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劉淵建夏

不慌不忙,劉淵總控匈奴建國諸事。召集了一干匈奴貴族與漢人臣子,加上不少避居美稷的漢人儒生士子,商量了近半月,方將新“匈奴國”的統治架構討論出來。

國號“夏”,出處自然來自太史公書了。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對於自己的祖先,匈奴部民自己都不知道,但大單于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了。

這也是對匈奴漢化以來,劉淵暗暗強調的,潛移默化間給所有的匈奴人灌輸,咱與漢人同根同種。

當然有貴族提議,立國號“匈奴”,直接被劉淵否決了。此時劉淵統治下的草原,匈奴、漢人、鮮卑、羌人、羯人,還有一些烏桓、扶余、濊貊、靺鞨人,與數十不知何種族的小部族。

可謂種族紛雜,且吞併鮮卑之後,與越來越多的漢人納入統治,如今劉淵統治下的匈奴已經成爲諸族大雜燴。以匈奴、漢人、鮮卑爲主體的草原國度,單以“匈奴國”來概括,太過狹隘了。

“我劉淵治下部民,不管他之前是匈奴、漢人還是鮮卑,抑或是什麼種族,從今之後,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夏人!”劉淵的原話,很是強勢地表明瞭其整合諸族的決心。

而一干漢人士子則是興奮極了,從劉淵的動作看來,這是要繼續加強草原諸胡的漢化程度。化夷狄入夏,此等“偉業”將在他們的見證下逐漸實現,實感幸運。

都城毫無意外地定於美稷,至於龍城,提都沒有人提。就算有“頑固不化”之輩有此想法,只怕不用劉淵拒絕,一干貴族大臣們就會懟回去。習慣了美稷這等“繁華”之地,沒人願意再回那苦寒之所。

官制劉淵願意是模仿三公九卿,仔細思索後,也覺不必全盤照搬。借鑑隋唐之後的三省六部,三公之下設置尚書六部,將九卿之職能整合盡歸尚書檯。設都察院,主監察事務。另置內庭,下轄侍中、散騎、郎官等君王近臣官職。

地方上依舊仿漢郡縣制,草原之上,在之前的邑落體系上,劃分牧場,沿水建城,逐澤築堡,設行政中心。雖然對部族的遊牧性有所削弱,但再次加強控制。

對於制度這些複雜東西,除了少數人,大部分貴族都是不關心的,由大單于決定便是。他們更關心的還得屬爵位,以及背後所涉及的食邑封賞,這才牽扯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中公、侯、伯又分一至三等。外臣爵位之巔暫時爲一等侯,只有王族子弟方可封公,等於虛置公爵。劉淵的幾個兒子還小,沒想那麼早就賜爵封邑,唯一符合條件的都仇,劉淵此時也不會賜之以公爵。

大體框架定下來,但也是紙面上的東西,想要落實,還需要一步一步開始搭建。

中平五年接下來的日子,整個美稷都陷入一種忙碌的狀態中,準備着劉淵的建國事宜。

王柔是屬於極其忙的那類人,作爲美稷漢臣第一人,劉淵自然委以重任,領着一干漢臣積極參與建國諸事,忙得腳不沾地。經過猶豫,出於一個好奇的心理,終於決定出仕美稷,在王柔手底下掛了個職,協助其籌備典禮。

王澤也由此慢慢進入劉淵視野,後召見考察一番,甚是滿意,當即委以侍中一職,爲劉淵近臣。

對於王氏兄弟,劉淵前世是聽都沒聽過,比起三國時代的那些光芒萬丈的“弄潮兒”來說,沒有絲毫名氣。接觸過後,方知其皆乃幹才,縱使沒有“經天緯地”之才,也讓劉淵意識到這世間有太多被埋沒的人才。

“這不是安定王嘛,怎麼混到這個地步了?”望着一身布衣,跪在底下的張純,明知故問道。

“大單于折煞了小人了,在您面前,哪兒敢稱王。小人遠赴美稷,正爲投奔大單于而來,還望大單于收留!”聽到劉淵的調侃,張純誠惶誠恐,趴在地上懇請。

被公孫瓚擊敗後,張舉身亡,張純心知在幽州已事不可爲,待下去,遲早身亡。果斷帶着妻子與數百親信逃出漢境,北上草原。

突然想起張舉之前提過投奔匈奴的事,稍加思索,果斷帶人西來美稷,碰碰運氣。

劉淵正爲匈奴建國之事忙碌,聞聽張純拜見,閒暇之餘,也就接見了,順便換換心情。

考慮了片刻,四周靜地出奇,張純在下則是忐忑不已,等待着劉淵的決定。擡眼望了張純幾次,終於開口了:“你先在美稷待下吧,等本單于諸事處理完畢,再行安排!”

說完便令近侍領其下去,於城中尋一院落安置。對張純,劉淵自是抱着可有可無的心態,先控制起來,也許日後就有用了,美稷也不少他一家人幾口飯吃。

中平六年一月,籌備了數月的匈奴建國典禮舉行,盛況空前,在外大將,草原諸部、邑落大人,齊聚美稷。

劉淵於美稷稱王建制,立夏國。開古今之先河,草原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就這麼建立了。

王宮大殿上,頭戴九旒王冠,身穿黑色袞龍袍,高居王座。劉淵正身跪坐,眼睛平視前方,餘光透過旒珠瞥向殿中的大臣們,迎接他們的朝拜。

殿上的大臣們整齊嚴肅,身着嶄新的帶着濃烈胡族色彩的漢制朝服,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大王萬歲!”似是排練好了一般,衆臣齊呼。沿着殿外出去,四人一排,一併跪倒着數百匈奴貴族,加上守衛於王宮中精神威武的侍衛軍,一齊高呼“大王萬歲!”

從王宮中溢出的呼聲,逐層傳播,遍佈全城。

劉淵眼神迷離,到此刻,他的內心激動不已,這纔是他想要的匈奴,他追求的草原王朝。過了許久,眼神恢復清明,帶着一點堅決,建夏國,也代表着全面漢化的開始。

劉淵建國的消息,很快散播出去,傳遍華夏,引起一片軒然大波。匈奴立國,本沒有什麼,但“夏”這個國號,引人深思。

第61章 邁向失敗的張懿軍第59章 漢軍的應對第273章 一個不留第330章 遷都第412章 朕不願嫁女,汝子還欲強娶乎?第315章 反擊第195章 世家可用第413章 劉淵病了第328章 劉焉亡第301章 陳倉第365章 楊修有話說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164章 耗時十年的“新紙”第202章 冀州風雲第238章 暫且耐心等待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368章 陳王在南,都督在北第58章 攻破離石第289章 劉琤治鄭第377章 劉協給袁紹找麻煩了第39章 開拔出徵第83章 找死的西部鮮卑第46章 五原太守的投靠第140章第256章節 北方風雲動第48章 撤軍南歸第345章 伐夏第387章 長孫第64章 收穫不小的董卓第131章 幽州叛亂終結第234章 北投第30章 乾坤將定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407章 晉王第305章 鄭竹第73章 和連動了第147章 董卓終進京第3章 涼州然明第174章 破城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214章 劉瑞,你打斷你父王的好事了第310章 涼軍下死力了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39章 開拔出徵第284章 袁紹定幽州第175章 劉仇與麴義的“邂逅”第186章 增兵第141章 董卓趨雒,劉淵南下第144章 何後入手第38章 張世平的禮物第183章 全據太原第301章 陳倉第257章 動兵南下第279章 楊氏第405章 劉淵很頭疼第106章 捷報第212章 收尾上黨第429章 南國弭兵第422章 遠征西域第94章 先打西部鮮卑第107章 來自鮮卑的消息第39章 開拔出徵第158章 曹操大敗第118章 突擊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324章 淮南戰局第366章 劉曹會第294章 徐榮第424章第134章 全面漢化第284章 袁紹定幽州第403章 壽宴第451章 大結局第371章 袁紹準備撤了第143章 御駕走北邙第47章 鮮卑精騎依舊強悍第11章 名望大增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405章 劉淵很頭疼第445章 收尾處置第400章 自毀長城?第118章 突擊第173章 城中的暗子第194章 劉淵設宴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106章 捷報第76章 倉皇敗歸第177章 袁紹歸來第22章 單于重傷第115章 攻第62章 大破漢軍第391章 河東事第180章 梗陽邑外第317章 封賞與善後第261章 “潼關”第415章 建寧九年第13章 主使者何人第370章 漠東元氣大傷
第61章 邁向失敗的張懿軍第59章 漢軍的應對第273章 一個不留第330章 遷都第412章 朕不願嫁女,汝子還欲強娶乎?第315章 反擊第195章 世家可用第413章 劉淵病了第328章 劉焉亡第301章 陳倉第365章 楊修有話說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164章 耗時十年的“新紙”第202章 冀州風雲第238章 暫且耐心等待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368章 陳王在南,都督在北第58章 攻破離石第289章 劉琤治鄭第377章 劉協給袁紹找麻煩了第39章 開拔出徵第83章 找死的西部鮮卑第46章 五原太守的投靠第140章第256章節 北方風雲動第48章 撤軍南歸第345章 伐夏第387章 長孫第64章 收穫不小的董卓第131章 幽州叛亂終結第234章 北投第30章 乾坤將定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407章 晉王第305章 鄭竹第73章 和連動了第147章 董卓終進京第3章 涼州然明第174章 破城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214章 劉瑞,你打斷你父王的好事了第310章 涼軍下死力了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39章 開拔出徵第284章 袁紹定幽州第175章 劉仇與麴義的“邂逅”第186章 增兵第141章 董卓趨雒,劉淵南下第144章 何後入手第38章 張世平的禮物第183章 全據太原第301章 陳倉第257章 動兵南下第279章 楊氏第405章 劉淵很頭疼第106章 捷報第212章 收尾上黨第429章 南國弭兵第422章 遠征西域第94章 先打西部鮮卑第107章 來自鮮卑的消息第39章 開拔出徵第158章 曹操大敗第118章 突擊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324章 淮南戰局第366章 劉曹會第294章 徐榮第424章第134章 全面漢化第284章 袁紹定幽州第403章 壽宴第451章 大結局第371章 袁紹準備撤了第143章 御駕走北邙第47章 鮮卑精騎依舊強悍第11章 名望大增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405章 劉淵很頭疼第445章 收尾處置第400章 自毀長城?第118章 突擊第173章 城中的暗子第194章 劉淵設宴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106章 捷報第76章 倉皇敗歸第177章 袁紹歸來第22章 單于重傷第115章 攻第62章 大破漢軍第391章 河東事第180章 梗陽邑外第317章 封賞與善後第261章 “潼關”第415章 建寧九年第13章 主使者何人第370章 漠東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