄怕是誤會了!”

聽出了劉珝語氣中的嘲諷之意,劉珩當即拳頭一緊。這時劉琤湊上來,拉住二人,聲音有些大:“二位王兄,這是爲何,在父王堂前如此失態,可不要壞了兄弟間的情分!”

聞言,劉珩轉頭瞥了劉琤一眼,見到這個一向寡言少語弟弟臉上的“憂切”之情。眼睛微微眯,頓了一會兒,鬆開劉珝,輕輕地替其撫平胸前的衣衽褶皺,輕笑道:“琤弟說得對,是爲兄錯了,差點壞了你我兄弟情分!”

說完拂袖而去。

望着劉珩背影,劉琤眼中不禁露出一絲“失望”之色,隨即低下頭,對劉珝微微一彎腰:“王兄,我回屋讀書了!”

劉珝嘴角一直帶着笑意,一副翩翩佳公子的風度,俊俏的長相,怕是能迷倒不少懷春少女。直到兩個兄弟走遠,表情收斂了下來,嘴裡喃喃道:“劉琤……”

劉琤埋頭默默走在王府迴廊上,雙手不自主地握得緊了緊,暗思,自己方纔之表現,是不是有些“過了”?

第216章 整頓國內第211章 龍湊之戰,公孫敗北第440章 天下皆戰第446章 劉珩死,太子廢第126章 素利、彌加、厥機第78章 軻比能降了第96章 幹了第407章 晉王第449章 周王落幕第383章 陳王回來了第416章 三年期滿第291章 涼州有事第431章 決戰第278章 劉備第185章 反夏聯盟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366章 劉曹會第404章 議儲第289章 劉琤治鄭第295章 河雒第101章 突襲鮮卑駐地第308章 箭筈原大敗第407章 晉王第238章 暫且耐心等待第285章 袁紹定幽州(續)第372章 劉淵的反應第217章 劉珝第444章 殺子?第187章 對俘虜的處置第139章 靈帝駕崩第100章 狹谷激戰第224章 未央宮變第29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170章 劉淵兵臨晉陽第40章 獻祭般的進攻第145章 樊稠來襲第35章 繼位大典第328章 劉焉亡第432章 陳王一怒攻玉門第355章 關中有變第312章 再見日常第217章 劉珝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234章 北投第122章 幽州變亂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369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351章 壺口關下戰第167章 烏氏子第149章 與董卓結盟第376章 寡人之疾,不若偷第348章 聞訊而動第370章 漠東元氣大傷第355章 關中有變第314章 火馬陣第113章 磨劍三載終出鞘第219章 蔡府第357章 鎮壓第83章 找死的西部鮮卑第226章 李郭起兵第191章 屁股後面都着火了第159章 厚葬王德第295章 河雒第115章 攻第87章 叛軍第307章 敗報傳來第1章 攣鞮稽婁淵第400章 自毀長城?第266章 轉折第287章 交易第305章 鄭竹第257章 動兵南下第4章 算計呼衍具第104章 最後一擊第133章 劉淵建夏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337章 東行函谷第12章 蘭妧與嬀媶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259章 連下三城第368章 陳王在南,都督在北第30章 乾坤將定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48章 撤軍南歸第393章 圍場第355章 關中有變第23章 呼徵繼位第321章 成公英第317章 封賞與善後第93章 中平元年來了第393章 圍場第145章 樊稠來襲第171章 攻城戰事第68章 家宴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95章 強徵羯胡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333章 乾德四年第237章 館驛對話
第216章 整頓國內第211章 龍湊之戰,公孫敗北第440章 天下皆戰第446章 劉珩死,太子廢第126章 素利、彌加、厥機第78章 軻比能降了第96章 幹了第407章 晉王第449章 周王落幕第383章 陳王回來了第416章 三年期滿第291章 涼州有事第431章 決戰第278章 劉備第185章 反夏聯盟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366章 劉曹會第404章 議儲第289章 劉琤治鄭第295章 河雒第101章 突襲鮮卑駐地第308章 箭筈原大敗第407章 晉王第238章 暫且耐心等待第285章 袁紹定幽州(續)第372章 劉淵的反應第217章 劉珝第444章 殺子?第187章 對俘虜的處置第139章 靈帝駕崩第100章 狹谷激戰第224章 未央宮變第29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170章 劉淵兵臨晉陽第40章 獻祭般的進攻第145章 樊稠來襲第35章 繼位大典第328章 劉焉亡第432章 陳王一怒攻玉門第355章 關中有變第312章 再見日常第217章 劉珝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234章 北投第122章 幽州變亂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369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351章 壺口關下戰第167章 烏氏子第149章 與董卓結盟第376章 寡人之疾,不若偷第348章 聞訊而動第370章 漠東元氣大傷第355章 關中有變第314章 火馬陣第113章 磨劍三載終出鞘第219章 蔡府第357章 鎮壓第83章 找死的西部鮮卑第226章 李郭起兵第191章 屁股後面都着火了第159章 厚葬王德第295章 河雒第115章 攻第87章 叛軍第307章 敗報傳來第1章 攣鞮稽婁淵第400章 自毀長城?第266章 轉折第287章 交易第305章 鄭竹第257章 動兵南下第4章 算計呼衍具第104章 最後一擊第133章 劉淵建夏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337章 東行函谷第12章 蘭妧與嬀媶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259章 連下三城第368章 陳王在南,都督在北第30章 乾坤將定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48章 撤軍南歸第393章 圍場第355章 關中有變第23章 呼徵繼位第321章 成公英第317章 封賞與善後第93章 中平元年來了第393章 圍場第145章 樊稠來襲第171章 攻城戰事第68章 家宴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95章 強徵羯胡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333章 乾德四年第237章 館驛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