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故人酒坊

劉淵此次出宮,是微服出行的,上了這街市卻發現根本低調不起來。身邊的宿衛們強硬乃至張狂地將左右行人驅散,給劉淵父子空出行路觀遊的空間,雖然擾了劉淵的心情,卻也是盡護衛之責,劉淵默認之,畢竟他是不可能混身於那人潮之中,太危險!

劉淵這一行人,從入市開始,便吸聚了一大片目光。不知有多久,未見着有敢如此猖狂於北市橫行之人的。長安市集,雖是龍蛇混雜之所,但在管理上卻是嚴格無比的。欺行霸市這種狀況是有的,背地裡的黑暗齷齪之事也少不了,但在明面上,市集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的“和諧繁榮”了。

早期之時,北市的風氣也不怎麼樣,倒不是什麼貴族浪蕩子行爲不舉(相比於市集之熱鬧,他們更喜流連於各坊之伎館,抑或於角鬥、馬球、蹴鞠此類爭風),只是各類不法之徒肆虐。

陳王劉珩此閒賦之時,主動攬過市集秩序整治的事。以他的風格,很是簡單粗暴,無能之吏盡數裁撤,另從軍中調了些老卒充任市吏。而但敢行爲不舉,尋釁滋事者,也不問責處罰下獄了,直接被劉珩扔到角鬥場。

與角鬥場那幹爲了自由的野蠻人、爲了前途的勇夫搏命,結果便是,陸續送去上百人,活着走出角鬥場的不足五人,其餘盡數殞命。北市風氣大變,不過月餘,便至一片祥和。劉珩甚覺無趣,撂下,不過市集秩序的穩定倒一直延續至今。

市各里市吏、市卒來回幾無間隙地尋視,似劉淵這行人,已然影響到市集秩序。帶着十來名市卒巡察此間的市吏早盯上了,只是有些猶豫。許久沒有遇到這般猖狂的人,如今遇到了,反而小心翼翼地。

劉淵早注意到這種情況,喚住劉琅與劉綺:“這街市是逛不了了!”

吩咐隨侍的呂布,去給那市吏“解釋”一番。遠遠地看着呂布嚴肅着張臉,掏出一物遞與小吏,很快便見那市吏點頭哈腰,極爲恭敬地交還與呂布,帶人巡視他處。

市集之上,是不缺酒肆旅坊這類設施的,商客盈棧。劉夏重農牧,卻不抑商,各地的商旅多擇其而宿。打通河西走廊的好處,慢慢體現出來,阻隔的商道重開,來往於隴西之右的商旅,漸漸增多。可惜,從西域而來的,仍舊是鳳毛麟角。

選了一處裝飾精緻的酒坊,佔地不小,很乾淨,給劉淵一種熟悉的感覺。酒坊的管事眼睛賊,一眼便看出了劉淵這一行人的特殊之處。高大威武的宿衛且不論,華服穿着也不說,劉淵收斂的表情更看出什麼,但僅觀劉琅與劉綺那自然流露出的貴氣,便能得知,這必是大貴族!

他們這一處酒坊,還是小有名氣的,這些年來,什麼侯伯將臣,什麼高門子弟,也見過不少。但像這種前呼後擁,排場十足的,還真不多。

恭敬地引上三層之樓,管事不敢打擾,趕緊遁去,派人通報主人。

劉淵在雅室休息,觀瞻長安市集風物,實則也沒有什麼好看,只是盯着外邊發呆出神罷了。外界的東西,也難入劉淵之口,倒不是挑食,怕擔風險。隨侍的宮人在張讓的吩咐下,於案上擺上一些備好的糕點,嘗兩口,便又發呆。

不思國事,不想家事,就純發呆。近年來,劉淵是越發感覺身體疲憊,精神不濟,他累了。

倚窗枯坐,劉淵有這個耐心,侍立着的宮人侍衛也有,但劉琅與劉綺二人可坐不住。東張希望的,悄然打量着劉淵,幾欲張口,卻不敢出言。

也看出了二人的不自在,劉淵面上露出溫和之色:“讓你們陪朕枯坐,倒是勉強了!”

“不勉強!一點也不勉強!”聞劉淵之言,劉琅當即搖頭,嘴裡唸叨着。

側過臉看着六子,有點小胖,眼神不住地往外瞄,心思顯然不在這兒,給劉淵一種“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覺。

“常年在宮中,也是把你們憋壞了。”劉淵不禁輕笑着對張讓吩咐道:“派人帶六皇子與三公主在長安各坊逛逛,要保護好他們的安全!”

“諾!”

“奉先!”劉淵突然喚道。如今,能得劉淵親切地稱呼表字的漢臣,不多了。

呂布低聲應道:“臣在!”

“這幾年,讓你這馳騁沙場的飛將,束縛在長安,擔任一侍衛,確是屈才了!”劉淵盯着呂布的眼睛緩緩道。

“臣也老了!”呂布輕聲道:“半生戎馬,老來能在長安,陪伴妻兒,臣亦滿足了!”說着呂布面上竟然露出一絲幸福的表情。

這可讓劉淵驚訝了:“這可不似溫侯之言啊!”

呂布也已經四十多歲了,與劉淵年紀相仿,這個年齡,卻也是進入人生的後半段了。如今的呂布,職高爵重,皇帝恩寵,將校敬重,家庭美滿和諧,完全一個人生贏家。膝下,又有兩子一女,足享天倫。在長安,他實際上待得是很舒服的。

“不知將軍尚能開弓否?”劉淵突然鄭重地看向呂布。

神情一緊,察覺到劉淵言外之意,呂布迎着劉淵的目光:“請陛下吩咐,但有所命,必不辭!”

“漠東那邊,閻柔病重,不能治軍!朕欲以奉先前往替之,輔助元玦,應對趙軍!”劉淵沉着聲音吩咐道:“這兩年,漠東侵燕襲趙過甚,閻柔這一倒,朕恐趙燕異動,需得宿將前往!”

“臣遵命!”劉淵既定下了,也不容他有反對的意見,呂布拱手應道:“請陛下放心,臣必竭力輔佐代王,鎮戍漠東!”

劉淵坐了許久,酒坊的主人到了,一身蜀錦,裝扮華麗,顯然是豪富之人。既爲娛情,劉淵有了見見這小人物的心思。出乎劉淵意料的,還是個“故人”,十年前嘗遊於美稷東市內,暫歇於一酒肆。酒肆主人王機便是此酒坊之主人,十歲過去,夏都從美稷遷至長安,其也跟着發展到此。

王氏,經由此人,這個士族又出現在劉淵視野。當年,匈奴還未開啓南下攻略時,這太原王氏便人嘗試着勾搭,想要獲利,王機就是王氏打入美稷的“哨兵”。而自劉夏南進後,太原王氏,是最大的帶路黨,助劉淵穩定幷州,出了不小力。

到如今,十來年了,王氏的投資也得到了回報,幷州第一氏族,非王氏莫屬。太原郡守王晨,如今也快調到中央了,橫野將軍王凌以功封爵,另有王氏族人於大夏各地任着大大小小的官吏。

隨口與其攀談一番,劉淵心中有些感慨,這一路南來,不知屠滅了多少名門望族,還是這些聰明人,讓他看着順眼。

欲往他處,於酒坊大堂之上,劉淵忍不住駐足了。此時堂上多出了十來名衣冠楚楚,儀表堂堂的讀書人,正欲堂上縱飲暢論。此處雅緻,本爲文人雅士喜聚之所,堂中比起之前喧鬧了許多,卻並不顯俗氣。

“朝廷開明經、明法二科考舉,這些都是最近雲集長安的受薦士人!”似乎看出了劉淵的疑惑,在旁的王機立刻諂笑着稟道。

以其精明,早在十年前,便對劉淵身份有所猜度。其後通過不知從哪兒傳出的“劉淵贊烏麒”的消息分析,直接確定。至這長安也有六七年了,身上披着王氏的外衣,在長安也結交了不少達官貴人。但如今,再有幸見到大夏的最高掌權者,還能靠近着說上話,活了大半輩子了,王機也頗爲興奮。

張讓瞥了王機一眼,很是不爽,心中冷哼,賤業之徒,也敢於君前獻媚。見劉淵對堂中士子挺感興趣,不由問道:“要不要老奴喚彼,與主上見見?”

劉淵搖搖頭,只是興趣盎然地伏在圍欄之上,居高臨下地看着這個士子鍼砭時事。彼輩聊得還挺開,直言劉夏下一步戰略。

“自乾德四年諸國混戰之後,大夏已承平數年,到如今,國力昌盛,民心穩定。今歲,陳王殿下旬月而定涼州,收服河西四郡,解大夏西陲之患,使我無後顧之憂。而關東諸國,其心離散,大夏東出用武之機到了。”眼見着十來人說到興頭之上,其中一人戰起身來,便是滿臉自信地高談闊論:

“以在下之見,如今攻守易勢。大夏當採取南守北攻之策,在南嚴守陳倉、武關、函谷軹關等要隘,以御魏、楚幾方勢力。而於北大出幷州,南攻幽州,十萬鐵騎攻略河北。以袁趙當下“趙帝老邁,諸子奪嫡,諸臣相鬥”的情況,必定不能抵擋我大夏兵鋒。”

“大夏若能據河北、關中,必成席捲天下之勢,南面曹魏、楚漢等國只有覆滅之果!”

其人一講完,底下立刻有一年輕人起身反駁:“袁趙鼎定河北亦有十年,士民歸附,兵強馬壯,人才衆多。我大夏這些年在恢,趙國亦然,豈是那般好滅的。河北袁趙,中原強魏,都不是好對付的。與其打趙魏,不如擊蜀、楚!”

“蜀之劉範與漢中之張魯,雖有齟齬,但其地勢之利,足可擋十萬兵馬,縱使我將士強悍,也不好打。魏王曹操正在攻打楚國,吳國亦在攻楚,我大夏或可出武關,亦攻楚。三家分楚,亦可奪取不少的土地人口。”

“此言差矣!我大夏據有險關要塞,足可御關東諸國。諸國其心不齊,必有齟齬,大夏可做山觀虎。益州天府之國,亦有土地人口之大利,縱使難下,亦需奪之。大夏已有大漠、並、雍、涼,若再得益州,必強秦之勢更盛,天下莫難敵!”一個個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從側邊又冒出個俊朗書生,侃侃而談。

......

聽着堂中人慢慢地各執己見,爭得面紅耳赤,漸漸沒了之前“坐而論道”的風度,劉淵面上興趣之色愈濃,聽得很認真。

“這些士人,簡直大膽,竟敢於人庭廣衆之下,妄議國政!”張讓有些把握不住劉淵的心意,不由湊到劉淵耳邊試探問道:“陛下,要不要奴臣派人警告一番!”

“這些士人,都是各地官府舉薦的人才,如此關心國事,積極思策。此人心向夏,朕甚是欣慰!”劉淵止住張讓,淡淡道。

劉淵這也就是說說,要是堂下的讀書人膽敢拿着大夏儲位之爭來說,只怕他就不會這般淡定地裝逼了。

“奉先,你覺得這些人講得如何?”劉淵注意到了呂布眼中似有不屑,問道。

“具體的臣說不上來,但總覺得這些人華而不實,紙上談兵!”呂布皺着眉,低聲道。

“這些年輕人,雖有誇誇其談之嫌,畢竟經歷地少了,但有的想法,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劉淵看起來對這些人還是挺滿意的,覺得此次下面人舉薦上來的,或多或少都還有些料。

“諸位!”這個時候,從中站起一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劉淵一眼就認出來了,差點做了他女婿的烏承。

其與太子劉瑞走得挺近,這是奉劉瑞命來看看這些士子,一段時間下來,關係倒處得不錯。

“諸國分立的情況,以在下之見,尚可持續數十年,關東諸國,皆不可驟除。然我大夏大敵,河北袁趙、中原曹操,這是一定的。在下認爲,此時當發揮我大夏鐵騎的優勢,東出南下,擾敵疲敵,消耗其國力。尤其當於耕種之季,壞其農時,長此以往,敵必疲敝,民不能養,國不能治。屆時我大夏再依大勢,一舉蕩平之!”烏承飲一口烈酒,意氣風發參與進來。

彼言一落,立刻有人喝彩,畢竟是烏氏嫡子,有爵有職,還受太子器重,總有人吹捧。

劉淵淺笑着,瞄了臉帶得意的烏承幾眼:“這烏氏子,還是有點見識的!”

身旁的張、呂二人,可是都知道這兩年皇帝與烏氏的關係有些疏遠,並不敢接話。

“聽聞張兄乃鍾刺史親自舉薦,不知有何看法?”有一人拱手向角落裡一名淡飲薄酒之人身上。

其人大概有近三十歲,身上有種官吏的氣息,此次與這一干年輕士子一起來參加考舉,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劉淵初時也注意到此人了。聽聞其乃鍾繇舉薦,就更來了興趣。

似乎有些不屑於與這些年輕人爭,說點什麼言之無物的東西,但經不住其人糾纏,終於道一句:“大夏仍需休養生息,治農桑,養士民,明法律,整兵馬!”

大概都覺得其人想法保守,頓時引得一干人的反駁。

“固地利,聚人和,待天時!”最後其人也只補充了這麼一句,不再說話。

劉淵聞之則若有所思。

第154章 袁紹入主太原第437章 風雲再起第45章 句柟之死第141章 董卓趨雒,劉淵南下第21章 滿載而歸第29章 掌控王庭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413章 劉淵病了第446章 劉珩死,太子廢第72章 一晃三年第418章 想染指軍隊?第100章 狹谷激戰第321章 成公英第323章 中軍第321章 成公英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290章 互爲忌憚第294章 徐榮第262章 李郭東來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430章 劉珩在西域第76章 倉皇敗歸第397章 趙雲之死第127章 龍城祭天第44章 屠各自此定矣第447章 劉芷之死第201章 “青樓”見聞第415章 建寧九年第254章 作秀第344章 調度準備第258章 長安的反應第98章 找到匈奴人了第397章 趙雲之死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291章 涼州有事第53章 後繼有人第158章 曹操大敗第368章 陳王在南,都督在北第312章 再見日常第205章 蘇張與閔李第286章 夏國來使第106章 捷報第337章 東行函谷第291章 涼州有事第406章 難眠之夜第88章 反叛者攣鞮柘宇第51章 稽婁淵的狠辣第239章 封賞天下第129章 分封之議第407章 晉王第74章 大軍北上第159章 厚葬王德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352章 須卜赤弇入幷州第369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407章 晉王第25章 大事將起第300章 坐看天下起風雲第163章 從萬年公主到劉夫人第110章 涼州叛軍來使第117章 丘力居的野心第43章 大勝屠各第230章 衛氏第294章 徐榮第180章 梗陽邑外第7章 雲中血戰第14章 漢人商旅第163章 從萬年公主到劉夫人第272章 關中大地終在腳下第219章 蔡府第163章 從萬年公主到劉夫人第283章 劉珝上門第403章 壽宴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169章 劉備初亮相第185章 反夏聯盟第190章 小戰一場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97章 拓跋鮮卑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較量第35章 繼位大典第82章 撤軍第6章 領軍出征第16章 培養匈奴的皇商第105章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423章 不平靜的長安第275章 入長安,坐龍庭第75章 軻比能第252章 三兄弟歸來第348章 聞訊而動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第321章 成公英第99章 拓跋詰汾中伏第341章 馬超上門第266章 轉折第340章 長安城中的角鬥場第100章 狹谷激戰
第154章 袁紹入主太原第437章 風雲再起第45章 句柟之死第141章 董卓趨雒,劉淵南下第21章 滿載而歸第29章 掌控王庭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413章 劉淵病了第446章 劉珩死,太子廢第72章 一晃三年第418章 想染指軍隊?第100章 狹谷激戰第321章 成公英第323章 中軍第321章 成公英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290章 互爲忌憚第294章 徐榮第262章 李郭東來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430章 劉珩在西域第76章 倉皇敗歸第397章 趙雲之死第127章 龍城祭天第44章 屠各自此定矣第447章 劉芷之死第201章 “青樓”見聞第415章 建寧九年第254章 作秀第344章 調度準備第258章 長安的反應第98章 找到匈奴人了第397章 趙雲之死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291章 涼州有事第53章 後繼有人第158章 曹操大敗第368章 陳王在南,都督在北第312章 再見日常第205章 蘇張與閔李第286章 夏國來使第106章 捷報第337章 東行函谷第291章 涼州有事第406章 難眠之夜第88章 反叛者攣鞮柘宇第51章 稽婁淵的狠辣第239章 封賞天下第129章 分封之議第407章 晉王第74章 大軍北上第159章 厚葬王德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352章 須卜赤弇入幷州第369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407章 晉王第25章 大事將起第300章 坐看天下起風雲第163章 從萬年公主到劉夫人第110章 涼州叛軍來使第117章 丘力居的野心第43章 大勝屠各第230章 衛氏第294章 徐榮第180章 梗陽邑外第7章 雲中血戰第14章 漢人商旅第163章 從萬年公主到劉夫人第272章 關中大地終在腳下第219章 蔡府第163章 從萬年公主到劉夫人第283章 劉珝上門第403章 壽宴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169章 劉備初亮相第185章 反夏聯盟第190章 小戰一場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97章 拓跋鮮卑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較量第35章 繼位大典第82章 撤軍第6章 領軍出征第16章 培養匈奴的皇商第105章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423章 不平靜的長安第275章 入長安,坐龍庭第75章 軻比能第252章 三兄弟歸來第348章 聞訊而動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第321章 成公英第99章 拓跋詰汾中伏第341章 馬超上門第266章 轉折第340章 長安城中的角鬥場第100章 狹谷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