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三年期滿

劉夏這邊,已然邁入劉淵的乾德八年。

關中,鄭縣,在渭水之陰的這大片膏腴沃土上,開春以來,臣服於劉夏王朝的順民們便極爲興奮,他們將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土地了。

到今歲,三年約期已滿,夏國的屯田改制,終於要落實到最後一步了。去歲末,朝廷便下了詔書,民部亦向各地發放公文。責成各地官府,將符合要求的屯田,正式落戶於屯民。

劉淵與中樞對此事是極爲看中,這關乎着夏國上百萬屯民的穩定,關乎大夏朝廷的公信力,不容有差錯。民部並御史臺,都派出專員,下各郡縣,對此事進行監督執行。

鄭縣作爲渭南大縣,縣內屯民一向不少,以當年兵災之故,全縣除了少部分的自耕民田與軍功田外,剩餘超過六成都是屯田屯民。到今歲,符合三年之期的屯民足有七千餘戶。

響應朝廷的政令,從初春冰雪消融後,縣裡所有官吏都被動員起來了,分派下鄉,一亭一里地分派土地。在這三年間,全縣所有的土地、屯民,都已被統計完畢,官府檔庫都有備案。似鄭縣這般準備充分縣邑,此次執行起朝廷政令,倒是簡單,只需按着在冊的田畝、戶民記錄,落實下去就行了。

不過饒是如此,七千餘戶分田到戶,再加一些官屬耕具的置換,鄭縣上下官吏也是忙到焦頭爛額。縣令一身作則,親自帶人,走遍全縣,幾乎走斷了腿。

小竹鄉,是如今鄭縣的第一大鄉,鄉里人口足有七百餘戶,其中又有近三百戶鄉民,是屯民。如今的鄭縣令鄭竹,就是出身於此,或許是爲了讓縣令大人“榮歸故里”,小竹鄉的屯田到戶被放在最後。

從鄭竹攜幾名屬吏與數十縣兵入鄉開始,整個小竹鄉便熱鬧不已。屯民們對即將屬於他們的土地望眼欲穿,自然熱烈歡迎鄭竹的到來。至於其餘鄉民,不管新老,得知鄉里傳揚已久的“小竹鄉的驕傲”歸來,免不了要來湊個熱鬧。

多年過去,鄭竹早已蓄起了小鬍子,面上帶着威嚴。左右掃視着歡迎他的鄉民,他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親善地打着招呼,而後頗爲親民地發表一番演講,祝願鄉民們走向未來“美好的生活”。

經過足足五日的時間,鄭縣最大的屯民之所,屯田落戶,方纔施行完畢。隨着最後一戶的信息被覈對完畢,發放土地契牌與契約,囑咐其保存好,鄭縣此次屯田之改制,宣告結束。

“記得一年之內,當至縣城,交付糧食,以贖買爾所用耕具耕牛!”一名屬吏還在叮囑着那名看起來十分老實的莊稼漢。

在老漢身後,大抵是其兩個兒子,都是面帶喜色。從今日過後,他們就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了,他們一家六口人,耕作有近七十畝地。

老漢已經想着,有了土地,一歲之勞作,足以償還官府。二子年紀也快到了,再勞作一年,也該給他娶個細君。周邊仍有不少荒地,得空再開墾些,過三年,家裡又可收穫一部分土地。

老漢想得很多,很遠,他是從來沒有對未來這般充滿期待,充滿希望,整個人似乎煥發了第二春一般,滿是幹勁兒。

一家父子的表現,鄭竹在一旁全數看在眼裡,心裡默默鬆了口氣,這兩個多月的時間來,他的神經一直繃得緊緊地,全縣的奔走,太累了。如今總算完成了這差事,沒有出什麼差錯。

“多謝縣令大人!”老漢攜二子拜倒。

“要謝就些皇帝陛下,謝大夏朝廷!”鄭竹露出笑容拱手道。

當了這麼些年官,鄭竹卻是越來越懂爲官之道了。成長的不只是年紀,還有能力與見識。

“大人,這大夏郡縣,只怕再無一縣一邑能如我鄭縣這般如此迅速,如此完美地處理好屯田改制,前後歷時不過三月!”縣丞走到鄭竹身旁,拱手道,言語間滿是歎服。

“大人從三年前起,就盡心爲此事做準備分,方有今日如此快速順利!”主簿也湊了上來,拍着馬屁:“大人快升遷至郡府任大員了吧!”

“好了!”鄭竹止住吹捧的屬下,拱着手向西:“吾不過尊奉朝廷之令罷了,總算沒有辜負朝廷的期望!”

同時在心中默唸,總算沒有辜負鄭王殿下的期望!他鄭竹,從當初一介鄉里浪蕩子,歷經鄉吏、縣吏,成爲如今一方大縣縣令,前後不足十年。仕途這般順利,背後多有劉琤的扶持,對劉琤,鄭竹一向忠心有加。

而屯田事,從頭到尾,都是鄭王劉琤在負責了,他這邊完成得漂亮,長安的劉琤也長臉。

......

長安這兩年來,熱鬧是一日勝過一日了。民部衙署中,劉琤也正爲屯田改制之事操勞着,準備了這麼久,上百萬的屯民事務要處理,考驗他劉琤把控能力的時候到臨了。

如今的民部,真正的主事人,已是劉琤了,掛着民部尚書之職。

原尚書蘇雙,被劉淵下令奪爵除職流放抄家,原因嘛,自然是犯了罪。利用職務之便,暗謀私利,再加家族猖獗,爲惡甚多,傳到了劉淵耳朵裡。

一朝去蘇雙,暗裡便有流言傳劉淵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畢竟蘇雙在劉淵南攻的過程中出了不少力的。而蘇雙對此,亦頗有怨艾。這下再度惹怒劉淵,下得旨意,命人在流放途中將其一家老小盡數賜死。

任鹽鐵轉運使的張世平也沒能逃過罷官的下場,不過二十多年前結下的“善緣”救了他一命,淑妃卞氏爲其說了句話。雖然依舊丟了官,失了爵,但家產還給他留了兩成,在長安,張世平還能當着“皇商”。

劉夏如今的上層建築,諸子都徹底站到前臺。太子劉瑞,署理吏部。劉珩、劉珝在被劉淵閒了一歲之後,又放了出來,劉珩在兵部,劉珝在刑部。

劉淵的安排,立刻讓壯大了不少的太子一系的人警醒了,不敢再如之前那般得意忘形。

二堂之上,劉琤仔細閱覽着近月以來,各地上報的屯田事。底下,有不少主事、郎中整理着各方奏報,一片忙碌的景象。

劉夏,不是每個縣邑都如鄭縣準備那般充足,不是每個縣令都有鄭竹的能力,都似鄭竹那般用心謹慎。故此,依各地上報與民部自己的監察人員彙報,屯田到戶的問題很大。

有官府執行不力,遷延時日,引民心不定者;有官府準備不足,對各屯田屯民事不熟悉,朝廷詔令到了方開始細細甄別,效率低下;還有些人,似乎刻意牴觸,想要給此事添亂子......總之,從胡夏全國範圍來看,雖然不斷地在推進,但進度並不算快!

“那些庸碌之人都該罷了!”劉琤一拍堂案,冷聲道。他是被氣到了,從未發現,大夏竟有這麼多庸才。

“如此小事都辦不好,這些人,何以治一縣之民!”劉琤陰着張臉:“可以想象,我大夏子民在這幹人治下,生存將如何困苦!”

底下的民部官員聞之,都底下了頭,都清楚,劉琤是在發泄。這兩天,劉琤是完全在與土地、人口、錢糧打交道。屯田改制落實,是他要交給劉淵的一份答卷,他很是在意。

“殿下!”法正邁步入內,見禮,手裡捧着一疊奏摺。

“孝直來了,走!”將法正喚至身旁,劉琤依舊怒氣難平:“那些庸官,真該都與之裁撤了!”

“都裁撤了,陛下用何人來治理大夏?”法正輕笑道:“殿下,您最近有些急躁了。”

劉琤聞言一愣,隨即面露苦笑:“屯田改制,事關大夏穩定,耗費了這麼多時間與精力,在這收官之際,底下人卻執行不力,孤怎能不急!”

在旁幾名戶部官員,都側耳聽着劉琤與法正的對話,心中感嘆,整個戶部,也就法正能與鄭王關係這般親近了。

“殿下也不要只盯着那些遲滯郡縣。”法正安慰道:“幷州有韋、杜二公,河東有賈太守,涼州有鍾使君,這幾地進展,可不慢!”

聽法正這麼一說,劉琤面色方好看了些,不過隨後還是凝聲道:“還需請詔,責令諸郡縣,半年之內,必須授田到戶。但有逾期者,重懲!”

“臣這邊有一則好消息,鄭縣屯田事已然處理結束,無遺漏,無異議,其治下數萬屯民,人皆歡慶,讚譽陛下與朝廷!”法正這個時候滿含着笑意對劉琤道。

“鄭縣?鄭竹?”劉琤聞言,不見喜色,反而眉頭一皺:“孤素知鄭縣進展不慢,然如此迅速!這其中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這是鄭縣經郡府上呈戶部的文書,請殿下過目!”

劉琤接過,細細閱覽,上面記錄了鄭縣屯田事始末,很詳細,諸多劉琤想看到的細節都未遺漏。

過了好一會兒,劉琤終於露出了笑容,輕輕感嘆道:“這小小鄭竹,倒是給了孤一個驚喜!”

語氣中透着對鄭竹的喜愛:“依孤看,這舉於小鄉亭裡間寒門,比起大夏留用的那些世家子,理政能力要強得多!”

法正聽劉琤這話,也不當真,清楚其是在說氣話。鄭竹終究是個例,雖然在大夏這樣的個例也還有一些。臣服於胡夏的士族們,還是爲這個王朝貢獻了諸多人才的,他法正也是其中一份子。胡夏能在並、雍、涼站穩腳跟,這些臣服的士族也是有出力的。

“這樣!”劉琤想了想,對法正吩咐道:“鄭縣自長安快馬可一日而還,煩勞孝直親自走一趟,替孤再確認一下鄭縣之事!”

劉琤崛起於鄭縣,又是鄭王,對此縣,是有特殊感情的。鄭縣那邊若是真的,那他準備再好生提拔鄭竹,故他對此極爲慎重,他有意將鄭縣推爲天下縣邑的榜樣。

直到法正迴歸,劉琤喜而入宮,欲直陳劉淵。

帝宮之內的劉淵,這兩年,除了一如既往地操勞軍國大事之外,日子過得很平淡。儲位之議以劉瑞入住東宮暫時告一段落,夏國上下有了一段安寧,哪怕是表面上的。整個夏國顯得很平靜,而對夏國來說,平靜難能可貴。

他的後宮倒是有不少變化。

思妃劉氏(漢萬年公主)薨了,其於夏宮本不怎麼受寵,又屢出思漢之言,更惹劉淵不喜。一直想要個孩子,劉淵少臨幸,肚子又不爭氣。何惠妃當年薨逝時,就想撫養其子劉珣,結果被劉淵安排給皇后劉芷。就這麼,鬱鬱寡歡而亡,終時不滿三十。

董妃白也去了,欣喜懷孕,卻難產而亡,給劉淵留下了個小皇子劉琪,算是由喜變喪。

唐妃產子,嬰孩之出,半月而夭亡。唐妃憂臥病榻,其後自請搬往昭臺宮,與萬年公主劉紓作伴。

萬年公主劉紓......

已經徹底淪爲“過氣”公主,漸漸淡出旁人視野。初時,劉紓“失寵”,還是在夏宮掀起一陣波瀾,引起上下非議。惹得劉淵大怒,杖殺了數十“長舌”之宦官宮娥。而劉紓,也慢慢成爲夏宮的禁忌。

但在劉淵深處,劉紓還是那個他最喜愛的長女,只是由於那禁忌的原因......

對劉紓,劉淵是早解除了其禁足令,只是劉紓似乎習慣了昭臺宮的生活,仍然幽深居宮中,偶爾至上林苑行獵散心。偷偷地看望過劉紓,見着失去了活氣的愛女,劉淵時感心疼。

算得上好事的,要數甄氏姐妹,甄姜給劉淵生了個公主,甄洛生了個皇子,都是母子平安。

劉淵發現了一件事,自己倒是蠻能生養的,都年過不惑了,還能播種,**的活力不錯。細細算下來,自己已然有十子四女。

還是在宣室殿中,太子劉瑞身着繡龍袍,向劉淵稟報着今歲即將舉行科舉之章程。看着劉瑞在下侃侃而談,劉淵的注意力在其袍服之上,劉淵前不久提了一句,太子可着“龍袍”,如今就已經穿上了。

至於科舉,是這兩年劉瑞與一干清流鼓搗出來的,當然少不了劉淵在背後的推動。準備了這許久,一套比較原始的科舉制度被研究出來。今歲秋,華夏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將在劉夏帝都長安進行。

女人太多,好久不臨幸,快忘光了。乾脆寫死幾個。

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146章 專攻袁紹第356章 平亂第102章 西部鮮卑的災難第90章 刺客!第278章 劉備第8章 兩敗俱傷第70章 休養生息第279章 楊氏第81章 人心思變的鮮卑第204章 分割內衛第217章 劉珝第394章 蹋頓授首第259章 連下三城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392章 新太守第203章 還是界橋第9章 瘋狂亡命第223章 董卓不復當年第286章 夏國來使第418章 想染指軍隊?第139章 靈帝駕崩第178章 劉夫人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236章 逃不掉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225章 餘波第390章 夏苗行第360章 撤?不撤!第277章 天下震動第13章 主使者何人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217章 劉珝第55章 變化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271章 段煨與賈詡第427章 曹魏攻楚第14章 漢人商旅第140章......第133章 劉淵建夏第4章 算計呼衍具第132章 建國第134章 全面漢化第198章 城池陷落第29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5章 積蓄實力第290章 互爲忌憚第243章 西歸艱難第195章 世家可用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155章 夏宮的常侍第142章 雒陽宮變第252章 三兄弟歸來第380章 漢帝之死第118章 突擊第19章 趁夜突襲第148章 何後第29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292章 應對第407章 晉王第333章 乾德四年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197章 布子太行,兵圍陰館第46章 五原太守的投靠第72章 一晃三年第68章 家宴第2章 王帳對話第44章 屠各自此定矣第363章 魏軍該敗了第45章 句柟之死第240章 劇情不夠,“日”常來湊第301章 陳倉第137章 早生華髮第378章 鄴都之亂第66章 出使雒陽第268章 進退失據第249章 犒軍第35章 繼位大典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較量第229章 投降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22章 單于重傷第441章 劉珩要動手了第427章 曹魏攻楚第56章 對大漢露出獠牙第213章 紛亂的華夏第46章 五原太守的投靠第409章 劉淵又欲搞事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269章 內亂第424章第22章 單于重傷第201章 “青樓”見聞第402章 聖誕
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146章 專攻袁紹第356章 平亂第102章 西部鮮卑的災難第90章 刺客!第278章 劉備第8章 兩敗俱傷第70章 休養生息第279章 楊氏第81章 人心思變的鮮卑第204章 分割內衛第217章 劉珝第394章 蹋頓授首第259章 連下三城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392章 新太守第203章 還是界橋第9章 瘋狂亡命第223章 董卓不復當年第286章 夏國來使第418章 想染指軍隊?第139章 靈帝駕崩第178章 劉夫人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236章 逃不掉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225章 餘波第390章 夏苗行第360章 撤?不撤!第277章 天下震動第13章 主使者何人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217章 劉珝第55章 變化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271章 段煨與賈詡第427章 曹魏攻楚第14章 漢人商旅第140章......第133章 劉淵建夏第4章 算計呼衍具第132章 建國第134章 全面漢化第198章 城池陷落第29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5章 積蓄實力第290章 互爲忌憚第243章 西歸艱難第195章 世家可用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155章 夏宮的常侍第142章 雒陽宮變第252章 三兄弟歸來第380章 漢帝之死第118章 突擊第19章 趁夜突襲第148章 何後第29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292章 應對第407章 晉王第333章 乾德四年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197章 布子太行,兵圍陰館第46章 五原太守的投靠第72章 一晃三年第68章 家宴第2章 王帳對話第44章 屠各自此定矣第363章 魏軍該敗了第45章 句柟之死第240章 劇情不夠,“日”常來湊第301章 陳倉第137章 早生華髮第378章 鄴都之亂第66章 出使雒陽第268章 進退失據第249章 犒軍第35章 繼位大典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較量第229章 投降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22章 單于重傷第441章 劉珩要動手了第427章 曹魏攻楚第56章 對大漢露出獠牙第213章 紛亂的華夏第46章 五原太守的投靠第409章 劉淵又欲搞事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269章 內亂第424章第22章 單于重傷第201章 “青樓”見聞第402章 聖誕